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这个是容易受伤的动作,为什么高手都爱练?

发布时间 : 2019-11-09
为什么都说健身要练腿 为什么健身容易显老 为什么中年女人健身容易显老

划船,那种划船,龙舟竞赛吗?你第一眼看到划船这个词的反应是不是冒出的就是这样的想法?其实我们说的此划船并非彼划船。背部训练离不开两个动作,引体向上还有划船,真正做好一个动作有这么难么?

练出发达的肩部肌肉需要努力和高质量的抗阻力训练。站姿划船就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肩部动作。这种运动因引起肩痛而臭名昭著,但它仍然是一种非常流行的动作。

【站姿杠铃划船】

站姿杠铃划船是最好的肩部和背部动作之一。这个动作可以刺激到三角肌前束和中束,斜方肌,菱形肌,甚至肱二头肌。但是,你需要保持非常标准的姿势来避免受伤。

你需要保持背部挺直,挺胸,眼睛注视前方。理想情况下,弯杆可以减少手腕压力。不要将杆抬得太高,这会导致肩膀疼痛。

【如何进行站姿杠铃划船】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这不一定要准确,但要找一个你觉得舒服的姿势。抓住杠铃,稳定在你面前,手掌面向你。

收紧腹部,停止背部,将杠铃向上提到下巴的高度。驱动你的肘部,杠铃靠近你的身体。你不需要把杠铃举到高于平行的高度。在顶端稍作停顿,慢慢地降回初始位置。练3组,每组10次,每组之间休息45秒。

【站姿杠铃划船的缺点】

这个动作以肩膀拉伤而臭名昭著是有原因的,我们的肩膀可能无法处理这个动作。

1、可能导致肩痛或受伤

上臂向上伸展时,上臂在肩膀内旋转。如果你拥有健康的肩膀、完美的姿势和完美的技巧,这不是一件坏事。

如果你经常坐着,经常打电话,或者在电脑前工作很长时间,你的肩膀可能就不健康了。

如果你曾经有过这种感觉,这个动作会引起一阵疼痛。如果你已经有肩膀问题,这个动作会恶化你的问题。

哑铃或壶铃可以让你的手自由移动,这可以避免肩部问题。不过,这种动作对我们的肩膀来说根本不是一种健康的运动。

2、这个动作刺激到的通常是过度训练的肌肉

你喜欢推举吗?许多运动员不训练三角肌前束,因为三角肌前束通常在推的动作中过度训练的。其中包括卧推、过头推举和俯卧撑等。

我们不良的姿势和缺乏锻炼会导致肌肉紧张。继续训练三角肌前束会进一步造成肩膀不平衡,试着训练你的三角肌后束。像俯身后平举这样的动作会改善你的肩膀健康,并且你会对伤害有更强的抵抗力。

3、有很多动作对肩膀更好

当谈到站姿划船的有效性,它所训练的肌肉,以及极其高的受伤风险时,还有其它更好更安全的动作。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真的想证明练习让你肩膀处于危险中的动作是正当的吗?这里有一些其他的动作可以有效地训练整个三角肌,而不是站姿划船。

【三角肌前束训练】

正如我之前所说,你的三角肌前束已经过度训练了。虽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训练三角肌前束,但我们至少需要选择一些更安全的动作。复合动作,如坐姿过头推举、卧推和阿诺德推举都是很好的三角肌前束动作。为了减少手臂的借力,你也可以尝试哑铃前平举或绳索前平举。

【三角肌中束训练】

三角肌中束可以从过头推举中获得强烈的刺激,所以你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来选择高质量的推举动作。

在训练的最后你应该练一些孤立动作。单臂绳索侧平举是一个不错的孤立动作,显著地刺激到你的中束。这个动作练4组,每组练12-15次,两组之间的休息时间大约为45秒。

如果你觉得这个动作太简单了,站姿推举、哑铃过头推举、阿诺德推举和都是非常有效的复合动作。

【三角肌后束】

俯身的哑铃侧平举可以增强上背部和三角肌后束的力量。由于许多运动员不会练三角肌后束,建议你尝试俯身哑铃侧平举或面拉。在训练结束时练,每周练两到三次。你可以用这些动作来结束练背或者练肩日。做三到四组,每组12到15次,在两组之间休息30秒。

总结

如果你的动作正确,你的肩膀健康,这个动作固然是非常好的动作。对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肩膀并不健康,这个动作只是一个“什么时候”受伤的问题。

尝试其他的动作,刺激三角肌后束和上背部,增强身体的每一块肌肉。

背部的训练,离不开引体向上和直立划船,可以简单说你要是在每次训练中把这两个动作做透做好,质量很好的话,你的背部训练两个动作足矣,完全可以把你背部榨干,效果不亚于五六个动作!

相关阅读

双杠撑体为什么容易导致肩膀受伤


双杠撑体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不错的训练动作,他能够很棒的帮我们发展上肢力量以及提升全身的协调性。

不过,也有很多人做进行双杠撑体时出现肩膀不适,甚至受伤的状况。

正是因为肩膀受伤的风险太高,很多训练师以及教练员并不建议经常去做这个动作。 

美国职棒大联盟知名体能教练EricCressey在自己的个人网站中提到,双杠撑体是他永远不会给棒球投手或是双手举过头顶的项目(网球,游泳,排球…)的选手使用的运动。

双杠撑体在离心下降阶段时会让肱骨几近于伸展极限的角度,这会让肩膀处于一个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尤其是双手举过头顶的项目的运动员,或是棒球投手已经在运动中有大量的肩外旋动作(ShoulderExternalRotation),在双杠撑体中又反覆的进行肩过伸展动作,将容易造成所谓的肩关节向前不稳定(AnteriorShoulderInstability)。 

而且如果在肩袖肌群(RotatorCuff)和肩胛稳定性并不是非常好的情况下,那你就只能完全依赖肱二头肌长头肌腱,与盂肱韧带(GlenohumeralLigaments)的保护不让肱骨头产生向前脱臼(PoppingForward;AnteriorDislocation)的损伤。而在一次又一次重复的双杠撑体动作下,这些肌腱与韧带将会因此而被迫拉长,将会造成肩关节前关节囊(AnteriorCapsule)和肱骨肌腱的松弛,或者在过度使用的情况下产生退化。 

知名的大联盟投手JohanSantana就是因为长期的练习与比赛下造成肩关节向前不稳定,关节囊松弛,而动了前关节囊缝合术(AnteriorCapsulePlication)非常有名的例子之一。

手术后虽然恢复了关节囊的松紧程度,但为了要能够在抓回那投球时向后大幅度拉弓的感觉,还是走了相当长远的复健之路,或是情况更恶劣已经造成所谓投手绝症的盂唇关节撕裂(LabrumTear)。

双杠撑体离心向下时肱骨的极限伸展状态,有着非常类似于投手因为长期间过大的肩膀外旋投球姿势下而造成肩关节向前不稳定的症状。而如果你是使用凳子来做双杠撑体动作的话情况还会更糟,因为在你开始离心向下的动作之前,双手撑在长椅上的动作已经先伸展肩关节了。

结论:

1.让过头项目的选手操作双杠撑体动作绝对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2.对于一般大来说,如果你没有好的姿势,优异的肩旋肌袖功能,好的肩胛带稳定度的话,那你可能不太适合操作此动作,如果有肩伤的病史更不用说了。

3.特别是如果有肩锁关节(Acromioclavicular)痛或此区域的慢性疼痛的人应该更远离此动作。

4.不对任何人推荐此动作,因为如果你的目的是要练胸跟肱三头肌,你会有更好的动作选择。

腹部为什么是容易堆积脂肪的部位


你知道吗?腹部的脂肪在全身结构中堆积的是最快的,然而,减脂确实最最慢的!

脂肪存在于人的全身各个部位,只不过有的部位的堆积的多,有的部位堆积的少,比如腹部就是堆积脂肪非常容易的场所。

有可能大家会认为,是长期坐着工作的原因,但是,不是久坐工作的人,肥胖的时候,也是腹部先期产生多余的脂肪,这就说明,并不是长期坐着的人,才会让腹部更容易有脂肪的堆积。也就是说,多数人发胖,都是由腹部开始的,这是为什么呢?

腹部与其它部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腹部的肌肉类型。也就是腹部肌肉抗拒脂肪的能力是很弱。腹部的肌肉属于平滑肌。这一点是腹部容易堆积肌肪的重要因素。

平滑肌不同于身体其它部位的骨骼肌。这种平滑肌主要靠自主神经支配。骨骼肌靠人体意识支配。平滑不是每条肌纤维(即肌细胞)的两端都通过肌腱同骨骼相连;平滑肌细胞互相连接,形成管状结构或中空器官;在功能上可以通过缩短和产生张力使器官发生运动和变形,也可产生连续收缩或紧张性收缩,使器官对抗所加负荷而保持原有的形状,也就是说他的主要负责工作范围是以身体内脏为前提,通俗的讲,就是说这种肌肉的防守性很强(保护),但不具体很强的主动攻性(不是说不具有攻击性,而是攻击性和骨骼肌相比弱很多),他的防守性,也并非是保护自己,而是保护内脏,这样使得脂肪对他进行侵犯时,他不懂得主动对生非常攻击和来敢走和消耗脂肪,只顾保护内脏,也可以说,它是内脏忠实的卫士,不过这个忠实的卫士似乎在思想上有点顽固。

由于它是这种特性,所以腹肌不容易练出来,也更容易堆积肌肪。有了脂肪之后,也不容易赶走,在这特性的情况下,无论我们做多少关于腹的运动都不会起会很大的作用。这也是大家能在运动感受到的,就是这个主要的原因。

当我们了解到这些的时候,就可以给做一个运动调整了。(所有的运动都要了解最根本的原因之后才能有所应对)

当腹部有了脂肪之后,我们不直接利用腹肌将其完成消耗,那么只能选用一种间接性的方法,来达到目的,采用整体的运动(有氧跑步,跳绳,单车等)进行消耗能量。运动过程当中,会利用到人体的脂肪进行提供能量来维持运动,然而腹部的脂肪是最多的,所以当身体需要动能脂肪作为能量的时候,首选会派遣腹部的脂肪做为先锋(因为他是最容易得得到有能量),从而达到减少腹部脂肪的目的。

什么人最容易运动受伤?你是受伤高位人群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运动习惯,有的人习惯早晨运动、有人只能抽空晚上运动,有人爱跑马路、有人习惯住家附近学校的跑道,也有人规律运动。运动习惯因人而异,没有对错,不过有些运动习惯的运动伤害比较高,因此运动前,应先评估及认知个人的运动习惯再行调整。

你是哪一型?

一个人的运动习惯和个性其实有很大的关联,有人是规律运动的农夫型,有人是爱挑战的猎人型,有人是平常不动、周末动起来的周末运动员。这三种不同运动习惯的人来说,农夫型重视运动安全性,运动伤害比例较低;猎人型是比较喜欢挑战,从事的多为重度运动,但了解安全的重要性,会全力做好安全装备;反而是周末运动员,平常星期一到星期五忙得天旋地转,到周末假日才能抽空去运动,不动则已、一动惊人,常是运动伤害的高危险群。

周末运动员出现高比例的运动伤害,一来是因为运动技术并不纯熟,二来是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台设计精良的机器,周末运动员每到周末总是迫不及待的去运动,心里想着要冲要跑,但身体却还处于周间的「上班模式」,全身都是僵硬的,未完全暖机,用尽全力的结果就会造成反效果。运动前多花15分钟热身,就可以把身体转换成运动模式,不但让自己运动更尽兴,还可以避免运动伤害。

什么人容易产生运动伤害?

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运动伤害,但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运动伤害的机率会比一般人高,这可能是运动者本身及运动外在因素。

运动者本身

运动者的先天体质、性格及生活习惯都会产生运动伤害,以下是常见造成运动伤害的习惯及性格,想想看自己是不是如此,若「不是」,恭喜你,继续保持;若「是」,就得赶快调整。

平常都不运动的网络族,心血来潮报名跑步。

身体柔软度差的人,硬要做出瑜伽高难度动作。

刚学会高尔夫球的握杆,一下子拿起开球木杆猛挥。

和同学打赌,连打了五个小时的篮球,三对三斗牛。

第一次下场比赛,虽然艳阳高照,但自己紧张到手脚冰冷。

上面的举例涵盖了运动者的体适能、生理限制、技术程度、过度运动、心理状态,这些都是运动者本身的因素,负面项目越多,表示运动伤害的机会就会增加。

运动外在因素

运动性质、装备和器材、环境,还有突如其来的意外,都有可能造成运动伤害。

有些运动较容易造成伤害,主要是身体碰撞机会高的,例如:篮球、足球、橄榄球等,还有:划船、冲浪、滑雪等,发生运动伤害的机会也高。

运动环境很重要,在大热天的午后打球,脚容易抽筋;寒冷的天气登山,身体就容易冻伤;在泥泞的地方跑步,容易跌倒或扭伤等。

运动装备不对,比如穿了过大的鞋子打网球、穿慢跑鞋踢足球、穿帆布鞋跑步等。不可预知的意外事件,如:骑车时翻车或擦撞、骑车时煞车线忽然断掉等。

为什么腹部是最容易堆积脂肪


为什么腹部是最容易堆积脂肪的部位?有可能大家会认为,是长期坐着工作的原因,但是,不是久坐工作的人,肥胖的时候,也是腹部先期产生多余的脂肪,这就说明,并不是长期坐着的人,才会让腹部更容易有脂肪的堆积。也就是说,多数人发胖,都是由腹部开始的,这是为什么呢?

腹部与其它部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腹部的肌肉类型。也就是腹部肌肉抗拒脂肪的能力是很弱。腹部的肌肉属于平滑肌。这一点是腹部容易堆积肌肪的重要因素。

平滑肌不同于身体其它部位的骨骼肌。这种平滑肌主要靠自主神经支配。骨骼肌靠人体意识支配。平滑不是每条肌纤维(即肌细胞)的两端都通过肌腱同骨骼相连;平滑肌细胞互相连接,形成管状结构或中空器官;在功能上可以通过缩短和产生张力使器官发生运动和变形,也可产生连续收缩或紧张性收缩,使器官对抗所加负荷而保持原有的形状,也就是说他的主要负责工作范围是以身体内脏为前提,通俗的讲,就是说这种肌肉的防守性很强(保护),但不具体很强的主动攻性(不是说不具有攻击性,而是攻击性和骨骼肌相比弱很多),他的防守性,也并非是保护自己,而是保护内脏,这样使得脂肪对他进行侵犯时,他不懂得主动对生非常攻击和来敢走和消耗脂肪,只顾保护内脏,也可以说,它是内脏忠实的卫士,不过这个忠实的卫士似乎在思想上有点顽固。

由于它是这种特性,所以腹肌不容易练出来,也更容易堆积肌肪。有了脂肪之后,也不容易赶走,在这特特性的情况下,无论我们做多少关于腹的运动都不会起会很大的作用。这也是大家能在运动感受到的,就是这个主要的原因。

当我们了解到这些的时候,就可以给做一个运动调整了。(所有的运动都要了解最根本的原因之后才能有所应对)

当腹部有了脂肪之后,我们不直接利用腹肌将其完成消耗,那么只能选用一种间接性的方法,来达到目的,采用整体的运动(有氧跑步,跳绳,单车等)进行消耗能量。运动过程当中,会利用到人体的脂肪进行提供能量来维持运动,然而腹部的脂肪是最多的,所以当身体需要动能脂肪作为能量的时候,首选会派遣腹部的脂肪做为先锋(因为他是最容易得得到有能量),从而达到减少腹部脂肪的目的。

引体向上为什么是练背的王牌动作?


把背部练好不可缺少的动作是什么?非引体向上莫属。

引体向上看似很简单:抓住杆子,然后将自己拉起来,重复同样的动作。但是被很多高手称为上半身力量训练之王,任何健身高手的训练菜单里都离不开这个动作!

一小伙做2个月自重引体,测试前后变化,刚开始的他没有任何训练痕迹。

身高154cm,体重只有76斤,看到他的身材非常的瘦小。

第一天时小伙子还能拉上几个。

第一周过后,小伙子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二头肌有明显的膨胀感,感觉自己非常有的精神,同时每天会感觉精神头很足。

过了一个月后,小伙子明显感觉到肩膀比之前宽了很多,同时三头肌与肱二头肌,也有很大的改变。

两个月后,胸肌和腹肌都能看到了一些,体格比之前壮实了很多。

小伙用两个月的时间,让自己的肌肉维度大了整整一圈,虽然没有专业的健身知识,只有简单的引体向上就让他变得比之前强壮几十倍。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引体向上是练背王牌动作,通过引体向上练背,可能背部围度比不上大重量划船,但是就线条和背部运动能力方面,引体向上的训练效果非常好。

引体向上的价值

A:发展背部和手臂的肌肉。引体向上会迫使你拉起自身体重。这会给你的身体施加压力,他是最好的锻炼背部肌肉的方法。

B:握力。引体向上对涉及到抓握、格斗、拉的体育项目都有帮助,如MMA、攀岩。

C:提高全身力量。引体向上能力的提高对于涉及对抗肌的动作也有帮助:推举、卧推。

D:平衡肌肉。利用杠铃划船、引体向上等拉的动作去平衡卧推等推的动作,能够防止肌肉发展不平衡。

引体向上是有一定强度的,如果我们想要增强自身的实力,那么它是一个很好的动作,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掌握它,其实在做引体向上的时候,还有一些技巧,掌握了这些技巧,你可以更好地完成这个动作。

宽握引体向上

目标肌肉:上背阔肌、大圆肌

宽握引体向上可以充分刺激到每一块背部肌肉,着重在前三块背部肌肉,所以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宽背动作。由于宽握,运动范围往往比大多数引体向上短。然而,你可以通过多练、拉得更高来弥补这个缺点。因为你的手臂角度保持相当开放,在此过程中,肱二头肌的参与程度会是最小化的。

在目标次数一致的情况下,组数越少,效果越棒。假如你要练50次引体向上,一旦你可以在4-5组内就达到该数字,那么是时候增加重量了。

对握引体向上

目标肌肉:下背阔肌、菱形肌、斜方肌、肱肌

和反握引体向上一样,这个动作的运动范围更加长,可以充分地刺激到背阔肌、斜方肌和菱形肌。由于机械优势,所以这个动作会比较简单。不过,如果你是以宽握来练的话,那么动作难度会有所提高。此外,宽握将减少肱二头肌的训练量,增加对于三角肌后束的刺激。

为了练窄距对握引体向上,在引体向上杆上装平行绳索把手。宽握需要更多的力量,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靠把手来辅助。

反握引体向上

目标肌肉:下背阔肌、菱形肌、肱二头肌

反握来练该动作可以刺激到二头肌,而其他任何一种引体向上都不能媲美,因为手肘更加接近身体并且运动范围更加长。如果在开始阶段你的手臂是完全伸展的,那么整个背部都能收到强烈的刺激。

该动作还可以刺激到中背部、斜方肌和菱形肌。而且这个动作的难度会比较小,因为它涉及到了多块肌肉,所以机械优势会增强。全面的背部训练应该包括了正反手的引体向上。

如果你的下背部比较薄弱,那么你该多练这个动作。在下降前,挤压肩胛骨并且保持身体的垂直以获得充分的拉伸。如果你想要增加难度,那么就试试以宽握和反握来练。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竖脊肌?


首先要知道,竖脊肌不是一块肌肉,而是沿脊柱两侧走形的一组肌群,竖脊肌肌群横跨整个背部。

可以说人类区别动物能直立行走的原因,就是有强有力的竖脊肌,能把整个脊椎竖起,让上身直立,支撑身体几十斤的重量。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竖脊肌?

日常我们站、坐、走、跑、弯腰等动作都需要动用到竖脊肌,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折磨着它。

当我们在脊椎中立位时,竖脊肌和脊椎一样,是处于一种稳定的生理曲度状态。

一旦我们身体处于脊椎非中立位时(如:含胸驼背等不良姿态),我们的竖脊肌就会立马发挥它的作用。

所以竖脊肌对脊柱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起到防止脊柱意外受伤、保持脊柱稳定、预防脊柱退变的重要作用。

但是,我们大部分时间脊椎都不是中立位的,所以基本上当你站着或坐着,健身时背部姿势不正确,习惯性驼背,弯腰以及头前伸,竖脊肌就必须持续用力,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肌肉劳损。

长期的不良形体就已经可以造成竖脊肌劳损,负重训练则更会大大加大竖脊肌的压力。

举个例子:

当我们重心偏向一侧时,另一侧的竖脊肌则会收缩来尽量维持躯干稳定。

在做Plank时塌腰,还较真要坚持的时间长一点。不但不能训练到核心肌群,反而会给竖脊肌造成劳损。

为什么小腿容易水肿?


腿粗并不一定是因为肥胖,也有可能是水肿导致。

导致小腿容易水肿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分为健康上的、生活习惯上的两大类,想就来具体看看:

疾病导致小腿水肿

喝多时候小腿水肿可以反映出我们的健康状况,下肢浮肿也有可能是疾病引起的。比如肾性浮肿、急性肾炎、慢性肾炎,由于肾血流减少,钠、水潴留,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尿中丢失蛋白太多会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使组织间隙液聚集而引起浮肿。此外,肝硬化时门静脉回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增高以及肝功能衰竭时血浆白蛋白过低等因素会引起水肿。营养不良也会引起水肿。

生活习惯导致小腿水肿

平时压力大、偏爱重口味食物、不爱运动等等习惯都容易导致小腿出现水肿的情况,随着工作压力增大,加上久坐不立的工作性质,令很多女生的小腿出现水肿,此外另一大原因是偏好重口味,令体内多余的水分无法排除,造成水肿。

跑步时到底为什么会受伤?


当你想跑步时,撒开腿就可以跑吗?No!No!No!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跑步是一项极具技术含量的运动,需要我们抱有敬畏之心,不要以为跑步等于迈开腿。这篇文章将会告诉你,如何正确认识跑步这项运动。

在路上,姿势很重要

跑步姿势千百种,没有哪一种是适用于所有人的。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身体特征、肌肉能力、走路习惯……所以跑步的姿势各有不同,但一些基本的技术是可以跟大家分享的。

说到跑步姿势,我们可以先从走路的姿势入手。走路姿势中最常见到的问题,如八字脚,同样会影响到跑步姿势。跑步过程中,双脚应该前后交替迈进,双脚的内侧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符合人体的结构特征,既省力又能降低受伤的风险。如果跑步时足内外翻,有时会导致膝关节的韧带疼痛,这种疼痛在走路时不明显或者不被感知,但一旦跑起来,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是走路时的7倍,跑者很快就能感受到不良姿势带来的问题。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是否有内外翻,可以拿起跑鞋看一看鞋底。大部分跑者跑步时脚后跟先着地,因此后跟磨损多,你可以看看后跟的哪一侧磨损更严重。如果跑鞋后跟的内侧磨损严重,说明你着地时脚的内侧被过度使用,应是足内翻;如果是外侧磨损比较严重,就是足外翻。习惯前脚掌着地的跑者判断自己是否内外翻的方法也是类似的。

请记住这个感觉:原地站立,上身向前倾至不得不迈步,否则就要失去重心、向前摔倒时,开始迈步向前。这个姿势,就是跑步时的最佳姿势,此时你会觉得有人在推着你的后腰前行。

如果过去的跑步姿势是脚后跟着地,那么你需要特别注意几点:第一,要注意重心的调整;第二,一定要选择一双好的跑鞋。

伤痛,跑者的私藏

活着,总会受伤。这好像是不可避免的。

跑步是一种相对不激烈的运动,有些跑者就是在相对激烈的运动中受伤好转后投入到跑步训练中的。开始跑步之前,除了要掌握跑步技术,“认识自己”的命题里还包含了解身体已有的伤病:这些旧伤在什么位置?它有多严重,何时会发作?它会因跑步而加重吗?

旧伤中对跑者影响最大的是膝关节与踝关节的损伤,对跑者而言,也是这两个关节最容易受到损伤。很多有经验的跑者都明白,受伤往往是在肌肉力量耗尽的时候发生的。

全程马拉松比赛中,刚开始跑时,跑者的肌肉力量很好,可以轻松控制跑步的姿势——身体正直、重心前倾、节奏感明显,每一步轻盈若“踏雪无痕”;但跑到最后几公里时,跑者会因为疲劳慢慢失去对肌肉的控制,身体的重量和腾空的冲击都将作用在膝关节和踝关节上,整个人举步维艰。因为跑姿发生变化,核心肌群不再能控制身体,此时也很容易出现腰部和髋关节的损伤。

至于初跑者,由于体重大、肌肉力量不足或者训练过度,经常会碰到踝关节、膝关节甚至髋关节周边疼痛的问题。

遇到这种状况时,你首先要明确疼痛的到底是关节还是关节周边的肌肉。由于肌肉力量不足,在5公里或10公里训练的过程中,很多跑者都会出现关节附近肌肉疼痛的现象。此时可以通过休息2~3天或者减少训练量的方法来改善,也可以进健身房,在教练的指导下做局部肌肉力量训练。

很多朋友问我,跑步伤不伤膝盖?我自己跑步16年,在膝盖上只出现过短暂的膝关节积水问题。但总体而言,只要跑步姿势正确、技术应用得当、训练循序渐进,同时给身体休息和恢复的时间,你可以跑一辈子。

如何踏雪无痕

大部分跑者采用的是脚后跟着地的跑步技术,而很多优秀运动员的跑姿则是前脚掌着地。前脚掌着地要求跑者足弓的力量足够强,同时跟腱和小腿肌肉也要相当发达。

其实,有不少跑者小时候反而用的是前脚掌着地的跑步技术。记得小学时,班上好几个同学走路是颠着走,只要快走,他们都是前脚掌着地、脚后跟悬空的,走路的样子不好看,但一旦跑起来,就与众不同。这几位的短跑成绩都很好。随着年龄,更重要的是体重的增长,他们慢慢回到脚后跟着地的走路姿势。有时同学聚会我还会专门观察他们,遗憾的是,能使用前脚掌着地跑步技术的老同学已经没有了。

大部分跑者没有能力使用前脚掌着地的技术,我自己也不行。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掌握脚底着地技术是可以实现的。同时提一句,脚底着地的技术对跟腱产生的压力更大,跑前的热身,对跟腱的活动、拉伸非常重要。我本人就有过在改变跑步技术的初期,由于天冷和预热不够而伤到跟腱的痛苦遭遇。

对于初跑者或者还未开始跑步的人而言,跑步都可以算是一项新鲜的运动。不要简单的认为随便穿上一双跑鞋,随便挑选一段公路就可以开跑。跑步需要多方面的准备,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正确认识跑步运动,才能在奔跑的路上永不停息。

为什么腹部容易长赘肉?


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尤其是久坐的上班族,都觉得长肉的话肯定是腹部先长,但想减掉腹部的赘肉却很困难。这不禁让人感到困惑:为什么腹部最容易长肉呢?这里和大家解释一下。

腹部与其它部位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腹部的肌肉类型,腹部的肌肉属于平滑肌,而平滑肌抗拒脂肪的能力是很弱的。这一点是腹部容易堆积脂肪的重要因素。

平滑肌不同于身体其它部位的骨骼肌。这种平滑肌主要靠自主神经支配。骨骼肌靠人体意识支配。在功能上可以通过缩短和产生张力使器官发生运动和变形,也可产生连续收缩或紧张性收缩,使器官对抗所加负荷而保持原有的形状。

通俗的说就是他主要负责保护身体内脏,但在脂肪对它进行侵犯时,他不懂得主动攻击、赶走和消耗脂肪,所以,腹肌是很难练出来的肌肉,腹部也更容易堆积脂肪。有了脂肪之后,也不容易赶走。所以减腹部上的赘肉会比较困难,不过也不要灰心,推荐使用的腹肌板、仰卧板等健身器材来进行专项训练!当然健身贵在坚持,相信能够坚持锻炼的你一定能减掉小腹赘肉的!

人到中年为什么容易发胖


你一定注意到了,进入中年以后我们的体重很容易增加,啤酒肚暴突,拜拜袖荡漾,游泳圈浮起,双下巴呈上。吃饭的量和以前差不多,为什么到中年就发胖了呢?

中年人一定发福吗?

一、遗传因素——生理学家把人体按生理形态分为内含型、中含型和外含型三种类型。这些类型受遗传因素影响。

1、内含型:属于瘦削型,其骨骼较细长,体内水分少,皮下脂肪低,肌肉弹性较差,体形瘦削。这种体型者体内的新陈代谢较快,容易消耗,吃下去的东西不容易被吸收,肌肉和体重增长得相对慢些。

2、中含型:属于运动员型,其骨骼较粗壮,体内水分适中,皮下脂肪适中,肌肉含量高,且富有弹性,体格结实健壮。

3、外含型:属于肥胖型,其皮下脂肪较高,肌肉松弛且缺乏弹性。这种体型者体内新陈代谢较慢,热量容易转化成为脂肪而储存起来,引起肥胖。

人类经历过上百次的大饥荒,自然选择中倾向于留下外含型和中含型的人类,留下来的外含型和中含型延续了他们蓄积脂肪的强大基因

二、生理——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基础代谢率会成下降趋势。即人至中年,即使闲呆着,消耗的热量也会小于他同状态年轻时的热量消耗值。

三、运动减少——青年人更热爱运动,随着年龄的增加,每周几小时泡在球场的激情,化为了回忆。由于中年人普遍运动量减少,其身体中肌肉含量也会相应下降,后果不只是力量下降,降低的还有基础代谢率。

四、进食量惯性——人到中年,运动虽然减少,肌肉虽然萎缩,但大部分人的进食仍保持着年轻时的好胃口,这势必使热量的供给大于需求,发胖在所难免。

五、生活习惯改变——人至中年,爱情变为婚姻,事业变为工作,生活趋于稳定,坐着躺着的时间远高于站着走着的时间,打球的时间少了,饭局的机会多了

从上面的原因可以看出:人到中年,发福发胖的机率更高。虽然少量内含型遗传基因者,不容易胖,但他们仍然是少数。

抛开遗传因素,把握好下面的可控因素仍能让你既拥有发福的基因,也可以保持健康体型。

应对中年发福的策略:

1、增加力所能及的运动,增加自身肌肉含量,保持较高的基础代谢率。

2、随年龄的增长,适度减少进食量。中年人一般经济实力高于青年人,此时的饮食应该采取量适中、求美味的进食策略。

3、生活习惯控制。尽量和自己的伴侣孩子一起进行户外的活动,多走多跑,既增进感情,又能锻炼身体。

4、40至50岁适宜的训练项目:此时进行力量与肌肉训练,球类训练,登山等运动均可,但是无训练基础者需要循序渐进进行。

5、50岁以后的训练项目建议:集中于耐力训练,比如慢跑、轻器械耐力健身、自重耐力健身系统等。如果你的膝关节不好,可采用自行车、游泳、垫面训练系统等。

为什么冬天肚子容易胖?


很多人可能都发现了,进入冬天之后身上的脂肪也开始厚重起来,尤其是肚子上发胖的速度格外快,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在冬天的时候身体需要御寒,所以会囤积脂肪为身体保暖,而腹部有很多很重要的器官在内,所以成为了发胖的“重灾区”。

到了冬天,天气寒冷,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原因,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因为寒冷,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在秋季,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人也就渐渐发胖起来,这对于本身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

很多胖人实为虚寒。特别是肚子上脂肪多、游泳圈越来越大的人,更不能忽略他们体质的寒性。你如果去摸这种胖人,他们的皮肤一般都是凉凉的。就是因为他们的身体自己知道缺少阳气,本能地增多脂肪,以起到保温的作用。于是体内有湿气的人会越长越胖,尤其到了冬天,基本体重会增加10多斤。

新手做硬拉动作容易受伤的原因有哪些?


健美运动锻炼项目中,硬拉是最能调动肌肉群的锻炼方式,能有效刺激腰臀赘肉,还能训练到肩部肌肉,股四头肌,对核心肌肉群的锻炼也有重要意义。但是不少新手做硬拉动作很容易受伤,原因大概可分这几种:

<硬拉动作1>

1.动作做的不到位

过于强调提拉动作,事实上硬拉这个动作应该主要在推,提拉的动作很容易造成后腰受伤,所以在做硬拉的过程背部一定要挺直,尽量用伸膝力量启动,如果没有注意发力点,是很容易导致肌肉和关节在锻炼中出现问题的。

2.个人身体因素

每个人身体体质不同,做硬拉的强度力量选择也是不一样,选择适合自己的训练重量,能更好发力不,这样受伤的风险也会降低。

3.器械太过远离身体

使用杠玲的时候离身体越近腰部的压力越小,硬拉的过程腰部承受压力也会比较少,整个动作都要让杠玲杠贴近腿部,这样身体的压力会更集中到要锻炼的肌肉群上。

<硬拉动作2>

4.相应保护措施没做好

不少人受伤还有一个原因是没有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像腿臀腰这些部位,在做硬拉的时候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带上相应的护具,你的锻炼部位也能更好被保护到。

Via: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告知删

相关链接:专业健美运动员的心得体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