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微弯30°,骑车更省力

发布时间 : 2019-11-08
健身骑车的项目 健身更容易感冒吗 健身练得胳膊弯不了

骑自行车强身健体,相较于慢跑等运动,骑自行车对下肢造成的冲击和负担较小。但如果车座位置不正确,反而会造成运动伤害。据台湾《联合晚报》报道,台湾师范大学体育系教授相子元研究发现,自行车车座调整到合适的高度,不但骑车时省力,还可有效避免运动伤害。

人们常常认为,骑自行车时将膝盖伸到最直最省力,其实这会伤害踝关节;而骑自行车时膝盖弯曲过度,又会伤害膝关节。为研究车座位置对踩踏动作的影响,相子元分别找来15名运动员和15名普通人,让他们各骑20公里,直到疲劳为止,再通过3D动作分析系统、踏板力量感测器等,并参考主观性问卷,找出9种位置的不同。结果发现,把车座高度调整至膝盖略弯30度,车座位置比一般位置再往前移动5厘米,不仅有较好的踩踏效果,骑起来也更舒适省力。相子元建议,如果不方便测量,可将踏板踩到底,调整坐垫,使脚掌水平时膝盖可以微弯,大腿延伸线与小腿呈30度。

研究还发现,只要稍微改变坐垫位置,还可锻炼不同的肌群,如训练股二头肌与臀大肌,可将坐垫提高;想训练股四头肌,则要降低坐垫位置;训练小腿肌群,则可将坐垫位置往后移。▲jSS999.COM

jss999.com精选阅读

跑步和骑车哪个更减肥?


骑自行车减肥,还是跑步减肥?这恐怕是不少同学训练中都有的一个疑问。

这里,我要告诉大家,骑单车(自行车或者动感单车),减肥效果会比跑步差很多。

跑步与骑车的能耗对比

研究(不同强度骑车和跑步的能量消耗与底物代谢特征研究)发现,同等强度下,跑步消耗的热量,本身就比骑车高很多。另外,脂肪的消耗和脂肪的供能比例,也高很多。

简单而言,跑步消耗的热量比骑车高,消耗的脂肪比骑车高,脂肪消耗率也比骑车高。这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跑步在减肥效果上360度无死角秒杀骑车。

另外,还有研究发现,跑步的减肥作用可以随着身体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也就是说,你越跑,身体就越好;跑得越多,你跑步的减脂效果也就越好。

然而,骑车运动的减脂效果,不会随着身体机能、训练水平的提升而提升。研究发现,普通人和自行车运动员的脂肪最大氧化强度基本相同。

每天骑车28公里会伤膝盖吗?


骑单车是一种非常有好处的有氧运动。骑自行车这种体育运动是不需要像别的体育运动那样刻意准备的。不限时间、不限速度、不限场所,只要有足够的空间就能进行的运动,受到了好多乐于运动的人的喜爱。但是骑自行车也有很大的学问,最好不要超量运动,如果超量运动肯定会给膝关节带来伤害。但这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对于有些人每天28公里可能就超量了,但对于一个经常锻炼,通过循序渐进上升到每天28公里的人来说其实是没问题的。

骑单车时应该注意一些问题。长期不正确的骑行姿势与骑行习惯会导致膝盖的劳损。在进行骑行时,一定要选用适合自己尺寸的自行车,以及正确的骑行姿势和习惯,否则再好的运动也会给膝盖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应避免过多的进行爬坡和冲刺练习;注意自行车坐垫的高度;注意骑行的方向和脚踏的方向;选择合适的自行车尺寸;不要经常突然发力。总而言之,科学的运动方式,可以有效的避免运动损伤。

和其他的运动项目一样,在运动量方面应该循序渐进,以不过于疲劳为度。一下子突然骑得太快、太远或太困难,会给关节造成过度的负荷。建议每周增加骑乘的里程或时间达到20-25%就好,不要一下子增加太多。并且骑行前要有适当的热身,让身体的肌肉和结缔组织暖起来,关节液在开始激烈运动前先开始流动,这也是预防膝关节损伤的有效措施。

深蹲半蹲哪个更伤膝盖?


很多人认为半蹲会四分之一的深蹲(PartialSquat)其实是在保护膝盖承受更少的压力?真的是这样吗?

事实上结果相反:半蹲,四分之一蹲会给你增加膝盖上的剪切力。

半蹲会完全激活大腿前侧的股四头肌群,这时候下蹲时胫骨产生一个向外的拉力(AnteriorTugontheTibia),而因此产生更多的剪力(Shear)在膝盖上。

你要知道:如果你在深蹲的时候臀部高于膝盖,那么这个动作会重点锻炼你的股四头肌,如果你继续往下深蹲直至臀部低于膝盖,那么你的股二头肌和臀部会开始工作,帮股四头肌分担更多压力。

如果你想让情况更加恶化的话,不妨试试背靠墙的半蹲,因为这个时候等于告诉身体的后侧肌肉群不需要做任何的事情。很多人以为靠墙的半蹲运动可以减轻他膝盖上的压力,但这样的作法反而是增加给予他膝盖上的剪力。但如果是深蹲到底的话,这时候前后侧的肌肉会以相等的作工比例支撑动作,给予关节的压力也不会只落在膝盖上,而是可以让更多的负荷分配到较大的髋关节上。

深蹲到最低点会让更多的压力落在膝盖上?那只会发生在你不具备良好姿势的情况下:

比如,脚跟离地,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膝盖跟大腿上,而不是像坐椅子一般的直起直下。另外一种情况我们会做半蹲姿势,是请缺乏下半身活动度的人,采用离心收缩的方式慢慢下蹲至合理的范围内(身体可控制的范围),训练他的动作控制能力。但绝对不会让他的背部靠着墙操作,因为我们希望他身体的后侧动力链也能够被启动。

在激活了臀部和股二头肌之后,他们能帮助你平均的分担压力。所以,可以这样理解,即更深的臀位的确增加了膝关节的压力,但是这个压力再大,也是众多肌群来分担,而不是半蹲时全部由膝关节来承受。

另一项研究表明,当你在作腿屈伸这样的孤立股四头肌的动作时,它其实给你的韧带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而且在做孤立动作时,没有别的肌肉来帮助你保持韧带的稳定,所以,只要深蹲姿势正确,这个动作比孤立的腿屈伸还要安全。

饭后30分钟 瘦身效果更明显


减肥失败的三大理由是:1.好像没什么效果。2.要大大改变生活习惯。3.造成心理压力及身体变差。 实际上,减掉脂肪的关键是在饭后30分钟。原因何在?这30分钟又该做些什么才能有效降低身体脂肪?

30分钟决定一切

到底要如何才能不让脂肪上身?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有氧运动。如果实在做不到,最低限度就是不让饭后的血糖浓度升高。

不想长出比现在多的脂肪,首先要做的就是饭后动一动。因为小肠开始吸收是在吃完饭后30分钟左右开始,而血糖浓度上升约是小肠开始吸收后的30分钟。

与专门拿出时间健身相比,千万别小看了日常生活中的热量消耗。最近美国库勃有氧研究所发表一项研究,发现在平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活动身体的人,和连续6个月、一周5天、每天进行20至60分钟游泳或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的人相比,减少体重及身体脂肪的程度几乎相同。同样的研究发现,日常生活的热量消耗比想象的多得多。

对懒人言:散步

懒美眉可以选择散步,科研人员发现,饭后45分钟左右散步20分钟,热量消耗得较快。如能在饭后2~3小时再散步一次,时间大约20分钟,那么,减肥的效果会更明显。正确的健身步行应当是挺胸抬头,迈大步。

对半懒人言:慢跑

慢跑运动时间要持续到一个半小时以上,不能间断,10分钟或20分钟的运动是不会消耗脂肪的,所以最起码也要撑到半小时以上!

如果你不懒:减肥操

各种减肥操都可以尝试,需要用30-60分钟的时间,就怕你懒得动弹,你可以每天做到吗?

注意事项:做完动作后,平躺一会儿,放松腹部,运动当中不要过于激烈,脑子里要想着腹部肌肉在运动。

蜘蛛弯举(Spider curl)-让二头更立体


蜘蛛弯举(Spidercurl)是二头肌孤立训练的一个经典动作!深受健美运动员欢迎!

蜘蛛弯举的特点!

蜘蛛弯举(Spidercurl)是在身躯前方进行,所以二头肌中的短头部份会更加激活起来。

肌电图(EMG,Electromyography)显示,长头在肘部屈曲初期(手打直时)有比较大的活性,然后随着肌肉收缩变短,而活性下降。而短头则是在后期(快要弯到顶点时)活性较强。

起始姿势让肩膀处于屈曲的状态,长头变得比较短,缩短的长头是低活性的。可以注重肱二头肌的短头

虽然动作看似变化不大,但相比起其他二头弯举,蜘蛛弯举(Spidercurl)除了能防止过多误用身体摇晃借力外,最重要的分别其实是在动作接近完成的高点位置,二头肌仍能感受相当的张力。

普通的二头弯举(Bicepcurl)在动作高点时反而重量就被手肘撑着,二头肌就不用出力,相信许多人都有经验。所以蜘蛛弯举(Spidercurl)就比较能维持二头肌在训练动作时感受到张力,加强训练效果。

如何做?

使用哑铃和杠铃

1.坐椅上,也可采用站姿,胸靠斜板,上臂放在斜板上,两手反握哑铃/杠铃,臂伸直,保持身体稳定。

2.收缩肱二头肌,用力将哑铃/杠铃弯举到最高点,稍停。

3.然后缓慢还原,臂充分伸展,动作要慢;在哑铃/杠铃降到最低点时肘关节应微屈,用力控制住杠铃,但不要完全伸展。

要点提示:

1.使下臂也紧紧地贴着垫子上。可限制其他肌肉块的运动。更好的孤立肱二头肌

2.你也可以站着练习,通过调节垫子的高度来实现,双脚分开与肩齐平站立以保持身体处于最稳定的状态

3.也可以单手训练,用一只胳膊身体更容易保持稳定和平衡。

4.不要在底端停留:当胳膊向下伸直时,立即让二头肌收缩,通过伸展手臂可以增加许多力量

5.重量选择:每次使用的重量最少应使你能重复做10次动作。如果手臂感觉贴在底端难以弯曲,那么减轻一点重量

弯举技术 让肱二头肌更结实


与胸大肌一样。肱二头肌也是一块备受关注的肌肉。在许多初涉健身运动者的眼中,它们几乎就是强壮与力量的代名词。这种看法虽不全面,但也足以证明发达的肱二头肌在锻炼者心目中的地位与分量。

其实,无论初习者还是有一定训练年限的“老手”,拥有令人羡慕的肱二头肌始终是他们的追求与梦想,并为此一直不懈努力。那么,发达肱二头肌究竟有哪些较为有效的方法,技术特点和需要注意的细节又是什么呢

肱二头肌理想的形态是:直臂状态下侧视,其下端一直长达臂弯。弯曲时,呈半球状明显隆起(施瓦辛格和冈特的肱二头肌呈抛物线状,如停留在胳膊上的两座高耸的山峰)。这种理想形态对于先天长条形的训练者来说,可谓得天独厚。但拥有这种形态的人极少,大部分人侧视时臂弯处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缺口。所以,应针对性地优先刺激肱二头肌的下端部分,这样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上臂形态

下面介绍各类弯举动作的细节要点。

一、杠铃弯举

1、立姿直杠弯举

站立,双手同肩宽握杠,自然速度弯举,时间1~2秒:下放时控制还原,时间3~4秒。上举时注意力应集中在整个肱二头肌上,想象并排的两条肌束如钢绳般收缩。如果想尽快使肱二头肌下端发展起来,则应将注意力和起动点均放在此处。还有、杠铃下放到底部时要有意识地伸直胳膊。如果屈臂,则难于刺激到嵌入肘弯的肱二头肌下端.这是很多健身者不太注意的地方,只要做标准次数(8~12次/组),都应刻意伸直胳膊,但8次以下(承重较大)为避免肘关节和肌腱无谓受伤,应保持胳膊自然的屈伸度。

常规重量组为每组10~12次至力竭,做3~5组。上身应保持正直,不要靠晃动身体借力,这对初练者最合适。系统训练半年以上者,应采用变速组或爆发式上举。实践证明,只要采用逐加重量的方法充分热身(至少2组,一般是3组),使肌肉和神经系统进入训练状态,同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目标肌上,用适宜的重量(8次左右)做变速或爆发式弯举就不会产生伤害事故。

中、高级水平者应在正式组的第3或第4序列将试举次数降至6~8次/组或4~6次/组,然后再回升到正常训练次数。这样既能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又能保证足够的训练量,使目标肌更好的充血膨胀。变速组是指将一个训练组分为前、后两个半程,两个半程的上举速度和还原速度有较明显的区别,从而使肌肉受到更强烈的刺激。

这个动作的主要作用是全面增大肱二头肌的厚度与块头,另外,可通过握距的变化重点刺激内外两个肌束:宽于肩部的握距对肱二头肌外束刺激较大,略窄于肩的握距对内束刺激较好、可根据个人情况侧重采用。

2、曲杠弯举

站立,双手执杠做弯举。由于是曲杠,小臂不像直杠那样紧张,参与用力较少,可保证更多的负荷加在肱二头肌上。

曲杠弯举的效果有争议,部分训练者认为效果不如直杠,主要是施加在肱二头肌上的张力不明显。

曲杠由于角度基本符合自然状态下手臂的内旋状态,肌肉感觉较舒适。直杠迫使双小臂呈一定的外旋角度,上臂和小臂肌肉都有一定的紧张度,对抗负荷做动作时更明显,故感到张力效果十分明显。且无论上举还是下放都能保持持续紧张,使目标肌没有多少“喘息”机会,这种紧张度的存在使直杠弯举在发展肱二头肌的同时,对小臂也有一定促进作用,这是曲杠难于比拟的地方。

从肱二头肌承担的负荷来看,曲杠由于小臂参与用力少,若重量相同,则承担的负荷大于直杠,对肱二头肌的刺激作用更大些,但在肌肉的持续紧张度上逊于直杠,特别是在杠铃下放阶段。由于角度适宜。对腕部不适或有伤者,曲杠则是代替直杠弯举的好方法。

训练要求与立姿直杠弯举基本相同,注意力应集中在整个肱二头肌上,标准的训练安排是:12、10、8、6、10次,做5个正式组,其中孤立重量组(10~12次/组)必须保证做3组,较高次数与较低次数的合理搭配,既能保证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又能保证动作的规格与次数,利于产生“泵”感的充血效应,

二、哑铃弯举

1、坐姿哑巴铃交替弯举

坐于凳端,双手各执一哑铃,左右交替做弯举动作。

弯举时为保证动作的准确性,可采用对镜训练方式。这样可纠正低头助力的毛病。

为了让肱二头肌弧度更饱满、肌肉更厚实,应做“均衡弯举”,哑铃尽量保持水平,不要左右晃动,使肱二头肌的内外两个肌束均匀受力;若为打造肱二头肌的尖峰。则须有意识地外旋小臂,仿佛要用小指去触碰肩膀。另外,可用一个小技巧来修饰上臂形态,兼顾肱二头肌下端;这就是在哑铃下放至底部时有一个自然后撤动作,幅度不大,但能令胳膊彻底伸直。然后以肱二头肌下端为起动点(意念也集中于此),带动哑铃弯举。次数变化在每组10~12次之间,下限不要低于8次,否则难以保证动作的规范。

为打破适应性,接受不同的刺激频度,有时可安排连续试举,一般是安排从重至轻的不同重量,而不是反向顺序。这更符合肱二头肌的耐受特点,也更容易挖掘其生长潜力,同时可避免拉伤肌腱。例如,以25公斤的哑铃弯举至力竭后(10~12次左右),紧接着试举20公斤的哑铃,无法再完成一次时立即接做15公斤的哑铃至力竭。这样重量呈现2~3个阶梯,但至多不要超过3个,每个阶梯重量相差5公斤左右,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进一步挖掘肌肉潜力,影响训练的综合效果。

2、哑铃斜板交替弯举

坐在后倾角为45度的斜板上,双手各执哑铃做交替弯举。

第一组的重量不要过大,目的是热身、确定动作路线和感觉,然后再逐加重量。正式组为5组,第3、4组可加至最大负重,次数为6~8次。

这种后倾角度能使肱二头肌上缘与肩部交接的肌腱处始终处于牵拉的紧张状态,利于发展肱二头肌上部。由于无法像普通状态那样“夹肘”,下放时手臂的后展和上举过程的转腕动作对肱二头肌的下缘与尖峰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这是一个较全面锻炼肱二头肌的动作,也是健美巨星施瓦辛格极偏爱的一个必练课目。

由于这个动作的“支持性”较差,故整个动作过程应全神贯注。必须均匀发力,下落也应如此。上升至顶部时做顶峰收缩2~3秒钟效果会更好。

3、单臂哑铃斜托弯举

杠铃斜托弯举的目的是为了刺激肱二头肌的下端,所以下放至底部时双臂必须有意识地伸直,否则就失去了动作的意义、单臂哑铃斜托弯举不具备双臂执握的稳定性,对关节和肌腱的要求也较高,训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肌肉的持续紧张给肱二头肌以集中刺激。

动作的细节要求是:一手扶凳,以提供稳固的支撑,持铃臂的伸展不要太充分,以免给关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要尝试做顶峰收缩(会很别扭,找不到通常的训练感觉),也无需刻意伸直胳膊,这样才能让肱二头肌保持持续紧张状态,达到较好的训练要求。

另外,由于单手执握依托凳面,没有任何借力机会,故采用的重量也应谨慎。仍然是5个正式训练组,第1组采用较高的次数,然后逐增重量。标准的训练安排是:15、12、10、8、6次,这更符合动作的特点和要求。

三、牵拉类动作

牵拉类动作的特点有二:一是超常的持续紧张状态;二是为了对抗负荷和保持动作的稳定性,肌肉要承受强大的张力。

比较有效的动作是:

1、单械徒手(或负重)引体向上

掌心向内反握杠,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肱二头肌上。拉起时要以肱二头肌的收缩力带动身体移动,下放时必须做到控制还原,保持身体稳定,缓慢降至最低位,不要顺势而下,否则得不到负功收缩的效益,肌纤维也得不到拉伸的张力,这正是引体向上训练的关键之处——拉伸使肌纤维产生的有益损伤(相比屈伸类动作,拉伸使肌纤维的有益损伤更显著)使肌纤维在获得充足营养和休息的情况下,能更好的超量恢复,体积和力量增长更明显。

一旦能徒于完成10~12次/组,就应在腰部挂杠铃片,使每组次数降至6~8个,若又做能到8个以上,则应再增加铃片重量,使之回归到6个左右。中高级水平者也可通过每组4次以下的低次数针对性地发展力量,以挖掘更大的潜力,使基础训练的负重得到提高,也相应提高了训练强度。

标准的训练安排是:12、12、10、8、6次,共做5组。关面2组12次为徒手动作,后3组逐增负重,这样总的组次数和强度都有了保证

2、拉力器直杠弯举

立于十字拉力器架一侧,调节好拉力器长度。然后进行弯举、

先进行1~2组的轻负重练习,以确定一下线路及动作感觉,然后再逐步加大重量。

拉力器弯举的最大优势在于:施加在肱二头肌上的压力不会因动作角度而变小,张力效果非常明显。所以提倡下降时刻意控制动作,与铁块配重相抗。上升时速度应较快,也可用爆发力,但必须在充分热身后,且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在目标肌上、

我喜欢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肱二头肌下端,以此发力带动整个弯举动作.做爆发式弯举。至顶部时停留1~2秒,做顶峰收缩,然后控制性还原,上臂形态因此获益匪浅。

3~5个正式组,逐加重量,次数为15、12、10、8、6。如果体力下降,也可只做3组高次数组,以肱二头的“泵”感为主要训练目的。

一般而言,拉力器弯举应安排在杠、哑铃弯举之后.偶尔(10~15天左右)也可倒过来,给肌肉一个“冷不防”,以激发其活力,打破刚刚建立的动作定型。

除上述动作外,还有反向布道凳弯举、固臂板弯举、顶肘式弯举、俯姿哑铃集中弯举等动作,可做为训练的替代或补充。但不要为了追求动作形式的变化而采用一些看似花哨实则有害的弯举动作,如平肘式弯举(胳膊平放在凳面上)、倒地(卧姿)拉力器直杠弯举等等。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掌握尽可能多的训练手段的同时,避开不必要的动作伤害,稳妥地取得一个个实质性的进步,使健美的臂膀成为你倍感骄傲的风景。

(实习编辑:陈兴娣)

骑车,黄金有氧运动


骑车被称为“黄金有氧运动”,它能提高人体的心肺耐力、下肢肌肉力量、协调性、平衡能力,还能减轻压力。然而,如果骑车方法不当,身体会很“受伤”。

骑车相较于慢跑等运动,对下肢造成的冲击较小。但很多人骑车后会抱怨膝盖疼,这是由于腿部在踩踏过程中反复进行圆周运动,容易造成膝关节负担过大,导致膑骨劳损。因此,已经有膝关节炎、膑骨劳损等骨关节疾病的人最好缩短骑行距离,尤其要避开过多的爬坡路段。如果运动过程中不注意安全,发生跌倒,极容易造成骨折、扭挫伤、颅脑损伤等,建议选择适宜的路段,运动前拉伸关节和肌肉,尤其是在天冷时,肌肉会比较僵硬,一定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热身。运动中如有身体不适,不要勉强继续运动。此外,骑行时还有“四个注意”。

首先,要掌握好时间,一般应控制在1小时左右。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研究发现,骑车时间过久会增加男性患前列腺癌风险,这可能是前列腺长期承受较大压力所致。车速可根据个人体质进行调节,一般15千米/小时以下的速度属于中等强度运动,适合心肺功能一般者,超过16千米/小时就属于比较大强度的运动了,适合心肺功能较好的健身者。最好根据心率控制骑行强度,年轻人可以保持在140~150次/分钟,30~40岁者为130~140次/分钟,40岁以上则应控制在120~130次/分钟最佳,以感到有点累、稍有气喘为度。

其次,要调整好把手和车座高度,并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车座高度以脚跟踩踏到踏板上,腿刚好能伸直为宜,这样可保证骑车时不会过分屈膝或踮脚,且有利于发力。骑车时头部稍向前伸,目视前方,上身适度前倾,躯干向上躬起,双手适度用力握住车把,双臂自然弯曲,支撑上体,臀部坐稳正中坐垫。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长时间采用单一姿势骑行,以避免身体疲劳。

再次,踩踏脚板时,脚的位置要恰当,用力均匀,注意保持一定的节奏,否则会使踝关节和膝关节疲劳。

最后,由于市区环境污染较大,汽车尾气及粉尘会给运动中的人带来很大危害。因此,建议骑行时尽量避开污染严重的天气,若遇雾霾天,即使戴口罩、三角巾等防护用具,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不提倡骑车出行。希望通过骑车锻炼身体的人,应尽量选择人少、路况佳、空气好的地方。另外,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患者、癫痫病人以及孕妇和处于生理期中的女性都不适合骑车。

有人担心骑车小腿会变粗。事实上骑车可有效减少腿部脂肪,塑造腿部肌肉线条,一般人骑车都属于中小负荷运动,并不会导致小腿变粗,所以不必过分担心。建议骑行后做一些静态拉伸,放松腿部肌肉,防止肌肉横向增长。▲

骑车健身享受逍遥


你是否和我一样,有过一个骑着单车到处骑游的美梦。沐浴在田野的空气中,徜徉在温柔的日光下,欣赏着风景锻炼身体。

以前,人们都把自行车当作一种交通工具,很少有人意识到骑自行车也是一种健康自然的运动旅游方式。骑车健身便宜又逍遥,还能充分享受旅行过程之美。一辆单车、一个背包即可出行,简单又环保。驶过颠簸的路途,穿越黑暗的隧道,在不断的征服中体验挑战快感,在遥远的他乡体验风情,在旅途的终点体验成功。别犹豫了,赶快跟我迈出梦想的第一步吧。

初学者,一般出行大概30-50 公里就可以。自行车选择没有必要太贵,大约1500—2000元就好。剩下的我们要在装备上下些功夫。

骑行头盔:就是戴在头上那顶大蘑菇哈,由于它能对脆弱的头部提供保护,所以是骑行者必备的装备。头盔防撞、防止树枝树叶击打、防止飞石击打、分流雨水、透气、提速。带有帽檐的头盔能够防晒,在头盔上贴上反光标志还能在夜间骑行时防止误撞。判断头盔好坏的标准包括质地、重量、内衬、佩戴舒适性、透气性、风阻效果等。

骑行眼镜:非常酷的一类骑行装备,和头盔配合使用效果尤其显著。骑行眼镜除了具备一般运动眼镜共有的作用外,其阻挡紫外线照射的作用值得特殊关注。

骑行上衣:颜色比较鲜艳,上身效果比较紧,很显线条的一款装备。作用在于提速、排汗,背后有包包的骑行服能装东西,长袖骑行服能防止手臂被晒,加绒骑行服还能保暖。骑行上衣提速的效果非常显著,选购时要注意面料,并非是越光滑越好、走线以及上身效果,太紧或者太松的都不合适。

骑行手套:这是一款一直在默默奉献的骑行装备,吸汗、透气和防滑三者相辅相成。骑行手套分为半指和全指两种,选购时尽量选择缝合部分坚固、手掌部位厚的。有些手套还在大拇指处加有毛巾材料,方便骑手揩汗。骑行裤:骑行时不可避免要对会阴部位造成压迫,长期如此会埋下患上前列腺炎的隐患。同时,该部位如果长时间不透气,也会对个人卫生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对于经常骑行的朋友来说,骑行裤是必备的。

逆风骑自行车时如何省力


骑自行车时常会碰到逆风的情况,风力大大的阻碍了骑行,那么,逆风骑自行车时如何省力呢?逆风或者上坡时骑自行车又有什么技巧呢?

上坡和逆风骑自行车时:

遇到上坡和逆风怎么办?我们体会是,先按原来力气骑车,累了多休息几次,每次休息时间不要太长,5-10分钟就可以。

在国道线上行车,坡度相对要小些,通常上坡不成问题。遇到陡坡难上时,可以"之"字形线路走 ,这样可减小坡度。有时坡陡骑不上,甚至车会退下来怎么办?

这时也不用怕,骑变速车者可调低车速慢慢而上,骑普通车者也不用发愁,我的经验是双手向上提拉车把,便于双腿更有力地向下蹬,同时,身体重心前移,脚掌也从踏板上向前移,用靠近脚跟的部位接触踏板,这样便于用力,而后用大腿圧小腿,通过足根部直接用力蹬车。

这样可借助体重、大腿发力,经小腿、脚根部(用脚尖、脚掌会分散力量,也会使脚掌疲劳)将力直接传自行车踏板上,从而增强了蹬车力度,车就会慢慢上坡,不会退下来了。我就用这种方法登上了天目山的昱岭关,翻过了秦岭和六盘山,而且几乎每次都比车友的山地车上的快。

当然,在这种情况下骑车是最累的,各人要量力而行。上坡走"之"字形时要注意安全,往往在转变处坡最陡,要注意来往车辆。坡陡骑上不去时,应下车休息一会儿再上,老年人和体弱者宜下车推行。爬坡是很累的事,需要人的体力和毅力,但可以使自行车旅行更具有情趣与回味,一旦登上坡顶,可有独特的享受。

骑自行车旅行遇上逆风是最头痛的事,因上坡虽难,但接下来就是下坡,可以轻松一阵子,而逆风有时在下坡时也不好骑,这时可放低车把,或弯曲双臂,也可靠在车把下,并低下头,降低身体重心,以减少风的阻力。

低头后视野缩小,要时时注意安全,尤其是遇到横逆风时,特别要小心,应注意来往车辆,因为这时无论是前面来车还是后面来车,尤其是大型卡车,都会使自行车左右幌动,容易发生意外。

而且,这时往往由于体力消耗很大,人很疲劳,手脚又没有平时灵活容易发生意外,希望车友们一定要注意安全。一般六级的逆风还能骑,八级以上的逆风应考虑休息。

下坡和顺风骑自行车时:

下坡和顺风,是自行车旅行中最舒服的享受,这时,上坡时的劳累早已抛至九霄云外。有时可以不蹬一脚,可一连趟车几公里。但下坡中遇到坡陡、路弯、地面不平、或有可能突然窜出车辆及行人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这时应从坡顶就开始握紧煞车,以免措手不及 ,至少应该边下边煞。 遇到陡坡,即使一眼望去路面宽阔平坦,也要小心。

我遇到过两种情况:

一是路上可能有小石块,开始看不见,等到看见已来不及避开,这时车速很快,急转弯更危险。

二是车到山下时,山间突然吹来一阵横风,自行车在高速下左右飘动,很难控制 ,希望车友们对这种情况有所警惕。

要经常检查煞车闸皮,煞车不良应及时调整或换去闸皮。我的车友就因煞车失灵而在黄山下坡时狠狠摔了一跤。我们是"吃一暂,长一智",希望新上路的车友不吃一暂也长一智。

小时候骑自行车上坡时,长辈常叫我们骑S型可以减少阻力骑得更远,或者逆风时,身体向前倾可以减少风的阻力。

骑车运动减肥吗


减肥的问题其实很好解决,只要能够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每天坚持下来,就能有不错的效果。骑车减肥还是比较常见的,而且这种方法即便是上下班的时间也能充分的利用起来。不过有很多的注意事项都是不能掉以轻心的,掌握正确的方法很关键,那么骑车运动减肥有哪些注意事项?

1、很多人觉得选择平坦的道路不如崎岖的路好,但是激烈的运动只会燃烧糖分,并不能燃烧脂肪,所以初学骑车者,可选择较为平坦的路面。熟练后,可选择有一定坡度的道路,以增强热量的消耗,更好地达到减肥的目的。

2、女同志骑车,车把位置应比男同志略高,以保持上身平直,使身体重心放在坐骨部位,减轻手臂的负担。这种体姿还利于平稳行车。

3、骑车前要检查车况,如刹车、车铃、轮胎等,防止运动中的意外。

4、慢蹬时,自然鼻呼吸即可,如果竭力蹬车可调节呼吸的节奏,比如蹬3下一吸气、3下一呼气,节奏调整好了,有助于消除疲劳感。

5、要想增加肌肉和力量,可选择身体尽量前倾的姿势,可以在快速蹬踏时减少运动阻力,锻炼肌肉力量。如果锻炼的目的是减肥,则需要保持两臂伸直、收腹、上体微微前屈的骑车姿势。

6、下午三四点钟时,在植被茂盛、空气中负离子含量丰富的环境中骑车,可使血液循环加速,让大脑摄入更多的氧气,使人感到头脑更清楚。

7、每次骑车锻炼的持续时间要确保在30分钟以上,以40-60分钟为宜,低于30分钟的蹬车运动,消耗的都是糖分。骑车时心率(心跳)要控制在比平时增加2-3倍时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

上文中对骑车运动减肥有哪些注意事项给出了明确的介绍,想必大家也都心中有数了。减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一定要给自己制定一个长期的规划和安排。此外除了运动锻炼外,饮食的合理搭配也是很重要的,这样对身体健康也有好处。

弯举技术可能让肱二头肌更结实


其实,无论初习者还是有一定训练年限的“老手”,拥有令人羡慕的肱二头肌始终是他们的追求与梦想,并为此一直不懈努力。那么,发达肱二头肌究竟有哪些较为有效的方法,技术特点和需要注意的细节又是什么呢

肱二头肌理想的形态是:直臂状态下侧视,其下端一直长达臂弯。弯曲时,呈半球状明显隆起(施瓦辛格和冈特的肱二头肌呈抛物线状,如停留在胳膊上的两座高耸的山峰)。这种理想形态对于先天长条形的训练者来说,可谓得天独厚。

但拥有这种形态的人极少,大部分人侧视时臂弯处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缺口。所以,应针对性地优先刺激肱二头肌的下端部分,这样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上臂形态

下面介绍各类弯举动作的细节要点。

一、杠铃弯举

1、立姿直杠弯举

站立,双手同肩宽握杠,自然速度弯举,时间1~2秒:下放时控制还原,时间3~4秒。上举时注意力应集中在整个肱二头肌上,想象并排的两条肌束如钢绳般收缩。如果想尽快使肱二头肌下端发展起来,则应将注意力和起动点均放在此处。还有、杠铃下放到底部时要有意识地伸直胳膊。

如果屈臂,则难于刺激到嵌入肘弯的肱二头肌下端.这是很多健身者不太注意的地方,只要做标准次数(8~12次/组),都应刻意伸直胳膊,但8次以下(承重较大)为避免肘关节和肌腱无谓受伤,应保持胳膊自然的屈伸度。

常规重量组为每组10~12次至力竭,做3~5组。上身应保持正直,不要靠晃动身体借力,这对初练者最合适。系统训练半年以上者,应采用变速组或爆发式上举。实践证明,只要采用逐加重量的方法充分热身(至少2组,一般是3组),使肌肉和神经系统进入训练状态,同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目标肌上,用适宜的重量(8次左右)做变速或爆发式弯举就不会产生伤害事故。

中、高级水平者应在正式组的第3或第4序列将试举次数降至6~8次/组或4~6次/组,然后再回升到正常训练次数。这样既能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又能保证足够的训练量,使目标肌更好的充血膨胀。变速组是指将一个训练组分为前、后两个半程,两个半程的上举速度和还原速度有较明显的区别,从而使肌肉受到更强烈的刺激。

这个动作的主要作用是全面增大肱二头肌的厚度与块头,另外,可通过握距的变化重点刺激内外两个肌束:宽于肩部的握距对肱二头肌外束刺激较大,略窄于肩的握距对内束刺激较好、可根据个人情况侧重采用。

2、曲杠弯举

站立,双手执杠做弯举。由于是曲杠,小臂不像直杠那样紧张,参与用力较少,可保证更多的负荷加在肱二头肌上。

曲杠弯举的效果有争议,部分训练者认为效果不如直杠,主要是施加在肱二头肌上的张力不明显。

曲杠由于角度基本符合自然状态下手臂的内旋状态,肌肉感觉较舒适。直杠迫使双小臂呈一定的外旋角度,上臂和小臂肌肉都有一定的紧张度,对抗负荷做动作时更明显,故感到张力效果十分明显。

且无论上举还是下放都能保持持续紧张,使目标肌没有多少“喘息”机会,这种紧张度的存在使直杠弯举在发展肱二头肌的同时,对小臂也有一定促进作用,这是曲杠难于比拟的地方。

从肱二头肌承担的负荷来看,曲杠由于小臂参与用力少,若重量相同,则承担的负荷大于直杠,对肱二头肌的刺激作用更大些,但在肌肉的持续紧张度上逊于直杠,特别是在杠铃下放阶段。由于角度适宜。对腕部不适或有伤者,曲杠则是代替直杠弯举的好方法。

训练要求与立姿直杠弯举基本相同,注意力应集中在整个肱二头肌上,标准的训练安排是:12、10、8、6、10次,做5个正式组,其中孤立重量组(10~12次/组)必须保证做3组,较高次数与较低次数的合理搭配,既能保证调动更多的肌纤维参与运动,又能保证动作的规格与次数,利于产生“泵”感的充血效应,

二、哑铃弯举

1、坐姿哑巴铃交替弯举

坐于凳端,双手各执一哑铃,左右交替做弯举动作。

弯举时为保证动作的准确性,可采用对镜训练方式。这样可纠正低头助力的毛病。

为了让肱二头肌弧度更饱满、肌肉更厚实,应做“均衡弯举”,哑铃尽量保持水平,不要左右晃动,使肱二头肌的内外两个肌束均匀受力;若为打造肱二头肌的尖峰。则须有意识地外旋小臂,仿佛要用小指去触碰肩膀。

另外,可用一个小技巧来修饰上臂形态,兼顾肱二头肌下端;这就是在哑铃下放至底部时有一个自然后撤动作,幅度不大,但能令胳膊彻底伸直。然后以肱二头肌下端为起动点(意念也集中于此),带动哑铃弯举。次数变化在每组10~12次之间,下限不要低于8次,否则难以保证动作的规范。

为打破适应性,接受不同的刺激频度,有时可安排连续试举,一般是安排从重至轻的不同重量,而不是反向顺序。这更符合肱二头肌的耐受特点,也更容易挖掘其生长潜力,同时可避免拉伤肌腱。

例如,以25公斤的哑铃弯举至力竭后(10~12次左右),紧接着试举20公斤的哑铃,无法再完成一次时立即接做15公斤的哑铃至力竭。这样重量呈现2~3个阶梯,但至多不要超过3个,每个阶梯重量相差5公斤左右,过大过小都会影响进一步挖掘肌肉潜力,影响训练的综合效果。

2、哑铃斜板交替弯举

坐在后倾角为45度的斜板上,双手各执哑铃做交替弯举。

第一组的重量不要过大,目的是热身、确定动作路线和感觉,然后再逐加重量。正式组为5组,第3、4组可加至最大负重,次数为6~8次。

这种后倾角度能使肱二头肌上缘与肩部交接的肌腱处始终处于牵拉的紧张状态,利于发展肱二头肌上部。由于无法像普通状态那样“夹肘”,下放时手臂的后展和上举过程的转腕动作对肱二头肌的下缘与尖峰都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这是一个较全面锻炼肱二头肌的动作,也是健美巨星施瓦辛格极偏爱的一个必练课目。

由于这个动作的“支持性”较差,故整个动作过程应全神贯注。必须均匀发力,下落也应如此。上升至顶部时做顶峰收缩2~3秒钟效果会更好。

3、单臂哑铃斜托弯举

杠铃斜托弯举的目的是为了刺激肱二头肌的下端,所以下放至底部时双臂必须有意识地伸直,否则就失去了动作的意义、单臂哑铃斜托弯举不具备双臂执握的稳定性,对关节和肌腱的要求也较高,训练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肌肉的持续紧张给肱二头肌以集中刺激。

动作的细节要求是:一手扶凳,以提供稳固的支撑,持铃臂的伸展不要太充分,以免给关节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要尝试做顶峰收缩(会很别扭,找不到通常的训练感觉),也无需刻意伸直胳膊,这样才能让肱二头肌保持持续紧张状态,达到较好的训练要求。

另外,由于单手执握依托凳面,没有任何借力机会,故采用的重量也应谨慎。仍然是5个正式训练组,第1组采用较高的次数,然后逐增重量。标准的训练安排是:15、12、10、8、6次,这更符合动作的特点和要求。

三、牵拉类动作

牵拉类动作的特点有二:一是超常的持续紧张状态;二是为了对抗负荷和保持动作的稳定性,肌肉要承受强大的张力。

比较有效的动作是:

1、单械徒手(或负重)引体向上

掌心向内反握杠,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肱二头肌上。拉起时要以肱二头肌的收缩力带动身体移动,下放时必须做到控制还原,保持身体稳定,缓慢降至最低位,不要顺势而下,否则得不到负功收缩的效益,肌纤维也得不到拉伸的张力,这正是引体向上训练的关键之处——拉伸使肌纤维产生的有益损伤(相比屈伸类动作,拉伸使肌纤维的有益损伤更显著)使肌纤维在获得充足营养和休息的情况下,能更好的超量恢复,体积和力量增长更明显。

一旦能徒于完成10~12次/组,就应在腰部挂杠铃片,使每组次数降至6~8个,若又做能到8个以上,则应再增加铃片重量,使之回归到6个左右。中高级水平者也可通过每组4次以下的低次数针对性地发展力量,以挖掘更大的潜力,使基础训练的负重得到提高,也相应提高了训练强度。

标准的训练安排是:12、12、10、8、6次,共做5组。关面2组12次为徒手动作,后3组逐增负重,这样总的组次数和强度都有了保证

2、拉力器直杠弯举

立于十字拉力器架一侧,调节好拉力器长度。然后进行弯举、

先进行1~2组的轻负重练习,以确定一下线路及动作感觉,然后再逐步加大重量。

拉力器弯举的最大优势在于:施加在肱二头肌上的压力不会因动作角度而变小,张力效果非常明显。所以提倡下降时刻意控制动作,与铁块配重相抗。上升时速度应较快,也可用爆发力,但必须在充分热身后,且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在目标肌上、

我喜欢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肱二头肌下端,以此发力带动整个弯举动作.做爆发式弯举。至顶部时停留1~2秒,做顶峰收缩,然后控制性还原,上臂形态因此获益匪浅。

3~5个正式组,逐加重量,次数为15、12、10、8、6。如果体力下降,也可只做3组高次数组,以肱二头的“泵”感为主要训练目的。

一般而言,拉力器弯举应安排在杠、哑铃弯举之后.偶尔(10~15天左右)也可倒过来,给肌肉一个“冷不防”,以激发其活力,打破刚刚建立的动作定型。

除上述动作外,还有反向布道凳弯举、固臂板弯举、顶肘式弯举、俯姿哑铃集中弯举等动作,可做为训练的替代或补充。但不要为了追求动作形式的变化而采用一些看似花哨实则有害的弯举动作,如平肘式弯举(胳膊平放在凳面上)、倒地(卧姿)拉力器直杠弯举等等。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掌握尽可能多的训练手段的同时,避开不必要的动作伤害,稳妥地取得一个个实质性的进步,使健美的臂膀成为你倍感骄傲的风景。

(实习编辑:陈兴娣)

怎么骑车锻炼肌肉?


很多人都爱骑车,除了充分享受旅行过程之美还能锻炼身体,给人身体健康带来诸多好处。骑自行车是一种全身的运动,能帮助大家锻炼腿部前后肌肉线条,对下身的塑形也非常有效。今天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我们身体肌肉在骑车过程中有哪些是被锻炼到的。

大腿正面的股四头肌(大腿正面的四股肌肉)在骑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们在你每一次向下蹬踏时有力的推动腿部和膝部。

臀大肌(位于臀部)在你划动脚踏通过圆周的最低点时参与进来,得到运动。

腿后肌(位于大腿背侧),当你划动脚踏过程中弯曲膝盖时会用到它。而且,用踏板划圆周的过程中,每一次经过最低点向后划、向上提拉时最能练到腿后肌。

练小腿

对小腿的锻炼效果取决于你把脚板的哪个位置放在脚踏上:如果把前脚掌放在脚踏上蹬踩划圆,对小腿的锻炼效果要远高于把脚后跟放在脚踏上。如果把脚板中部放在脚踏上,则练习效果也只有中等程度。 练核心肌群

骑单车有助于塑造平坦无赘肉的腹部,是因为腹部肌肉在骑行时能得到运动。骑行时身体的核心肌群能得到锻炼,核心肌群是指背部和腹部肌肉,它们帮助你的身体在骑行时呈坐姿。

练肩和手臂。

虽然在骑行时,腿部是主要力量来源,但肩和手臂也要出力。这两个部位在骑行时并不仅仅控制方向和刹车,它们还要支撑你的上半身,肩部以及手臂的肱三头肌和肱二头肌帮助你的身体保持稳定、平衡。

大家看完之后,应该明白为什么骑单车是一项能练到全身的好运动了吧。不少爱美女性担心骑车小腿会变粗,其实骑车反而能有效减少腿部脂肪,塑造腿部肌肉线条。只要在骑行后做一些静态拉伸,放松腿部肌肉,就不会出现块状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