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铃健身是否越重健身效果越好?

发布时间 : 2020-12-04
健身减重什么时候有效果 坚持哑铃健身的效果 用哑铃在家健身效果不大

生活中,有很多的健身新手在选购哑铃时遵循“买大而不小”的原则,误认为室内健身器材哑铃越重健身效果越好。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健身器材哑铃的重量,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健身效果。

1、根据运动部位选择室内健身器材哑铃重量

哑铃有很多种,用于不同用途的哑铃重量不同。如果你想用哑铃做“负重下蹲”,用双手10公斤哑铃做十次以上并不困难,但如果你想做“侧向哑铃提升,很难用10公斤的哑铃举起标准的作用。因此,在决定哑铃的正确重量之前,首先要考虑一下你要去哪里锻炼以及你要做什么。如果哑铃的重量过重,则会耗尽数次,加上运动不足的负面影响,不仅在运动效果上大打折扣,而且还可能适得其反,造成运动伤害。

2、根据运动目的选择室内健身器材哑铃重量

运动的目的是不同的,哑铃的重量是不同的。为了增加肌肉量,选择较重哑铃;如果锻炼肌肉耐力,适度加重哑铃会有更好的效果;如果锻炼了肌肉的柔韧性,那么小重量哑铃是最好的选择。

3、力量应该是渐进的

无论运动目标如何,最好在开始使用室内健身器材哑铃时逐渐增加锻炼强度。选择体重稍轻的哑铃,或每次减少举重次数,然后在运动后按照正常强度训练肌肉,以避免肌肉拉伤。

4、室内健身器材哑铃并非无用

许多人认为体重1kg或2kg的小哑铃没用,因为它们太轻,甚至不适合女性使用。有些人甚至认为哑铃是儿童玩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小哑铃也很有用,比如做哑铃练习或用哑铃空拳击,需要一个小重量的哑铃。在某些形式的锻炼中,您不需要超载。手里拿着一个小哑铃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JSS999.com延伸阅读

要增肌不是举越重越好


增加肌肉能带来许多健康好处,像增强骨骼、肌腱和韧带,改善关节活动和稳定性,提高新陈代谢,让心脏活动更好等。增肌可以有很多方式,应该根据希望达到的不同效果选择。

对于一个锻炼肌肉的人而言,增加肌肉尺寸是关键,但如果是跳高选手,就不希望要这种效果,因为这会导致成绩下降。因此,怎样锻炼肌肉,就要看目标。

例如,用沉重的杠铃做一到四下,可以刺激肌肉爆发力,4到8下则锻炼肌肉力量,8到12下练的就是肌肉形状,12到25下锻炼肌肉忍耐度。

因此, 锻炼者应根据个人目标选择健身方案。对普通人而言,健身无非两个目标——保持健康,让身型更好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体型和力量进步只需要肌肉疲劳,与杠铃大小无关。因此,即使只用小哑铃、甚至只靠身体重量锻炼,只要做的次数足够,也会达到肌肉增长的效果。

专家建议,在做深蹲、马步等负重锻炼动作时,不必追求手里拿的哑铃大小。降低重量、增加次数的策略不仅高效,而且更容易练,不易产生抵触情绪。只要达到让肌肉疲劳的效果即可增肌,你不必能举起巨大的杠铃,或者在举重时发出气势宏大的吼叫。

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锻炼时间越长健身效果越好?


锻炼时间对健身效果有什么影响?相信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锻炼时间安排其实也是制定健身计划中的关键因素,不管在健身房还是做有氧运动都是这样。

先看看健身的条件,增肌的原理是,训练让肌肉受损,介绍后修复并超量恢复,就像手上的茧一样,减脂是每日热量消耗大于支出。虽然看上去这两种关系不大,其实健身的效果直接作用就是训练的强度。

增肌时候力量加大,次数加大,组数增多,间歇时间减少,都会让身体恢复效果增加。减脂也一样慢走和慢跑的概念完全不同,就像烧汽油一样马力越大,耗油量也越大。而脂肪就是身体的油。

所以要想在有限时间做的更有效,强度更大,应该把间歇控制好,适当控制组数可以让健身效果比以前强的多。当然新手还是要循序渐进,否则也很难坚持下去。

常规训练一般50-80分钟就足够了,如果时间太长,强度足够可能造成过度训练,更严重还会引起伤病,在有限的锻炼时间内集中精神,在范围内加强强度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人体在超过40分钟健身后,肌肉合成水平就会下降,想肌肉合成最有效的睾酮激素,如果超过了健身时间,睾酮激素水平也会大大下降了,肌肉也就更难合成了。

值得注意的是健身这项活动人的心理专注时间也不会过长,一般来说能高度集中精神的时间也就40分钟左右,之后注意力也会下降,不要小看精神注意力,如果注意力下降,受伤的风险会很大增加,直接影响到健身效果,此外还可能产生倦怠的情绪,进而影响健身的积极性。

所以并不是锻炼的越多,健身的效果就越好,合理的间隔安排,休息时间安排以及各种营养的补充都对健身的结果有所影响。

肌肉越痛锻炼效果越好吗?如何快速恢复?


肌肉酸痛的原因?

训练完的隔天全身肌肉酸痛,并不是什么乳酸推积,乳酸堆积在运动完几小时内就全部代谢完了。肌肉酸痛全名应该是延迟性肌肉酸痛,是训练后造成肌肉纤维损伤而引起的,是我们在力量训练过程中,使细小的肌肉纤维拉断受损的原因造成的。

(拉断的肌纤维在营养供给下,会自动修复,修复的过程表现为肌肉变大,这就是肌肉生长基本原理)轻微的延迟性肌肉酸痛在24-48小内就可复原,严重者则超过72小时才能复原。

越痛效果越好吗?

如果是以练肌肉(增肌或塑形)的观点来说是的,越酸痛表示肌肉在训练当下得到越多的刺激,而后再给予良好的营养与休息,就会长的更好了。

而如果是全身性训练,爆发力训练,耐力训练的话,则不需要那么追求肌肉酸痛效果,比如说跑步跑得浑身又疼又酸,就不能用越痛效果就越好来衡量。

如何快速恢复?

1、营养充足

肌肉酸痛既然是由肌肉损伤所致,所以最重要的一点是营养一定要跟上,充足的营养能让身体更快速的恢复,并产生超量恢复,让肌肉越来越饱满。

2、充足睡眠

睡眠时身体以同化作用为主,肌肉的修复很大程度都是在睡眠过程中完成,所以每天充足的睡眠很重要,所以一定要保证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3、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参与肌肉组织的生物氧化过程,能促进物质代谢,对提高机体的运动能力有重要作用。

4、缓解肌肉酸痛大多采用伸展拉长肌肉的方法,这可能是由于在拉长肌肉时,刺激了肌肉的高尔基氏腱器官,使其发生抑制性冲动的结果。在运动后即刻到肌肉产生酸痛前反复用拉长肌肉的方法,对缓解肌肉的酸痛效果更为明显。

5、局部温热和涂擦药物。锻炼后用温热水泡洗可减轻肌肉酸痛。局部涂擦油剂、糊剂或按摩擦剂也可减轻疼痛。

6、做好锻炼时的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准备活动做得充分和整理运动做得合理有助于防止或减轻肌肉酸痛。

健身运动热身,真的是越久越好吗?


在开始剧烈运动之前,专业的运动员一般都要先做一些热身运动。热身的过程通常持续十几至数十分钟不等,一些专业的滑雪手或场地自行车手在开始训练之前,甚至要做一到两个小时的热身运动。一般认为,热身运动可以使运动员的肌肉升温,加快其摄氧速度,并且促进肌肉的无氧代谢能力,提高肌肉的潜能,最终提高运动员的成绩。长久以来,人们都是这么认为的,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很少有人想过,热身运动到底做多久才最合适?在开始训练前,是否真的有必要完成令人精疲力尽的一到两个小时热身运动呢?

当Tomaras在观看一场场地自行车赛的时候,这位来自加拿大Calgary大学的科学家注意到了这些问题,并对传统的运动前热身方式提出质疑,他认为过大强度的热身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对提高运动成绩并无帮助。

为了验证他的想法,Tomaras开展了一项试验。首先他设计了两种不同的热身方案:传统方案和简化方案。传统的方案包括20分钟强度逐渐递增的自行车运动,目标是使运动员的心率达到其个人峰值心率的95%,随后紧跟间隔8分钟的4个冲刺运动。而简化的方案则轻松的多,受试者只需完成15.5分钟强度递增的自行车运动,目标心率达到峰值的70%,随后紧跟一次冲刺运动就可以了。为了完成测试,Tomaras找来10个训练有素的场地自行车运动员,让他们分别完成以上的两种热身方案后,再完成一组30秒的Wingate测试。Wingate测试是一种在固定自行车上完成的体能测试,目标是了解受试者的峰值无氧运动功率,以便了解其无氧运动能力。完成测试后,分别抽取了受试者的血样,以监测血清乳酸的浓度。

试验结果表明,受试者完成简化热身方案后参加Wingate测试的成绩显着高于完成传统方案之后。简化方案后的测试峰值输出功率较传统方案后的提升了6%,而前者的测试后血清乳酸浓度则较后者显着降低。Tomaras表示,6%差距看似不起眼,但是对竞技体育选手来说,一点点差距也许就意味着和金牌失之交臂。他进一步提议,以厌氧运动为主的竞技体育都应该摈弃过于漫长、令人筋疲力尽的热身运动,改为使用更简短、更高效的简化版热身运动。

Tomaras的研究告诉我们,过长时间、过于疲劳的热身运动不仅不能完全激发运动员的潜能,反而增加运动员体内的乳酸积聚,使他们更易疲劳。不过他的研究并没有解答我们的问题,或者说是提出了更多新的问题:热身真的是越短越好吗?还是说存在最适合的热身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不能完全激发运动员的潜能?不同的运动项目是否都适合短时间的热身?目前对于运动前热身的相关研究还很少,而研究合适热身时间的更是凤毛麟角。Tomaras的研究为我们开拓了新的视野,虽然还留给我们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他至少告诉我们,热身运动未必是越长越好。

不过短时间的热身运动未必适合所有人,来自伦敦Hammersmith医院的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相比短时间的热身,长达45分钟的跑步机热身可以有效缓解罹患哮喘的运动员在运动时用力呼气量下降的情况,从而减少运动相关性哮喘的发生。对这些运动员来说,长时间的热身反而有益。看来,为热身运动寻找合适的度并不是如想象中那样简单的事情。如何用最有效的热身运动,尽可能的提高运动员的潜力,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核心力量训练——平板支撑越久越好?


平板支撑(plank)亦可称为前支撑(fronthold)或者是腹桥(abdominalbridge),一般多见于运动康复的腰椎稳定性训练,瑜伽和普拉提课程里面的核心训练以及大众健身。

平板支撑,是大众健身里面一个非常热门的动作。但区别于其他热门的动力性动作,如俯卧撑和深蹲。平板支撑是属于静力性支撑,类似例子如蹲马步(站桩)等等。

平板支撑是一个对关节稳定性要求特别高的静力运动,尤其是肩关节、腰椎、颈椎等。开始运动时,肌肉会出现酸痛,这是正常现象。

但若出现了关节疼痛,第二天仍不能恢复,甚至影响了日常生活,那就要及时找到医生或康复师解决咯。并且由于玩得人多,加上媒体的宣传。故慢慢的有了比赛形式出现(以时间长短评判),但凡健身过度到了竞技体育,相应的运动伤害可能会随之而来。

可以看看下图,他们可能会产生什么样的运动伤害&部位。

那么从运动健身角度来说呢,如何您只是单纯想以身体健康为目标的话,一般一次可以设置在2分钟以下,2-3组的训练计划来强化腹部周围肌群和稳固腰椎。

普通平板支撑的肌肉涉及:

主要激活肌群:竖脊肌,腹横肌

次要影响肌群&稳定肌群:斜方肌,菱形肌,肩袖肌群,前,中,后三角肌的肌肉,胸肌,前锯肌,臀大肌,股四肌和腓肠肌

一般的话,平板支撑在坚持时间久了之后由于机体调控代偿疲劳肌群,故身体会变换不同的代偿姿势,而这也将影响训练效果。

那么怎么办呢?

一般来说,相关专业人员的带训下会要求客户or学生在规定的正确姿势下进行,如果出现不良姿势便停止休息片刻继续。

这是为什么?

核心肌群的训练有一个比较大好处便是维持脊柱的支柱稳定。而如果在平板支撑中姿势改变了,代偿性的姿势便会占主导,其他没必要激活的肌肉得到了激活。那么其实正确的用于强化核心训练的平板支撑必须设置在一个抵抗身体姿态改变的情况下进行。

平板支撑时间越久效果越好吗?如何合理把控腹部锻炼强度


腹部锻炼的方式有很多种,部分人喜欢通过平板支撑这种静态训练的方式加强腹部核心肌群的训练。

甚至有些健身房或者一些业余运动的比拼喜欢通过比拼平板支撑的支撑时间来考核参与者的耐力水平。很多人想要通过平板支撑的方式来打造有线条的腹肌。

事实上,平板支撑训练的是腹横肌部位,属于腹部的深层肌肉组织,而日常健身达人们所炫腹肌都属于腹部浅层肌肉腹直肌。当然腹横肌作为人体的腰带对于保护身体的稳定性以及增加身体的耐力方面都起到关键作用。

但是平板支撑坚持时间越久就越好吗?万事过犹不及,平板支撑也是一样,一般来说你的平板支撑可以坚持2分钟就说明你的稳定性还可以,如果你只能坚持30秒或者更低,那么你的腹横肌就有待加强了。

而你每次平板支撑的时间都要长达5分钟甚至更久,那么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平板支撑并不能起到增肌作用,主要目的在于维持身体稳定性。

那么腹部训练的强度到底应该如何把控?

对于想要腹部增肌的健身者腹肌训练自然要做到力竭为止,所谓的力竭就是指完全不能坚持做完下一个。这是对于腹直肌以及腹内外斜肌等增肌训练的态度。一般来说,当你的运动强度已经适应一个水平之后你仍然维持现状,你的增肌训练也会是维持现状的一个瓶颈。

所以平板支撑之外的腹肌训练如卷腹等需要不定期的加强训练强度,且要变换不同的腹部卷曲姿势,新鲜的卷腹样式也可以增加腹部肌肉的刺激。

有哪些不一样的腹部锻炼方式呢?

1.反向屈膝平板支撑

掌心朝下靠双臂撑地,双腿自然分开,屈膝,大小腿90度夹角,身体反向,面朝天花板方向,臀部夹紧,不耸肩,使得膝盖,髋部,肩部保持水平线。

2.左右腿交替提膝平板

以标准式平板撑地,左右腿弯曲交替向前像胸部靠拢,身体不要左右晃动,下背部挺直,核心收紧,头部向前看。

3.曲肘侧身支撑转体

以侧平板标准式支撑,右臂右肘撑地,左肩,臀部与脚呈一条线。左臂带动整个身体向右肘支撑方向旋转,左右臂支撑交替进行。

4.侧卷腹

仰卧,双手放于双耳侧,下背部紧贴垫子,双腿弯曲抬高,使得小腿与地面平行,左侧胸椎向右侧髋部靠拢,同时带动臂部,腿部运动,左右交替。

5.空中蹬车

仰卧,双肘撑地将上半身撑起,尽量将下背部垫满,避免持续架空。双腿抬起弯曲持续做蹬车运动,腹部有发力感。

平板支撑的变化样式可训练到腿部,臂部等多部位,腹直肌变化动作训练则可以加大腹肌的刺激,锻炼效果翻倍。健身初始者在进行腹部训练时可天天锻炼,腹部肌肉作为耐疲劳肌可放于力量训练的最后环节。

健身是否等于健康?


这类风言风语常常成为那些缺乏锻炼意志的人的现成借口。令人担忧的是,想念这类流言的还大有人在。我们不妨请保健医生来一起分析以下8种说法的是非。

1、举重只会使脂肪积淀

许多女士拒绝杠铃或哑铃一类器械,因为她们听说举重运动只传动使脂肪积淀,根本消耗不了脂肪。这话同样不正确。举重不仅可以减少身体的脂肪量,在人体新陈代谢中还会继续消耗体内的脂肪。用重量合适的哑铃作为锻炼器械,坚持有规律的锻炼,效果会更显著。

2、出汗越多,减肥就越成功

在健身房锻炼时,你一滴汗也没出,而你的同伴却汗流浃背,你是否为此感到既焦虑又沮丧呢、不必担忧,科研证明,流汗消耗的是水、盐分和矿物质,而不是脂肪。锻炼时出不出汗,同是否消耗脂肪没有关系。

3、正式运动前的热身准备没有必要

很多女性轻率地认定:做不做热身运动无关紧要。这是错误的。尚未运动开的肌肉很容易扭伤,因为它还凤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以承受突然性的大动作。任何热身动作都可以提高肌肉的适应性,使关节变得灵活易动。请记住,锻炼前的热身有利于你的心血管系统,因而有益于你的健康。

4、反正在锻炼,尽兴吃喝问题不大

许多人高兴地想,健身期间可以不用实施那讨厌的节食了,其实不然。尽管从事任何体育锻炼,身体确实会消耗掉更多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大开绿灯。关键是要保持营养平衡,多吃水果、蔬菜、纤维素、谷物及瘦肉。只有在饮食健身之间保持科学的平衡,才可能达到最佳锻炼效果-明显地减去赘肉并改善身体状况。[NextPage]

5、健腹器可使腹部完美

拥有完美的腹部是如此受重视,以致市场上充斥名目繁多的健腹器材,科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但是,单纯的健腹运动(包括徒手运动和器械运动)并不能把"大肚子"小一些。如果没有一个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食谱,不做有氧健身运动,单纯靠健腹运动来缩小肚子,那是在白白浪费时间。

6、超负重锻炼效果更好

如果我们观察得仔细些,就会发现许多女士在手腕和脚踝上带着小重物进行锻炼,以便消耗更多的脂肪,过量的负重还可能造成肌肉和关节的损伤以及肢体的畸形,包括脊变形等。所以,进行负重锻炼一定要适量。

7、一旦停止锻炼,效果很快就会"泡汤",而且会比以前要胖

许多人因此对健身望而却步。其实,只有举重这一类锻炼形成的肌肉块,才会在停止锻炼后的第二周就开始减少。而通过有氧运动,如坚持多年的游泳、长跑、有氧操、步行和骑马等活动练出的肌肉块减少得比较缓慢。当然,这样的肌肉块也不是永恒的。保持肌肉持久不变的唯一办法是在生活中,保持有规律的健身锻炼和有节制的饮食。

8、锻炼一天、休息一天

在一些力量型的健身运动中,肌肉每锻炼一次必须至少休息24小时。许多人就以此为依据,锻炼一天,休息一天。其实,这样做是无益的。你可以制定一种轮流锻炼计划,例如今天练习腿部肌肉,明天锻炼手臂力量。而有氧运动和健腹运动则可以天天进行,这样就不会觉得太枯燥,时间也会过得飞快。

总之,让一切风言风语随风而去吧,记住一条就够了:贵在持之以恒。只要你能以健康的心态科学地对待健身锻炼,一定受益匪浅。

今日热点:不了解运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或自身存在某些错误观念,或照搬他人的锻炼方法,往往会走入误区,以致动摇了继续锻炼的信心……[进入健身频道]

出色男人 让肌肉显露出来 ! 大家都该尝试自虐健身法 9种最经济的魔鬼瘦身法 十种误区让你健身前功尽弃 50招!炼出穿牛仔裤最佳身材 不花钱变魔鬼身材的7个秘决 克服阻碍健身的10条心理障碍 胸部训练6规则塑钢铁胸肌

杠铃卧推时,握的宽度越宽越好?


卧推时,握的宽度越宽越好?

我们常说的,在进行卧推时,抓的越窄练到的手臂愈多,抓的越宽练到的胸愈多。所以也就是说,抓的愈宽,练到的胸大肌就愈多罗?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看

在有一篇《应该避免常见但危险的重量练方式》的文章中,第一条就有提到这个内容

宽握距杠铃卧推

使用宽握进行卧推的风险大於报酬。

使用宽卧进行卧推被认为可以训练到更多的胸大肌及前三角肌。然而,使用超过1.5倍肩宽来进行卧推会放太多的压力在肩膀上,增加肩关节周围的力矩及压力。在2007年公布的研究中,研究员发现,当在进行卧推时,肩膀接近於外展的90%时,慢性及急性肩膀受伤的风险会增加

研究员接着说到「研究也已经证实,改变握的宽度,从100%~190%倍的肩膀宽度,对於胸大肌或是前三角肌肌肉Width徵召不会有显着的影响。换句话说,使用宽握(小於1.5倍肩膀)对於胸大肌或前三角肌的刺激并没有更多。所以,在进行卧推时,比起小於1.5倍肩宽的握法,宽握并没有发展更多胸及肩膀的肌肉。

此外,研究也发现到,使用不超过1.5倍肩膀的握法减少发生在肩关节上的峰值力矩及压力,因此减少肩膀受伤的风险。

因此,为了减少肩膀受伤的风险,我们在进行卧推时应该选择小於1.5倍肩膀的握法,以为了保持让肩外展的角度在45度以内。

其实你在进行卧推练习胸肌的时候并不要让你的握距太宽握练。我们说宽握练胸实在窄手臂的前提上改变握距,使得握距合理避免距离太窄练到手臂。使其主要力量刺激在胸部。所以你不用去追求宽握距,只要感觉没有练到手臂,没有借力就可以了。

你可能会喜欢的:

杠铃卧推技巧,详解杠铃卧推

细谈哑铃卧推、动作详解

直立杠铃上拉(窄握距)图解

窄握距卧推是越窄越好吗?


卧推是健身房最受人欢迎的训练,其中卧推又有很多的变化方式,不同的变化都会给我们的肌肉但来不一样的体验,其中窄握卧推就是其中之一。

窄握距卧推通常指的是在卧推的时候,采用与肩同宽或者更窄的握距,这个训练动作可以刺激胸部肌肉,但更主要的是把压力给了肱三头肌,是锻炼肱三头肌和胸肌内侧的好方法。

但是问题来了:窄距卧推到底该多窄呢?

很多人认为,采用的握距越窄,对肱三头肌的刺激就越强。但在2009年美国运动医学会上,有一篇研究表明,与采用与肩同宽的握距相比,采用更窄的握距做卧推,并不会增加对肱三头肌的刺激程度,相反还会增加施加在腕关节上的压力。

此外,采用过窄的握距,会使你的卧推重量大幅下降,这样反而会削弱对胸肌和肱三头肌的刺激。由此可见,做窄握距卧推的时候,采用与肩同宽的握距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这样既可以充分刺激肱三头肌,又可以减少施加在腕关节上的压力,还可以使你采用最大的重量训练。

肱三头肌训练建议:

在训练的最开始,也就是你的体能最充沛的时候,先做大重量的复合训练动作,再做孤立训练动作。

解决办法:复合训练动作窄握距卧推应该最先做,绳索下压,哑铃臂屈伸等应该后面做。

握哑铃走 健身效果加倍


那么怎样才能利用短暂的时间,提高锻炼效果呢?

在3月下旬出版的新书《走路方法50种》中,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健康教育、健身专家雪莉·S·阿彻指出:通常人们走路健身的方式会一成不变,并且总是在相同的时间、沿着相同的路径、走着相同的步伐,“这样锻炼效果肯定会随着新鲜感的丧失而减少,走路姿势也会与普通的散步没什么两样。”雪莉鼓励那些走路健身者改变自己的运动习惯,号召大家不妨边走边冥想。她指出,走路冥想,并不是海阔天空地瞎想一气,而是尽量使自己全神贯注于某一事物。例如可以在走路的时候进行腹式呼吸,思想集中于吸气、吐气、再吸气、再吐气的过程中,以增加心肺功能;或者可以边走路边思考问题,同时注意行走时双脚的动作规律;还可以在走路的时候抬起眼睛看着远方,以放松身心。

美国加州运动医学专家苏克·穆塞尔也给人们提供了一种走路方法———“掀衬衫法”:交叉双臂于腰前位置,然后慢慢上抬至下巴部位,就好像在脱套头衬衫一样,然后伸直双臂,到达顶点位置后缓慢放下手臂,让肩膀复位。这个动作可以拉伸脊柱,防止出现弯腰驼背的姿态。

日本“杉并速走会”的医学博士横山正义认为,走路健身不妨从增加重量开始,这样热量消耗会加倍。他建议大家握着哑铃走,0.5—1公斤的哑铃男女都适宜。起先速度可以稍微放慢些,但姿势还是要正确,以不让肩膀感到有负担为准。

点击浏览更多健身精彩内容

平板支撑应该撑多久呢?越久越好吗?


到底平板支撑应该撑多久呢?越久越好吗?

TomHoel在2015年5月22日创下棒式的新世界记录,总共撑了4小时28分钟,但一位57岁的教练同时为前海陆战队成员,在南加州打破了Hoel的记录,总共维持5小时15分钟。

由于现今平板支撑动作的普及,大家对于这种记录的反应很大。越来越多人在测试自己能支撑多久,还有很多人为此举行了平板支撑的比赛~!

这留下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到底应该撑多久呢?越久越好吗?

答案是;不要太在意Plank时间

平板支撑,挑战的应该是正确动作下,坚持静力性练习的时间。动作标准应放在第一位。如果出现疲劳导致动作变形,应立即停止。

平板支撑可以有效地加强核心力量,更可挑战自身意志力,是项很好的运动。但是有些细节需要特别注意。

不要过分在意时间,动作的正确性才是最重要的。比如,练习时注意把背部放平(肩胛骨尽量在一个平面上,胸部打开)。很多人平板支撑时总是弓着背,久而久之会造成圆肩,姿态会变得含胸驼背;

骨盆处于微后倾姿态,也就是不要塌腰,使腰背部呈一条直线,这样可以很好地锻炼到腹部肌肉,从而减少腰部的压力。练习时如果塌腰了,很可能会损伤多于效果。

知名体能教练DanJohn对于平板支撑的建议:2分钟。

你若没办法支撑120秒,要不是太胖、太弱或者在锻练中做错了什么。一个正常、健康的男性应该能够维持棒式长达2分钟。

John也明白的指出超过2分钟的价值:够了,2分钟够了,它只是一个棒式动作,做的更久不会更好。

新的研究提出了有力的证据:更为频繁短时间的维持对核心训练非常有效、

您是否进入健身误区?


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加强,运动在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健身人口也在逐年增加。然而,还是会有不少人对科学运动的概念模糊不清。运动具有一定的个性化,每个人对运动的感受会有差异,所以掌握正确的运动知识能够使你有清醒的认识,运动起来就不会盲目。

误区一周末集中做运动

正如人们吃饭不能饱一顿饿一顿一样,运动也是如此。比如有人喜欢利用双休日集中健身以弥补平常锻炼的不足。健身专家指出,懒得运动会伤害身体,而集中运动也会伤害身体,无异于暴饮暴食。

试想,一周前5天在办公室里坐着,基本没有运动,身体实际上已经适应了这种状态。周末突然拿出许多时间集中锻炼,反而会打破已经形成的生理和机体平衡,其后果比不运动更差。因此,科学有效的做法是每周锻炼3至5次。平时工作忙没时间锻炼,至少也应在茶余饭后活动一下身体,运动还是讲究细水长流。

误区二运动+节食=好身材

很多女性已经知道采用科学、健康的方法来控制体重,但还是有人对减肥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比如运动的同时,忽略了营养补充,只是一味地控制饮食。

专家指出,控制饮食是必要的,但如果只顾运动,不注意营养的补给,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人体每天都需要一定的热量和营养来维持运转,女性还有对经期损失补偿的需要,所以起码的热量和营养一定要保证。否则,人体在长期缺乏补充的状态下进行高强度运动,会引起免疫力下降,疾病也会乘虚而入。

误区三跳操是女人的事

健身房里通常会出现两个“井水不犯河水”的区域:器械训练区里都是男性,而健美操则成了女性的专利。很多男性总认为,“跳健美操是女人的事,有点娘娘腔,练器械才是男人的事。”

其实不然。健身教练认为,男性偏爱器械训练,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能够增加力量、改善体型,然而器械训练并不能达到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的作用,所以建议男性应该将器械训练和有氧操结合起来,从而起到互补的作用。

误区四肌肉就得天天练

时下,一些年轻人对健美运动十分狂热。为了练出一身漂亮的肌肉,他们整天在健身房练习。其实,长肌肉的要诀应是“张弛有度”。

肌肉锻炼会消耗大量的营养物质,运动结束后,经过适当的休息,肌肉中的营养物质才会得到补充,而且补充的量会比所消耗的还要多,这种现象在生理学上叫做“超量恢复”。“超量恢复”使肌肉获得更多的营养物质,越练越发达。有研究认为,休息时间以肌肉再次具备上次运动能力为标准计算,一般需要2至3天。

误区五运动量大更有效

适当的运动和健身训练有助增强身体的免疫能力,但运动过量却会适得其反。

医学专家指出:低强度和间断运动,均能对健康产生良好影响。因此,每天进行低强度运动,不仅有益于健康,而且可以减少心脏病发作的危险。运动过量只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比如肌肉痉挛、僵硬、劳损,严重的还可造成骨折、运动性贫血,甚至导致猝死。所以,锻炼者可以咨询健身教练,选择适宜的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