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长期性疲劳警惕6种病或是罪魁祸首

发布时间 : 2020-12-28
长期健身 健身者饮食 健身疲劳期饮食

不管你是否爱跑步,人总会在某段时间感到疲劳。一般性的疲劳通过饮食、作息等方面的调节可以缓解,但是如果出现长期性疲劳,就需要引起注意了,因为这可能是以下疾病导致的。

贫血症

贫血引发疲劳是由于红细胞不足的原因,红细胞能够输送氧气至组织和细胞。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包括铁或者维生素的缺乏,血液损失,内出血,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慢性病,肾衰竭等。长时间感觉疲劳是贫血的主要症状之一,其他症状还包括极度虚弱、睡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心跳加速、胸痛等。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可以分泌激素来控制新陈代谢,如果分泌过多就属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分泌过少就是甲状腺机能低下症。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会导致肌肉疲劳和虚弱,首先可能出现在大腿处。如果进行骑自行车或者爬楼梯等运动,会变得更加艰难。患有甲状腺机能低下症时,也会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肌肉疼痛。

糖尿病

葡萄糖是维持身体运行的能量来源,如果患有糖尿病的话,就意味着身体无法正确的利用葡萄糖。患有糖尿病的人,最大的感觉就是疲劳,除此之外还包括口渴、尿频、饥饿、体重下降、视力模糊等症状。

抑郁症

抑郁症会影响睡眠、饮食、情绪,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抑郁症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尽相同,但通常会引起身体能量不足,改变睡眠和饮食习惯,记忆力和注意力都会出现问题,容易出现绝望和消极的心态。

风湿性关节炎

这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背叛自己,攻击健康的关节组织,有时候会导致骨骼和软骨的不可逆性损伤。疲劳是风湿性关节炎表现出来的症状之一,其他症状还有身体能量不足,食欲不振,关节疼痛等。

睡眠呼吸中止症

这是一种睡眠时候呼吸停止的睡眠障碍,最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阻塞,经常以大声打鼾、身体抽动或者手臂甩动结束。患上该症之后,睡眠质量肯定不高,所以不管你夜里睡了多久,第二天起床依旧感觉很疲劳。而且,睡眠呼吸中止症会引发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疾病,甚至出现夜间猝死,因此需要引起注意。

jss999.COM扩展阅读

卧推肩膀疼?3个罪魁祸首


卧推是个伟大的动作!能帮保住我们打造强悍的上肢力量以及人人羡慕的厚实胸肌!

在健身房中卧推架总是不会出现空挡的状况!人人爱卧推!

但是卧推又是一个受伤频率很高的动作,特别是肩膀,很多人在卧推时都会出现肩膀疼的状况!特别是那些动作不标准的人群中更是普遍!

今天我们带大家来认识卧推肩膀受伤常见的几个原因!

第一:肩部不稳定!

在卧推的过程中,上背要夹紧,肩胛骨必须扮演稳定(后收,下沉)的角色,当作一个平台。卧推中,如果肩胛骨不稳定,让肩部处于一个内旋,耸肩的状况!会导致肩部受伤!

你该怎么做?

后收,并下沉肩胛骨

后收下沉肩胛骨的目的在于稳定肩胛,保护肩膀、减少卧推的距离(卧推比赛的技巧)等。

你可以想象把杠折弯或是把杠拉长。

把手肘窝转向前方,肩部微微外旋,手掌同时像逆时针转动。好像要把杠铃掰断一样!

肩部外旋可以把肱骨拉回肩关节的关节凹窝里(glenoidfossa),把肩胛骨往后及往下拉,将肩胛骨收回正确位置。对肩关节凹窝带来转矩(torque),这很重要,因为他把肩胛骨在卧推时,变成一个很稳的平台,也避免肩袖被肩峰(acromion)夹挤受伤。

第二:肩部过度外展!

肩部过度外展!是指当你往上推及往下降的过程中,大臂(肱骨humerus)与躯干的夹角大大,趋于90度和肩膀平行

大臂与躯干夹角为90度,肩部过多外展导致你的肩部会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肱骨远离关节凹窝(glenoidfossa),同时肩胛骨也会上提,从而失去肩部的稳定性!肩关节囊将受到巨大压力,这增大了盂肱关节头和关节囊内其他组织碰撞或摩擦的风险。当卧推到最低端时,盂肱下韧带与盂肱中韧带两条韧带将发生超伸,同时增加了肩峰与盂肱关节之间韧带与肌腱碰撞或摩擦的机率

建议卧推的时候要大臂和躯干的夹角应该维持在45度左右!

第三:握距太宽!

很多人觉得我的越宽对胸肌刺激越大,其实这是个误区!

太宽的卧距会导致肩部外展角度增大(同上),让手肘飘起来,这会增加肩关节的压力,造成前方肩关节疼痛。

建议选择比肩膀略宽的握距。注意杠铃下落到底的时候前臂一定要几乎垂直地面,如果让杠铃没有在前臂的正上方,这会在握杠位置、手腕、手肘、肩膀造成不必要的力矩。记住你最佳的握杠距离,这样之后每次练习都可以很快的找到。

胸小肌:圆肩的罪魁祸首?


说起胸肌!大家都被引人注目的胸大肌所吸引!但是在胸大肌深层住着他的弟弟胸小肌

胸小肌很稍被人谈及!所有有关于它的话题就是胸小肌是导致圆肩的罪魁祸首之一!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先来看看胸小肌功能

肩胛骨前引(前伸)

肩胛骨下降(下沉)

肩胛骨下回旋

提肋(助吸气)

胸小肌紧张的原因!

不可否认的是,现代人从小开始就是坐家,而且坐姿正确的人太少了。长期含胸驼背的不良坐姿,必然导致胸小肌被动缩短。肩胛骨前引,使肩部向前和向下,造成圆肩

而且,大家可以用驼背坐姿尝试一下大口吸气,会发现,肋骨是难以正常开合的。在这种情况下,呼吸模式受到影响,颈部周围的肌肉,以及胸小肌作为辅助吸气的肌肉会不自觉的上提胸廓,更多的参与吸气。时间一长,这些肌肉都会变得紧张,反过来影响我们的身体姿态。

胸小肌无罪,只是糟糕的生活姿态让它背上骂名!

1.胸小肌紧张影响肩关节运动范围!

根据肩肱节律,在我们做肩屈和肩外展时,必然伴随着肩胛骨的上回旋。(肱骨、锁骨和肩胛骨,共同构成了我们的肩部,也称为肩关节复合体)

当胸小肌肌紧张时,会限制肩胛骨上回旋,从而导致肩屈和肩外展无法达到正常角度。使得肩,背部锻炼中动作范围受限,导致代偿

2.胸小肌紧张影响我们的呼吸模式

作为一块辅助吸气的肌肉,本应该在中高强度运动,摄氧量增大时才参与呼吸的。但是由于前面提到的姿势原因,导致了很多人的胸小肌过紧。即便在站立状态下,依然是圆肩驼背的不良体态。膈肌的功能受限,肋骨无法正常充分开合,不得已而倾向于胸式呼吸的模式。

如何处理胸小肌?

1.大部分人的胸小肌是需要放松的。放松的方式可以用网球进行肌肉按摩,然后拉伸

2.除了放松胸小肌之外,还应该调整肩胛骨的位置。强化菱形肌、中下斜方肌和前锯肌等肌肉,有利于肩胛骨的稳定,保持胸小肌张力正常。

3.调整呼吸模式,更多的采用腹式呼吸或混合式呼吸。这样可以减少胸小肌的代偿。

卧推肩膀疼的3个罪魁祸首


在健身房中卧推架总是不会出现空挡的状况,人人爱卧推。

但是卧推又是一个受伤频率很高的动作,特别是肩膀,很多人在卧推时都会出现肩膀疼的状况,特别是那些动作不标准的人群中更是普遍。

今天我们带大家来认识卧推肩膀受伤常见的几个原因:

第一:肩部不稳定

在卧推的过程中,上背要夹紧,肩胛骨必须扮演稳定(后收,下沉)的角色,当作一个平台。卧推中,如果肩胛骨不稳定,让肩部处于一个内旋、耸肩的状况,会导致肩部受伤。

你该怎么做?

后收,并下沉肩胛骨。

后收下沉肩胛骨的目的在于稳定肩胛,保护肩膀、减少卧推的距离(卧推比赛的技巧)等。

你可以想象把杠折弯或是把杠拉长。

把“手肘窝”转向前方,肩部微微外旋,手掌同时像逆时针转动。好像要把杠铃掰断一样。

肩部外旋可以把肱骨拉回肩关节的关节凹窝里(glenoidfossa),把肩胛骨往后及往下拉,将肩胛骨收回正确位置。对肩关节凹窝带来转矩(torque),这很重要,因为他把肩胛骨在卧推时,变成一个很稳的平台,也避免肩袖被肩峰(acromion)夹挤受伤。

第二:肩部过度外展

肩部过度外展!是指“当你往上推及往下降的过程中,大臂(肱骨humerus)与躯干的夹角大大,趋于90度和肩膀平行”。

大臂与躯干夹角为90度,肩部过多外展导致你的肩部会处于一个不稳定的状态!肱骨远离关节凹窝(glenoidfossa),同时肩胛骨也会上提,从而失去肩部的稳定性!肩关节囊将受到巨大压力,这增大了盂肱关节头和关节囊内其他组织碰撞或摩擦的风险。当卧推到最低端时,盂肱下韧带与盂肱中韧带两条韧带将发生超伸,同时增加了肩峰与盂肱关节之间韧带与肌腱碰撞或摩擦的机率。

建议卧推的时候要大臂和躯干的夹角应该维持在45度左右。

第三:握距太宽

很多人觉得我的越宽对胸肌刺激越大,其实这是个误区。

太宽的卧距会导致肩部外展角度增大(同上),让手肘飘起来,这会增加肩关节的压力,造成前方肩关节疼痛。

建议选择比肩膀略宽的握距。注意杠铃下落到底的时候前臂一定要几乎垂直地面,如果让杠铃没有在前臂的正上方,这会在握杠位置、手腕、手肘、肩膀造成不必要的力矩。记住你最佳的握杠距离,这样之后每次练习都可以很快的找到。

肩胛区疼痛罪魁祸首可能是冈下肌


冈下肌

起点:肩胛骨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中部

功能:可外旋、内收肩关节

神经支配:肩胛上神经

分析

冈下肌是组成肩袖的四块肌之一,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是把肱骨头稳定在关节窝内。手臂运动到不同位置时,每块肌都对操纵肱骨头的运动方向发挥其特定作用。特别是冈下肌与小圆肌一起可使肱骨头向后,下,就位于关节窝内并可防止肱骨头撞击肩胛骨的喙突。

冈下肌出现问题,会导致小圆肌替补冈下肌工作出现代偿性肥大,卡压腋神经,从而它们都出现损伤(四边孔综合征)。

肩关节稳定性

在强有力的肩部内旋肌(胸大肌、背阔肌、大圆肌、三角肌前部和肩胛下肌)与较弱的外旋肌(三角肌后部、冈下肌和小圆肌)之间常产生功能不平衡,从而造成盂肱关节的力学失稳。继发损伤韧带,筋膜,神经,关节囊。

冈下肌损伤症状

冈下肌区和肩关节前方疼痛,肩关节内旋受限(往后伸手到后背(背手)),睡躺在患侧不适,有些患者还会表现出肘内侧和肘外侧疼痛,在肱骨内、外上髁部可找到明显压痛点。

肩胛上神经

起于由第5、6颈神经前支形成的臂丛上干,第4颈神经前支的部分纤维也可能参与其组成。

走形

1、肩胛上神经自臂丛发出后,向外下方走行,经斜方肌和肩胛舌骨肌深面,至肩胛骨上缘的肩胛切迹处(空心箭头),经肩胛上横韧带深面至冈上窝。

2、肩胛上神经通常在肩胛切迹远侧1cm处发出两运动支到冈上肌;在肩胛上横韧带近侧或其下方,发出上关节支至喙锁韧带、喙肱韧带、肩锁关节和肩峰下囊。主干继续向下行向冈盂切迹(实心箭头),并发出下关节支到肩关节囊后面,继而肩胛上神经急转绕过肩胛冈,穿过由肩胛下横韧带和肩胛冈组成的骨纤维管(实心箭头),转至冈下窝内分2~4支运动支支配冈下肌。

易卡压部位

1、肩胛上孔(黑箭头)由肩胛切迹和肩胛上横韧带围成,其体表投影在肩胛冈中外1/3交点上1cm处,距皮肤深4.5cm。

2、肩胛下孔(黑箭头)由冈盂切迹和连于肩峰根部及肩胛骨背面的肩胛下横韧带围成,其体表投影位于肩胛冈中外1/3交界处下方2cm处的深面,距体表3.93cm。

分析

冈下肌是由肩胛上神经支配,肩胛上神经损伤可能引起冈下肌的损伤萎缩,因此冈下肌损伤时,需要检查肩胛上神经。

脂肪使人变胖?不!真正导致肥胖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它!


对于减肥

我们是认真的

牛奶要只喝脱脂的

沙拉酱只选不含脂肪的

鸡胸肉要无油煎

......

然鹅要告诉你们一个残酷的事实

其实脂肪并不会让你长胖

有研究标明

低脂饮食对减肥

和预防疾病

根本没有多大作用

那些精致碳水

才是罪魁祸首

哪些属于精致碳水呢?

面条、面饼、面包、面条、蛋糕、饼干等。这些食物都对淀粉进行了深加工处理,去除了谷物中原有的麸皮和胚芽,也就消除了谷物中的的纤维素、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

没有了这些营养元素的作用

这些纯粹的淀粉

会在体内被分解得非常快

当你吃了一片吐司

你的唾液马上会将它分解成糖

高血糖会引起胰岛素升高

随后血糖又被胰岛素降到很低

血糖的大起大落

会让你快速饥饿

并摄入更多

脂肪越屯越多

悄悄的变胖

脂肪却截然相反

脂肪的消耗过程和碳水完全不同

唾液无法分解它

也不能完全被胃酸消化

而是由你的小肠中

肝脏分泌的胆汁来分解

这发生于整个消化过程的后期

所以脂肪的消化过程慢得多

脂肪的消化

不像碳水那样

会引起胰岛素的强烈反应

有益脂肪还对健康非常重要

好脂肪可以帮助减少炎症

和低密度脂蛋白

也就是血液中的坏胆固醇

比如说鱼肝油

含有一种叫omega-3脂肪酸的成分

这种脂肪酸可以平稳血压

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这种好胆固醇

而且也可以预防心脏疾病

同时也发现

全脂牛奶比脱脂牛奶更健康

饮用全脂牛奶

患糖尿病的风险更低

使你肥的是饱和脂肪

而吃不饱和脂肪不会肥

因为饱和脂肪进入人体内

它就是你的脂肪了

而不饱和脂肪进入体内后

可以随意加个化学团形成新的物质

那它就不是脂肪了

不饱和脂肪有鱼类、坚果、

牛油果、奶类、橄榄油、蛋等

以减肥为名避免不饱和脂肪

其实对减脂并没有多大帮助

妇女健康协会表示

跟踪调查了部分低脂饮食女性八年

他们发现低脂饮食并没有降低参与者

患乳腺癌、结肠癌或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017年就已经有研究发现

膳食脂肪跟心脏病完全没有联系

高碳水饮食才是加大死亡风险的罪魁祸首

既然科学告诉我们

脂肪并不会让人发胖

也不会增加患心脏病的风险

而高碳水容易增加饥饿感

甚至死亡风险

那我们是不是应该

把碳水从日常饮食中完全剔除?

答案当然是:不应该

只有结合健康脂肪

以及复合碳水化合物

均衡饮食才更健康

才能有效的控制体重

所以应该怎么吃?

其实有很多富含

健康脂肪和复合碳水的美食

健康脂肪常见于

鱼类、橄榄、坚果、瓜子类食物

复合碳水像是红薯、豆类、五谷

这类食物不会让血糖突然攀升

而健康脂肪会保证你的身体正常运作

尽管我们需要避免精致碳水

比如白面包或者米饭

依然可以吃得很丰富

运动助你摆脱慢性疲劳


运动医学专家指出,正常人即使再疲劳,经过一夜睡眠就可以恢复充沛精力。否则第二天起床,仍然感觉十分疲倦,并且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状态很可能就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可是许多人不把这种症状视为病,而是硬扛着,其实这会影响个人的工作、学习乃至日常生活,非常强烈的长期性疲劳很可能是其他病症的征兆。如果这种疲劳感持续半年或更长时间,身体很可能会出现低烧、咽喉肿痛、淋巴结肿大、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以及全身无力等症状。若身体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还会造成体内激素代谢失调、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同时也会引起肩膀酸痛、头痛等神经失调症状,患病率大大提高。

在摆脱慢性疲劳综合征上,运动医学专家则认为,适量运动是最有效的,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方式。科学实验表明,常从事运动的人,心脑血管会更具有弹性,血液循环也更加通畅。研究数据显示,适量运动的人血液循环量比一般人高出2倍,这样能够向大脑组织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使大脑活动更自如,思维更敏捷。因为运动可舒缓压力和减轻疲劳,使平时较少活动的肌肉得以松弛,消除局部疲劳。适量运动时使中枢兴奋,可有效快速地抑制思维中枢,使其得到积极的休息。有人做过试验:思考的神经连续工作2小时,然后停下来休息,至少需要20分钟才能消除疲劳,而用运动方式则只需5分钟疲劳就消除了。

然而许多人从来没有主动运动的习惯,每天能量的消耗都集中在工作上,难怪体能每况愈下。美国哈佛大学长期的追踪研究也给我们提了个醒:每天至少1小时的适量运动,如爬楼梯、散步或打扫卫生,比完全不进行体力活动的人能减少27%的死亡风险;平均每天运动1小时,可延长两小时以上的生命。

(实习编辑:童文冲)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运动,帮你战胜慢性疲劳


对付慢性疲劳,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多休息,避免体力活动。其实,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运动、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才是消灭慢性疲劳的武器。然而,过量的运动,或运动方式不对时,反而可能引起某些疾病,甚至发生生命危险。

30~50岁是慢性疲劳高发年龄

慢性疲劳综合症是一组以疲劳为主要症状,伴有低热,咽喉痛、淋巴结疼痛、肌无力、肌肉痛、关节痛、头痛、睡眠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困难、抑郁)的综合症。

有研究表明,慢性疲劳综合症与不规则的日常生活、睡眠不足、过高的工作负荷或渐进性疲劳积累等密切关联,高发年龄在30~50岁,某些职业如科研人员、新闻从业人员,公务员、演艺人员、出租车司机等发病率较高。

体育锻炼有助战胜慢性疲劳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进行一定的体力活动均有助于其保持良好的体能和情绪。慢性疲劳综合症持续不愈的主要因素是静止不运动,从而使躯体失去了适应调节功能。因此,慢性疲劳综合症患者需要进行体育锻炼是毋庸置疑的。

运动方式患者可以根据症状、个人爱好和环境条件,来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游泳、划船、登山、跳绳、跳舞、打太极拳等。

针对慢性疲劳的特点,运动量宜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先采用小强度进行锻炼,然后逐渐加大至中等强度,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用监测客观指标(靶心率,心率储备、主观劳累记分表达等)的方法来调节运动量。

如果心率在运动后数分钟内恢复至安静水平,次日晨醒时的安静心率较恒定,运动后无持续疲劳感和其他不适,原有疾病症状不加重,精神状态好,精力充沛,食欲佳,睡眠好,说明运动量较合适,否则要调整运动强度。如有不能坚持者,应及时停止运动,待休息后再继续。持续时间及运动频率一般每次运动15~20分钟为宜,每周3次。(注:靶心率=(220一年龄)×(65%~85%),心率储备=220一年龄一安静心率)

■温馨提示

如何预防慢性疲劳综合症

患者因为自觉疲劳,常常喜欢采取休息、回避体力活动的方法来应对他们的疾病,经常抱怨不能忍受运动,且常伴有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头痛、抑郁等神经内分泌系统症状,即使是很轻微的体力活动有时也会导致病情恶化以及其他不适。

预防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方法如下: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正确面对工作、学习及生活中的竞争和压力,避免体力、脑力和心理上的过劳。 ●积极锻炼,减少慢性病感染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跑者6个好的徒手力量训练


力量训练是跑者最重要的训练之一。

这里有6个最好的徒手力量训练,能帮助新手跑者变得更强、更有力量并远离肌肉伤病。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做这些训练。尝试每周2次,在放松跑或休息日进行下列训练。

1、深蹲

尽量站直身体(头尽可能向上顶,但别仰头,要保持正直),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弯曲膝盖,尽量压低臀部和身体。停顿片刻,然后慢慢回到站起回到起始位置。做3组,每组做10次。

注意:确保膝盖前端不超过你的脚趾。保持上体正直——不要前倾。

增加难度:变成蹲跳。下蹲,然后尽可能纵起向上,然后轻轻落地。

2、弓箭步 

双脚前后分开,右脚在前。下蹲以使左膝弯曲下降,但不要触地。蹲2拍,还原起立2拍(就是1-2拍蹲,3-4拍起)。另一条腿再重复。做3组,每组做10次。

注意:确保膝盖前端不超过你的脚趾。保持上体正直——不要前倾。

增加难度:做跳弓步。左脚向前一步下降成弓步。垂直跳离地面,双臂前摆,空中交换腿(像剪刀一样)。呈弓步着地时右脚在前。

3、臀桥

背部平躺于地,膝盖弯曲,手臂打开,手掌向下。以腹部为轴,提起臀部,双脚用力蹬地。使核心、臀部和大腿呈直线,在这个位置保持3-5秒。做3组,每组做10次。

注意:在抬高时,保持臀部水平——不要往两边偏。

增加难度:做单腿臀桥。从地上抬起一条腿。在这条腿悬空时,用另一条腿的脚跟发力使臀部抬离地面。回到起始位置并重复。另一边也同样做。

4、平板支撑 

以俯卧撑位置开始。弯曲手肘,将身体下压,直到体重从手掌移到前臂。你的身体应该呈一条直线。收紧腹部,保持60秒。如果无法保持,那就保持5-10秒再休息5秒,这样间隔持续1分钟。

注意:臀部既不要放松也不要抬高。

增加难度:做转动平板支撑。从平板支撑位置开始。然后向左转动做一个平板支撑,保持10秒,再向右转动,做个平板支撑,保持10秒。返回起始位置并重复。

5、登山者

以俯卧撑姿势开始。将右膝向内收起,然后再伸出。将左膝向内收起,然后再伸出。双腿交替,在保持良好登山姿势的同时尽可能快速地移动。做3组,每组做10次,左右一起算1次(即左1步右1步计做1次)。

注意:你的身体应该从头到脚呈一条直线。当膝盖收起时,不要改变下背部的姿势。

6、超人式

从趴在地上开始,此时你的四肢要向外伸展。将头、左臂和右腿抬离地面约5英寸(约12.7cm)。保持3拍后放下。头、右臂和左腿重复。每边各做10次。

注意:别把肩膀抬得太高。

增加难度:同时抬起四肢。

晨跑增强体能延后疲劳


今天如果要开始规划瘦身、养成习惯以及增加跑量,所有人都会告诉你,尝试晨跑。晨跑的效果非常大,尽管每个人刚开始都有起不了床、跑起来软绵绵,但没人可以否认长期晨跑之后的生理改变。

针对早上的晨跑练跑,通过询问跑者们,他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是──到底是该稍微进食还是空腹练习比较好?空腹练习跟进食后练习到底分别有什么好处坏处?似乎进食与否都各有拥护派也有反对派,也似乎在对立的两造都各有科学理论支撑。

但你要记得,早上的空腹晨跑,是为了跑步,还是为了训练。因为目的性的不同,所以会延伸不同的模式,也会造成不同的结果。

如果你是为了减肥

如果你是为了减肥,其实跑前进不进食都同样有效果。

跑前少量进食,身体会有少部分的热量供给,让你在运动过程中可以同时代谢碳水化合物及脂肪。但如果没有少量进食,脂肪不容易被诱发供热,大脑会命令肌肉分解出热量来供给跑步的需要,这样会造成肌肉与脂肪的双重损耗。但相对地对身体也有一定的伤害。如果你正卡在体重停滞期时,不吃早餐运动或许是破除卡关的方法。

早餐不吃:消耗脂肪跟肌肉

吃早餐:消耗脂肪跟糖原

空腹跑步前注意事项:务必要补充水分

如果你是为了增强体能

如果你尝试增强体能,不进食可能是比较好的做法,但前提必须是低强度,而不能是高强度的练习。通过空腹练跑的作法(但必须喝水),身体会自然地习惯以脂肪作为体能燃烧的薪材并升高自己的基础代谢。非洲长跑训练营每日的晨跑都是在早餐之前,空腹练跑的做法、增加脂肪的燃烧及延后疲劳对于马拉松赛的撞墙有一定的成效。

早餐不吃:低强度训练

吃早餐:中强度到高强度

空腹跑步前注意事项:低强度练习,不以超过60分钟为主

如果你是为了健康跟训练

这没有什么好说的,如果是为了身体健康跟训练,跑步前吃早餐永远比跑后才吃更为健康,也更能发挥运动的效果。

用不同的目的来看空腹晨跑这件事,其实远比空腹与否更为重要。所以与其思索该不该吃早餐,应该先考虑你的目的,还有注意空腹跑步前的准备。

6种营养跑步健身者每天应该补充


日常饮食六法则,使天天跑步的你拥有健康好体魄。下面6条饮食法则希望能为你每日饮食提供参考:

一、多吃谷类、豆类、核仁等植物种子或由其制成的食品

为什么是植物种子?因为种子(包括谷物、豆类,树的果实等)中包含了长大成植物的基本营养物质,比如蛋白质、必要的脂肪,还有一些生物活性化合物(如酚类化合物、阿魏酸等,都是抗氧化剂)。

实验证明每天食用足量的谷类、豆类等植物种子食品,能有效地促进身体健康,维持一个健康的体重。多吃谷类、豆类的人还能有效预防糖尿病和一部分癌症的产生。

二、每天吃5种不同颜色的水果和蔬菜

众所周知,水果蔬菜能提供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矿物质等,提供必要的卡路里,有效帮助人维持健康的体重。但从今天起,不妨注意一下它们的颜色——黄、橙、红、绿、蓝、紫等等。

石榴中的红色来自于花青素,西红柿中的红色来自于番茄红素,番薯中的亮黄色则来自于β胡萝卜素。这些色素对抗癌、预防心脏疾病和老人痴呆症都有效果,还能增强记忆力。此外,由于这些色素大多是抗氧化剂,它们能减少疾病、大量运动带来的烦躁情绪。

研究发现,色素需要互相组合作用采访能发挥出它们的效果,这就是建议每天吃至少5种颜色的水果或蔬菜的原因。还有,只食用你认为有用的色素,比如β胡萝卜素,是根本达不到吃整段番薯的健康效果的哦。

三、植物食物连皮吃

果实表皮还含有许多淀粉和多种纤维。这些混合物有助肠细胞的健康生长,减少便秘和生痔疮的几率,改善胃口,保持健康的体重。

这些纤维还能阻止大概3%-4%的热量吸收,这就是为什么水果蔬菜能减肥的原因之一。

四、每天喝奶、吃奶制品

鲜奶、奶制品(包括干酪、酸奶酪、酸乳酒等)应当成为跑步运动员日常饮食的一部分。除了补钙,增强骨骼健康,奶类还有其它的好处。

对于跑步者而言,奶类制品能为肌肉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增强其恢复能力。而乳清蛋白质还能有效增强免疫系统。更神奇的是,研究发现减肥菜单中包含奶制品的,有助减掉更多脂肪。还有活性乳菌能有效增强免疫力,防治便秘。

五、食用寒冷水域的海产

最典型的是海鱼。跑步者需要最多需要消耗比正常人多50%的蛋白质,海鱼正好提供许多优质蛋白质。海鱼还能补充锌、铜、铬等微量元素,这些在日常饮食中可能摄入偏低。过去二十年中,研究人员发现吃海鱼的人能有效预防心脏病、心血管病和中风。海鱼中含有脂,不少现代疾病,如心脏病和老人痴呆,和这一脂肪摄入不足有一定关系。值得注意的是,脂还能有效减轻运动带来的酸痛。

六、吃自由放养的禽类、蛋类

禽类和蛋类,加上刚刚说的奶类,能使跑步者摄入必要的蛋白质和矿物质,这是素食难以满足的。尤其是铁、锌,它们能保证血红细胞健康,保持稳定的免疫力。而放养的家禽肉中含有更多脂,饱和脂肪更少,所以饮食更健康。对于跑步者来说,纯素食可不是好选择。

腿部力量训练 6组非常适合跑者的力量性训练


无论是在如今的篮球场上还是跑步比赛中,腿对我们的身体起着绝对的控制作用。通过对下肢的训练,我们可以提高爆发力,提高我们的速度,腿部肌肉的完美包裹对伤病的预防还有一定效果。所以,想要提高跑步速度,必须从加强下肢力量入手。

谈到腿部的力量训练,许多朋友想到的一定是深蹲。深蹲的好处有许多,深蹲练习请戳这里,深蹲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增强腿部力量,但是对于长期跑步的朋友来说,深蹲带来的效果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

下面为大家推荐6组非常适合跑者的力量性训练。

动作1:弓步

以动图为例,左右腿交替向前迈出,前后脚保持一定距离,同时弯曲两侧膝盖,前部膝盖尽量呈90度弯曲。这一动作不仅能锻炼平衡性能,当平时跑步腿部向前迈出时,更有力量。 

动作2:单腿上台阶

以动图为例,一侧腿站立在台阶上,另一侧腿在地面起支撑作用。动作进行时,用高处腿发力起支撑作用,同时地面腿用力向上摆起,手部进行适当摆臂。这个动作也是提高爆发力的有效方式,注意台阶不要太高,与膝盖持平即可。

动作3:保加尼亚剪蹲

以动图为例,一侧脚尖置于凳子上,另一侧腿保持站姿起支撑平衡作用。双手叉腰,直立腿向下弯曲,最大程度对膝盖进行弯曲,另一侧腿的跟随身体自然向下弯曲。过程要保持身体平衡,背部直立。

动作4:单腿硬拉

以动图为例,单脚直立,双手与身体呈90度伸直,同时身体向下倾,手指向地面触碰。另一侧腿,笔直向上抬起。这个动作类似于瑜伽动作,能够极大程度刺激大腿后侧肌群和臀部肌肉,从而起到协调作用。

动作5:单腿挺髋

以动图为例,身体平躺,一条腿弯曲向内靠,另一条腿笔直与地面呈40度抬起。同时腰部发力,身体向上挺起,身体到达最高点时,与腿部呈一条直线。注意动作进行时,要将地上的脚尖提起。 

6、弓步跳

以动图为例,两腿前后交叉进行弓步跳,动作整体与跑步非常相似,能有效锻炼腿部力量,同时比深蹲更能提高膝盖的爆发力。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平衡。

看完今天的腿部力量训练,是不是又丰富了你平日的训练内容呢?只要多加练习,你的腿部力量一定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长期紧张焦虑易患糖尿病


中华医学会近期公布的一项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常住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达9.7%。专家们表示,目前糖尿病年轻化趋势明显,35岁以下糖友已占患者总人数约两成,除了多吃少动外,工作压力大和生活节奏快等引致产生的长期紧张焦虑情绪被视为导致患病的又一因素。

专家介绍,现代人处于高糖、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饮食环境中,而体力活动又被机械大量取代,多吃少动使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城市生活的白领青年更是如此。因为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紧张焦虑情绪使他们的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大量分泌应激激素,透支了分泌系统的寿命,再加上应酬过多,很容易使血糖升高,导致发病。

此次调查涉及全国97200名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18岁及以上城乡居民中有约1/4存在糖代谢异常,2/3的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

目前,临床上多数患者一般在体检时被发现糖尿病,但检出时多饮、多食、多尿等糖尿病典型症状却不甚明显,这与发病年轻化不无关系。专家提醒,除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外,高危人群必须每年做1次糖尿病检查,肥胖及有糖尿病家族史的青少年应每半年检查1次。

力美健小编建议各位,没事就到健身房多动动,健身的同时也可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这样,患上糖尿病的几率也就可以大大降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