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护心 揭示运动保健奥秘

发布时间 : 2019-11-08
健身护腰带不能乱用 健身的人吃什么保健品 健身要吃的保健品

很多人知道运动可以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但其中原因何在?德国研究人员发现,原因可能隐藏在白细胞中。运动可以让人体免疫系统保持“年轻”,进而延缓肌体衰老。

研究结果11月30日刊载于美国心脏学会期刊《循环》网络版。

端粒更长

研究人员发现,长跑运动员白细胞中染色体末端一段脱氧核糖核酸(DNA)片段比一般健康成年人的长。这段被称为“端粒”的DNA序列长度与人的衰老有关。

美国费城威斯塔研究所基因专家埃马纽埃尔·斯考达拉科斯解释说,端粒的作用与鞋带末端的塑料头类似。塑料头可以防止鞋带磨损,而端粒则可以保护染色体免受破坏。

斯考达拉科斯说,细胞在一生中不断分裂。每分裂一次,端粒长度就缩短一些。当端粒长度过短时,细胞停止分裂,意味着人体老化。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测量了长跑运动员和经常做运动的人白细胞中染色体端粒的长度,并将其与相同年龄段、身体健康、从不吸烟但运动量很小的人作对比。

结果显示,前者与后者相比心率较慢,血压和胆固醇水平较低。不仅如此,前者比后者白细胞染色体端粒长度更长,且端粒酶活性更高,有助于保持端粒长度。

研究负责人、德国萨尔大学临床和实验医学教授乌尔里希·劳夫斯说:“这直接证明运动具有抗衰老作用。”WWw.jSS999.cOM

相关推荐

护心锻炼牢记1357


“心”爱的运动包括散步、跳绳、太极拳等

护心锻炼牢记1357

我们都知道,运动是最好的护心良方,但生活中大多数人却没有养成很好的运动习惯,想起来了就练练,忙了忘了就丢在一边。殊不知,如果运动不规律、强度不够,根本起不到锻炼心肺的目的。为此,武警总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马东星倡议,护心运动要牢记“1357”。

“1357护心锻炼原则”包括:每天至少运动1次、每次连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不少于5天、运动时最大心率不超过170减去自身年龄。掌握了这个原则,运动既能保持规律又不会过量。

马东星建议,运动过程也有讲究,应该分为三个阶段,5—10分钟的准备活动,20—30分钟的训练活动,5—10分钟的结束整理活动。

在运动过程中保持适中的运动量很重要,衡量方法有以下几点:1.运动过程中稍稍出汗,轻度呼吸加快,但不影响正常对话;2.运动结束后,心率可在5到10分钟之内恢复到正常;3.运动后身体轻松愉快,没有持续的疲劳感或者其他不适感,即便出现疲乏倦怠或肌肉酸痛,也可在短时间内消失;4.运动后食欲和睡眠良好。如果运动后,休息10—20分钟心率仍不恢复正常,出现疲劳、心慌、食欲减退、睡眠不佳等情况,则为运动量过大,应该酌情减少运动量。反之在运动中可以自如唱歌,运动后身体无发热感、没有出汗,心率无变化或者在2分钟内迅速恢复,则表示运动量不足,可适度增加。

忙碌的生活,很多人都将运动的希望寄托于健身房,但往往收效甚微。马东星建议,运动应该随时随地,融入到生活中。他推荐以下几种“心”爱的有氧运动:最方便易行的如散步、快步走、慢跑;有条件的可以选择跳绳、骑自行车、游泳等运动;不适宜剧烈运动的人群可选择太极拳、普拉提、瑜伽等较为舒缓的方式。运动时应穿着宽松、舒适、透气的衣服和运动鞋;饭后不适宜做剧烈运动;天气炎热时减少运动量、注意补充水分,天气寒冷则需防寒保暖;运动过后不宜马上洗冷水浴或热水浴,应该在心率恢复、汗水擦干后再进行温水淋浴。▲

运动养生 | 走路比跑步更护心


很多人认为步行不算运动,只有跑步等大汗淋漓的运动才能更有效地锻炼身体。看来,是时候扭转这一观念了。因为美国最新的研究让人们对步行有了新的认识———步行甚至比跑步更能保护心脏。

美国加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首席研究员保罗·威廉姆斯发起的这项研究,将参与调查的人分成两组,其中3.3万余名跑步者加入到“全美跑步者健康研究”中,1.5万余名步行者加入至“全美步行者健康研究”中,参与者年龄在18岁至80岁之间,大多数人年龄在四五十岁左右。

经过6年的跟踪调研,结果发现,步行比跑步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更有优势。跑步的人高血压风险降低4.2%,高血脂风险降低4.3%,糖尿病风险降低12.1%,而步行的人以上3种疾病风险分别降低7.2%、7%和12.3%。此外,步行还具有更好的预防冠心病的作用,经常步行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减少了9.3%,跑步仅能减少4.5%。

该研究负责人威廉姆斯指出,中等强度的步行锻炼和高强度的跑步相比,只要总体热量消耗水平相当,都能对心脏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在运动量足够的情况下,中等强度的步行,似乎更利于心脏的健康。美国心脏协会发言人杰拉尔德·弗莱彻则表示,缺乏运动是导致心脏疾病的重要原因,但也是最容易改正的风险因素。对于那些没有时间去健身房的职场人、年纪较大的人,以及不适合高强度锻炼和无法跑步的人来说,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锻炼方式,是个很好的消息。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建议,要想保护好我们的心脑血管,普通的成年人最好坚持进行每周5天、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或者每周3天、每次20分钟的高强度锻炼。此外,将不同强度的锻炼方式结合起来,也是不错的运动形式,例如每周两次30分钟左右的快走,加上两次20分钟左右的跑步。这些运动都可以提高心率,维护心血管健康,控制体重并降低慢性病的风险。▲

跑步,简单有效的护心处方


每周跑够10公里左右就能达到很好效果

多数人都知道合理运动能保护心脏,但具体要如何运动,需要多大的运动量却因人而异。1月8日,美国奥仕纳诊所心脏病预防专家奇普·拉维博士和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流行病学家、有氧运动中心纵向研究首席研究员史蒂夫·布莱尔博士共同探讨多项研究结果后认为,跑步是最简单却最重要的护心运动处方。

在涉及了5.5万人的有氧中心纵向研究中,有1.3万人常运动(指跑步),4.2万人没有进行跑步等运动项目。研究人员经过15年的随访发现,与不运动者相比,常运动者的死亡率低30%,其中因心脏病而死亡的比例低45%。常运动者的寿命比不运动者平均长3年。这说明跑步能有效降低心因性死亡风险。

不过,这并不是说跑步的强度越大,时间越长,就对心脏起到更大的保护作用。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将1.3万名常跑步者按运动量大小平均分成了5组,发现运动量最小的一组(每周跑步长度约6英里,即9.6公里左右,或运动总时间在52分钟左右,每周运动1~2次),也有很好的预防心脏病效果,甚至和其他四组的效果基本等同。虽然随着运动量的适当增加,护心的作用略有增加,但差异并不明显。

布莱尔博士指出,1周总共跑步6英里就能很好地预防心脏病。你可以把它拆分成每周跑步5次,每次10分钟,或每周跑2~3次,每次2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不必把跑步当成比赛一样追求速度,快走或慢跑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拉维博士则提醒,对不能跑步者(如年纪太大跑不动、膝盖受伤、背痛的人)而言,散步也能达到类似效果,不过需要的时间较长。2011年中国台湾地区一项涉及40万人的研究发现,跑步5分钟约相当于散步15分钟,跑步25分钟约相当于散步105分钟。

总之一句话,只要你坚持做自己力所能及又喜欢的运动,都可以列入护心运动处方,游泳、跳绳、打乒乓球等都是很好的运动。▲

走路比跑步更护心是真的吗?


美国最新的研究让人们对步行有了新的认识——步行甚至比跑步更能保护心脏。

美国加州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首席研究员保罗·威廉姆斯发起的这项研究,将参与调查的人分成两组,其中3.3万余名跑步者加入到“全美跑步者健康研究”中,1.5万余名步行者加入至“全美步行者健康研究”中,参与者年龄在18岁至80岁之间,大多数人年龄在四五十岁左右。

经过6年的跟踪调研,结果发现,步行比跑步在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方面更有优势。跑步的人高血压风险降低4.2%,高血脂风险降低4.3%,糖尿病风险降低12.1%,而步行的人以上3种疾病风险分别降低7.2%、7%和12.3%。此外,步行还具有更好的预防冠心病的作用,经常步行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减少了9.3%,跑步仅能减少4.5%。

该研究负责人威廉姆斯指出,中等强度的步行锻炼和高强度的跑步相比,只要总体热量消耗水平相当,都能对心脏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而在运动量足够的情况下,中等强度的步行,似乎更利于心脏的健康。美国心脏协会发言人杰拉尔德·弗莱彻则表示,缺乏运动是导致心脏疾病的重要原因,但也是最容易改正的风险因素。对于那些没有时间去健身房的职场人、年纪较大的人,以及不适合高强度锻炼和无法跑步的人来说,这项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锻炼方式,是个很好的消息。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建议,要想保护好我们的心脑血管,普通的成年人最好坚持进行每周5天、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或者每周3天、每次20分钟的高强度锻炼。此外,将不同强度的锻炼方式结合起来,也是不错的运动形式,例如每周两次30分钟左右的快走,加上两次20分钟左右的跑步。这些运动都可以提高心率,维护心血管健康,控制体重并降低慢性病的风险。

@所有中年人,心内科医生喊你做护心运动


相信前不久刷屏的“油腻中年”一词让很多人都感到了危机。的确,人到中年压力大,加上很多人疏于健康管理,难免“油腻”起来,甚至让身体亮起红灯。

中年人要想摆脱“油腻”也并非难事。近日发表在美国《循环》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论文表明,中年人即便因长期久坐不动出现了心脏问题,也可以通过积极运动改善。该研究对61名中年(45~64岁)受试者分组进行比较后发现,运动可能会改善左心室功能,减慢心率,有助于降低心力衰竭的风险。

研究提出,适当的运动是指持续两年的规律有氧运动,每周运动4~5天,运动总时间为150~180分钟。每周的运动包括一次高强度有氧运动,2~3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运动时出汗,但仍可以不费力地与人交谈),一次力量训练,一次较长时间的有氧运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王鸿懿表示,运动应该像每天刷牙、更衣和饮食一样,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具体来说,运动护心要牢记“359”原则,包括:每次连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不少于5天、运动时最大心率不超过190减去自身年龄。掌握了这个原则,运动就既能保持规律又不会过量。

保持恰当的运动量很重要,衡量方法有以下几点:运动过程中稍稍出汗,呼吸轻微加快,但不影响正常对话;运动结束后,心率可在5~10分钟之内恢复到正常;运动后身体轻松愉快,没有持续的疲劳感或者其他不适。如果运动后,休息10~20分钟心率仍未恢复正常,出现疲劳、心慌、食欲减退、睡眠不佳等情况,则为运动量过大,应酌情减少运动量。反之,如果在运动中可以自如唱歌,运动后身体无发热感和出汗,心率无变化或在两分钟内迅速恢复,则表示运动量不足,可适度增加。

最适合中年人保护心血管的运动有哪些呢?王鸿懿表示,不妨试试以下4种有氧运动。

快步走。这是最简便安全的有氧运动,对改善心肺功能、提高摄氧量效果最好。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数据表明,步行是增强体质和提高免疫力的理想方法。经常走路能够改善心血管血流、锻炼心肺功能,并加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游泳。游泳对人体神经、呼吸、消化、肌肉、血液循环等多系统都能起到锻炼作用。但王鸿懿提醒,游泳要注意水温适宜,否则也会伤身。

跳舞。跳舞是一种全身运动,可放松身心、愉悦心情、减轻压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摄氧量,有益心脏健康。

骑自行车。有研究发现骑单车能够将心血管功能增强3%~7%,常骑车的人患心血管疾病风险较低。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文章称,在20年的追踪调查中,经常骑车的人,心脏病发作风险降低了11%~18%;每周只需要骑半小时自行车,就能帮助机体抵御冠状动脉疾病;在头5年跟踪期间经常骑自行车的人,相比随后15年不骑车的人,患心脏病风险可降低25%。王鸿懿强调,骑车时一定要注意保护膝盖,适度骑行。

如果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尤其要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好在运动前咨询医生,确定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

护心、强骨、健脑……跳一跳身体才更好


受访专家: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副研究员 苑廷刚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社会学教授 卢元镇

谈到运动,很多中国人都选择健走、慢跑等广为熟知的形式,却很少有人关注“跳跃”运动。德国近日一项研究发现,适当的跳跃运动不仅能激发人体各系统的活力,还能提升身体力量,对健康十分有益。专家呼吁公众要重视“跳跃”运动,健康锻炼不能少了“弹跳力”。

成年了,跳少了

“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家住北京西城区的刘阿姨仍记得儿时跳皮筋时唱的歌谣,“校园或家门口的空地上,三四个人,将长长的皮筋绷直成几何图形,另外一两个人在皮筋圈内转身、跳跃、勾腿。” 刘阿姨感叹,20几年没跳了,快跳不动了。

一个箭步,一个跳跃,球进了!提起当年投篮的场景,从事媒体工作的王先生两眼放光。他说:“大学经常打篮球,每次在场上至少跳上几十次,感觉自己身轻如燕,纵横球场。可工作后越来越忙,锻炼少了,更别提找朋友约球了,现在跳两下就气喘吁吁。”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副研究员苑廷刚说到跳跃更是忧心忡忡:“受肌肉和骨骼发育程度的影响,弹跳力会从青少年的上升期,过度到成年后的平稳期,30岁后,肌肉活性减弱,弹跳力才开始衰减。现在,越来越多的中青年缺乏运动。由于肌肉和神经没有得到充分锻炼,他们的跳跃能力,很可能在30岁之前就已经早衰。”

记者随机采访了45名成年人,75.6%的人说不再跳了,仅24.4%的人还经常跳,主要还是陪孩子跳绳等。95.6%的人认为自己弹跳力下降,“没时间”、“跳不动”等是常见原因。

“跳少了”三大问题

在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社会学教授卢元镇看来,国人在跳的方面还存在以下三大问题。

意识差。《“健康中国2030”战略研究报告》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中有83.8%的人从不参加锻炼,经常锻炼的人仅占11.9%。人们对跳跃的了解不多,也不知道有什么好处,怎么跳才科学,目前相关的科普教育少之又少。调查显示,参与体育健身的受访成人中,健身走和跑步最受欢迎,其比例分别为68.1%和20.5%,仅有一成左右的人选择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

跳不动。《每日邮报》的研究表明,到了成年,跳跃约比同速度的跑步要多用24%的能量。跳跃对人体的要求较高,比如要有较强的肌肉爆发力、神经活跃兴奋程度等。一旦体质下降就容易跳不动。苑廷刚说,体重增加、力量下降也影响弹跳力。以25~29岁年轻男性为例,背力(测量腰背核心力量的主要指标)下降十分明显,从2000年的133千克降至现在125.7千克。

跳不对。以全深蹲姿势进行着地时,会冲击关节及结缔组织,增加受伤的机会。跳得时间太长,如青少年超过20分钟或成年人超过10分钟,易造成膝关节损伤。

跳一跳身体好

相关研究表明,10分钟的跳跃活动相当于慢跑30分钟。跳跃主要有以下好处。

护心。运动能促进血液的流动,加快新陈代谢,尤其是跳绳、踢毽子、跳皮筋、舞蹈等弹跳运动,更能增强心肺功能,进而提高耐寒能力。

强骨。美国研究发现,跳跃能激发骨质的生成。每天坚持做上下跳跃的女性,髋部骨密度能增加3%。

健脑。跳跃运动,能使机体供给大脑更多地能量,使大脑思维与反应更为敏捷。

紧实肌肉。经常性打球、蛙跳等,能紧实全身肌肉,消除臀部和大腿上的多余脂肪,使形体紧致匀称。

改善血液循环。跳跃还能充分刺激了脚底血管和穴位,促进经脉的气血循环。此外,常弹跳的人,机体消化和吸收功能都不错。

提升跳的能力

专家提醒,提升跳跃能力虽然好处不少,但实际运动中要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针对性训练。

2~3岁:尝试跳。孩子学会走路后,家长可拉着孩子的手,或扶着腰,让他尝试用脚尖支撑,每天站立1~2分钟。也可站在台阶或树墩等物体上向下跳,但物体高度不能超过15厘米,而且家长要护住孩子,保证安全。

3~18岁:频繁跳。每天跳跃100~200次,可向前、向上跳,大一点的孩子可尝试扛着哑铃负重跳或进行扣篮、跳跃发球等练习。若是身体条件好,在此基础上可以增加运动强度。

18~45岁:坚持跳。每天坚持至少5~10分钟的跳跃练习,跳绳、踢毽子、折返跑、摸篮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45~70岁:控制跳。不建议进行过多的跳跃运动,但若身体条件不错,可选择跳舞、原地慢跑等不剧烈的活动,依然能达到不错的健身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有心脏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要避免剧烈运动。

最后,芮廷刚还给出了跳跃运动中的一些提醒:1.“牵拉”预热不可少。跳跃前后,最好做5分钟左右的踝关节和肌肉的牵拉练习。具体方法是:两腿开立与肩同宽,以脚外侧着地,两脚缓慢地向内翻转。2.姿势准备好。起跳时,曲膝下蹲,腰与水平面呈30~50度,前脚掌用力蹬地同时两臂向上摆,落地时前脚掌先着地,然后迅速过渡到全脚掌,同时曲膝,两臂向上摆动,保持身体平衡。3.选好地点、穿好“装备”。最好在没有障碍物且有弹性的地面上运动,选择有气垫且防滑的运动鞋。▲

有氧运动瘦身的奥秘


1、心率

这是测定有氧运动效果和强度的最直接指标。现在健身房里很多健身器械都有消耗 卡路里(热量)计数器。但事实上这种计数器一般都与实际消耗有很大的差异,并且热量消耗与脂肪消耗之间并无恒定比例。脂肪的分解代谢是一系列复杂的反应, 而心率反映的是交感神经的兴奋度。交感神经的兴奋促进了一系列脂解激素的分泌,从而活化脂解酶,使储存在脂肪细胞组织里的脂肪分解为游离脂酸和甘油,而脂 酸在氧供给充足的条件下,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

那么运动时达到多少心率或强度多大才能有效减肥呢? 通常应在最大心率(即MHR,其计算方法是220-你的年龄)的60%-75%。比如,一位30岁的朋友,最大心率为220-30=1900则 190X60%=114-190x75%=145,即心率保持在114-145左右的锻炼才有效并安全。由于最大心率是一个基于生理条件的心跳极限的估算 值,故实际强度要因人而宜。对于初习者通常可保持在60%-65%MHR即可。如果不顾自己的身体条件一味追求高强度,则将不利于健康。

2、时间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的研究,有氧运动前15分钟,由肌糖元作为主要能源供应,脂肪供能 在运动后15-20分钟才开始启动,所以一般都要求有氧运动持续30分钟以上。那么就出现一个问题,在保持高强度如65%MHR下轻松运动30分钟或更长 时间,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基础体能吗?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在保持高强度如65%MHR下运动30分钟是怎样的概念。成年女子800米及男子1500米长跑一般 可以达到要求的心率,一般人在体育课上都应有过这样的体验。其达标时间分别为4-5分钟与6-7分钟。那么也就是说中速跑6到8公里,方可达到65% MHR有氧运动30分钟。

运动时间要循序渐进,持续运动的时间能反映肌体耐力条件,而耐力的提高是不可能通过一两次运动就达到的。当然运动时间太短也的确不能达到减肥目的,因为只有机体将脂酸氧化产生的能量消耗了才能进一步促进更多的脂肪分解,而最终达到减肥的目的。

建议体能不好且比较胖的朋友在刚开始有氧训练时,采用间歇式锻炼法,以高心率(强 度)持续一段时间,直到你开始感到疲劳后慢慢转为一些放松或慢速运动。以保持较快的心率(中等强度),直到体力有所恢复再转为高心率(高强度)。循序渐进 的方法更有益健康,也不会让你在一次运动后疲惫不堪,无法面对第二天的工作。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运动45分钟至1小时,其减肥效果不会比持续运动差。当然间 隔式训练是一种过渡式的训练法,最终目标还是使你能轻松完成3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高强度有氧运动,这样不但达到减肥目的,而且你的耐力和心肺功能也会有很 大改善。

3、氧气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脂酸在氧供给充足条件下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大量能量,所以 氧气是有氧运动减脂的关键所在。在运动时必需保证足够的氧摄入量,但这并不是说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持深呼吸就能保证氧的摄入量。因为吸入氧气的量和吸入空气 的量并不恒定对应,如果在室内很多人一起跳有氧操,可想而知一个人能分配到多少氧气,所以最好在户外或通气良好的室内做有氧运动。

今日热点:不了解运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或自身存在某些错误观念,或照搬他人的锻炼方法,往往会走入误区,以致动摇了继续锻炼的信心……[进入健身频道]

出色男人 让肌肉显露出来 ! 大家都该尝试自虐健身法 9种最经济的魔鬼瘦身法 十种误区让你健身前功尽弃 50招!炼出穿牛仔裤最佳身材 不花钱变魔鬼身材的7个秘决 克服阻碍健身的10条心理障碍 胸部训练6规则塑钢铁胸肌

运动防癌7大机理


1、运动时肌肉产热量高:据测定,运动时肌肉产热比安静时增加10~15倍,使人体体温暂时性升高。剧烈运动时体温可上升至40℃,甚至更高。癌细胞对热的耐受力远不如正常细胞,容易被杀伤,尤其在有丝分裂期脱氧核糖核酸合成期更容易被杀死。

2、运动使人体吸氧增多:一般人在安静时每分钟吸氧为4~7升,而运动时可达到100升以上。吸氧量的增加,气体的频繁交换,可使体内的一些致癌物质排出体外。

3、运动能增加免疫细胞: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可随运动的增大而上升,从而使癌细胞在形成之初就被消灭。相反,久坐不动者由于缺乏足够的免疫细胞,容易患癌。运动本身也会刺激体内某些激素的分泌,加快骨髓生成白细胞的速度,增加吞噬细胞的能力,对体内出现少量的癌细胞,很快就会被众多的白细胞围攻歼灭。

4、运动使人体大量出汗:汗水可将体内的一些致癌物质及时排出体外,大大减少患癌症的的可能性。

5、运动使血液循环加快:在血液循环加快的情况下,体内出现的癌细胞就向急流中的小沙粒一样被冲走,而无法在某个内脏器官站稳脚跟、生长发育和转移扩散。

6、运动可改善人的情绪:运动时大脑会产生能引起人体身心愉快的物质,可以消除忧愁和烦恼,抑制不良情绪的侵蚀。运动能锻炼人的意志,增强战胜癌症的信心和毅力,对战胜许多疾病都是至关重要的。

7、运动增加干扰素分泌:大量资料证明,机体处在运动状态时,每小时从血液中分泌出的干扰素较平时要增加一倍以上,而干扰素有确切的抗癌作用。

因此,要想达到预防癌症,健康的年轻人,可以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而中老年人每周至少要参加3次运动,每次至少15~30分钟,但运动量以能忍受、不疲劳为宜。体育运动能使人体魄强健有力,也有助于防癌。疾病预防是重中之重,建议应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学习保健知识,增强保健意识,做好养生保健。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简单有效的护心处方竟然是这个!看看怎么做


多数人都知道合理运动能保护心脏,但具体要如何运动,需要多大的运动量却因人而异。近日,美国奥仕纳诊所心脏病预防专家奇普·拉维博士和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流行病学家、有氧运动中心纵向研究首席研究员史蒂夫·布莱尔博士共同探讨多项研究结果后认为,跑步是最简单却最重要的护心运动处方。

在涉及了5.5万人的有氧中心纵向研究中,有1.3万人常运动(指跑步),4.2万人没有进行跑步等运动项目。研究人员经过15年的随访发现,与不运动者相比,常运动者的死亡率低30%,其中因心脏病而死亡的比例低45%。常运动者的寿命比不运动者平均长3年。这说明跑步能有效降低心因性死亡风险。

不过,这并不是说跑步的强度越大,时间越长,就对心脏起到更大的保护作用。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将1.3万名常跑步者按运动量大小平均分成了5组,发现运动量最小的一组(每周跑步长度约6英里,即9.6公里左右,或运动总时间在52分钟左右,每周运动1~2次),也有很好的预防心脏病效果,甚至和其他四组的效果基本等同。虽然随着运动量的适当增加,护心的作用略有增加,但差异并不明显。

布莱尔博士指出,1周总共跑步6英里就能很好地预防心脏病。你可以把它拆分成每周跑步5次,每次10分钟,或每周跑2~3次,每次2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不必把跑步当成比赛一样追求速度,快走或慢跑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拉维博士则提醒,对不能跑步者(如年纪太大跑不动、膝盖受伤、背痛的人)而言,散步也能达到类似效果,不过需要的时间较长。2011年中国台湾地区一项涉及40万人的研究发现,跑步5分钟约相当于散步15分钟,跑步25分钟约相当于散步105分钟。

总之一句话,只要你坚持做自己力所能及又喜欢的运动,都可以列入护心运动处方,游泳、跳绳、打乒乓球等都是很好的运动。▲

夏季养生 运动保健


究竟又有那些运动适合于夏季养生呢?

一是提倡旅游。夏日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消夏避暑,根据此原则,夏季旅游的目的地应是海滨和山区。原因有二:

首先是二者的气温相对较低;海滨气候又称海洋气候,海洋由于它固有的特性,形成与陆地上显著不同的气候,夏日里内陆已是烈日炎炎,但海滨却凉风习习。山地气候的特点是气温较低,但昼夜温差大。一般他说,气温的高低与海拔高度成反比。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5℃~0.6℃,所以山上的气温一般都比山麓低,夏季是如此。而且山上、山下两地相对高度差越多,气温差异越大。

其次是海滨与山区的环境宜人:生活在海边的人会感到风向在一昼夜里会呈现有规律的变化。白天日出后,有凉风从海上吹向陆地,送来清新的空气,尤其炎夏暑日,清凉的海风拂面而来,使人顿觉爽快,倦意全消;夜晚来临时,风向也随着转成从陆地吹向水面,送走污浊的空气。此外,在海滨空气中,碘、氯化钠、氯化镁和臭氧含量通常较高。其中碘含量是大陆空气含碘量的40倍,不仅能补充人体生理需要,还有杀菌作用。

还有,宽广松软的沙滩,人们进行日光浴和海水浴提供了天然场所。以上海滨气候所具备的特有的综合作用,可协调机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对许多慢性疾患,如神经衰弱、支气管炎、哮喘、风湿病、结核病、心血管系统疾患及各皮肤病都有一定防治作用。因此,夏季旅游最好去海滨休息10天左右,这样非常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是最好游泳。夏季参加体育锻炼,最好的项目莫过于游泳了。骄阳似火,热风扑面,还是游泳最舒服,既锻炼了身体,又可法暑消夏。游泳对人们的好处很多。

首先,游泳能提高人的呼吸系统的功能。水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820倍,人在水中呼吸要承受13公斤重的压力。为了克服这种压力,呼吸肌必须用更大的力量进行吸气。呼吸肌的力量增强了,肺活动量就会增大,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人,其肺活量可达5000毫升,而一般人肺活量只有3500毫升。这样,经过锻炼后,能够充分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使体内组织细胞新陈代谢旺盛,对防治慢性气管炎,改善肺气肿有良效。

其次,游泳能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水温比体温低,水的导热性是空气的26倍,人接触水时常常引起末梢血管收缩,继而发生适应性的扩张。这些因素,能大大增强心脏的功能,减少代谢废物在血管壁上的沉着。

还有,游泳能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高,指挥功能增强,工作后若到水中游泳片刻,不管是谁,皆会感到精神振奋,疲劳消失,周身轻快。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说,常参加游泳,可使脂肪类物质较好地代谢,避免脂肪在大网膜和皮下堆积形成肥胖病。

以上说明,游泳的确好处很多,但它也不是任何人皆可参加的运动,当你下水之,务必作一次彻底的体格检查。若内脏有严重疾患,女性在月经期、上节育环、结扎输卵管、人工流产、分娩以后,以及患有某些皮肤病和其他传染性疾患(体癣、足癣、严重沙眼、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的人,一般是不能参加游泳的。此外,患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人,一部分耳聋的人内耳连带有病,也不能游泳。若上述情况皆无,医生表示同意,则可参加游泳锻炼。

三是玩健身球。健身球因主要产地在河北保定,故又叫保定铁球。此运动能调和气血、舒筋健骨、强壮内脏、健脑益智,且运动量小,不受场地、气候的限制,故适宜夏天练习。若能经常坚持练习健身球,对偏瘫后遗症、颈椎病、肩周炎、冠心病、手指功能障碍等疾病均有较好疗效。其原因在于:人体五指之上有许多穴位,是几条经络的起止点,而经络则是联系人脑神经和五脏六腑的纽带。常练习者,可通过这些穴位和经络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从而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此外,由于铁球与手掌皮肤的频繁摩擦,也会因静电及热效应的产生,起到增进血液循环,治疗周身各部位疾病的作用。怎样运用健身球进行锻炼呢?

(1)单手托双球摩擦旋转:即置双球于单手掌心中,手指用力,使双球在掌心中顺转和逆转。在旋转时手指要紧贴球体,使双球互相摩擦,而不要碰撞。

(2)单手托双球离心旋转。即在上述动作熟练后,逐步达到双球互相离开旋转。手指动作,旋转方向均与摩擦旋转相同,只是将手指伸开,用力拨弄双球,使双球在掌心中飞速旋转,而不碰撞。其速度一般要求为顺转150~200次/分,(3)双手四球运动。即是在单手运动的基础上,逐步锻炼双手四球运动。方法是:两手同时做单手动作,此需要充分发挥大脑的作用才能做到。此动作难度大,要求技术高,但效果要比单手运动更好。

(4)用铁球按摩、揉搓、锤击身体的不适部分,可减轻疼痛,也能锻炼手力,对常患肩肿不适、腰酸腿痛的老人大有好处。

(5)用单手或双手虎口使劲握球,或用手掌心使劲握球,有酸热的感觉,经常这样锻炼对提高指力、腕力、握力、臂力均有帮助。

四是钓鱼。

钓鱼不仅在于获鱼,更在于怡养性情,增益身心,过去许多文人名士把“烟波垂钓”视为文雅活动。相传,辅佐周文王打天下的姜子牙,曾垂钓于渭水之滨,至今陕西宝鸡市东南的大磻溪,还留有据说是姜子牙垂钓的遗迹。三国的诸葛亮垂钓,为的是转移一下心情,美国总统罗斯福垂钓,为的是放松紧张的神经,每当国会辩论政策之前,他常常抽空前去钓鱼。

“钓来锦绣不老春,钓来幸福益寿年!”

的确是这样,经常钓鱼确能促进健康。明代李时珍就指出,垂钓能解除“心脾燥热”,而暑天炎热的气候往往使人烦闷,焦躁,容易“上火”,所以夏天还是钓钓鱼好。古人云:“湖边一站病邪除,养心养性胜药补”,钓鱼之所以养心养性,是由于垂钓是用脑、手、眼配合,静、意、动相助而成的。垂钓之际,眼、脑、神专注于浮标的动静,不声不响,意在丹田,形静实动,它对提高人的视觉和头脑灵敏的反应能力,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是做做空气浴。

以上的运动项目,我们只是举例而已,当然适宜于夏季体育锻炼的项目还有不少,这里就不多说了。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这说明夏天的运动锻炼对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实验观察发现,夏天常参加锻炼比不坚持锻炼的人其心脏功能、肺活量、消化功能都好,而且发病率也较低。但夏天天气炎热,对人体消耗较大,故夏季参加体育活动必须讲究方法,只有合理安排才能收勃好的健身效果。

第一,多吃些碱性食品,防止酸碱平衡失调:夏季体育活动时,常常汗流浃背,致使体内大量的盐及钾离子也随汗水丢失,而钾离子丢失过多,则可出现肌肉乏力、周身酸楚,心律不齐、嗜睡和精神不振等现象。此外,由于体育活动大量消耗体力,致使体内新陈代谢的中间产物——丙酮酸、乳酸等蓄积过多,此时血中的碱贮备下降,易引发血液的酸碱平衡失调,为了维持正常的酸碱度(PH),必须增加血液的碱贮备,而碱性食品以水果为主,水果中的西瓜、菠萝、杏、桃李子、哈密瓜等均富含钾盐。

第二,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锻炼,清晨起来应到公园、湖边、庭院等空气较为新鲜的地方活动,项目有广播操、气功、太极拳等。

第三,运动量要适度,不要过度疲劳;在剧烈运动后会感到口渴,但不宜过量、过快进食冷餐或冷饮,以防肠血管急骤收缩,引起消化功能紊乱而出现腹痛、腹胀、腹泻。可适当喝些盐开水,最好洗个热水澡,既可消除疲劳,又使人感到格外舒服。

多运动还不如少吃点:减肥的奥秘


少吃多动是减肥的必走途径,多数人都会把注意力放在运动健身上,因为帅气的运动形象太深入人心了,但另一个原因也是透过每天少吃减肥是在是太无趣了。

根据多数研究减肥与运动关系的论文,运动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跟减肥的关系是非常不符的。

一:运动可以有效消耗卡路里

一个年轻人快走两小时约消耗400大卡热量。

我们先不提高强度的健身,光是每天慢跑半小时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与其依赖运动消耗热量,倒不如先别喝饭后的那杯奶茶。

研究表明美国运动健身的人数直线上升,但是阻止美国人平均体重的增加。另外一份研究则指出,儿童肥胖问题跟运动量的多少的关系是很小的,重点还是摄入热量的多少。

二.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减肥

如果膳食结构改变,热量摄入增加,勤于运动的传统生活方式不足以让人发胖。也就是说,体育运动本身并不会让你变瘦而是保持苗条。不过也有证据之处,不管是否配合运动健身,所有减肥的人新陈代谢都会明显下降,也就是为什么减肥的初期进展顺利,但效果会越来越差。

并不是说运动对于减肥没效果,而是整个过程时长期的,同时效果也远低于一般人的想象。说明了减肥还是要靠改变饮食的结构与减少摄入的热量,运动效果极为有限。

不是说运动一点也不重要,而是事实上运动对于健康的影响并不亚于保持适当的体重要求。医学界已经证明保持良好运动习惯,对于舒缓肌肉骨骼疾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肺部疾病、神经性疾病甚至忧郁症都是极佳效果。而且运动健身所锻炼出来的身形,让你更有吸引力。

但是想要减肥,不从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做起,是很难以见效并持久的。新陈代谢率的减低跟想吃更多东西的欲望,都是减肥过程的挑战,所以忌口跟运动要双管齐下,才是维持身心健康的灵丹妙药。

“健心运动”要讲究强度


初春,草长莺飞,正是进行锻炼运动、提升心肺功能的好时机。研究表明,凡是有节奏、全身性、时间较长的有氧代谢运动,都有助于心脏功能的提升。如爬楼梯、下蹲、骑自行车等这些很简单的运动,能够增强心血管功能、提高心脏活力,降低患心脏病的风险。除了量力而行、持之以恒之外,以“健心”为目的的运动锻炼,要想达到理想效果,必须有一定的强度。

爬楼梯

推荐运动频率:每次15分钟以上,每周三次以上。

来自瑞士的研究显示:坚持12周爬楼而不坐电梯,能减少心脏病风险。经过12周爬楼锻炼之后,被测试者的腰围、体脂含量、血压和胆固醇水平都有所下降——所有这些因素都是心脏病的危险因素。通过爬楼梯能够使被测试者的身体携氧能力提高,健康状况不断得到改善,这相当于将人体的死亡风险降低了15%。

根据科学测定,人上下楼梯所消耗的热量,比相同时间的散步多5倍,比游泳多2.5倍,比打乒乓球多2倍,比跑步多0.25倍。它能够增加人体肌肉的活力,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TIPS:鞋子应选择柔软厚底,忌穿高跟鞋。爬楼梯时,应弯腰屈膝,两臂自然摆动,尽可能不去抓扶手。依个人的心肺耐力量力而行,调整爬梯速度,保持均匀的节奏和平稳的呼吸,以无胸闷、头晕、膝部疼痛等不适为原则。

下蹲

推荐运动频率:每天锻炼2-3次,每次下蹲36次。

多做下蹲锻炼,可以增强心脏活力。下蹲主要练习的是大腿及下肢力量,股四头肌、臀大肌,腰部等一些部位也会参与用力。在下蹲时,在锻炼大腿肌肉的同时,也会对心脏造成很大的刺激作用,因此对提高心脏功能和适应能力有明显作用。

在做下蹲时,首先要保持站立姿势,抬头挺胸;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平行,脚尖向正前方;脚掌也可以是分开成一定的角度,约60°,但要保持下蹲时膝盖的方向与脚尖方向一致。身体慢慢往下蹲,直到大小腿的夹角小于90°,但不要贴紧放松,约70—80°即可;然后大腿前面用力站起来,直到站直。

TIPS:下蹲幅度因人而异。身体较好者可以全蹲,并停1-2秒钟再站起来;中老年人可以半蹲,甚至只略微屈膝,逐渐加大下蹲幅度。体弱者可以双手扶着桌沿、椅背,逐渐独立完成全蹲动作。

骑自行车

推荐运动频率:每周骑行3次,每次骑车至少30-60分钟,每次骑行10―20公里以上。

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血液重新分配,下肢的血液供给量较多,心率的变化也依据踏蹬动作的速度和地势的起伏而不同。身体内部急需补充养料和排出废料,所以心跳往往比平时增加2-3倍。反复练习,能使心肌发达,心肌收缩有力,血管壁的弹性增强。

有调查显示,每周骑行3次,每次骑行10-20公里以上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可以减少50%。骑车时两腿交替蹬踏的动作,还有助于平衡发展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提高其灵敏性,并推迟脑细胞老化。

TIPS:保持正确的骑车姿势,骑车时上身要放松,以避免引起肩膀和脖子酸痛;骑车时不要把身体压得过低,否则会限制腹部呼吸。早上出发前不要空腹,最好吃点流食,在骑车途中,休息时间不要超过五六分钟。除中途饮水外,不间断地骑向目的地,锻炼效果会更好。

跳绳

推荐运动频率:每次10-30分钟,每周5次。

跳绳不仅能加快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预防多种病症,还能增强人体心血管、呼吸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国外一些健身运动专家近年来格外推崇的很好的锻炼耐力的有氧代谢运动。

初学时,仅在原地跳1分钟;3天后即可连续跳3分钟;3个月后可连续跳上10分钟;半年后每天可实行“系列跳”(如每次连跳3分钟,共5次),适应过后,通常是每次30分钟,一星期5次。

跳绳时须放松肌肉和关节,脚尖和脚跟须用力协调,防止扭伤。跳绳前先让足部、腿部、腕部、踝部做些准备活动,跳绳后需要做些放松活动。

TIPS:跳绳者应穿质地软、重量轻的高帮鞋,避免脚踝受伤。绳子软硬、粗细适中。初学者通常宜用硬绳,熟练后可改为软绳。选择软硬适中的草坪、木质地板和泥土地的场地较好,避免损伤关节,不易引起头昏。

太极拳

推荐运动频率:每周5次。

太极拳的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太极拳通过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肠胃得到蠕动锻炼,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所以经常锻炼太极拳,对心脏病有防治作用。

练习太极拳时,练习者排除一切杂念,全身各部分肌肉、关节轻柔而有规则地进行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下肢肌肉的交替收缩与放松,使流经下肢静脉中的血液在肌肉作用下加速回流。这样一来,就有可能保证心脏在舒张期处于良好的充盈状态,心舒期心室容积增加,可增强心肌收缩力量。所以经常打太极拳可以使心脏跳动有力,有效地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工作能力。

TIPS:练太极拳也须量力而行。体力较好者可练老式太极拳,体力较差者可练简化式太极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体弱和记忆力差的可以只练个别动作,分节练习。

散步

推荐运动频率:每周5次,每次在3公里以上,每周走4小时。

散步对人体的神经、呼吸、消化、肌肉、血液循环有很好的锻炼作用,是一种轻松愉快的全身性的有特殊功效的体育疗法。散步可改善大脑皮层与植物神经的功能,扩张外周血管,从而降低血压,有利于心脏健康。

以强心为目的的运动锻炼,还必须有一定的强度。美国哈佛大学对72088名40-63岁的人进行为期8年的运动与心脏相关的研究,发现每月花3个小时的时间快步走,或进行一个半小时的慢跑及其他充满活力的热身运动,就可使人们患心脏病的几率降低35%-41%。这项试验还表明,闲庭信步式的散步,无论每天坚持走多长时间和距离,都对降低心脏病发病几率无济于事。

TIPS:对于不常运动或是体力较差的人,不妨在日常生活中从短程开始,以后逐渐延长走路的时间。避免顶风和有雾的天气,以免吸进大量污浊的空气。

今日热点:不了解运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或自身存在某些错误观念,或照搬他人的锻炼方法,往往会走入误区,以致动摇了继续锻炼的信心……[进入健身频道]

出色男人 让肌肉显露出来 ! 大家都该尝试自虐健身法 9种最经济的魔鬼瘦身法 十种误区让你健身前功尽弃 50招!炼出穿牛仔裤最佳身材 不花钱变魔鬼身材的7个秘决 克服阻碍健身的10条心理障碍 胸部训练6规则塑钢铁胸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