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运动前最好做体检谨防猝死

发布时间 : 2019-11-08
健身前的预备运动 强森健身饮食 健身前需要做什么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但对有的人来说运动可能会终结生命,因此强运动前最好做一次体检,以免悲剧的发生。

小伙子打篮球突然猝死

21岁的王某年幼时身体偏弱,后来通过运动锻炼来增强体质,尤其喜欢打篮球。一次重感冒5天后实在憋不住,不顾身体仍有不适,又上篮球场。大约打了20分钟,王某突然一脸痛苦,“哎哟”喊了一声,便捂着胸,蹲下身,不久摊到在地。同伴开始以为是太劳累的缘故,将他抬到场外。但等懂医的赶来一看,发现王某有重危疾病之象,忙把王某送到医院,但已无回天之力,医生初步诊断为心源性猝死。

一位35岁的机关干部,体态肥硕,下定决心上健身中心健体。没想到,第2次在健身时就发生意外,当时练哑铃时突然晕厥,不省人事,在送医院的途中就没了心跳呼吸。

运动性猝死90%有心脏病

好端端的健康人怎么会在运动锻炼时突然死亡呢?其实,运动性猝死大都是心源性猝死(SCD),有关资料显示,运动性猝死近90%有心脏病,也就是说这些人死亡是由运动和潜在的心脏病共同引起。导致运动性猝死的心病主要有这些:

肥厚性心肌病(HCM):是年轻人猝死的主要原因,占1/3以上。据估计,一般人群的HCM患病率为1/500,但许多HCM患者终身都未被诊断。非常最不幸的是,HCM经常以猝死为首发症状。

冠状动脉畸形:是猝死的第二位原因。这种先天性畸形的漏诊断率也很高,一些冠状动脉畸形患者在发生猝死之前可表现出晕厥或心绞痛等症状。

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不少由感冒引起),在急性期后,还可留有心律失常,甚至有演变为扩张型心肌病而引起猝死的可能。在心肌炎的急性期和康复期皆可发生猝死。

冠心病:冠心病是绝大多数35岁以上人剧烈活动后猝死的主要原因。

jss999.COM扩展阅读

运动前要注意 谨防误区


很多朋友认为,“运动并不复杂,咱又不和专业运动员较劲,那些大众健身的项目还不都是一看就会!”如果抱着这种想法参加运动的话,往往会让锻炼者走入一些运动的误区。

科学的运动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下面,我们将从运动前、运动中到运动后,带您绕过常见的思想和行动上的运动误区,让我们遵循运动健身的客观规律,充分领略科学健身带给我们的乐趣和幸福吧!

1.“我很胖,运动起来笨拙难看,太没面子了”

体育运动和比赛的观赏性来源于运动人体的形态之美,但体育运动更具感染力的地方在于运动者身上体现的精神之美。对于大众健身来说,运动的主旨在于促进发育、增进健康、康复疾病和延年益寿,运动者应在运动的过程中,用心体验身心的改善。事实上,当你克服运动中的困难,勇于向自身挑战时,你不仅不会“丢面子”,相反,人们还会为你顽强向上的精神喝彩!

2.“我知道运动锻炼对健康有好处,可我一个运动项目也不会”

很多朋友有运动锻炼的愿望,可总是因自己消极或片面的观念而却步。其实,以健身为目的的运动项目繁多,即便对“什么也不会”的人也有很大的选择余地,从风靡全球的健身走、慢跑、走跑交替,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放风筝、扭秧歌,再到因地制宜的骑自行车、爬楼梯、跳绳或登山,只要坚持有规律地进行,你都将会从锻炼中受益。

3.“我体质弱,不能参加体育运动”

除了具有运动禁忌症的人以外,不同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的人,都可以规律地参加体育锻炼。这些禁忌症是:疾病的急性期,如急性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重要脏器的急性病症、创伤未愈、严重贫血、出血倾向、月经过多、严重痛经等。不过,要注意的是,对中老年朋友或体质较弱的人,开始运动前,最好求助专业机构和人员,为自己建立一个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科学地选择运动内容和运动量。

4.“普通老百姓锻炼身体,不需要找教练或医生指导”

不可否认,我们身边有很多人自发地锻炼身体,也已取得较好的健身效果,但对于那些慢性疾病患者以及老年朋友和有特殊健身需求的朋友(如减肥、健美等),就需要专业人士的一些建议了,一方面避免运动性疾病和损伤,保证运动安全、有效地进行;一方面使得运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运动处方制订后,并不是一劳永逸的,而应根据身体健康情况和运动能力的改变,必要时进行调整。

谨防运动性疾病


运动性心绞痛:由于运动时会造成心脏负荷增加,使心肌耗氧量增多。特别是伴有不同程度血管硬化的中老年人,在运动时会使心脏发生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而产生心绞痛。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中止运动,经含服硝酸甘油片后,心绞痛一般即可消失。

运动性昏厥:人们在参加运动时如果精神过于紧张,或久蹲后突然起立,有可能发生一过性低血压现象,出现头晕、耳鸣、眼前发黑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会当场昏厥。发生此种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动,经适当休息后多数可自行缓解。

运动性低血糖:这是由于大量运动使体内葡萄糖过量消耗所造成的。轻者出现饥饿感、出汗、心跳加快、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则会发生昏迷甚至休克。预防的办法是避免空腹进行长时间运动。

运动性哮喘:运动性哮喘是指剧烈运动后可能诱发或使之加剧的哮喘。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季,可能与冷空气刺激呼吸道有关。其特点为:在持续达5分钟以上的剧烈运动后出现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等,并可听到哮鸣音。预防的措施是注意保暖,冬季在进行室外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运动性血尿:运动性血尿多见于长时间剧烈运动者。有资料显示,在跑完全程的马拉松运动员中,约有15%的人会出现血尿。这是由于在剧烈运动时,全身肌肉、关节等处的血液需要量猛增,使供应肾脏的血流量减少,造成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原本不能通过的红细胞透过血管壁而进入尿液中而形成血尿。运动性血尿一般经过一周左右的休息会逐渐消失。但是如果发现血尿颜色较深或是持续时间过长,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以防急性肾炎的发生。

运动性贫血:长期剧烈运动导致的贫血称为运动性贫血。其原因主要有:⑴红细胞破坏增加。运动时,由于内分泌改变,红细胞的机械性脆性增加,红细胞膜的抵抗力因而减弱,再加上运动时血流加速,使红细胞之间,红细胞与血管壁之间的撞击和摩擦增加,使红细胞破裂和溶血。⑵蛋白质和铁的摄入量不足和消耗增加。运动时,新陈代谢旺盛,肌肉增长使蛋白质的需求增加,而且,运动时大量排汗使铁的排泄量增多,而这两种物质都是红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预防运动性贫血首先要加强营养,保证有充足的蛋白质和铁质的供应。另外,参加体育锻炼时应循序渐进,不超越自身的生理负荷。

(实习编辑:童文冲)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注意:谨防运动性疾病


运动性心绞痛:由于运动时会造成心脏负荷增加,使心肌耗氧量增多。特别是伴有不同程度血管硬化的中老年人,在运动时会使心脏发生相对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而产生心绞痛。遇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中止运动,经含服硝酸甘油片后,心绞痛一般即可消失。

运动性昏厥:人们在参加运动时如果精神过于紧张,或久蹲后突然起立,有可能发生一过性低血压现象,出现头晕、耳鸣、眼前发黑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会当场昏厥。发生此种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动,经适当休息后多数可自行缓解。

运动性低血糖:这是由于大量运动使体内葡萄糖过量消耗所造成的。轻者出现饥饿感、出汗、心跳加快、头晕等症状,严重者则会发生昏迷甚至休克。预防的办法是避免空腹进行长时间运动。

运动性哮喘:运动性哮喘是指剧烈运动后可能诱发或使之加剧的哮喘。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季,可能与冷空气刺激呼吸道有关。其特点为:在持续达5分钟以上的剧烈运动后出现胸闷、喘息、呼吸困难等,并可听到哮鸣音。预防的措施是注意保暖,冬季在进行室外活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运动性血尿:运动性血尿多见于长时间剧烈运动者。有资料显示,在跑完全程的马拉松运动员中,约有15%的人会出现血尿。这是由于在剧烈运动时,全身肌肉、关节等处的血液需要量猛增,使供应肾脏的血流量减少,造成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使原本不能通过的红细胞透过血管壁而进入尿液中而形成血尿。运动性血尿一般经过一周左右的休息会逐渐消失。但是如果发现血尿颜色较深或是持续时间过长,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以防急性肾炎的发生。

运动性贫血:长期剧烈运动导致的贫血称为运动性贫血。其原因主要有:⑴红细胞破坏增加。运动时,由于内分泌改变,红细胞的机械性脆性增加,红细胞膜的抵抗力因而减弱,再加上运动时血流加速,使红细胞之间,红细胞与血管壁之间的撞击和摩擦增加,使红细胞破裂和溶血。⑵蛋白质和铁的摄入量不足和消耗增加。运动时,新陈代谢旺盛,肌肉增长使蛋白质的需求增加,而且,运动时大量排汗使铁的排泄量增多,而这两种物质都是红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预防运动性贫血首先要加强营养,保证有充足的蛋白质和铁质的供应。另外,参加体育锻炼时应循序渐进,不超越自身的生理负荷。

(实习编辑:童文冲)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跑步前做什么热身运动最好


不管是做什么运动之前做一些热身运动对人是很有好处的,当然这样做可以让人减少受伤的可能性,同时还可以让运动效果更好,那跑步前做什么热身运动,相信有人还是知道的。那么,跑步前做什么热身运动最好?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1.头部运动

颈部肌肉的伸展,前2个八拍前前(低头)、后后(仰头)、向(左左)左侧、右右(右侧),后2个八拍头分部别由左向右或由右向左绕环。4×8拍。幅度由小到大,充分活动。

2.扩胸运动

左脚向左跨出,与肩同宽,两手抬起平行与地面,大小臂弯曲,两手指相对。1-2拍两臂胸前平屈后振,掌心向下,3-4拍两臂伸直打开,掌心向上,5-6拍两臂经体侧上举后振,掌心向前,6-8拍两臂垂下后振,掌心向后。4×8拍。手臂伸直,注意每个节拍掌心方向,动作协调,适当用力。

3.肩部运动

左脚向左跨出,与肩同宽。左右手指自然收拢放置于肩膀处,前4个8拍以手为圆心顺时针旋转2拍一圈,后4个8拍反之。

4.腰腹运动

听到预备口令时,左脚向左跨出略宽于肩,两腿伸直,两臂向两侧平伸,掌心向下,上体姿势保持不变,上体与地面平行,1拍时。右手摸左脚尖,2拍时左手摸右脚尖,依次交替。4×8拍。左右转体幅度要大,两腿挺直,充分伸展。

5.弓步压腿

听到预备口令时,左脚向正前方跨出一大步,全脚掌着地,大腿与地面平行。右腿挺直,前脚掌着地,上体正直,两手交叉贴与脑后,两肘后张,抬头挺胸,身体上下起伏。4×8拍动作相同,方向相反。身体要稳,抬头挺胸,两肘后张,大腿与地面平行。

6.仆步压腿

在弓步压腿的基础上身体下弯,左手去摸左脚背,右手去摸右脚背,身体重心落于右脚,左脚伸直,左右脚全脚掌着地,身体上下起伏。4×8拍动作相同,方向相反。

7.膝关节运动

听到预备口令时,两脚靠拢并齐,两膝微屈,手指自然并拢,放于两膝上,前两个8拍做蹲下起立,后两个8拍由左至右、由右至左或是由内向外、由外向内绕环。练习4×8拍。

8.胯下击掌

自然站立基础上,两臂侧平举,抬左腿于胯下击掌,左脚支撑抬右脚,胯下击掌,反复交替。练习4×8拍。

9.跳跃运动

两脚靠拢并齐,两手叉腰,前4拍前脚掌用力,一脚前一脚后跳跃,后4拍双脚左右跳跃,同时每拍配合手掌在身体前面、后面、上面击掌,弹跳要轻盈放松。

10.脚腕、手腕运动

两手交叉自然置于胸前,左脚脚尖着地,脚腕手腕自然放松,按照顺、逆时针方向绕环。后2个8拍换右脚,动作相同。关节放松,幅度要大。

11.展腹跳

听到预备口令时,左脚向左跨出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两手在身体两侧自然打开,听到1口令时,用力向上跳起,手臂和腿部打开尽量伸直呈大X反弓形。重复5次。

12.腿部拉伸

听到预备口令时,左脚向前跨出一大步,双手撑地,听到1口令时右脚向前运动恢复左脚姿势,同时左脚向后运动恢复右脚脚姿势,尽量前后脚前伸和蹬直,一个口令2个动作重复8-10个口令。

秋季运动,谨防三大伤害


心脏压力

秋冬季是心脏病的高发季节。资料表明,冬季心脏病的发作几率比夏季要高50%。在这个时期进行进行突然大量的运动,就会造成心脏的额外压力,供血能力下降,造成机体的缺氧,增加发病的几率。建议在运动前要进行低强度的有氧练习,逐渐过渡到力量训练,在剧烈运动后要进行慢走等运动,恢复血压的稳定。

肌肉拉伤

在秋冬季运动时,由于天气寒冷,人体肌肉收缩拉伸性能较差。如果在身体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突然进行超负荷的刺激,就特别容易造成肌肉和韧带的拉伤和撕裂。在发生肌肉拉伤后,会出现局部疼痛、压痛、肿胀、肌肉紧张、痉挛、功能障碍等现象,严重的伤者还会产生皮下出血等症状。所以,热身练习要比平常进行的时间稍微长一些,延长到15~20分钟。

伤风感冒

秋冬季无论是在健身房还是去户外锻炼,都要注意感冒的问题。在这个季节由于温差变化较大,所以更加容易出汗。在锻炼的时候,如果要减少衣物的话,不要一次脱得太多。应该等到身体充分发热后才能逐渐减少衣服。另外,在出汗后应注意保暖,不要长时间穿着湿衣服。

秋季运动谨防“老慢支”


秋季气候转凉,易发慢性支气管炎。合理的运动有助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秋季又是养肺的时节,更需要注重呼吸系统的保健。

运动能缓解不良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尤以老年人居多,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粉尘、大气污染、刺激性烟雾、长期吸烟的慢性刺激是主要病因;气候寒冷、过敏因素也是发病的诱因;机体抵抗力减弱,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则是引发慢性支气管炎的内因。其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喘息或气短,尤以清晨或夜间为重,痰量增多。当并发肺气肿时,除有咳、痰、喘等症状外,还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运动疗法对肺功能的改善大有帮助,且适合各种不同程度的慢性支气管炎。通过运动疗法,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改善新陈代谢,增进机体对体力活动的适应性。在控制炎症和痉挛的基础上,减轻呼吸道阻塞的程度,可以有效地改善肺通气量及血液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从而缓解气短、气促症状。同时,运动还能消除或减少引起支气管刺激的原因,促进气管内痰液的排出,减轻支气管炎症,增强心肺功能。

学会正确的呼吸方式

首先应纠正不合理的呼吸方式。肺气肿时横膈被压低且活动受限,胸廓亦处于相对的吸气状态,为了弥补呼吸量的不足,患者常在吸气时动用辅助呼吸肌,甚至错误地在吸气时收缩呼气肌──腹肌。结果是呼吸变得浅而快,特别费力,气体的交换又不充分,因而进一步加重了气短症状。

呼吸操锻炼能使患者学会放松紧张的呼吸肌,着重改善呼气过程和肺通气量。

腹式呼吸(也称横膈呼吸) 这种呼吸方式是指在呼吸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改变腹部肌肉的张力和腹腔内压力,来延长呼气时间。即吸气时腹肌放松,腹部向外隆起,使膈肌下沉,扩大胸腔容积;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向内凹陷,使膈肌上抬,挤压肺脏,排出肺里空气。

缩嘴呼吸 用鼻吸气,空气经鼻腔的吸附、过滤、湿润、加温,可以减少对气管的刺激。将嘴唇收缩成吹笛状,使气体通过缩窄口形徐徐呼出,可以延缓支气管壁的闭塞。

全身性呼吸体操 在腹式呼吸练习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全身性的呼吸体操,即呼吸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按腹式呼吸的要点进行锻炼。

辅助疗法选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能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一般来说,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肺功能基本正常,在疾病的稳定期对运动的耐受性较好,对运动方式的选择自由度较大,包括游泳、球类运动等都可进行,主要以个人的主观症状来调节运动量。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人存在某种程度的肺功能受损,对剧烈活动的耐受性较差。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锻炼方式,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时间由短到长,保证运动后无明显的气喘发作,心率—般不超过(170—年龄)次/分钟。

体质较弱的患者推荐步行。步行是一项全身运动,两腿迈动能促进腹部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双臂的摆动能增加肺通气量,改善肺功能。

警惕过量运动引发的猝死


美国灾难性运动伤害研究中心最新的监测结果表明,从1983-1993年,有160例死亡事故并不是由运动创伤造成的。每年在每百万运动员中,发生死亡的情况是1.16至14.50人。其中中学女生死亡率最低,而大学男生死亡率最高。心血管损伤导致的死亡占总数的74%,而其他与心脏无关的死因占22%,包括高温、横纹肌溶解和连续气喘。在田径项目和越野跑中,共有17例死亡事故,其中大部分是中学生。他们还研究了在1985-1995年间美国158名运动员猝死原因,这也包括在上述的研究结果中:134例有心血管缺损,其中90%是男性,18%的死亡事故发生在田径运动员中。

温教授说,长跑运动员在跑步前都需要一系列的医学监督,如饮食起居、体重、运动量增加强度等,以保证运动中的安全性。而普通群众在参加马拉松运动时,更应该注意医学监督。对于运动者来说,如果平时不怎么运动,就别报名参加如此剧烈的运动。如果已经报名参加了,那么最好在比赛前进医院做个身体检查。另外,如果在跑步中感觉身体不适,就马上停下来,千万别硬撑着。他还强调,马拉松活动的组织者也需要在运动开始前,对参加群众进行身体检查和运动史询问,对不适合参加者应劝其不要参加。

猝死抢救按秒计算

据温教授介绍,猝死的表现是突然昏迷、意识不清、脉搏消失、停止呼吸、听不到心跳、瞳孔放大、面色死灰。在常温下,心脏停跳3—5秒钟以上,病人即有头晕感觉,10—20秒钟时会发生晕厥,40秒钟后会发生惊厥抽搐,此时患者有可能瞳孔散大,60秒钟后患者会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4分钟后脑细胞开始发生不可逆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可能死亡。所以,抢救猝死患者的关键是速度。有人统计,在4分钟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并且在8分钟内做到了进一步的心肺脑复苏,则94%的患者可以复苏成功并长期存活。另有人以12分钟为临界点,即12分钟内未进行心肺复苏抢救者,抢救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是零,在这里要说时间就是生命一点也不夸张。

当一个人突然出现非外因的昏厥、意识丧失或惊厥抽搐,且无心跳、无呼吸时,首先要意识到可能是心脏猝死。如果发作前病人曾喊胸痛或用手抓胸部且有痛苦状者应想到是此病。如果知道病人以前有冠心病,出现此类症状就更应该想到是心脏猝死。

温教授提醒患者,猝死是可以预知的。一般在发病前,会感到短暂的心绞痛,或是觉得咽部哽咽、咽东西费劲,还有的人会伴有出汗,出现3-5分钟的胸闷。最常见的预兆就是浑身无力、头晕、胸闷。然而,当这些情况出现在中、青年人身上的时候,如果他们不知道自己本身有心血管疾病,通常是意识不到的。大多数年轻人都认为自己体力好,即使身体过度透支也并不在意,偶尔身体不适只当是累的、歇歇就没事了,殊不知这也许就是发病的前兆。

如何帮助猝死患者

不懂或不熟悉现场急救且又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人遇到有人猝死怎么办?首先不要惊慌失措,应该冷静,要尽快弄清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高声呼救,以使周围的人尽快赶过来,其中有懂心肺复苏的人可施行急救。急救时除口对口人工呼吸外,切忌不懂装懂,贸然进行人工胸外心脏按压等心肺复苏操作,这样容易使患者产生肋骨骨折、严重内出血或其他并发症。另外,如病人有假牙或假牙托,一定要将其取出。抢救的同时,其他人可以赶快打电话叫急救车。打电话应注意讲清患者所处的大体位置、街道名称,以及打电话者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号码。打完电话应派人到路口等待急救车的到来,以便尽快引导救护人员到达现场.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年轻男性发生运动猝死比率高


从运动医学的角度讲,运动猝死是指在运动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的意外死亡,这其中不包括创伤意外造成的死亡。患者从发病到死亡也就在几十秒、几分钟之内,这是运动猝死最重要的特征。

特别是一些业余爱好者,由于缺乏相关的自我保护知识以及完备的体检措施和医生指导,往往发生运动猝死的概率更高。

对于运动性猝死者来说,潜在的心血管疾病可谓头号杀手,而这之中,患有冠心病的人更是最危险的,特别在年轻人中,一旦潜藏有这种疾病,那么猝死几率就会很高。

这种病因引起的运动猝死诱发因素,往往是运动过程中人的精神高度紧张或过度劳累,这种过紧张状态并不仅仅指精神上,而是指一次性的运动量超出了人体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而出现的一种急性病理状态。

另外,“马凡氏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常引起心血管病变,这种人从外在特征来看显得又高又瘦。一些运动教练在选才时,只注重了外在身高优势,而忽略了这类人内在的运动风险,往往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如美国女排运动员海曼,就是患有此疾病而在剧烈运动中猝死的。

还有,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加快,血液循环加快,呼吸频率也在提高。如果供给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被阻塞,或者功能失效,血管畸形细小,都可能造成在剧烈的运动过程中,心脏供血不足,心肌缺血而导致死亡。

(实习编辑:童文冲)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爱运动 但要谨防运动过度


运动过度的意思就是身体过度劳累,如果肌肉与关节感到疲劳酸痛,它便无法好好发挥功能。因此当运动持续性的过度,反而会使身体面临更大的受伤风险。时间一久,过度运动将削弱免疫系统,并造成多种来自脚踝、膝盖、韧带的损伤,甚至有科学家表示,青少年过度运动将造成贫血。

过度运动往往容易出现在运动员以及热爱运动的新手身上,一些为了减肥的少女或迷恋运动的青少年,也会出现运动过度的症状。主要征兆包括:肌肉持续酸痛;疲劳;沮丧;出现急性伤害,例如膝盖扭伤;夜里难以入睡、紧张不安;出现食欲不振、持续出汗或大量出汗的现象;如果错过运动时间,会出现非理性的愤怒与罪恶感;运动不但没有让身体变得健康,反而感冒等小病不断。

当然,运动过度最主要的损害还是来自膝盖和关节拉伤和青少年贫血。

运动过度伤害膝盖

美国宾州大学的骨科学家以老鼠进行模拟人类高强度的膝关节受力运动,他们发现,进行高强度关节运动的老鼠,,膝关节软骨的受伤情况比起不运动的控制组严重两倍。

据美国骨科手术学会报告,每年有超过410万的人因为膝盖疼痛而求诊。这种疼痛经常都是过度使用的结果,

目前已知许多高强度的运动,尤其是会大量运用到膝部的运动, 如跑步, 登山, 篮球,足球……等运动员的膝关节特别容易受到伤害, 将来很容易变成退化性膝关节炎。因此,当膝盖出现以下不适时,如膝盖疼痛,无法承受重量,疼痛蔓延到膝盖下面腿肚的肌肉上以及出现发烧症状,就需要去看医生。

青少年运动过度易贫血

日本医学专家指出,青少年如果过度从事体育运动,可能导致贫血。这是因为青少年时期正值机体发育旺盛期,人体需要大量对运输和储藏氧气不可少的铁质。如果在这一时期从事剧烈运动,将引起红血球受损,肌肉过分消耗等,最终导致体内铁质减少,组织缺氧。

治疗运动性贫血,大多采用对症疗法,只要适当补充铁质,症状便会得到改善。如果被确认为缺铁,应适当减少运动量,尽量避免进行对身体造成很大负担的清晨训练。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还应避免不恰当的减肥活动。

运动过度的防治办法

防治运动过度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要注意运动量。对于所有运动,一般持续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在健身房里锻炼的朋友,可以通过心率表控制自己的运动量;自行锻炼的朋友如果感到呼吸急促、大量出汗、头晕,就表示快要达到运动的最大强度了,此时应该放慢速度,或是稍微休息一下。此外,每周运动3~4次即可。

除此之外,一些小办法也能帮助你防治运动过量。

1.穿合适且状况良好的鞋子

一些老人在锻炼时,喜欢穿鞋底很薄的布鞋。布鞋没有减震效果,运动过猛时不能有效缓冲过度的动作,很容易损伤到脊椎和脑。最好换掉布鞋,挑选一双减震效果好的运动鞋。此外,即使是最好的运动鞋也应定期更换,理想的时间是六到十二个月就换一双鞋。

2.避免急速增加运动的次数与时间

运动过程中,注意慢慢增加运动的时间,让支撑膝盖的肌肉能更为强壮。同时运动的种类注意有所变化,尝试不同形态的有氧课程,使用划船机,骑脚踏车,举重,跳绳都可以,只要不是天天做同样的运动。

3.要聪明的运动

在进行重复性的激烈运动时,应千万小心,例如刺踢,蹲坐等等,一定要保持正确的姿势,在运动时最好能够向老师或教练求教,让他们告诉你如何调整动作。如习惯做蹲起练习的人,每次锻炼不要超过5组,每组不超过12次,并且蹲、起衔接时,要放慢速度,不能过快过猛,否则在刹那间,血糖急速降低,易导致两眼发黑和头晕。

(实习编辑:童文冲)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防范运动猝死,出现这些信号应该停止运动


最近小编在新闻报道上看到了几例因为健身猝死的新闻,原本是增加健康的运动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最重要的还是知识的缺乏。健身是把双刃剑,如果健身过度,我们就会感到恶心,胸闷,气短,心慌,非常疲劳,这时千万不能忽视身体向我们发出停止运动的信号。

1)口渴恶心

运动后感到口渴是正常现象。如喝水多,仍渴而不止,小便过多,这属于异常现象,是运动过度的先兆,应停止运动,同时停止运动,同时应检查胰腺功能。

2)饥饿难耐

激烈运动后,暂不想吃饭,休息后食欲好,是正常现象。如果长时间不想吃饭而且厌食则属异常。应去检查消化功能。运动后食欲增加,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若食量骤增且持续,应去内分泌科检查胰腺分泌功能。

3)头晕目眩

在健身活动中,除开始练习某些旋转动作外,都不会出现头晕的感觉。若发生持久或短暂的头晕,是心,脑供血不良的信号,还要注意心血管系统和颈椎方面检查。

4)头晕心慌

在一切健身运动活动中或活动后都不应发生头痛感。发生头痛时,应停止运动,侧重于神经,心脑血管系统检查。

5)四肢无力

健身活动后没有力气是正常现象,一般在活动后休息15分钟左右应有恢复,如果持续数天不能恢复,则表明脾受损的信号,因为脾主四肢肌肉,如伴有胃胀不适就更应该减少运动。

6)喘息气粗

喘在运动中是一种正常现象,随着运动的不同强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喘,经休息可恢复正常,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如经微活动就喘,且长时间休息还不能恢复,这可能是肺受损的信号,因为肺生气,司呼吸,肺气受损则气粗,肺气虚则喘息无制,侧重呼吸系统检查,诊疗。

7)胸部大汗

运动一般都会出汗,运动如果过度,前胸大汗,同时伴有气短,则可能心脏瘦到损伤的信号,因为汗为心之液,此时应立刻停止运动。

8)肌肉酸痛

刚开始活动的人,长久停止运动而后恢复活动的人或变换新的锻炼内容,都会引起某部位肌肉酸痛,属正常现象。如果肌肉持续酸痛不已,则要检查肌肉软组织是否受损。

健身吧温馨提示:爱健身爱运动的我们应该懂得怎么更科学、更有效化的去锻炼,而不是一味的蛮干,聪明的人会比笨的人少走很多的弯路。

健身不当,容易猝死!


近年来,有关专家提出了温和运动的新观点。温和运动就是一种低强度、低能量消耗的运动模式,也称“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恰到好处

近年来,有关专家提出了温和运动的新观点。温和运动就是一种低强度、低能量消耗的运动模式,也称“适度运动”。所谓适度,就是每周消耗2000千卡热量的体育锻炼,相当于打2-3小时的乒乓球;或每天累积相当于半小时的活动量,如:下公共汽车后快走15分钟回家,再做20分钟的其他温和体力活动就足够了。温和运动可以调节心情,化解不良情绪,具有宣泄功能,可以释放内心的压抑,忘却烦恼,同时也可以带来身心上的愉悦。

而过度的运动却往往适得其反,比如下面的几类情况,还是引以为鉴的比较好。

辽足前主帅王洪礼在与朋友打网球时突然倒地不省人事,随即他被送往医院抢救。因抢救无效,王洪礼不幸去世,享年61岁。医院正式对外宣布,王洪礼死亡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并表示,他的猝死是因为剧烈运动导致心脏承受压力过大造成的。

专家提示:进行健身锻炼之前一定要认真检查身体,尤其是中老年人,检查的重点要放在心脑血管,以及肝、肾等重要的脏器。然后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相当多的中老年人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过度运动不仅不会改善身体状况,反而会给身体带来伤害。中老年人不宜从事疾起疾停,奔跑、跳跃过多的高强度剧烈运动,应该选择强度相对小一些的有氧运动。

过犹不及是很多事情要恪守的规律,健身也不例外,而且过度健身和自身安全也是休戚相关,让我们通过下面的案例了解一下过度运动的危害,也为您的健身安全敲响警钟!

年轻运动猝死多有先天异常


年轻人发生猝死,大多隐藏着先天性心脏疾患。如果家族中有此类个案,家族成员都要重视心脏检查。

刚打了几分钟篮球,福建某高级中学高二学生小陈突然倒地,呼吸急促,不治身亡。家属称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曾动过手术。

年仅23岁的美国篮球运动员凯文·怀特蒙德,日前因心脏病发作死于葡萄牙篮球联赛。他一开始还坐在椅子上,倾听教练说话。突然便倒地不起。

美国底特律马拉松赛发生悲剧,3名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的选手比赛16分钟内猝死。3人的家人说,3人生前都非常健康并且经常参加长跑锻炼。

浙江16周岁的高中体育尖子生单飞洋猝死训练场。

……

这是今年十月的部分运动猝死新闻,猝死者中有找得出病因的,也有找不出病因的。不少人心里嘀咕:前几分钟还好端端的,怎么说没就没了呢?人不会毫无缘故“说没就没”,广东省中医院心血管病专科主任医师陈伯钧介绍,年轻人发生运动猝死大多数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疾患,不过因平时无明显表现症状,患者不知情而已。

猝死多因先天不足

运动猝死多出现在跑步、篮球、排球、足球等体育项目,甚至在一些低强度的运动也发生过猝死,运动性猝死大多发生在身体看不出异样的年轻人身上。老年人不少有心脑血管疾病,是发生脑中风猝死的高危人群,这很好理解。为何年纪轻轻的“健康人”也会出现这个问题呢?

陈伯钧说,猝死的年轻人绝大多数有先天性心脏疾患。平常无典型症状,隐蔽性很强,多数患者毫不知情。比如,有种叫做“Bragada综合征”的心脏疾病就会突发恶性心律失常而死亡。这个疾病平时无症状,甚至连照彩超、心脏照影都发现不了问题,仅仅心电图可能有点异样。

此外,还有一种叫“马凡氏综合征”的先天疾病,具有家庭性特点,患者有的心脏发育异常,有的心血管发育异常。美国女排明星海曼、俄罗斯滑冰选手格林科夫都患有马凡氏综合征。

运动是这些先天心脏疾病患者猝死的诱因。运动后,人的心跳加速,导致心舒张期缩短、血液流入冠状动脉的时间变短,冠状动脉痉挛可能引发猝死。甚至,少数猝死也可能发生在毫无诱因的时刻,门诊中就曾出现过日常打电话时发生猝死的个案。

家族病史勿忽视

疾病很可怕,但运动爱好者也不用惊慌。陈伯钧说,如果你的家族中有青年人早死的亲属或本人平常有胸闷症状都应重视体检,建议上医院心血管内科做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看有没有先天性异常。如果真有问题,则要咨询医师看能负担多大强度的运动。

即使没有这么先天疾病,一般人在从事剧烈运动时也要考量自己有无危险因子:如苹果型身材(腹部肥胖)、高胆固醇、高血糖及高尿酸都是猝死的高危因素。

有的病人在发病前可能有短暂的心绞痛,或是感到咽部哽咽、咽东西费劲,有的人会头晕、心慌、恶心、胸闷、出汗、浑身无力。但当这些情况出现在青年人身上的时候,大家往往不去重视,其实这可能是身体的预警。因此,在运动中出现这些感受时,一定听从身体的需要,中止运动,进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