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时,当当左撇子

发布时间 : 2019-11-08
健身时饮食 健身时注意饮食 健身时饮食安排

大部分人在生活和运动中都是以右手、右脚为主。殊不知,经常使用右侧肢体,忽略左侧肢体会导致很多问题。

首先,在运动锻炼中经常使用右侧肢体,容易导致右侧上下肢肌肉力量增加,肌肉发达,骨骼粗壮,而左侧肢体肌肉力量稍弱,肌肉和骨骼也相对比较细弱。这样会导致体型改变,体型的不匀称也会导致胸腹腔器官位置的改变,甚至受到压迫而出现一系列症状,身体的平衡性也会惨遭破坏。

其次,训练左手或左脚,可以挖掘右脑知觉、直观、形象思维、预感及创意的潜能。还有敏锐观察力及易于合作等特质。

再次,左肢运动不足容易诱发多种疾病。日本有学者研究发现,中风病人中大部分是在右脑半球微血管破裂出血,而多数中老年人的脑萎缩却发生在左半脑。这与人们的用手习惯有关:大多数人常用右手,有利于大脑左半球的锻炼,而右脑半球锻炼的机会相对较少,血管远不如左脑半球的坚实,出现微血管破裂造成脑溢血的几率就增大。同样,由于多数人的左侧半脑居优势,使用右半脑频繁,更易过度疲劳,所以多数中老年人的脑萎缩发生在左半脑。

我们要有意识地多用“左”,来开发右脑的功能,促进左右半脑的均衡发展,减少脑中风、脑萎缩和其他疾病的发生。运动左肢的方法:如老年人闲暇时不妨学学“左书”,左手练毛笔字效果更佳;还有专门左手按摩;用左手持拍颠乒乓球;用左手掌推墙壁;在打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时可以有意识的换用左手击球。女性可多练习用左手剪纸、刺绣等。对于儿童,如果左半身活动增加,也有利于右脑发展,从小弥补左侧肢体运动不足的缺陷,促进左右脑功能均衡有效的开发利用。

总之,多用左手可以强身、益脑、延寿,要尽量使用我们的左侧肢体动起来。▲wWW.JSS999.COM

相关阅读

运动时如何补水


健身的好处有很多,不管是哪种运动,在运动后都要进行适量的补水,那么运动时如何补水呢?

锻炼前就要喝水:运动前就要喝水,尤其是做消耗体能多的运动时,以防运动时补水不及时。一般运动前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就应该喝水。

锻炼强度大最好喝牛奶:对于一般运动,喝水就可以,若锻炼强度大,时间超过3小时,建议喝牛奶或巧克力奶,可以补充随汗液流失的钠和钙,还能提供能量,有助于机体恢复。如果不喜欢牛奶,喝椰汁也可以。更值得一提的是,不必喝太多补充电解质的运动饮料,因为食物完全可以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每15分钟喝一次:每个人运动时排汗量不同,需要补充的水分也不一样,只要保证不感到口渴就行。一般来说,易出汗的人最好每1520分钟补充110170毫升的水,大约1015小口。

运动太累而没有及时补充水分的话,会造成脱水症状,而如果在剧烈运动的时候喝水会对身体不利,所以学会正确补水是健身第一步。

运动时要喝温盐水


当你在跑步机上狂奔了几十分钟,或者酣畅淋漓地打了一场篮球后,喝水就成了解渴和消除疲劳的自然之选。而在五花八门的饮品中,冰镇饮料和甜味饮料尤其受年轻人欢迎。但不少人也有这样的经历:喝了很多水,却仍旧不解渴,甚至越喝越渴,有的还出现体温升高,肌肉痉挛等症状。

“其实,运动前后和运动过程中补充水分是很有学问的,喝对了才有助于保持体液平衡,保证健身者的健康和安全。”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运动营养研究中心方子龙研究员说。世界运动医学领域的权威机构、美国运动医学学院则将运动补水的原则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运动前2小时喝约500毫升的白开水。“这是因为运动前补充水分可以提高机体的热调节能力,降低运动中的心率。提前2小时补水可以给肾脏代谢充足的时间,将体液平衡和渗透压调节到最佳状态,有足够时间使多余的水分从体内排出。”方子龙解释说。

第二,运动过程中,如果时间超过1个小时,就应该喝些淡盐水,每升水里加0.11—0.15克盐,并将水温控制在15—22摄氏度。方子龙说:“运动时大量出汗,汗液中含有很多离子成分,此时再喝没有任何离子含量的白开水,便起不到补充效果。而淡盐水则能及时补充流失的离子,防止出现血钠症等不适反应。”他建议,去运动时,最好随身带个保温杯,按比例冲好淡盐水,即使不感到口渴,也最好每运动20分钟就喝一两口,以平衡体内汗液的流失,避免出现脱水给人体带来损伤。

第三,运动后要喝电解质饮料,即含有钠、钾、氯、镁、钙、磷等矿物质的饮料。或者可以按1:15的比例,在白开水中加些糖饮用。“水中加入糖,是为了保持一定的血糖浓度,延缓疲劳发生,从而保证健身者的身体健康。”方子龙最后提醒说。

运动提示 | 运动时尽量别说话


常常能在健身房看到以下情景——一对情侣在跑步机上边运动边笑闹;两个密友边做器械运动边谈天。看似无害的交谈,其实会影响锻炼的效果。

跑步要保持一个平稳的呼吸频率,而交谈则会打乱呼吸节奏,影响健身效果。此外,谈话还会转移注意力,甚至有可能造成运动伤害。曾经有很多在跑步机上摔跤致伤的例子,都是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不仅是跑步,任何有氧运动都需要健身者保证呼吸频率,集中注意力。

无氧运动是通过让肌肉超负荷做功,来达到健身目的。健身者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目标肌肉上,体会肌肉收缩和充血的感觉,才能取得更好的健身效果。有人会问,力量训练是间隔性的,休息的时候总可以聊天了吧?答案同样是否定的。每组训练都要消耗大量的体力,你需要利用短暂休息时间来恢复体能,以投入下一组训练;此外,聊天往往会拉长休息时间,造成肌肉兴奋度下降,温度降低,会使训练效果大打折扣。

但这并不是说,一开始健身就要把嘴巴缝上,惜字如金。碰到熟人互相问候一声;看到朋友锻炼送去一句鼓励;训练间隙交流一下心得……都是可以的。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你当前的任务是锻炼,而不是参加鸡尾酒会。▲

运动时喝水不能多


补充过多的水分会引起体内矿物质储量的严重失衡,并加重肾脏的负担。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刊登了伦敦马拉松医疗主任丹腾斯托尔的一篇文章。

文中认为:喝太多水,加上钠随汗液排出,可能导致致命的低钠血症,俗称水中毒。喝太多水会导致大脑肿胀。这时,人会出现无力、恶心、呕吐、眩晕的症状,导致的疾病有血容量不足、脑水肿、颅内高压综合征等。

此外,补充过多的水分会引起体内矿物质储量的严重失衡,并加重肾脏的负担。

怎么喝?喝多少?

平安健康网健康使者认为,运动补水的总原则是“预防性补充”和“少量多次”。

运动时补水应该遵循预防性补充和少量多次原则。

运动前2小时补充水分250-500毫升,运动前15-20分钟再补充150-250毫升。

然后每隔15-20分钟,补水120-240毫升。

夏天时,补水间隔可以缩短。水温在8-16摄氏度之间。

另外,在运动前0.5-1个小时食用少量食物,让孩子在活动中有充沛的体力。

运动后,最好至少休息1小时左右再进食。

无聊时,就去运动吧


“郁闷、无聊”已经成了现代人的口头语。然而,无所事事的时候,人们宁可整天窝在家里上网、睡觉,也不愿意把这些时间花在运动上。

从表面来看,无聊是因为“无事可做”,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其实是源于心理的“空虚感”,而运动是排解郁闷最有效的方式。一般来说,郁闷是由于人体内的生物环境发生变化、某些化学成分聚集增多而导致的,运动则能有效地排解、释放这些化学物质,使人们通过内环境的变化达到改善心境的效果。

首先要改变一下定势思维。运动不是简单地流汗,而是打造健康的身体、塑造乐观的生活态度,一定不要把它当作负担。对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来说,应避免急于求成,逐渐地让身体适应运动的节奏,不妨选择游泳、跑步、登山等舒缓、强度低的活动,不要把自己搞的太累,否则会让以后几个月没有动力,影响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运动激情。或者选择打羽毛球、乒乓球等竞技性运动,和朋友一起享受运动的乐趣,能让人获得一定的精神满足感。

当然,当你不顺心的时候,也大可以选择去尽情运动。因为运动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发泄途径,可以把部分负面情绪发泄出去,大汗淋漓之后,积攒于心头的阴霾也会一扫而空。

其次,郁闷的时候,最好选择户外运动。一家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极具权威的健康慈善机构“全国精神健康协会”2008年发布报告说,尤其是在自然环境中的运动,能够缓解精神紧张,放松心情。所以,有条件的话,尽量在室外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的地方进行锻炼,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改善心情,环境的变换能避免单一和枯燥带来的郁闷心理。

最后,在运动时间上,也应该有所控制。据伦敦大学的公共健康与流行病学系的研究人员对英格兰的两万名男女进行测试后发现,一个人进行运动的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心情舒畅。对一般人来说,要以中等强度的活动为主,活动时,平均心率保持在130次/分左右,运动持续时间为40—50分钟,每周锻炼5—6次,才能收到较好的运动效果。

因此,无聊郁闷时的“自怨自艾”无异于雪上加霜,反之,如果能给自己制订一个合适的“运动处方”,一方面可以给健康加分;另一方面,也能更快地让自己充实起来,一改灰色的心境,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连坐8小时,让2小时运动白费


对于大多数上班族来说,每天一到单位就坐在电脑前,除了吃午饭外,几乎不离开椅子。下班回家后,又往沙发上一坐,开始看电视。一天下来,坐的时间累计超过10小时。近日,澳大利亚研究发现,即使每天坚持锻炼2小时,其健身效果也会被久坐破坏掉。

这项研究指出,伏案久坐的人最容易出现头昏、乏力、失眠、记忆力减退、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腹胀、便秘等疾病,因此加强健身十分必要。虽然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每天也会坚持运动,但如果一天停留在椅子上的时间为8—10小时,甚至更多,尤其是连续坐一两个小时都不起来活动一下的人,这些好处就会被清空。

因此建议,长期伏案工作的人,要想工作顺利和头脑清晰,连续工作40小时左右,起来活动活动,看电视时也要时不时起来踢踢腿、弯弯腰。

美国《读者文摘》杂志推荐,以下方法不会占用太多时间,最适合在工作时做。

锻炼臀部。背伸直,举起右腿,停止5秒,交换左腿,重复5次。

锻炼手腕。挺直背,双臂伸直,左手向后拉右手,伸展手腕,每手做5次。

脊柱放松。双脚紧扣地面,将上半身扭向右方,左手抓住扶手或者椅子一边,轻轻转向。保持这个姿势几秒种不变,然后交换方向,每个方向做5次。

加强大腿力量。站在椅子前面,双臂伸展到肩的高度,双膝弯曲,好像坐在椅子上,注意不要坐下!保持这个位置5秒钟别动,然后站直,重复10次。

伸展臀部。坐直了,右膝弯曲,然后抬高,将右脚提到左膝的下方,保持10秒钟,变左腿重复5次。

运动时注意“四忌”


在体育锻炼前做些简单的四肢运动,对安全有效的锻炼身体有好处。因为在寒冷的冬天,人体因受寒冷的刺激而使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延展性明显降低,全身关节的灵活性也较夏秋季节差得多。

专家指出,有些情况下,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准备,碰上大雾、阴霾天气,应该取消预定的运动计划。运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不做准备运动。在体育锻炼前做些简单的四肢运动,对安全有效的锻炼身体有好处。因为在寒冷的冬天,人体因受寒冷的刺激而使肌肉、韧带的弹性和延展性明显降低,全身关节的灵活性也较夏秋季节差得多。锻炼前不做准备运动,则易引起肌肉、韧带拉伤或关节扭伤,致使锻炼不能正常进行。

二忌大雾天气锻炼。雾是由无数微小的水珠组成的,这些水珠中含有大量的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如在雾天进行锻炼,由于呼吸量增加,势必会吸进更多的有毒物质,影响氧的供给,这会引起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会引起鼻炎、肺炎、气管炎、结膜炎以及其他病症。

三忌用嘴呼吸。无论是锻炼还是在平时,都应养成用鼻子呼吸的习惯。因为鼻孔里有很多毛,能够滤清空气,使气管和肺部不受尘埃、病菌的侵害。

四忌不注意保暖。运动时不可忽视保暖,否则会引起伤风感冒。天气冷的时候,可待身体发热后再逐渐减衣,开始锻炼时不必立即脱掉衣服,也不要等大汗淋漓时再脱衣服,否则容易感冒。

太疲劳时别运动


有人认为睡得不好,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于是就去健身房做大量训练,但这个做法有时反而会加重失眠。

首先,运动的确可以改善睡眠状况,因为它能调节植物神经,使大脑的兴奋受到转移和抑制。研究发现,有规律的、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对失眠有很好的矫正效果。一般来讲,每周运动3—4次,每次持续30分钟左右,运动方式以慢跑、游泳、自行车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是比较合适的。

然而,在因长期失眠导致身体和精神状态较差的情况下,不应该盲目地进行大强度运动。身体需要充足的睡眠才能修复训练带来的肌肉微小损伤,并恢复体能。在体能不具备的条件下,过度训练反而可能加重失眠,使人陷入恶性循环,进而影响多种新陈代谢和内分泌功能,导致内分泌紊乱。

除了选择适宜的锻炼强度外,锻炼时间也很重要。很多人在大学时代有这样的体会:晚自习后去操场跑几圈,精神会持续亢奋,以至于熄灯很久后都不能入睡。这是因为体育锻炼使身体血液循环加速,内脏机能也被激发活跃起来,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恢复到正常的休息状态。所以,失眠者应选择早晨、中午、傍晚进行锻炼,但一定不要在夜晚,尤其是睡觉前2小时内运动,否则事与愿违。

遇到熬夜和失眠等休息不好的情况,应该先补足睡眠。如果感觉身体过于疲劳,应该取消当天的训练计划,或把正常训练调整为温和的低强度运动,并且缩短锻炼时间。▲

运动时,少穿棉质衣服


运动时不比往常,在穿戴上很有讲究,穿错了就有可能造成伤害。选择运动着装时不妨遵循以下几点。

既吸汗又透气。很多人运动时会穿纯棉服装。其实,纯棉质地吸汗效果好,但透气性差,夏季运动时穿着容易导致中暑,秋季则可能使人感冒受凉。建议无论是外衣还是内衣,最好都选择透气散湿性相对较好的聚丙烯材质。

既轻便又安全。运动时不要穿过紧、过厚重的衣服,要以轻便为主。否则不仅有碍运动,还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挫伤,或是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比如,打篮球时,衣服要宽松,领口和袖口要宽大;登山时,裤子弹性要好、厚实、表面摩擦力大,有利于爬山、行走;跳广场舞、健身操时,衣服要保证有弹性;做器械运动时,可以选择弹力背心和宽松的短裤。还应注意,不论做何种运动,都不要扎皮带。

根据运动选鞋子。不同运动对运动鞋的避震、防滑、弯折性能都有不同的需求。跑步时,运动鞋一定要轻,减震力强,前脚掌位置要有足够的弹性;打网球时,有较多急转急停的动作,因此要求运动鞋的防滑性能要好;打篮球时,撞击与跳跃多,因此需要重视鞋的减震功能,穿高帮鞋,保护踝关节,减少崴脚的机会;打羽毛球等室内运动时,要求走动灵活,应选择较轻、柔软性好的运动鞋。

此外,有些运动需要特殊的防护装备。比如游泳时,要戴合适的泳镜和泳帽。泳镜可以避免泳池内的化学物质伤害眼睛,泳帽则可以防止耳震,还能保护头部;骑自行车时别忘了戴头盔,可以在发生意外的时候起到缓冲的作用,有效降低外界对头部的伤害;推举杠铃、哑铃时,最好配上护腕、腰板带等。▲

运动时不出汗?快停下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博士 汪 军

很多人稍一运动就会出汗,而有的人往往运动很长时间,也不怎么出汗。实际上,在运动中,出汗的多少和快慢也很重要。

人的身体分布着约300万个汗腺,汗腺具有分泌汗液的作用。而汗液的排出,可以调节人体内的温度,同时也能排出部分代谢废物。正常情况下,运动强度越大,排汗量越多,但运动出汗的多少是因人而异的,汗腺数量多的人,出汗也相对较多。运动前饮水的多少对出汗也有影响,如果运动前大量饮水,会导致体液增多而增加出汗量;另外,还要看个人的身体素质,体质强壮的人,肌肉与运动器官都比较健康,即使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也毫不费力,出的汗自然就少;相反,体质差的人稍稍活动,就会大汗淋漓。但是,关于运动出汗,还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运动时不出汗容易中暑。很多人往往运动三四十分钟后,仍然不怎么出汗,但皮肤表面却很热。这是因为体内的汗液无法排出,而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如果你感觉身体灼热,应立即停止运动,否则很容易产生胸闷、头晕的症状,尤其在炎热的夏天,更加大了中暑的几率。这时,可以喝一些冰水、用凉毛巾敷在额头上或及时小便,都能让体内温度降下来。

运动时挥汗如雨,警惕风湿病。很多人认为,运动时出汗越多,运动效果越好。但实际上,大量的汗液会带走人体内钾离子、钠离子、盐分等物质,对于体质不好的人来说,出汗过多就可能导致会使人体脱水,从而出现导致头晕眼花、腹痛等症状。除了本身体质较差外,在做诸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无汗运动时也汗如雨下,就要去医院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有患风湿病可能。

运动出汗后别马上冲凉。这是因为夏天气温高,运动刚结束时,人体仍处于代谢旺盛、皮肤血管扩张的状态。这时如果立即洗澡,皮肤受到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反而会使散热困难、体温升高。同时,皮肤血流量减少回心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由于汗液中含有较多的氯化钠,出汗多应该补充食盐和补充钙。因此在夏季,运动后应适当饮用一些盐水,然后休息1小时左右再洗澡,当然,最好用温水洗澡。▲

运动时不宜穿着纯棉服装


运动时会流汗,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为了摆脱大量汗水淤积在皮肤表面难受的感觉,不少人认为应该穿着“舒适透气”的纯棉服装。殊不知,纯棉质地的服装只能吸汗并不透气,并不适宜运动时穿着。正确的做法是选择那些透气性相对较好的服装材质,如聚丙烯等。尤其是在运动内衣的选择上,更要注意这一点。

宁夏体育馆的运动指导刘教练告诉记者,选择运动服装的首要标准就是材质,无论外套还是内衣最好都是用能够散发汗水的材料做成,尤其要尽量避免穿纯棉质地的内衣。

纯棉内衣吸汗固然不假,但所吸的汗水并不能散发,从而造成湿透的内衣粘附在皮肤上,使得皮肤逐渐变冷,难以保温。在温差相对较大的秋冬季节,穿着纯棉内衣反而更容易在剧烈运动后使人着凉,引发风寒感冒、头痛等症状。而类似聚丙烯这样的材料,可以帮助散湿,有利于保持皮肤干燥清爽。

此外,刘教练还提醒大家,秋冬季节运动时要讲究穿衣“有层次”,不运动时多穿一点,运动时穿薄一点,运动前后注意保暖。最好还能多带一双鞋,避免长时间穿着被汗水浸湿的鞋子。

许多人简单地认为,一旦人运动起来,就不会感到寒冷,穿一身运动服也就可以了。但他们不清楚,人体在户外锻炼中产生较多热量的时候仅是中段,一前一后十分容易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如果注意不当,很有可能会因为人体温度的剧烈变化而生病。

运动时,别吃犯困药


某些药物可能会对运动产生危险的副作用,如果锻炼期间服用以下4类药物,对运动的不良反应会更大。

1.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通常用于治疗高血压,也适用于青光眼、偏头痛或心脏病等疾病。β受体阻滞剂能够降低心率,这就直接影响到了运动的积极效果之一:心率提升。加拿大药剂师协会药物创新部门主任菲利普·安伯利表示,它会让人们很快感到疲劳,令锻炼兴致高昂的人十分沮丧。

2.止痛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乙酰氨基酚,它能替代阿司匹林起到解热镇痛的作用;另一种是布洛芬,它能在治疗疼痛的同时,减轻肿胀和炎症。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生理学和药学教授麦克尔·里德解释,疼痛会发送出组织受损的神经传递信号,服用止痛药会抑制这种信号。如果你因为脚踝扭伤而受伤,就要让身体彻底休息和恢复,而不要用药物来掩盖疼痛,以免出现进一步的损伤。

3.抗抑郁药。这种药物可以改变大脑中化学物质的平衡,帮助稳定和改善情绪。但是,在服用这类药物的头几周里,疲劳和困倦是常见的副作用,嗜睡也是其副作用之一。抗抑郁药通常也有增加体重的副作用。

4.抗组胺药。嗜睡是抗组胺药物的副作用之一,尤其是老一代的药物,如苯海拉明和扑尔敏。抗组胺药能阻断或减轻因接触宠物毛发或花粉引起的过敏反应。服用这类药物会降低警觉度,导致人们在一些需要灵敏度的运动中受伤。因此要安排好服药时间,这类药物药效时间短,只能持续4个小时,过了药劲后困意就消失了,对锻炼的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