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太极只是老人练

发布时间 : 2019-11-08
老人如何全身健身段练 中老年健身太极拳 老人健身方法

太极一词源于《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拳顾名思义,是根据我国阴阳学说而命名的。

拳术运动作为健身治病的手段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项目,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太极拳的动作平衡缓和,复杂协调,松弛流畅,把肌肉运动和呼吸及意念的调整相互结合,做到动中取静,有其显著的特点,又因太极拳动作温和,没有精神及体力上的高度紧张,特别适合于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锻炼,故在康复医学中有特殊地位,是中老年人健身运动的最佳选择。

练太极拳有哪些好处?

太极拳是一种重要的健身和防治疾病的手段。我国《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提出:“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汉代名医华佗创编了“五禽戏”作为健康运动,他的理论是:“人身常动摇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不犹户枢不朽是也。”练习太极拳,除全身各肌肉群、关节需要活动外,还要配合呼吸及意识活动。这样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了良好的影响,从而给其他系统与器官功能活动的改善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范振华等调查了上海平均练习太极拳25年的50~79岁的男性80人,与同年龄组退休职工141人相比,表明长期练习太极拳有利于延缓老年性的机体萎缩。

加强了大脑的调节能力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并且讲究用意,这对大脑活动有良好的训练作用。练习太极拳,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协调毫不紊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加强了大脑的调节能力。

太极拳是一种很有趣味的运动,练拳的时候,周身感觉舒适,精神焕发。由于情绪的提高,可以使各种生理活动活跃起来,对患有某些慢性病的人来说,情绪的提高更为重要,有益于使病人脱离病态心理。

促进血液循环,增大肺活量

练习太极拳时,随着机体的运动,加强了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了体内的淤血现象。练习时要求气沉丹田,由于呼吸的加深,从而促进了冠脉循环,加强了心肌的营养。

有研究所曾对32名练拳老人和53名相应年龄的不运动老人作了心血管功能检查比较。练拳组除1例外,全部顺利完成1分钟内上下40厘米高的台阶15次的定量运动。对照组完成此项运动的比率随年龄增高而下降,50岁组、60岁组、70岁组和80岁组依次仅为85.9%,54%,5%和2%。

资料显示,练拳老人的肺活量较对照组大,胸围呼吸差也较大。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观察50人练拳6个月后,肺活量平均由2588毫升增至2765毫升(P<0.05);另一组在练拳1年后肺活量自2556毫升增至2780毫升(P<0.01)。

对肌肉、骨骼和关节有良好作用

太极拳具有弧形动作,能使全身各部分肌群和肌纤维都参加活动,通过反复地缠绕绞转,使肌肉拉长到一般运动所不及的长度,长年累月,一张一弛,使肌肉匀称丰满,柔软而富有弹性,并增强收缩的能力。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引作用以及新陈代谢的加强,骨的血液供应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态结构功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质变坚固,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变形等方面的能力,使骨骼不易发生变形和畸形。

北京、上海和广州对练拳老人进行脊柱活动度检查,被检者伸膝站立,向前弯腰用手触地,其结果练拳老人较对照组明显为优。

相关推荐

老人练“坐操”防衰老


坐着也能做运动?是的,其实练习“坐操”也能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长期坚持,还能增强体质,延年益寿。以下几个动作,不仅适合经常坐办公室的白领一族,也适合常在家里坐着看电视、读报的老人。

抓地运动。坐着时,你的双脚是闲着的,可以一边工作一边用双脚不停地抓地,然后旋转双脚以活动踝关节。经常练习这个动作,可以有效缓解疲劳,防治失眠、头痛、眩晕。

提肛运动。对于患有便秘的老年朋友来说,做提肛运动也能帮助缓解。具体的动作是,吸气时收腹、迅速收缩并提升肛门,停顿2~3秒,再缓慢放松呼气,反复10~15次。

四肢运动。对患有四肢麻木、疼痛的老人来说,还可以进行四肢运动。该运动比较灵活,坐在椅子上,伸直身体,两肩向后用力使背肌收紧,两肩胛骨靠拢;也可以身体紧缩收腹,双手用力支撑,收紧臀大肌,臀部从椅子上微微抬起;或者双腿屈膝抬起,双手抱住小腿,尽力使膝盖贴近胸部;再或者双手叉腰,左右转动腰部至最大幅度。这几组运动都能起到缓解四肢酸痛的作用。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沈冰兰称,老人锻炼要注意适度原则,对于患心脏病的老人来说,锻炼时一旦出现头晕等症状,一定要停下来。

谁说男人不爱美?


有的男士还会出现臀部肥大、大腿粗壮等有损形象的体态。这里为己有上述不良体形的男士们开个处方,推荐一套国外流行的、在办公室内操练的特殊健美操。

只要抽空一天做15分钟,坚持约一个月的话,腰、腹及臀部“逗留”的多余脂肪就会渐渐消失,一个充满男性魅力的体态一定会在你身上体现出来。

屈臂运动:将电话簿等有一定重量的东西放入手提包内,然后,手握住包的提手,反复将其以屈臂的形式,从腰部开始上提到肩部位置,左右手臂交替进行,各来回做30次。本运动可有效地刺激肱二头肌,使其结实发达。屈臂运动能锻炼你的上半身,告别单簿、瘦弱的上半身,扎扎实实地得到强壮的双臂及丰厚的胸膛。

俯卧撑运动A:将双手分别平放在离肩膀约一个拳头间隔外的二张椅子上,身体尽量保持一条直线,然后做俯卧撑。这一运动可锻炼上臂的肱三头肌。

俯卧撑运动B:运动前的准备姿势与A相同,只不过为加大锻炼的强度,将双足架在桌子上。伸直双腿.缓缓地做俯卧撑,这样可以使手臂外侧的肌肉群受到刺激,逐渐变得有韧劲。

下蹲运动:双腿分开,约与肩同宽,腿尖略向外,两腿略弯曲,双手抱住后脑部。然后,使臀部慢慢地下蹲,直到大腿与地面平为止。随后再慢慢地复原,注意不要伸直膝关节。

曲膝运动:臀部略微接触椅子、双手紧握椅子边缘。让膝盖轻松地弯曲,双腿拼拢,然后,慢慢地使膝盖向胸部靠近,而后慢慢地复原。

侧身弯曲运动:手持有适当重量的手提包,另一只手的掌心贴在后脑勺。然后,手提包像被拉向地面一样自然下垂,身体跟着一起侧身弯曲。复原动作是:慢慢地将手提包上提,身体也慢慢地伸直。左右侧交替进行。

后曲运动: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一手扶着椅子,让上半身保持固定,然后,膝盖向前挺,而腰部则慢慢下落向后倾,保持这一姿势,直到较疲劳为止。这节操可使大腿部的前侧肌肉健壮、消耗臀部的脂肪。

老人多练站桩,长肌肉


怎样才能练出肌肉?其实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很有效,所有老年人都可以做到,那就是站桩。早在两千多年前,传统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就提到过站桩,后来成为习拳练武的基本功法之一。站桩可让肌肉和肌腱保持一定的张力,加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强壮筋骨、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延年益寿的目的。站桩不要求任何运动基础,任何年龄层的人都适宜,中老年人晨练时不妨多练练。

站桩前要做一些热身运动,结束后要缓缓做好收功动作。最常见的站桩姿势是双重基本式,即两脚均匀着力的姿势。在锻炼时要精神集中,全身放松,做到心无杂念,呼吸自然,建议用腹式呼吸,身心产生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

具体做法如下:身心放松,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膝微屈,稍向内扣;腰脊竖直,舒放挺拔,两髋内收;两臂环抱置于腹前。这里有两个动作要领,一是用力部位要集中在脚趾和前脚掌,这样会使小腿、大腿和膝盖得到很好的锻炼,起到锻炼下肢肌肉群的作用;二是强调站桩时要“沉肩坠肘”,沉肩就是要尽量放松肩部,体会肩部拉长的感觉,配合坠肘,可使大臂的肌肉得到锻炼。

站桩属于“静运动”,练习时需身心放松,才能做到心静、体松。每次练20~30分钟即可,不必刻板追求时长,否则易感到枯燥乏味,难以长期坚持。初练者,站桩3~5分钟后,双膝关节或可感觉发热、震动,如果一时难以忍受,可休息片刻后再继续。不要在过饱、空腹时练习。▲

肌肉训练,谁说男人不性感?


有三大危害科学统计显示,男性在20至40岁时肌肉含量变化不大,但40岁后就开始以每年1%的速度递减,到了60岁,男性体内肌肉含量仅相当于年轻时的75%/。

每年1%不是一个数据那么简单,这意味着三大危害:首先,会导致男性基础代谢率降低,外在表现是发福。其次肌肉是以及等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衰退,成了男性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帮凶。三是会导致力量下降,甚至连上下台阶都感到吃力,是许多中年男性感到腰酸背痛的主要原因。

肌肉衰退能自测

中年男性有必要用仰卧起坐和俯卧撑的方法大体了解一下自己的肌肉状况。热身3至5分钟后,如果两者都可以每次连续完成20至30 次,则说明肌肉善合格。

或者用"上楼梯测试法",即用稍快于平时走路的速度,连续上40层台阶,如果在40至50稍微人感觉轻松,则表明肌肉耐力不错,若感到吃力则表明状况较差。

上述方法只是一种大概的标准,为了及时掌握肌肉力量下降的情况,可每隔3个月做一次。现在很多城市都设有社区市民健康体质监测站,大家可以到那里进行更为精确的肌肉测试。

锻炼腹部肌肉是重点

肌肉是锻炼出来的。肌肉是最"知恩图报"的,只要每天给它点"好处",它就会以10倍的回馈报答你。现代警觉证明,男性因腹部肌肉推动弹性而形成的"将军肚", 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众多觉病关系密切。所以中年男性锻炼肌肉要抓重点其中腹部肌肉最重要。

向下弯腰锻炼腹肌的方法最简单。腰部往下弯,腿直立,手臂及头部下垂,悬在空中,不要强迫自己双手触地,尽量放松,然后自然起身,伸展背部及腿部的肌肉,约停一分钟,再重复3次,一日两次,连续两到三个月就能见效。

另外,仰卧起坐锻炼腹肌的方法也简便易行。如果一开始比较困难,中年男性还可以试着平躺在床上,双腿并拢伸直,向上抬起接近胸部。

为了增强全身股肉力量,有时间的中年人还应针对腿部、背部及双臂的肌肉进行一些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跑步、登山等。如果再辅以力量器械训练,则效果更显著。

(实习编辑:李紫嫣)

练太极拳有什么好处呢


太极拳是很有名的养生运动,经常联系好处多多,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涉及到了全身,练习下来可以让身体的每一个部分都得到锻炼。练太极拳要求动作和呼吸的结合,练太极拳是慢动作,虽运动量不是很大,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益于心脏功能。而且血液循环好了,可以将体内的废物顺利排出,肠胃蠕动加快,又可以提高消化功能,增强食欲避免便秘。

1.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2.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

3.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

练太极拳除了锻炼身体,还可以培养一个沉着、冷静的性格,去除浮躁,回归纯真,在忙碌的生活中放松紧张的情绪。而练太极拳的好处主要是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去除疾病,保持精神活力,所以应该每天坚持的练习太极拳。

什么时间练太极拳好呢


有很多人喜欢利用空余的时间来练习一下身体,现如今大家越来越看重养生这方面了,因为养生非常简单,还不需要吃药,更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通过几个简单的运动,就可以来调养身体,养生最常见的一种运动就是太极拳,不管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都很喜欢这项运动,那么什么时间的太极拳好呢!

一、太极拳的练习在什么时间合适

练习太极拳最佳的时间段就是早晨,因为早晨的空气比较清新,而且还很安静,可以很好的集中注意力来练习太极拳。当然了这还要看个人的时间和习惯。

小贴士:每日在什么时候练拳合适?练拳最好在每日黎明或傍晚。早晨空气新鲜,环境安静,而且可以使人体从睡眠的抑制状态进入到积极的活动状态,使身体各种器官的功能都活跃起来,给一天的工作做好精神的、身体的准备。到傍晚,经过一天劳动如果不感到过度疲劳,则可以通过打拳调剂或化解体力或脑力劳动后的疲劳。

练习时间要根据个人情况而定,逐渐加长,如果时间、身体允许,每天练习40分钟至1个半小时左右均可。

二、持续练习多久才能见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练习太极拳都是因人而异,师傅教的好坏、个人的掌握能力的差别、身体放松的情况等等有关系,一般来说学得快的一个月就有效果,当然,练习也要持之以恒,效果才好。

在室外练习时要考虑季节,冬季练习时要注意避风、保暖,夏季要防暑避免暴晒,空气要流动。

小贴士:什么样的环境适于练太极拳?练拳最好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地面平坦、环境幽静的室外或室内进行。在阳光下运动有许多好处,可以多接受紫外线的照射。一般,在阳光斜射时练习较好。在夏季,体弱者更应避免在直射光线下练习,可借树荫等透入光线的地方练习为宜

每次在早上的时候我们路过公园和小区经常会看到有不少的老年人,在练习太极拳,那么大家会以为早上练太极拳是最好的,其实太极拳并不是,这样要根据个人的情况来定,每天练习40分钟至一个半小时左右均可,练太极拳,最好是在早上上午,正是紫外线照射的时候,但是体虚者应该在树影下联系

常练太极的人 身体绝对逆天了!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中正安舒、轻灵圆活、松柔慢匀、开合有序、刚柔相济,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这种运动既自然又高雅,可亲身体会到音乐的韵律,哲学的内涵,美的造型,诗的意境。在高级的享受中,使疾病消失,使身心健康。

练太极能防高血压吗

太极拳弹性运动对于防治高血压有显著影响,因为在肌肉的收缩放长过程中能产生三磷酸和腺苷酸等有扩张血管作用的产物。同时,在进行节节贯串的活动中,肌肉内开放的微血管的数量增加了许多倍,这样也就扩大了血管沟通的横截面,因此可使血压降低。另外,在练拳时由于肌肉反复放长与恢复,所以血管不易硬化。尢其是缠来绕去的螺旋运动的配合下,更能防止血管硬化。

多年久练太极拳的人在练拳时会觉得背上和四肢内的血管好象扩大了,运动起来使人感到轻松舒适,如果隔些时间不练,就会有一种闭塞的感觉。这种现象的产生,就是由于开放的微血管数目的增减所致。

练太极有哪些好处?

1、对人体矿物质吸收有好处

据有关资料显示,太极拳对脂类、蛋白类及无机盐中钙、磷的代谢得良好的。有报道说,老年人锻炼5~30分钟后,血内的胆固醇含量会下降,而血中蛋白含量增加,这样动脉硬化的症状也会大大地减轻。

2、对大脑有好处

练太极拳时,首先要求精神贯注,不存有杂念。这样,在意识的支配下,人的意念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排除了大脑其它思绪的干扰,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受自我意念控制的能力得到提高。其次,练习动作需要“完整一体”,从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不散,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同时,由于某些动作比较复杂,需要有良好的支配与平衡能力,因此要求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间接训练作用,从而达到强化大脑的调节目

3、加速血液与淋巴的循环

就太极拳动作的组成来说,它包括各组肌肉、磁节的活动,也包括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隔运动。因此它能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淤血。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血液回流,呼吸运动同样也加速静脉的回流。太极拳的动作舒展,且要求有意识地使呼吸与动作适应,这就能更好地加速血液与淋巴的循环。

4、对骨质有好处

太极拳螺旋式的弧形动作使全身各部肌肉群和肌肉纤维都能参加活动,经过反复地缠绕绞转,使肌肉能拉长到一般运动所不能达到的长度,长年累月如此绞转,一张一弛,使肌肉匀称丰满,柔韧而富有弹性,并增加收缩能力。由于肌肉的收缩对骨骼的牵拉作用以及新陈代谢的加强,骨的血液供给得到改善,使骨的形态结构和性能都发生良好的变化,骨质也变坚固,这就提高了骨的抗折、抗弯、抗压缩和抗扭转方面的性能,不易发生变形和畸形。

老人不要节制食欲


时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肥胖的人越来越多。科学家证实,体重超过正常人体重10%以上(超重)者和体重正常者相比,患各种疾病的机率更高一些。

老年体瘦者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功能都比正常老人低,体质相对较弱,对饥饿和劳累的耐受能力差,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感觉精神不振,易出现疲劳和头晕目眩的现象。如果再遇到突发事件或生活及自然环境的强烈变化等情况,一般难以适应。 老年体瘦者,由于皮肤变薄和干枯,皮脂腺分泌减少,患老年性糠疹、皮肤角化症、皮肤瘙痒症等老年性皮肤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

瘦弱的老人免疫功能往往低下,对病毒和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较弱,容易患感冒、发热、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及消化不良、胃炎、胃溃疡、肠炎等消化道疾病。 此外,瘦人由于体内贮存的能量物质很少,一旦患病,往往经不起疾病尤其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折磨,使疾病痊愈的时间延长。 因此提醒老年朋友,为了健康,对胖与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过于肥胖不利健康,但老来过瘦也不好,如果为了求得“老来瘦”而过分节制饮食,那就更不明智了。

武当太极拳:两仪拳,太极十三式,三丰太极


概论:武当太极,并非是指所见单纯的太极拳套路,而是由太极、两仪、无极,等不同层次的拳术、功法组合而成的一套由外至内,由动至静,从初级到高级,动静结合,内外兼修完整的太极体系。主要包含有太极拳、太极剑、两仪拳、无极功。

两仪拳又称玄武拳,用来练习手、眼、身、法、步、及混元劲(暴发力、反弹力)的一种拳术。其风格是:快慢相兼,刚柔相成,有行如龙,坐如虎,闪如电,发如雷的武术特点,有后发先制的实战效果,是太极门中的必练长拳。道曰:阴阳和合为太极,分开曰俩仪此拳或快或慢,或刚或柔,阴阳各见所长,故曰两仪。两仪拳法有:武当玄武拳、龙华拳、伏虎拳。太极拳武当太极拳,内合其气,外合其形,位居其中,形气相含,神形俱妙,容武术养身于一体,偕称绝妙玄学。

太极十三势是第一代内家拳,为三丰祖师所创,十三势是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功防意识较强的十三组动作组成,其中内含吐纳导引、采补混元桩等三种道家内修养身功法,然十三势动作亦是根据锻炼人体八脉的需要所编,而八脉又内连五脏,整个套路内含五脏八脉,外有五步八法,兼之功防十三组合,容合道家养身丹术,故谓太极十三势。其动作要领是:虚灵顶颈,含胸拨背,沉肩坠肘,舌顶上腭。练习时要求形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神合,六合之中,神形具妙,动作之中,绵绵不断,如行云流,松沉自然;动静之中如绵里藏针,刚中带柔,柔中有刚,刚柔相含,含而不露;呼吸之中,开合自如,升降自然,深细长匀,息息归根。太极十三势内含丰富,意义深远,自古为武当镇山之宝,秘传之法。

三丰太极拳是第二代太极拳法,有108式。相传乃为三丰祖师门下弟子,根据十三势演化而来,虽五步八法,功防精要,五脏八脉,养身特点,没有明显表现,但尽含其中。其它动作特点要领,内修功法,练习要求,尽与十三势相同。三丰太极拳,亦能通经活络,益寿延年,历为门下弟子普修之法。

老人锻炼五不宜


一不宜早。初春晨间气温低、温度、雾气重。因室内外温差悬殊,人体骤然受次序,容易患伤风感冒或使哮喘病、“老慢支”、肺心病等病情加重,故老年人在太阳初升后外出锻炼宜。

二不宜空。老年人新陈代谢慢,早晨血流相对缓慢,血压、体温偏低,帮晨 炬应喝些热饮料,如牛奶、蛋汤、咖啡、麦片等,以补充水分,增加热量,加速血液循环,防止脑血管意外。

三不宜露。早晨户外活动,要选择避风向阳、温暖安静、空气新鲜的旷野、公园或草坪中,不要顶风跑,不宜脱衣露体锻炼。当感到太热出汗时,运动强度可小些、速度慢些或休息一会儿,千万不可突然脱衣服,让寒风直吹,样寒气侵袭,容易使人致病。

四不宜激。老年人体力弱、适应力差,故运动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舒适为宜,不能过于激烈或持久,宜做些散步、广播操等舒缓的活动。

五不宜急。即不做无准备的锻炼,因老年人晨起后肌肉松弛,关节韧带僵硬,四肢功能不协调,故锻炼前应轻柔地活动躯体,扭动腰肢,放松肌肉,活动关节,以提高运动的兴奋性,防止因骤然锻炼而诱发意外伤害。

老人健身的学问


根据国际上体力活动和康复理论及实践的发展趋势,我们认为我国的老年人健身运动也应注意以下几点:

1、老年人健身运动强度应从轻度活动开始。据研究发现,长期坚持低能量运动的中老年人较不参加或偶尔参加剧烈运动的人,不仅能使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等患病率减少了35%,而且降低了死亡率。运动时间每天可一次或几次相加在30分钟以上,行有余力者可以过渡到中度,身体健康者也可直接从中度运动开始,重度运动应慎重,剧烈运动应列为禁忌。至于每天消耗热量在开始阶段可以低一些,逐步增加到每日150—200千卡。

2、老年人健身运动类型应灵活多样并注重康乐。太极拳、扭秧歌、跳老年迪斯科、打门球、作体操均可,步行也是很好的锻炼方式。70岁以上老年人坚持每天步行30分钟者,在男性对骨盐含量、肺功能和上楼梯能力;在女性对肌力和上楼梯速度,都有明显好处。我国对高龄老人和久病卧床老人健身运动研究不多,国外已有椅子操、床上操等活动项目,值得借鉴和进一步研究。

3、如在清晨锻炼,运动量应小一些。人们习惯于清晨运动,但早晨冠状动脉张力高,交感神经兴奋性也较高,无痛性心肌缺血、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和猝死发病也多在早晨6时至中午12时,因此应尽量选择下午和晚上活动为妥。

4、饭后百步走并不科学,宜慎重行事。中国有句古话:“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从近代医学观点来看,老年人不宜提倡饭后百步走,因为吃饭特别是吃饱饭对于有心血管疾病者,是一种负荷。河北省老年医学研究所于数年前研究老年人餐后运动时发现,在餐后60分钟血压由餐前的139毫米汞柱降到129毫米汞柱,而心率上升15次/分,中度运动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者占25%,说明餐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负性作用,但心电图并无改变。因此老年人应避免在餐后特别是饱餐后两小时内进行健身运动。

5、维持体力活动的健康效果有赖于长期坚持。一般停练数周后这种效果逐渐消失,至于生病或在酷暑严寒季节,可以暂时停练。

总之,老年人参加健身运动必须做到:

(1)、因人而异。每个人体力不同,健康状况也不一样,参加的项目和运动量也不能千篇一律。

(2)、持之以恒。锻炼贵在坚持。

(3)、循序渐近。活动强度应先轻度,再中度。

(4)、检查效果。每半年或一年向有运动医学素养的医生进行咨询。

老人要谨慎倒走健身


很多老人都喜欢用倒着走这种方法健身。但是,倒着走并非想走就走,它还有不少注意事项。

从运动保健方面来说,倒着走主要能帮助人缓解腰疼的毛病。因为倒着走比较符合人体生理曲度,可以使颈部、腰部的紧张状态得到一定的松弛,在增强平衡能力的同时,还能加强腰肌的锻炼。对于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来说,倒着走更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但是,倒走健身还有4个注意事项:首先倒着走要有参照物。初练者身体先向前倾,走路时腿自然下落,小心地先用脚指头着地再过渡到全脚,重心要放在前面,这样即使稍微踩空了,也不会摔跟头。手臂要自然摆动,保持整体平衡。这样走可以强化腰腿肌肉,增强平衡,比正行耗氧多。

其次,初练者应选择平坦的、人比较少的场地,最好是直道。一开始速度要慢,步子要小,走的时间要短。等练习的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则可以尝试在弯道上行走,速度可以快一些,步子稍微放大一点,倒行的时间也可以适当延长一些。此外,在倒行已经很熟练的情况下,倒行者还可以加大难度,例如上坡倒行,在水中和草地上倒行等。

提醒老年人,倒着走一定要量力而行,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要遵照大夫的意见来锻炼。患病老人做运动时,应以稍稍出汗、不觉胸闷为宜。切不能盲目加压,致使身体不堪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