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瑜伽误区 不可不知

发布时间 : 2019-11-09
健身五个部位 健身期间可不可以吃驴肉 健身可不可以喝牛奶

对于瑜伽和普拉提,很多人都不禁有所疑问,今天小编就为你揭开瑜伽常被误解的五个误区,让大家练习时效果加倍。

谎言1:最好的瑜伽手身体柔韧度一定惊人

事实:瑜伽高手之间拼的是“平衡感”、“心灵上的平静和稳定”和“精神上的清朗”,并不是比赛看谁能把身体能弯成拱桥,或者是看谁能把脑袋放到两腿之间,要是一味的追求这个,那你永远只是瑜伽的门外汉。

谎言2:练普拉提可以伸长肌肉,增加身高

事实:放弃这个幻想吧!自你发育成熟后,肌肉的长度就不会再改变了,普拉提能做到的,只是帮你拉伸开那些还没有充分伸展的肌肉而已。不过不可否认,练习普拉提能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培养挺胸抬头的正确站姿,的确可以让你看上去显得“长高”了。

谎言3:普拉提会让你减肥

事实:很遗憾的告诉你,这是个谎话。除非你已经是非常高阶的普拉提练习者,否则单纯练习普拉提所消耗掉的热量是远远不够让你减掉脂肪的。

谎言4:强壮的背就是健康的背

事实:绝大部分背部伤害发生的原因是因为突然的肌肉拉扯和错误的垫上运动姿势,并不是因为你的背部不够强壮。如果一个强壮的“倒三角后背”总是会在扭动或者举重练习中受伤,sorry,只能说它并不像你看上去得那么健康。

谎言5:背部不好的话尽量少做运动

事实:就像机器不活动就会生锈一样,做些像快步走之类的运动对腰背的恢复很有好处,这些运动强度不大但却能让背部的许多肌肉得到锻炼,并能减轻脊柱的压力,让脆弱的背部尽快恢复起来。

扩展阅读

不可不知:瑜伽最基本的体位


pose1:三角式

双脚分立(一米以上),慢慢伸起双手与肩齐,掌心向地双周与地面平行

控制呼吸!身体向右弯侧,右手手掌尝试按到右脚踝侧的地面或右脚背,右腿屈,成直角,左腿保持笔直。调整呼吸,动作保持8到10秒。

功效:缓解职业女性常见的腰部和颈部酸痛。

pose2:猫式

双膝跪地,分膝与臀部同一宽度,小腿及脚背紧贴在地上,脚板外翻--尽量外翻。

吸气时,慢慢地将盆骨翘高,腰向下微曲,形成一条弧线;呼气时,慢慢地把背部向上拱起,带动脸向下方,直至感到背部有伸展的感觉。

配合呼吸,重复以上动作6至10次。

功效:塑造完美臀部,预防痛经。

pose3:莲花座冥想

这个动作不用多说了,如果双腿无法如教师那样盘坐,可以放低要求。全身放松,两眼微闭,视鼻尖,控制协调稳定的呼吸。

每次保持这种状态20分钟。

功效:平静和控制全身神经系统,集中注意力。英国科学家发现,用此种坐姿的人,做了许多试验,发现甚至不需参禅,仅用这种坐姿,便几乎能立刻平静脑波。

pose4:搭桥

平躺,尾骨前移,伸展腰部,呼气。

脚后跟拉向身体,平放双脚。注意力集中于骨盆底部肌肉,收腹,臀部收紧提髋,同时膝盖相对,大腿内侧用力,除头部、肩部外,臀部和腿部离地。

功效:促进消化,增强腹部器官功能,增强骨盆底部肌肉。

注意:这个动作有一定难度,要注意量力而行,提前热身。

pose5:仰卧式

就是平躺在垫子上,这可是malik最为推崇的女性动作,看似简单却集瑜伽之精粹。躺下时,身体要完全不动、完全松弛,意识却要保持清醒,感受整个身体、整个人的存在,过程需20分钟左右。

注意:通常初学者在练习这个动作时,不是睡魔侵袭,就是某块肌肉突然酸痛、某处开始痒,心绪不宁、想东想西,引诱你挪动身体、分散注意力。一定要保持注意力集中。

练瑜伽者不可不知的七大手印


每次练瑜伽时候你可能发现很多手印都相似,也许这种发现只是在你脑海中一掠而过而已,你会认为这些只是巧合,并没有深入去了解祂。其实瑜伽的每种手印都是有祂深刻的含义和功能,不信?那就请看看下面的各种手印的介绍吧。

手印(梵文mudra)是指瑜伽修炼时手的姿势,又称为印契。不同的手印对身心的影响是不同的,各种各样的手印创造出接近神圣意记的特殊曲连接环。这些手印非常有助于净化心灵。

瑜伽手印,象征特殊的愿力与姻缘,因此瑜伽修行者练习手印时,会产生特殊的身体的力量和意念的力量。

智慧手印

手掌向上,大拇指与食指相加,其他三指自然伸展。此手印代表把小宇宙能量和大宇宙的能量合一,即人与自然合一,可以让人很快进入平静的状态。

能量手印

无名指,中指和大拇指自然相加,其他手指自然伸展。此手印可以排出体内的毒素,消除泌尿系统的疾病,帮助肝脏完好;调节大脑平衡;让人更有耐心,充满自信。

生命手印

大拇指、小拇指、无名指相加,其他两指自然伸展。可增强人的活力。

流体手印

大拇指和小拇指相加,其他三指自然伸展。它可以帮助我们平衡流体,改善视力以及嘴巴过干的现象。

双手合十手印

即阴阳平衡手印,放在胸前做成冥想的姿势,手掌之间要留下一些空间,意味着身体和心灵的合一、大自然和人类的合一。此手印可以增加人的专注能力。

秦手印

也称下巴式。手势手掌向下,大拇指和食指指端轻贴一起;作用与智慧手印相同。

禅那手印

两手叠成碗状,将拇指尖相连。将完成姿势的手放在踝骨上。这是比较古典的手印,意味着空而充满力量的容器。女性右脚和右手在上,男性左脚和左手在上。可以平和、稳定精神。

智慧手印和禅那手印是调息和冥想时最常用的手印,这也是希望灵性力量升华时经常采用的手印。它们有助于记忆力和注意力的提高,可以消除高血压、忧郁症、失眠等症状,让身体更和谐。

瑜伽健身的五个误区


“如果不是在练瑜伽,就是在去瑜伽馆的路上。”有人这样形容都市女性对瑜伽的热衷。放松、舒缓、平衡,瑜伽带来了一种内外兼修的生活方式。但如果在运动中不讲究方法,反而会损伤肌肤,影响健身美体的效果……

刻意呼吸

呼吸贯穿了整个运动的始终。许多人练习瑜伽时,往往一说到呼吸,大脑就会潜意识地紧张起来,很难做到呼吸自如。

调整办法:多练习。呼吸是可以练出来的,慢慢控制思维,别暗示自己刻意呼吸。慢慢将潜意识里的呼吸还原到自由、自然的状态,让呼吸和身体的很多动作协调起来,并带动动作去游走每一个形态。

强迫自己运动

瑜伽的很多动作需要长时间才能做到位。比如两手在背部相拉这样一个常见的小动作,很多人右臂膀可以正常完成,但左臂膀做起来就相当困难。如果一时急躁,强迫自己生硬地去完成这个动作。结果是两手虽然拉在一块了,但不是胳膊被扭伤就是运动后臂膀疼痛。

调整办法:保持运动节奏,多想想辅助方法。练习这个动作一定要心态平和,可以借助一条毛巾来辅助完成。两手握住毛巾,试着一点一点靠近。这样多练习几次,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左手臂也能轻而易举地达到你想要的效果。

不尊重自我感受

练习瑜伽的过程应该是一个让自己很轻松、舒服的过程。但在练习时你却发现自己很难受,要么脖子绷得很紧,要么胸口很闷……

调整办法:自我尊重。做瑜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自我尊重。当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最好马上停下来调整,并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总之,要尊重自己的感受,尽管动作不是很规范,但一定要让自己感觉到舒服。

太在乎动作的完美

因为做瑜伽可以让形态和举止变得优美。所以每一个动作你都认真模仿,希望做得和教练一样好。但是一堂课下来,你发现自己已被美丽折腾得筋疲力尽了,毫无快乐可言。

调整办法:认识瑜伽不是“竞技”运动,“享受快乐,并尽力而为”是最好的状态。刻意追求完美很难真正体验到精神上的快乐。瑜伽的美感是通过长时间的修炼慢慢达到的,是一种由内到外的美丽,只要你在身体很协调、舒服的状态下完成了基本的动作,差不多和规范的动作一样达到了效果。

以为动作不到位

你以为疼痛是运动的必然反应,生怕动作不到位影响运动效果。所以在身体条件不具备的情况,强迫自己做目前达不到的动作。结果弄得自己腰酸背痛,还不幸摔伤扭伤。

调整办法: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疼痛并不是练习瑜伽的必然反应。很多动作,只要是在身体协调、放松的状态下完成,不管到不到位,一样可以达到运动的效果。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适当运动很重要,这样不但不会轻易受伤,还能更深地感受到身心舒展的乐趣。

最不可取的五个瑜伽观念


很多人对瑜伽都会有一些片面的理解,认为这样做才是对,那样做是错,然而瑜伽是不是你想象中的这样,一起看看瑜伽的常见五大误区,帮你纠正错误观点。

第一个误解:哪个老师教的对?

喜欢到处跑教室练瑜珈的朋友应该会发现,一些常见的动作,每个老师练起来却有细微的不同,要求也不太一样,甚至教学很久的老师自己也会改来改去,让以前的学生跟后来的学生学到的会有差别,连闻名全世界的印度Iyengar大师都有这样的情况,何况是一般老师。

其实不管到哪里练,每个老师讲的答案都对,认真的老师讲的是他认真的发现,不认真老师讲的是他从他老师那里copy来的心得,不管是哪一种,学瑜珈的人都不要执著,你应该要有一个心态:"身体每个地方都要练到",因为"不同的要求可以练到不同的身体部位",所以不用担心其中有没有矛盾啦。

第二个误解:努力练就会进步?

相信十个练瑜珈的人里头,一定至少有一个想真的把瑜珈练得很厉害的,但未必一百个人里头就会出现十个瑜珈高手,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受伤还有累积很多挫折感而退出了。

道理很简单,这个身体不能过劳的。当您想特定加强身体某些部位时,就有可能增加该部位劳损的机会,这样迟早要受伤练出问题的。时常听到人家说受伤是家常便饭,我很不以为然,我们的身体养护得来不易,要让它受伤却不难,每次一受伤就要痛苦好几个星期,不但修养时不能继续练习,而且只能恢复原来的七八成,所以一堆人放弃练瑜珈就是如此。

其实身体各部位都会互相影响,不需要特别操某个部位,有时在别的部位火候到了,一样可以让紧的地方改善。再来身上的韧带就属背部与腿部的最粗最厚,所以不容易锻炼,花个三五年都不觉得奇怪。只要每次用心的练而不是用力的练,就不必担心效果不彰。柔软不一定靠拉筋,像我自己拉筋效果就不好,时常都是做体位法时心够静够沉,偶尔心里忽有所悟,平时最硬紧的地方顿时就松软了。

所以与其每次努力的练习,不如把练习次数增加,但每次练时抱著无所求的心态去练,把心放空,身体才会柔软。

第三个误解:日新月异的体位法就是酷?

有些人学习瑜珈,把体位法认为是瑜珈的全部,所以以收集各种体位法为乐,甚至喜欢自创或者修改体位法。我还听过某些老师上课时惜教体位法,不愿意教太多,怕把自己知道的体位法教完了学生就不来练了,所以这种老师每堂课暖身就花掉半小时,练几次拜日式,再复习一下之前教的,这样一堂课只要教一两招新的就时间到了,真的很匪夷所思。

胜王瑜珈(Raja Yoga)的八步功法里头,体位法只占其一,现代人难以学习到摸不著边的心灵课程,所以便把八分之一的体位法认为是全部的瑜珈,这是错误的观念。这个关键也在老师的功力,并不必要去创新动作,目前知道的体位法已经太多了,根本练不完。如果老师自己没有体会到各个层次的心得,那能教出来的当然有限。

好的教学是看教练对体位法的了解程度,而且最好教的都是外面书籍影片可以看到的招式,这样学生才方便复习记忆,而且更容易发现不同教练之间对动作要求的差异,这样更能体会每个教练的用心。

第四个误解:练瑜珈就是要把身体拉得很柔软?

台湾练瑜珈的人很重视柔软度,国外的瑜珈体位法则讲求均衡发展。我相信,正确的练习,身体一定柔软,但也会有力气,不过这个力气不是把肌肉练的很大一块的肌力,练得好的瑜珈士反而应该是像古人讲的一样仙风鹤骨,身体看起来瘦弱轻飘飘的。

有些人身体气血不足,筋肉强度不够,一拉就容易受伤,或者先天身体就硬,这些人进步的慢,强调拉筋只会让他们失去信心,如果因此放弃不练就更可惜。

或者把筋拉松了,看起来好像很柔软,其实身体不见得跟著变强壮,韧带是支撑身体进行各种姿势、站立、运动的重要组织,把它拉松了,怕不牢固而又去加强肌力,这恐怕不是强调身心合一的瑜珈练习,而是锻炼身体而已。

要如何让身体柔软?我时常认为,柔软度跟关节韧带没有绝对关系,人体有七成是液体,所以练柔软度不要从仅有三成的固体下手,这样成功率才会提高。许多体位法可以导引运动到内脏,刺激大小脑分泌出各种有益身心的脑内啡。这种互动练的够、体会的好,身体自然会柔软了,加上放松,身心自然转变健康,就算筋没拉开也是好处多多。

人体有一个特性,就是会左右X状交叉对称,也与左右脑有关连。我们的身体是被用的,以什么方式用它,时间久了它就会有固定的惯性出现。只要以耐心继续练习,不把它当作一回事,也不要妥协就会克服。如果心里把身体僵硬当作烦恼,采取对抗的心态,它就会更作怪不听话。只要继续练下去,并且真的体验到放松与宁静,那么这个烦恼就会慢慢降低。其过程跟克服心理问题几乎是一样的。

回过头来,也不要以为身体柔软瑜珈就练的好,应该要把身体健康当作成就,这样才对。

第五个误解:瑜珈要跟大师学?

瑜珈盛行之后出现了许多大师级人物,所谓的大师就是各种困难的动作作的轻松又漂亮,加上出书上媒体受欢迎。这些大师既然自己练的好,当然也可以教的好,可是去跟她们学的学员可不见得都可以学到独门绝活,因为这些大师弟子众多,您去了运气好可以排在前面让大师指点一下,运气不好的离大师远一点就只能看到大师的背影了。受欢迎的大师通常课排的比较多,或者活动外务也多,所以上起课来不一定有精神,有的可能只拿出三分力就觉得足以应付了,主要也是来学的人以看热闹的为多,真正的练家子是比较少出现的。加上大师通常学费也贵,上一堂课如果得不到东西,失落感也特别重,这样患得患失的心态又跟瑜珈精神相违背了。

其实练瑜珈固然要老师教的好,学员自己的慧根也很重要,慧根就是身心的敏锐度高,这种人一点就通,还可以举一反三,甚至闻一知十。遇到比较钝根的学员,有时明明讲的都是中文,可是他还是听不懂,那就算是大师也只能鼓励他好好练下去而已了。

那说来是否不需要找大师学瑜珈?这里建议初学瑜珈的人不用刻意挑老师,先找几家交通方便学费可以负担的教室去试上几堂课,挑你最满意的一家留下来好好练就可以了。等上了一两年之后,自己应该都知道瑜珈是怎么一回事了,届时便可以出外寻师访友,没这企图心的就不必多事,继续保持练习依然可以强身长寿。还没练出心得或者一定程度的人,就算遇到大师你也不一定受益的,因为所谓大师都是因材施教的好手,如果你还没成材,大师能作的也只有安慰你,耍一下幽默让你开心一点,这样就功德无量了。

有的人瑜珈练的不错,也想像大师一样作出各种困难的动作,于是常在这里出现挫折感。我不觉得每招都一定要练成,困难的动作是可以唬人,但不一定内含什么了不起的功效,喜爱练身的人可以将其当作自我挑战,但不必因为作不起来而觉得气馁,反而简单的招式既好作又有效,那才应该是主流,多练简单的招式,困难的动作慢慢也就可以作起来啦。

练习瑜伽五观念不可取


很多人对瑜伽都会有一些片面的理解,认为这样做才是对,那样做是错,然而瑜伽是不是你想象中的这样,一起看看瑜伽的常见五大误区,帮你纠正错误观点。

第一个误解:哪个老师教的对?

喜欢到处跑教室练瑜珈的朋友应该会发现,一些常见的动作,每个老师练起来却有细微的不同,要求也不太一样,甚至教学很久的老师自己也会改来改去,让以前的学生跟后来的学生学到的会有差别,连闻名全世界的印度Iyengar大师都有这样的情况,何况是一般老师。

其实不管到哪里练,每个老师讲的答案都对,认真的老师讲的是他认真的发现,不认真老师讲的是他从他老师那里copy来的心得,不管是哪一种,学瑜珈的人都不要执著,你应该要有一个心态:"身体每个地方都要练到",因为"不同的要求可以练到不同的身体部位",所以不用担心其中有没有矛盾啦。

第二个误解:努力练就会进步?

相信十个练瑜珈的人里头,一定至少有一个想真的把瑜珈练得很厉害的,但未必一百个人里头就会出现十个瑜珈高手,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受伤还有累积很多挫折感而退出了。

道理很简单,这个身体不能过劳的。当您想特定加强身体某些部位时,就有可能增加该部位劳损的机会,这样迟早要受伤练出问题的。时常听到人家说受伤是家常便饭,我很不以为然,我们的身体养护得来不易,要让它受伤却不难,每次一受伤就要痛苦好几个星期,不但修养时不能继续练习,而且只能恢复原来的七八成,所以一堆人放弃练瑜珈就是如此。

其实身体各部位都会互相影响,不需要特别操某个部位,有时在别的部位火候到了,一样可以让紧的地方改善。再来身上的韧带就属背部与腿部的最粗最厚,所以不容易锻炼,花个三五年都不觉得奇怪。只要每次用心的练而不是用力的练,就不必担心效果不彰。柔软不一定*拉筋,像我自己拉筋效果就不好,时常都是做体位法时心够静够沉,偶尔心里忽有所悟,平时最硬紧的地方顿时就松软了。

所以与其每次努力的练习,不如把练习次数增加,但每次练时抱著无所求的心态去练,把心放空,身体才会柔软。

第三个误解:日新月异的体位法就是酷?

有些人学习瑜珈,把体位法认为是瑜珈的全部,所以以收集各种体位法为乐,甚至喜欢自创或者修改体位法。我还听过某些老师上课时惜教体位法,不愿意教太多,怕把自己知道的体位法教完了学生就不来练了,所以这种老师每堂课暖身就花掉半小时,练几次拜日式,再复习一下之前教的,这样一堂课只要教一两招新的就时间到了,真的很匪夷所思。

胜王瑜珈(Raja Yoga)的八步功法里头,体位法只占其一,现代人难以学习到摸不著边的心灵课程,所以便把八分之一的体位法认为是全部的瑜珈,这是错误的观念。这个关键也在老师的功力,并不必要去创新动作,目前知道的体位法已经太多了,根本练不完。如果老师自己没有体会到各个层次的心得,那能教出来的当然有限。

好的教学是看教练对体位法的了解程度,而且最好教的都是外面书籍影片可以看到的招式,这样学生才方便复习记忆,而且更容易发现不同教练之间对动作要求的差异,这样更能体会每个教练的用心。

第四个误解:练瑜珈就是要把身体拉得很柔软?

台湾练瑜珈的人很重视柔软度,国外的瑜珈体位法则讲求均衡发展。我相信,正确的练习,身体一定柔软,但也会有力气,不过这个力气不是把肌肉练的很大一块的肌力,练得好的瑜珈士反而应该是像古人讲的一样仙风鹤骨,身体看起来瘦弱轻飘飘的。

有些人身体气血不足,筋肉强度不够,一拉就容易受伤,或者先天身体就硬,这些人进步的慢,强调拉筋只会让他们失去信心,如果因此放弃不练就更可惜。

或者把筋拉松了,看起来好像很柔软,其实身体不见得跟著变强壮,韧带是支撑身体进行各种姿势、站立、运动的重要组织,把它拉松了,怕不牢固而又去加强肌力,这恐怕不是强调身心合一的瑜珈练习,而是锻炼身体而已。

要如何让身体柔软?我时常认为,柔软度跟关节韧带没有绝对关系,人体有七成是液体,所以练柔软度不要从仅有三成的固体下手,这样成功率才会提高。许多体位法可以导引运动到内脏,刺激大小脑分泌出各种有益身心的脑内啡。这种互动练的够、体会的好,身体自然会柔软了,加上放松,身心自然转变健康,就算筋没拉开也是好处多多。

人体有一个特性,就是会左右X状交*对称,也与左右脑有关连。我们的身体是被用的,以什么方式用它,时间久了它就会有固定的惯性出现。只要以耐心继续练习,不把它当作一回事,也不要妥协就会克服。如果心里把身体僵硬当作烦恼,采取对抗的心态,它就会更作怪不听话。只要继续练下去,并且真的体验到放松与宁静,那么这个烦恼就会慢慢降低。其过程跟克服心理问题几乎是一样的。

回过头来,也不要以为身体柔软瑜珈就练的好,应该要把身体健康当作成就,这样才对。

第五个误解:瑜珈要跟大师学?

瑜珈盛行之后出现了许多大师级人物,所谓的大师就是各种困难的动作作的轻松又漂亮,加上出书上媒体受欢迎。这些大师既然自己练的好,当然也可以教的好,可是去跟她们学的学员可不见得都可以学到独门绝活,因为这些大师**众多,您去了运气好可以排在前面让大师指点一下,运气不好的离大师远一点就只能看到大师的背影了。受欢迎的大师通常课排的比较多,或者活动外务也多,所以上起课来不一定有精神,有的可能只拿出三分力就觉得足以应付了,主要也是来学的人以看热闹的为多,真正的练家子是比较少出现的。加上大师通常学费也贵,上一堂课如果得不到东西,失落感也特别重,这样患得患失的心态又跟瑜珈精神相违背了。

其实练瑜珈固然要老师教的好,学员自己的慧根也很重要,慧根就是身心的敏锐度高,这种人一点就通,还可以举一反三,甚至闻一知十。遇到比较钝根的学员,有时明明讲的都是中文,可是他还是听不懂,那就算是大师也只能鼓励他好好练下去而已了。

那说来是否不需要找大师学瑜珈?这里建议初学瑜珈的人不用刻意挑老师,先找几家交通方便学费可以负担的教室去试上几堂课,挑你最满意的一家留下来好好练就可以了。等上了一两年之后,自己应该都知道瑜珈是怎么一回事了,届时便可以出外寻师访友,没这企图心的就不必多事,继续保持练习依然可以强身长寿。还没练出心得或者一定程度的人,就算遇到大师你也不一定受益的,因为所谓大师都是因材施教的好手,如果你还没成材,大师能作的也只有安慰你,耍一下幽默让你开心一点,这样就功德无量了。

有的人瑜珈练的不错,也想像大师一样作出各种困难的动作,于是常在这里出现挫折感。我不觉得每招都一定要练成,困难的动作是可以唬人,但不一定内含什么了不起的功效,喜爱练身的人可以将其当作自我挑战,但不必因为作不起来而觉得气馁,反而简单的招式既好作又有效,那才应该是主流,多练简单的招式,困难的动作慢慢也就可以作起来啦。

不要神话瑜伽 小心五大认识误区


随着健康观念的普及,健身成为时下都市人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其中“瑜伽”倍受健身人士,尤其是女性的追捧。减肥美容、改善身心、治疗疾病、激发潜能……,种种美丽传说,给瑜伽罩上神乎其神的魅力光环,让它从最开始的少数派运动,站到时尚的最前沿。

瑜伽无疑是内外兼修的一种运动方式。然而过度神话瑜伽,结果却可能适得其反,轻者徒劳无功,重者更可能对身心造成伤害。有关专家提醒,规避认识误区,纠正不当的方式方法,才能体验到瑜伽给身体带来的有益帮助和深层惊喜。

认识误区一:人人都可以练瑜伽

当瑜伽成为一种时尚,自然吸引大量健身爱好者盲目跟风,健身场馆自然也乐于笑纳,缺少对练习者的筛选和警示。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练习瑜伽,这种运动对人体的柔韧度和身体健康要求都比较高,有某些疾患的特殊人群不适宜练习。

健身生理学家指出,骨质疏松患者、有神经疾病的患者、患有椎间盘突出的病人,以及关节组织有问题的患者很容易遭到“瑜伽伤害”,不适宜练习瑜伽;有颈动脉硬化、严重高或低血压、视网膜松脱或青光眼者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后定夺;而高温瑜伽容易导致心跳加速,身体大量流失水分,不适合患高血压或心脏病、糖尿病、癫症、肾病、严重肝病、孕妇、小童或长者。

认识误区二:瑜伽能迅速减肥

传说中,练习瑜伽可以帮助人快速减肥。因此不少人抱着功利性的心态练习瑜伽,目的就是为了减肥。这不但和瑜伽调整身、心、灵的宗旨背道而驰,在客观上对减肥也没有太大帮助。

美国健身委员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一般的瑜伽训练增加的心跳速度和燃烧的热量甚至不如慢走,即使动作式瑜伽也不如轻量的有氧健身运动更有效果。专家表示,瑜伽属于柔韧性运动,除了能改善脊椎的柔软度,还能刺激神经和肌肉系统,收紧身体各部位的赘肉,使身材线条更美好,并对保持减肥成果,防止反弹很有效,但练习瑜伽并不能明显减少身体重量。练习者只有配合其他瘦身运动,才能有效减肥。

认识误区三:瑜伽能治疗疾病

有些健身场馆、瑜伽会所为了吸引会员,会刻意夸大瑜伽的作用,称其能够减轻或者治疗多种疾病,甚至将其形容为能“包治百病”,这也是造成瑜伽被神话的重要原因。

专家指出,瑜伽侧重于健身减压,练习瑜伽可以起到放松身体、调节内分泌、缓解压力、舒缓筋骨,缓解一些官能性综合症的作用,但练习者应该明白,它可以帮助缓解某些疾病的病情,但并不能完全治愈疾病,而且瑜伽也不是对所有病都有效,甚至对有些疾病会产生反效果,比如有腰间盘突出症的中老年人,练习瑜伽不仅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而且过度的弯腰用力等动作反而会加重病情。所以,有病仍然应该看医生,而不应寄望于瑜伽的神奇疗效。

认识误区四:动作难度越大越好

瑜伽教练常常能做出不可思议的高难度动作,因此吸引不少练习者的艳羡,并认定动作难度越大越好,不断挑战自己的柔韧极限。但事实上,瑜伽不是练杂技,练习瑜伽适度即可。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呼吸和体位系统的循序渐进,进而达到身心合一,只要练习者尽力而为便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专家提醒,瑜伽很多动作都是身体的极致伸展,一切过度的,要求达到极限的拉伸、扭转、弯曲的练习皆对身体有害,只能适度地做。如果练习者过度追求高难度,极易超越身体柔韧度的极限,易致身体伤害,也容易让关节、肌肉和神经受损。临床发现,因练瑜伽不当,导致肌肉损伤、关节损伤、脊椎损伤、韧带拉伤、神经痛的病人越来越多。专家告诫,练习瑜伽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柔韧、平衡和力量素质,遵循量力而行的运动原则,切忌急于求成。个人只有在长期的练习后,让身体的柔韧性得到改善之后才适合挑战高难度动作。

认识误区五:教练说的都是对的

很多练习者,尤其是初学者,由于基础薄弱,对教练的指导言听计从,即使不适合自己的动作和呼吸、冥想方式也照单全收。但教练水平有高低,练习者个体情况也有差异,如果对教练的话不加辨识,很可能给自身带来伤害。

专家提醒,不要过于神话教练的能力。目前瑜伽导师缺乏统一的资格认证,素质良莠不齐,而且即使是资深的教练也可能存在知识盲区。加之大多数瑜伽教练,都是面向群体而非个人教学,缺乏对个体的合理分析,因此教练的建议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全盘接受。为了提高自身的辨识能力,练习者可以在平时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选购辅导书籍、光盘提高自身对瑜伽的认识水平。

瑜珈远非只是一套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除了认清误区,更需要深入地理解,不断地发现,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的契合,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6个减肥瘦身瑜伽的误区


事实已经证明,通过修炼瑜伽,是可以达到减肥瘦身的目的,但是和其他的健身方法一样,在练习瑜伽的时候也会出现常见的误区,不注意的话就只能痛心疾首了啊

误区一:

瑜伽就是一种减肥运动瑜伽练习的最终目的是身(身体)、心(思维、情绪等)、灵(感知事物的本能)三者的平衡,因此练习者不仅获得了身体的健康,还获得了心理的健康和本能的发展。就健身而言,瑜伽的作用还包括调节内分泌,治疗和辅助治疗疾病,减缓疲劳和压力等等。因此,仅仅把瑜伽认为是一种减肥运动的观点是不完全的,减肥只是练习瑜伽的目的之一。

误区二:

瑜伽是一种女性化的运动瑜伽虽然在女性群体中受到了莫大的欢迎,但瑜伽并非女性的专利。因为,瑜伽最初的练习者(或称发明者)全是男性,该点可从瑜伽的很多动作上得到证实。此外,当今知名的瑜伽大师几乎全是男性。在欧美某些国家,男性练习瑜伽的普及程度甚至高于女性。

误区三:

只有身体柔软的人才适合练习瑜伽因为练习瑜伽,身体才变得柔软,而非身体柔软的人才适合练习瑜伽,这是多数人对瑜伽的误区。此外瑜伽讲求适度即可,而并不追求动作完成的幅度大小,只要练习者尽力而为便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误区四:

瑜伽就像柔术或舞蹈瑜伽同柔术、舞蹈的练习目的完全不同,柔术和舞蹈是以表演为主要目的的,而瑜伽的练习目的是从身、心、灵三方面进行全面修习,过程中需要体位、呼吸、冥想、放松等多种技法的配合,其目的是完全的健康和自我修习。因此瑜伽同柔术、舞蹈虽然形似,却神差千里。

误区五:

瑜伽需要团体练习才有氛围团体练习固然有其氛围所在,但瑜伽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修习的方式,因此,在自我练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全身心投入,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误区六:

坚持练习是一件痛苦的事瑜伽并非是一种累人的运动,相反它可以解除疲劳,焕发精神,每天练习瑜伽就像做了一个全身由内脏、腺体到肌肉、骨骼,甚至大脑的休闲按摩,其舒适感觉非其它方式所易获得。此外,任何一种健身运动都需要长期的坚持,才能有傲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