冻一冻 健身防病

发布时间 : 2019-11-08
健身肩膀一高一低 一边健身一边喝水 健身一天喝一升牛奶

寒冷对人类的健康影响很大,简直可说是一种威胁,但只要善于利用,它反而能给健康带来好处,比如练冬泳的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共同的感受是:吃得香、睡得好、疾病少、精力充沛、精神焕发。 保健专题:冬季保健养生全书 此外,习惯用凉水洗脸、洗手甚至洗澡的人不容易感冒。我们还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生活在低温地带的人比高温地带的人寿命要长。

寒冷并不可怕,对环境的适应是人类的本能。大自然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还蕴藏着使人健康长寿的奥秘。 对寒冷的适应,医学上称为“低温习服” 也叫 “冷习服”,指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使人对低温产生适应性,从而对机体产生良好的效应。 冬季保暖“三点式”----中医认为,头、胸、脚三个部位最易受寒邪侵袭,因此在冬天保暖应讲究“三点式”。

首先,物质代谢得到加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糖原储备增多,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加快,这对糖 现的治疗和预防有独特的作用。

其次,在“冷习服”的过程中,脂肪的分解、吸收、利用等均可得到加强。实验证明:冷环境对脂肪肝有一定的作用。 第三,蛋白质代谢在冷环境中得到加强,随之,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也得到改善,从而增强了机体的自控能力。 第四,在“冷习服”的过程中,血管弹性增强,血液流量增多,从而改善了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加强了心肌功能,同时使外周血管反复收缩的程度逐渐减弱、舒张反应加快,因而冻疮发病率可明显降低。

最后,在“冷习服”的过程中,耗氧量增加、基础代谢率提高,高水平的产热功能可持续几个月之久。 低温养生 白领一族健康新概念----高处气温低,所以住在那里的人寿命长;而低处气温偏高,所以生活在那里的人的寿命偏短。我们也发现,高寒地区多寿星。 “冷习服”的方法很多 例如,用凉水洗脸或擦身,从秋到冬进行冷水浴或冷空气浴,到自然水域中去游泳,少穿衣服甚至短衣短裤到室外的冷空气中去锻炼。

有人做过试验,在11.8摄氏度-13.5摄氏度的环境中每天暴露8小时(穿单衣劳动),每周6天,锻炼一个月后,耐寒能力可有明显提高,表现为颤抖减少或不颤抖,深部体温保持恒定。总之,方式可多样,但必须在运动的条件下进行。此外,还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

相关阅读

旋转健身法健身又防病


医学研究证明:经常采用转头、转腰、转腿的“旋转”健身防病法,对调剂精神、增强体质、预防器官衰老,很有帮助。此法简便易行,省时省力,长期坚持下去,既能健身,又能防病。

转头

站在地上或坐在椅子上,挺胸收腹,头部微微下低,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10圈,再按逆时针方向转动10圈。此法能锻炼颈部的肌肉关节,使其血液流动通畅,能更好地向头部供血,并能防治神经性头痛、失眠、颈椎骨质增生、颈肩综合症、颈项强直等疾病。

转腰

站在地上,挺胸收腹,两手叉腰,两腿稍分开,四指并拢在前,拇指在后压住腰眼,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腰部10圈,再按逆时针方向转动10圈。此法能锻炼腰部的肌肉关节,使其坚强有力,并能防治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风湿性腰痛、坐骨神经痛等。

转腿

站在地上,两腿并拢,身体向下蹲,双手扶住双腿膝盖,先将两腿按顺时针方向转动10圈,再按逆时针方向转动10圈。此法能增强膝关节和腱部肌肉的力量,防止腿先老,并能防治下肢静脉曲张、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小腿抽筋等疾病。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旋转法”健身又防病


医学研究证明,经常采用转头、转腰、转腿的“旋转”健身防病法,对调剂精神、增强体质、预防器官衰老,很有帮助。

此法简便易行,省时省力,长期坚持下去,既能健身,又能防病。

转头 站在地上或坐在椅子上,挺胸收腹,头部微微下低,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10圈,再按逆时针方向转动10圈。

此法能锻炼颈部的肌肉关节,使其血液流动通畅,能更好地向头部供血,并能防治神经性头痛、失眠、颈椎骨质增生、颈肩综合征等疾病。

转腰 站在地上,挺胸收腹,两手放在腰上,两腿稍分开,四指并拢在前,拇指在后压住腰眼,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腰部10圈,再按逆时针方向转动10圈。

此法能锻炼腰部的肌肉关节,使其坚强有力,并能防治慢性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风湿性腰痛、坐骨神经痛等。

转腿 站在地上,两腿并拢,身体向下蹲,双手扶住双腿膝盖,先将两腿按顺时针方向转动10圈,再按逆时针方向转动10圈。

此法能增强膝关节和腿部肌肉的力量,防止腿老化,并能防治下肢静脉曲张、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等疾病。

秋天运动防病


初秋时节,天气渐渐凉爽,但气候忽冷忽热,让人感觉不适。而且夏秋换季时,一些慢性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等也易发作。多事之秋如何保健,今天就从运动的角度来聊一聊。

运动帮助解“秋乏”

刚刚过去的盛夏,人的皮肤湿度和体温升高,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胃肠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增加,人体过度消耗的能量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偿,失去了较多的“老本”。

秋季气候凉爽宜人,人体出汗减少,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也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人体因此感到舒适,并处于松弛的状态。随之而来,机体有一种莫名的疲惫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秋乏”。它是补偿盛夏季节带给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也是使机体在秋季得以恢复的保护性措施。

此时,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使我们的身 体 尽快度过“秋乏”的调整期。其次,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仅能恢复体力,还是提高身体免疫机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慢性胃炎常摩腹

入秋以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尤其是要防止疲劳后着凉,因为疲劳使身体免疫力下降,病毒容易乘虚而入。运动能够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减少发病率。摩腹用右手的掌心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作绕圈按摩,也可从上腹往下腹缓缓按摩。每天可进行3至4次,每次5分钟左右。通过腹部按摩,可以促进胃肠的蠕动,增加胃液的分泌,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时可以减轻腹部胀痛。

散步 适合中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的运动疗法。散步时,机体的整个内脏器官都处于微微的颤动状态,加之配合有节奏的呼吸,可使腹部肌肉有节奏地前后收缩。横膈肌上下运动,给胃肠起到一种有益的按摩,能促进胃肠的蠕动,从而起到提高胃肠消化功能的效果。

打太极拳 打太极拳,可以促进腹腔的血液循环,改善胃部的营养状况,增加胃肠的蠕动。如果长期坚持打太极拳,可以促进慢性胃炎患者炎症逐渐消失,使其胃肠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健康走"是防病健身最实惠方法


近日,就在长春瓦萨冰雪节即将到来之际,为深入开展群众性健康体育活动,倡导健康休闲文化,提高广大市民健康意识,推广健康走路方法,团市委联合长春公园举办了“冰雪春城健康行”市民健康走系列活动,来自全市各界200余名市民冒雪参与了此项活动。

寒冷的冬天市民走得很起劲

此次活动于14日开始面向社会征集市民参与,几天来共吸引了来自全市各界200余名市民报名。活动现场,团市委与长春公园共同邀请到了体育运动专业指导教练传授科学走路方法,长春公园在园内专门开设了“健康走”路径,设立了“健康走”路标识牌。通过专业指导教练的现场演示和讲解,200余名市民兴致勃勃地尝试了科学的走路方法。在长春公园锻炼身体的市民,看到这一热闹的活动现场后也纷纷加入到活动当中。市民郭女士表示,尽管这个冬天较比往年要寒冷许多,但通过此次“健康走”活动,让他们学会了许多健康方面的知识,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让他们感觉越走越起劲,越走越健康了。

雪雕作品为长春公园增色

在组织“健康走”的同时,长春公园内当日还开展了堆雪人大赛、雪雕创作大赛及雪雕作品展等活动。堆雪人比赛的现场热闹非凡,许多市民以家庭为单位,各自拿着不同的工具,兴致勃勃地完成着心中最漂亮的雪人;在“健康走”路径的沿途上,记者看到12生肖的雪雕像,这些都是由来自长春市艺术学院雕塑专业的学生们为市民创作的,每一个雪雕作品都是栩栩如生,为冬季的长春公园增添了几分生机,让平日在长春公园内锻炼的市民感到更加愉悦。

“健康走”是健身最实惠的方法

此次活动,不仅教会市民许多冬季科学的健身方法,也让一些市民充分体验到了冰雪冬季带来的欢乐,为我市健康城市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采访中,一名来自我市体育运动专业的指导教练告诉记者,“健康走”路是防病健身最实惠的方法。保持正确姿势的“快步走”能降低血压、血糖、提高肺活量、保持血管柔韧性,使心血管系统保持最佳功能,降低患心脏病风险,有利于放松精神、减少不良情绪、保持大脑敏锐、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利于促进新陈代谢、增进食欲、调节睡眠、预防或减轻肥胖。

每天几分钟 耳朵防病健身


不少上班族头痛脑热、腰酸背疼成了常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白鹏博士建议,学学清代的长寿皇帝乾隆的保健方法。

现在的上班族身心压力大,头痛脑热、腰酸背疼成了常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白鹏博士建议大家,不妨学学清代的长寿皇帝乾隆的保健方法——“耳常弹”。在工作间隙,或上下班途中,将耳朵揉一揉、拉一拉,每天只需花几分钟,不仅可使身体的不适症状减轻或消失,还能使人神清气爽、精神振奋、疲劳消除。

首先是摩擦耳廓。以掌心前后摩擦耳廓正反面10余次,这样可以对全身起到保健作用,能疏通经络、振奋脏腑。然后,用拇、食指上下摩擦耳轮部10余次,别看方法简单,对于缓解上班族常见的颈、肩、腰、腿痛,以及头痛、头晕很有效果。

摩擦完毕,该上下提拉耳朵了。用拇指、食指先向上提拉耳顶端10余次,此法对情绪急躁或身有病痛的人有镇静、止痛、退热、清脑的功效,再用拇指、食指夹捏耳垂部向下再向外揪拉,并摩擦耳垂10余次,可防治头晕、眼花、近视、耳鸣、痤疮、黄褐斑等症,是美容要法。

最后,再对全耳进行一次“总动员”:用食指指腹自耳部三角窝开始摩擦耳甲艇、耳甲腔各10余次,使之发热,这一手法对内脏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另外,还可以通过对具体部位的按摩,有针对性地预防某些疾病。 如以拇指、食指揉捏耳屏,使它有胀痛感,可防头痛、头晕、失眠等脑血管、脑神经病症;以食指指腹按摩耳前根部,可防治感冒、鼻炎、咽炎、心慌、头痛、头昏等;以食指指腹摩擦耳背沟使之生热,可降血压、清脑、明目;以中指插入耳孔,指腹向前按压摩擦生热,可防治咽炎、鼻炎、感冒等。

饭后手摩腹部可健身防病


食后手摩腹。食后按摩腹部,既可促进胃肠蠕动和腹腔内血液循环,有益于增强胃肠功能,又可作为一种良性刺激,通过神经传入大脑,有益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和发挥,有益于健身防病。具体做法:以掌心着腹,以脐部为中心,慢而轻柔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各20圈。

食后慢慢走。《摄养枕中方》记载: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说的是食后慢步行,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有益于人体健康。但食后不可急步快走,不可进行剧烈运动,不可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否则会给健康带来不利。

食后赏音乐。古人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柔和轻快的音乐,乃至赏心悦目的环境,都可以作为一种良性刺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与此相反,喧闹嘈杂的声音、强烈激昂的节奏、混乱不堪的环境、污浊难闻的气味,毫无疑问会对情绪和食欲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食后欣赏轻柔明快、美妙动人的乐曲,对人体大有裨益。

食后须漱口。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指出:食毕当漱,令齿不败而口香。食后漱口,可保持口腔湿润度和清洁固齿,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强味觉功能,还可有效地防治口腔及牙齿的疾病。保护好口腔和牙齿,有益于增进食欲和帮助消化吸收,如此,老年人就会感觉吃得香、身体好,就能健康长寿。

伏天适当出汗有助防病


从7月中旬起,我国进入了一年 中最炎热的伏天。具体来说,7月14日入头伏,7月24日入中伏,8月13日入末伏,至8月22日结束,共计40天。按照传统,每年有三个“伏”,但起讫 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之间。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保健中心孙志新博士指出:在这一年最炎热的 时间里,人们稍微一动就会大汗淋漓,汗出得多黏糊糊的,不但自己很不舒服,还会影响美观,于是很多人喜欢待在空调房里,或者索性买来止汗剂止汗。事实上, 汗还是让它流出来的好,而且,最好能主动出点汗——

正常情况不建议止汗

孙志新指出,出汗不仅能调节体温,而且能滋润皮肤,排出部分代谢废物。若害怕大汗淋漓,刻意控制出汗,汗出不畅,热散发不出去,郁积体内,则很容易发生中暑等疾病,对身体有害无益。中医认为,进入夏 季,人体的阳气浮越在外,以使热量外散。孙志新建议,身体要适应这一生理现象,该出汗时就出汗,该外散就外散,尤其是保证正常出汗尤为重要。

首先,大家不要长期待在空调房里。夏季大家都喜欢用空调,室内温度凉爽,自然不会出汗。但人体的腠理有自我保护和调节功能,一进空调房,腠理就会闭合。 等人们从空调房走到室外,外面又非常炎热,身体的腠理又一下子张开。如此一来,腠理一会儿张开、一会儿闭合,就会扰乱人体内阴阳气机,阳气敷布与外散也受 到影响,即使没有生病,也不利于养生保健。

其次,大家不要使用止汗产品。这类产品通常由铝盐或类似成分、低浓度的甲醛(安全范围内)等 原料制成。原理是其中的铝盐与汗水结合膨胀,在皮肤表面形成覆盖作用,抑制汗腺的分泌。所以这种局部外用的止汗产品,只是起到对汗的短暂收敛效果。由于汗 出不畅,有的人会因此中暑,或出现过敏以及皮炎、局部疖肿等。如果是多汗症患者,可以适当使用止汗产品,如只是生理性出汗,不要盲目止汗,否则会引起其他 病症。

不动就出汗可能是气虚

孙志新指出,有些人异常出汗,可能是病态的表现。在正常情况下,如吃饭喝水,或是上几层楼,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大汗淋漓,但有些人却已是汗流浃背,浑身疲乏,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这是气虚的表现。

那些自汗的人群,往往汗“固不住”,特别是肺脾气虚的人,因气虚不能固摄阴液,汗易外泄。这些人还会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表现。这类人群也不要乱用止汗剂,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收敛止汗的方药,如浮小麦、五味子等等,以治病求本,对证治疗。

孙志新建议,气虚人群在伏天要好好调理自己的身体:一方面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在空气清新之处散步、做操等,要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并持之以恒,提 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要调节饮食,可适当多食用补肺健脾益气食物,如山药、白扁豆、白术、莲子等。平时可自行按摩足三里、肺俞等穴位,以健脾肺益气。

伏天多“动汗”利健康

中医认为,夏天自当汗出,汗出则气机得以疏泄,火热得以外散,此为夏季的自然之道。《黄帝内经》云:“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孙志新博士指出,若当汗出而不汗出,则到秋天就会生病。而“动汗”是最好的出汗方式。

孙志新解释说:“动汗”是通过有效的运动来出汗的手段,一般来讲,活动到全身微微出汗是最好的状态。换句话说,运动锻炼的效果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只有出汗了,才算是达到了运动的目的。

最适合出“动汗”的运动项目是有氧运动,如青年人可选择慢跑、打球、游泳等,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项目。出汗程度可以自己把握,以全身微微出汗为 最佳,自身感觉舒服,切不可大汗淋漓,挥汗如雨,以免耗气伤液。而选择“动汗”的开始时间以傍晚为宜,此时不仅人的身体状态非常好,阴阳相对平衡、气血流 畅、不易受伤,外界环境也非常适宜———夕阳斜照、微风拂面、气温适宜。

孙志新提醒说,“动汗”的时间以三四十分钟为好。“动汗”后切忌喝冰镇饮料,可以喝普通的白开水,水温最好与运动后体温相当,以减少对内脏的影响,且饮用时宜少量多次。

女性冬季练跳绳瘦身健脑防病


对女性来说,多跳绳有以下好处。

瘦身跳绳能提高弹跳力、耐力、协调性等身体素质,增强心脏功能,提高上下肢灵敏度,改善平衡机能。跳绳还是一味减肥良方,如果能保持每分钟120~140次的节奏,跳绳一个小时就可以燃烧掉600~1000卡路里的热量。

#hzh_bj { display: none; }

防病中年妇女盆底组织对尿道和膀胱的支持力减弱,有些人大笑或咳嗽、打喷嚏会有少量尿液不自主地流出。跳绳可使中年妇女的骨盆肌得到锻炼,能明显起到恢复、改善、增强逼尿肌与尿道括约肌弹性的作用,延缓该系统的衰老进程。

健脑跳绳时,身体各部分互相协调配合,处于中枢地位的大脑起着统帅、协调作用。这些均可增强大脑神经细胞的活力,有益于智力的发展。

跳 绳前一定要做好身体各部位的准备运动,如肩膀、手臂、手腕、脚踝的活动。开始练习跳绳时,动作要由慢到快,由易到难。一开始每次运动时间5~10分钟即 可,再慢慢增加到10~15分钟,中间可以稍事休息,之后接着再跳。跳绳的时间,一般不受任何限制,只要避免引起身体不适,注意饭前和饭后半小时内不要跳 绳。

跳绳运动只需要很少的活动空间,但活动进行的地面必须平坦,而且要穿上抗震力强的运动鞋,这样可以缓和膝盖和脚踝与地面接触时的冲撞。值得注意的是,在跳绳时,最好穿上运动内衣,或是选择支撑力较好的棉质内衣。

上班做做微运动 瘦身防病好方便


每天爬楼梯减少坐电梯

从每天减少一次坐电梯开始,以楼高三层来计算,台阶加起来全部一共33个。前两个星期,下班后每天坚持爬100个来回,上下各一次。爬楼也有要点,上的时候是两步一个台阶的上,这样可以有效拉伸屁股和大腿后部的肌肉,下的时候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下,这是为安全考虑。如果去不同楼层办公,建议就可以这样爬上爬下。如果有大段时间,且想减肥,那就连续爬个30分钟,外加跳绳。只是爬完后,要记住做做拉伸动作,放松一下,尤其是大腿和小腿。

饭后站半小时

在空间密集的办公室格子间,吃完午饭后,总令人感到昏昏欲睡,这时就可以站一会。专家说,这是一种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因为长期久坐不动的工作模式,易使人体血液循环和消化系统发生障碍,代谢水平下降。吃完饭后站一会儿,有助于对食物的吸收和消化,不容易让脂肪停留在腹部,鼓起小肚子。

耸肩抛臂扭腰

坐着办公,颈、腰、背和肩的工作强度最大,因此对这些部位要重点关照。自然站立或坐姿,身正腰直,双目微闭,吸气的同时,双肩胛先后向上抬起,再向前、向下、向后作旋转运动10次,然后反方向旋转10次。经常耸肩抛臂可使肩部和臂的气血运行通畅,有效预防肩周炎和颈椎病。脚与肩同宽,双手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紧顶肾俞(在腰部第二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先按顺时针方向转动10圈,续以逆时针方向转动10圈,此法对腰肌劳损、腰痛等诸病有一定防治作用。

坐在椅子上锻炼腿部

将椅子调高,使大腿与地面平行,可以降低对肌肉、肌腱和骨骼的压力,预防肌肉骨骼疾病;选择靠背椅,在腰部放一个卷起的毛巾或靠枕;手、手腕和前臂在一条直线上,使小臂放在办公桌上时肘部成直角;头部和身体保持直线,稍微前倾;肘部应靠近身体,弯曲90度至120度为宜;双肩放松,上臂自然下垂;双脚平放在地板上;椅子最好加个垫子。

上班族常刺激五部位可防病


一、腋窝保健区 腋窝是血管、淋巴、神经最多、最丰富的地方。它的健身奥秘之处在于受刺激后会使人大笑,笑使各器官都能得到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并使各器官充分交换养分和氧气,使大脑、心脏以及肺都受益匪浅。故被称之为“腋窝运动”。

二、肚脐保健区 肚脐常被养生学家誉为保健“要塞”。肚脐为神阙,中医常用药物贴敷肚脐,治疗心绞痛、消化不良等病。经常按摩肚脐有预防和治疗中风的作用,能祛病健身、益寿延年。

三、脚底保健区 人的脚底有70多个位,6条经络起止于脚上。科学家还认为:人的脚底有成千上万个末梢神经,与大脑和心脏密切联系,与人体各部脏器密切联系,所以将脚称作人的“第二心脏”,可见脚部保健的重要性。经常弯弯脚趾、散步、踩鹅卵石、温水泡脚等,都有促进脚部血液流畅,把远端血推向心脏和全身、调节阴阳平衡、防治疾病、健身益寿之功效。

四、前胸保健区 科学家发现,前胸的胸腺是主宰人体整个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之一。胸腺分泌出来的免疫活性肽物质,能监视体内变异细胞,并毫不留情地将其消灭,故有强大的抗癌作用,同时又有抗感染的功能和抗病能力,对延缓衰老也有一定的作用。

只要每天坚持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上至颈部下至心窝部)100至200次,就会激活胸腺,起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的作用。

五、脊柱保健区 脊柱是养生学家极为关注的区域,它是人体最大的经脉―――督脉的行经之地。脊柱两侧的经络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极为密切。经常按摩脊柱及脊柱两侧,则可激发经络的疏通和气血运行,促进血脉流畅,达到滋养全身器官的健身目的。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伏天适当出汗有助防病 多“动汗”更利健康


从7月中旬起,我国进入了一年 中最炎热的伏天。按照传统,每年有三个“伏”,但起讫时间每年都不尽相同,大致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之间。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保健中心孙志新博士,出汗不仅能调节体温,而且能滋润皮肤,排出部分代谢废物。若害怕大汗淋漓,刻意控制出汗,汗出不畅,热散发不出去,郁积体内,则很容易发生中暑等疾病,对身体有害无益。中医认为,进入夏 季,人体的阳气浮越在外,以使热量外散。孙志新建议,身体要适应这一生理现象,该出汗时就出汗,该外散就外散,尤其是保证正常出汗尤为重要。

伏天多“动汗”利健康

中医认为,夏天自当汗出,汗出则气机得以疏泄,火热得以外散,此为夏季的自然之道。《黄帝内经》云:“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孙志新博士指出,若当汗出而不汗出,则到秋天就会生病。而“动汗”是最好的出汗方式。

孙志新解释说:“动汗”是通过有效的运动来出汗的手段,一般来讲,活动到全身微微出汗是最好的状态。换句话说,运动锻炼的效果以全身微微出汗为最佳,只有出汗了,才算是达到了运动的目的。

最适合出“动汗”的运动项目是有氧运动,如青年人可选择慢跑、打球、游泳等,老年人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项目。出汗程度可以自己把握,以全身微微出汗为 最佳,自身感觉舒服,切不可大汗淋漓,挥汗如雨,以免耗气伤液。而选择“动汗”的开始时间以傍晚为宜,此时不仅人的身体状态非常好,阴阳相对平衡、气血流 畅、不易受伤,外界环境也非常适宜———夕阳斜照、微风拂面、气温适宜。

孙志新提醒说,“动汗”的时间以三四十分钟为好。“动汗”后切忌喝冰镇饮料,可以喝普通的白开水,水温最好与运动后体温相当,以减少对内脏的影响,且饮用时宜少量多次。

不动就出汗可能是气虚

孙志新指出,有些人异常出汗,可能是病态的表现。在正常情况下,如吃饭喝水,或是上几层楼,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大汗淋漓,但有些人却已是汗流浃背,浑身疲乏,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这是气虚的表现。

那些自汗的人群,往往汗“固不住”,特别是肺脾气虚的人,因气虚不能固摄阴液,汗易外泄。这些人还会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表现。这类人群也不要乱用止汗剂,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收敛止汗的方药,如浮小麦、五味子等等,以治病求本,对证治疗。

孙志新建议,气虚人群在伏天要好好调理自己的身体:一方面可做一些柔缓的运动,如在空气清新之处散步、做操等,要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并持之以恒,提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要调节饮食,可适当多食用补肺健脾益气食物,如山药、白扁豆、白术、莲子等。平时可自行按摩足三里、肺俞等穴位,以健脾肺益气。

美澳联合研究称:增点运动量能防病


美国和澳大利亚联合研究称

增点运动量能防病

美国华盛顿大学和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联合研究发现,运动量超过健康指南建议标准的高水平运动可显著降低罹患乳腺癌、肠癌、糖尿病、心脏病和中风五大疾病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总活动水平为600MET(代谢当量,是一种表示相对能量代谢水平和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这相当于每周快走150分钟或者跑步75分钟的运动量。

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980年~2016年的174项相关研究展开了荟萃分析,涉及近1.5亿参试者。结果显示:与不运动者相比,每周运动600MET(最低推荐运动量)的参试者,糖尿病风险降低2%;同时,每周运动量增加到3000MET~4000MET,最有益健康。当每周运动量增加到3600 MET,糖尿病风险可降低19%。具体可量化为每天进行以下运动:爬楼梯10分钟、吸尘器除尘15分钟、园艺活20分钟、跑步20分钟、走路或骑自行车25分钟。

研究还发现,与运动量小于最低推荐量的参试者相比,高水平运动(每周运动量至少8000MET)的参试者,乳腺癌风险降低14%,结肠癌风险降低21%,糖尿病风险降低28%,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中风分别降低了25%和26%。研究指出,每天体能活动越有规律,罹患乳腺癌、肠癌、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就越低。

研究人员表示,对大部分人群而言,每周最低标准的运动量切实可行,如果要加大运动量,还要看个人体质。对于患有一些疾病的人来说,运动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以保证运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