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患者须做慢运动

发布时间 : 2019-11-08
健身做哪些运动 在家可以做的健身减肥运动 每天必做的健身运动

昨天上午,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中心举行肾友联谊会,礼堂里坐满了前来听课的血透患者,其中一位时间最长的血透患者“透龄”竟达22年,今年已65岁,是目前透龄最长的血透病人之一。

“血透王”是家务能手

22年前,40多岁的侯先生因慢性肾病难以控制,成为尿毒症患者,必须靠血透生存。每周3次去医院,每次要用4个多小时去清除体内的毒素和水分,是他生活的主要内容。其间曾两次肾移植,都没有成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中心高卫平主任认为,侯先生能坚持22年血透确实很少见,其中有自身体质较强的因素,同时和透析质量,透析方案以及并发症的控制都有关系。此外,病人自我控制很重要,严格按照医嘱低盐、低磷饮食控制体重,合理运动锻炼,乐观面对生活。据悉,侯先生早些年还一直坚持工作,现在退休在家,仍然做家务,负责全家一日三餐。

少运动,增加心脑血管死亡风险

“在日本,对血透者不称为"病人",而是透析者。年轻的透析者多数能继续参加工作。而我国目前血透病人大多不再工作,完全脱离了社会生活。”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血透中心高卫平主任介绍说,在我国血透人群中存在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肾衰病人需要保养,应该少动。其实,不动反而降低了生存率。血透患者经常伴发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痛风、心脑血管疾病等各种疾病。此时,防治并发症,稳定病情,就成了血透肾友长期存活的关键。调查显示,许多尿毒症病人并非死于尿毒症本身,而是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如心衰、冠心病、心肌梗塞等。而坚持适量运动能减少他们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促进消化能力,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血透病人应坚持少量运动,提高其回归社会的可能。

尿毒症患者应做慢运动

高卫平主任认为,对尿毒症患者来说,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控制饮食、饮水,坚持慢运动。尿毒症患者相较正常人群,其身体运动特点通常表现为协调能力差、耐力差、运动迟缓等,如果进行剧烈对抗性运动或是无氧运动则可能出现胸闷、想吐等现象,由于其代偿功能不好,太过激烈反而会难以耐受,从而加重病情。

慢性肾脏病(包括尿毒症)病人运动处方:

1.运动原则:一般从低于极限量50%的轻体力运动开始,例如,认为自己能走200米的,就先走100米,坚持几天后再逐步增加运动量;

2.运动频率: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每次至少30分钟;

3.运动选择:有氧锻炼,如散步、慢跑、徒步旅行、骑自行车、踏车、上肢的力量型训练,也可以打太极拳、跳舞。

相关阅读

乳癌患者运动有益


不幸患上乳癌的女士们对运动最为厌恶,尤其在人很疲倦的时候。一项研究发现,适当的运动不仅能优化乳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在困难时期保持充实、自信,还能帮助患者更好地接受化疗。

此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运动可以预防癌症发生,但如今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运动对已确诊癌症患者的影响。

其中一项试验是由加拿大的教授凯瑞•科内亚领导的,他发现常规运动帮助那些早期乳癌患者提高了身体质量和自信力,从而更好地接收治疗。他邀请了242位患有乳癌的女士参加研究实验,她们的平均年龄为49岁左右,都正在接受化疗。她们被分成三组:其中82人分到“力量训练组”,78人分配到“有氧运动组”,另外82分到“正常治疗组”(该组人员不进行任何运动计划)。头两组在监视下进行每周3次一小时的适量运动,这样连续17个星期,同时正常进行化疗。

“我们的关注点在于,运动是否会影响病人们接受治疗的效果。通常,护士和医生们会认为病人们在运动后会消耗过大。”科内亚教授说。“但出乎意外的是,那些进行适当力量训练的患者反而更好地完成了化疗。”

这项试验的结果表明:如果把完成 85%以上的规定化疗作为一个标准,那么78%的“力量训练组”患者达到了,74.4%的“有氧运动组”达到了,只有65.9%的“正常治疗组”成员达到这个标准。参加运动的两组患者都表示,运动让她们焕发了自信。这会让患者更好地面对化疗中出现的脱发、他人的看待等问题。“有氧运动组”的成员成功控制了脂肪增加,而“力量训练组”则感到她们的四肢更有力了。而“正常治疗组”的患者增加了两磅体重,但肌肉没有增强。

究竟为什么运动能增强患者化疗承受能力,尚未清楚。但科内亚教授说,运动能刺激白细胞数量增加也许是其中一个原因。“化疗中,如果白细胞数量降低,化疗也许会被推迟或者减少药量。”

营养学专家谢里尔•洛克认为,目前的问题是,如果让人们放弃“我太劳累了,不要运动了吧”的想法。“已经有大量的医学报告承认:运动能促进人积极乐观的情绪。而化疗需要的是身体和心理上的承受,因此,适量运动对乳癌患者安然度过治疗期是有好处的。”

近两年哈佛大学的研究也发现:乳癌患者参加适量的体育运动,可以降低因该病引起的死亡风险,有效延长乳癌手术后的存活时间。适量运动是指游泳、散步、郊游、慢跑、骑自行车、打网球、使用跑步机等,研究发现,每周运动3到5小时,或者每天半小时,其乳癌手术后10年存活率为92%,而运动量每周少于1小时的,10年存活率仅为86%。

但必须提醒的是,癌症患者在计划自己的运动时最好还是先咨询一下医生的意见。

老人更要“慢运动”


安全性是老人运动的重要前提。因此,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运动医学教研室教授陆一帆推荐,一些强度较小、节奏较慢的休闲活动项目,如太极拳、健身操、散步、慢跑等,更适合老年人,陆一帆说,“我们姑且称这些项目为‘慢运动’。”

慢运动包括某些舒缓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健身操等;有一定强度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拖地等;以及运动量很小,但有益身心的体育娱乐项目,如钓鱼、下棋等。

这类项目最大的优势是安全性高。老人的身体素质本就比不了年轻人,若参加剧烈的运动,极易造成身体损伤:强度太大,心肺受不了;对抗性太强,关节、肌肉撑不住。而慢运动的直接对抗性小,受伤几率低,强度不大,更适合老人的身体状态。

慢运动的第二个优势是容易坚持。一般来说,剧烈运动一次后,可能需要一周的时间恢复;慢运动则完全没有这种担忧。不仅如此,很多慢运动都融入了生活,早上的晨练,晚间的散步,平时的遛狗、买菜、做饭、拖地……当所有这些都成为生活习惯,长期坚持就不成问题了。

慢运动还有益于心理调节。锻炼健身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身体健康,还应兼顾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诸如下棋、钓鱼等休闲活动,就是典型的兼顾身心健康的体育娱乐项目;瑜伽等舒缓的运动也能起到缓解心理压力的效果。除锻炼心肺、体格外,反应力、平衡性、柔韧性、控制力的练习也不能忽略,因此,老人应坚持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虽然慢运动适合老人,但不能以“慢运动”彻底代替其他运动。比如老人还应进行一些力量训练,老年女性做做哑铃操,老年男性练练拉力器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户外活动,一定要避开空气污染严重的时段和地段,否则就可能锻炼不成反受害。”陆一帆最后提醒。

有氧运动 要诀须谨记


每一种运动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只要我们能找到它的规律,那么,健身运动就会事半功倍,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有氧运动的一些规律吧。

●运动前预热

每次运动前需要有个热身过程即准备活动,活动关节韧带,抻拉四肢、腰背肌肉。然后从低强度运动开始,逐渐进入适当强度的运动状态。

●接近而不超过

“靶心率”一般来说,靶心率为170-年龄的数值。如果你60岁,靶心率就是170-60=110(次/分)。你在运动时,可随时数一下脉搏,心率控制在110次/分以下,运动强度就是合适的,当然这是指健康的运动者,体弱多病者不在此列。如果运动时的心率只有70~80次/分,离靶心率相差甚远,就说明还没有达到有氧运动的锻炼标准。

●自我感觉

自我感觉是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重要指标,包括轻度呼吸急促、感到有点心跳、周身微热、面色微红、津津小汗,这表明运动适量;如果有明显的心慌、气短、心口发热、头晕、大汗、疲惫不堪,表明运动超限。如果你的运动始终保持在“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心率距“靶心率”相差太远,那就说明你的锻炼不可能达到增强体质和耐力的目的,还需要再加点量。

●持续时间

一般健康者每次有氧运动时间不应少于20分钟,可长至1~2小时,主要根据个人体质情况而定。每周可进行3~5次有氧运动,次数太少难以达到锻炼目的。

●后发症状

即运动过后的不适感觉,也是衡量运动量是否适宜的尺度。一般人在运动之后,可有周身轻度不适、疲倦、肌肉酸痛等感觉,休息后很快会消失,这是正常现象。如果症状明显,感觉疲惫不堪、肌肉疼痛,而且一两天不能消失,这说明中间代谢产物在细胞和血循环中堆积过多。这是无氧运动的后果,你下次运动可就要减量了。

●循序渐进

这是所有运动锻炼的基本原则。运动强度应从低强度向中等强度逐渐过渡;持续时间应逐渐加长;运动次数由少增多。以上这些都要在个人可适应的范围内缓慢递增,不要急于求成。年老体弱者或有慢性疾患的人,更要掌握运动的尺度。最好在运动前去看医生,全面查体,由医生根据个人情况,开出具体的有氧运动处方,再依方进行锻炼。

哮喘患者谨慎选运动


很多哮喘患者都担心运动诱发哮喘,对此,美国“MSN健康生活网”12月份特邀俄亥俄州辛辛那提联合大学跨学科研究所博士阿曼达总结了以下5种适合哮喘患者的运动。

散步。研究表明,成年患者每周用中等速度散步3次,坚持12周后,其哮喘症状得到了明显控制。建议大家每次散步前先用5分钟进行热身,散步过程持续30分钟,最后用5分钟来放松一下身体。

瑜伽。它对于哮喘症患者来说是相当不错的运动形式。其神奇之处在于呼吸控制,因为呼吸运动能激活更多的肺部区域。研究发现,哮喘症患者每周练习2个半小时的瑜伽,持续10周,大部分患者都能减少服药量。对老年人来说,练习太极拳也有相似的功效。

骑车。哮喘患者骑车时最好保持相对缓慢、悠闲的车速。如果时速超过了29公里,就可能有麻烦。原因在于为了保持这种速度而进行的快速呼吸容易让呼吸道变干,从而引起哮喘发作。

网球。做此项运动时应注意边运动边休息、补水,避免因脱水引发哮喘。患者可对速度进行控制,放慢发球和回球时间。若条件允许,最好选择双人网球,因为强度还能因此有所降低。

游泳。哮喘患者最理想的运动就是游泳,因患者所吸入的空气温和、湿度大,在水中身体处于水平位置会让肺部底部所堆积的黏液得以疏导。需注意的是,游泳池中氯气含量过高易引起哮喘发作。因此,游泳前最好先了解泳池中氯气的含量,并尽量选择一些室外通风较好的泳池。▲

慢生活慢运动 上班族的潮流健身


现代职场人士的生活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始终处于快节奏中,而这也正是造成身心压力的根源之一。针对这一情况,国外已经流行起“慢生活”理念,并且衍生出“慢运动”。不是说快节奏的运动不好,只是对于工作压力较大的上班族来说,更应该享受慢运动带来的放松心情。

快节奏降低生活质量

身与心的和谐是健康的基础,而情绪活动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较大、作用最强的一部分。长期快节奏导致的疲劳看似不起眼,若不注意,轻则降低工作效率、生活质量,重则导致多种身心疾病。心理学家指出,压力会导致人体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它们通过动脉传遍全身,使感官、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肌肉等都出现紧张反应。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失眠、健忘、噩梦频繁、焦虑、工作中失误增多等现象。

“每天那么忙,哪儿慢得下来啊!”似乎现实无法给大家一个“慢”下来的机会。但许多正处于事业旺盛期的欧美中年人正逐渐从紧张的生活中脱离出来,努力地让生活“慢”下来。德国的时间研究专家塞维特在评价“慢生活”时说,与其说这是一场运动,不如说是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快节奏的生活就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们不断向前,没办法慢下来。而“慢生活”有点物极必反的道理,其本质是对健康、对生活的珍视。

“慢”下来更健康

所谓“慢生活”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坚持慢,能让身体的运转更正常。很多平常忙碌的人在度假的时候病倒;有些人工作时没事,退休之后反而突发心肌梗死。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中,身体就会习惯于这种状态。一旦紧张因素消失,对身体来说就是一种反常现象,肾上腺素大量减少,使器官失控,导致各种疾病。“慢一族”则倡导在生活中有机会就慢下来,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改善生活、促进健康。一旦慢下来,带来的是压力的降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恢复,同时还能避免体能的过分消耗。人在放松的时候,新陈代谢相对较慢,这就意味着身体生成的自由基也较少,而这种不稳定的氧分子正是加速人机体衰老的罪魁祸首。

运动同样如此。德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发现:生命并不在于拼命运动,而是要放慢节奏。有时候我们片面地理解了运动的本质,将它等同于密集又高强度的训练。运动的真正目标不是为了更疲惫,而是更健康。适当的运动有利健康,能够延年益寿。过量的运动不但不能减压,反而对身体有害。

由形到心感受慢运动

休闲体育无疑是慢运动的一种形式,通常是一些强度较小、节奏较慢的项目。比如瑜珈,舒缓的节奏、流畅的动作,不仅能消除身体上的疲劳,还能抚慰疲惫的心灵,缓解心理上的压力。还有太极拳、散步、台球、钓鱼、健身气功等,这些都是适宜长期练习的慢运动。

(责任编辑:陈韶鹏 实习编辑:李紫嫣)

健身危险信号须牢记


头晕

锻炼时出现不正常的头晕症状,应警惕心脑血管疾病。在健身活动中,除了进行某些旋转动作外,都不应出现头晕。若发生持久的头晕,就不要勉强继续活动。中老年人若出现这一问题,应进行一些心脑血管方面的检查。

头痛

头痛主要与神经、脑血管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有关,有部分脑溢血患者发病前期就表现为无征兆的头痛。中老年人在锻炼时出现较明显的头痛症状后,应停止锻炼,并尽快进行神经与脑血管疾病检查。

气喘

喘在运动中是一种正常现象。运动强度增大,气喘的程度也会加重,但经休息后可恢复正常。如轻微活动就喘,且休息很长时间还不能恢复,这就属于异常现象。

口渴

运动后感到口渴属于正常现象;大量饮水后排尿较多,也是正常身体反应。但如喝水多仍口渴不止,在流汗不止的情况下,小便次数仍然很多,就属于异常现象。如出现上述症状,最应注意的是胰腺功能而不是尿道、膀胱功能。

疲乏

健身活动后感觉疲乏是正常现象,一般在活动后休息15分钟应有所恢复。如果持续数日不能恢复,应减少运动量。如减轻运动量仍持久疲乏,应检查一下肝脏及循环系统。

疼痛

刚开始运动的人、长久停止运动后又恢复运动的人以及变换运动形式的人,都会出现某些部位肌肉酸痛。肌肉酸痛一般不会引起功能障碍,若疼痛发生在关节或关节附近,并有关节功能障碍,这就不正常了。应停止活动,检查关节有无损伤。

今日热点:不了解运动的特点和运动规律,或自身存在某些错误观念,或照搬他人的锻炼方法,往往会走入误区,以致动摇了继续锻炼的信心……[进入健身频道]

出色男人 让肌肉显露出来 ! 大家都该尝试自虐健身法 9种最经济的魔鬼瘦身法 十种误区让你健身前功尽弃 50招!炼出穿牛仔裤最佳身材 不花钱变魔鬼身材的7个秘决 克服阻碍健身的10条心理障碍 胸部训练6规则塑钢铁胸肌

让“慢运动”走进生活


现代职场人士的生活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始终处于快节奏中,而这也正是造成身心压力的根源之一。针对这一情况,国外已经流行起“慢生活”理念,并且衍生出“慢运动”。不是说快节奏的运动不好,只是对于工作压力较大的上班族来说,更应该享受慢运动带来的放松心情。

快节奏降低生活质量

身与心的和谐是健康的基础,而情绪活动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较大、作用最强的一部分。长期快节奏导致的疲劳看似不起眼,若不注意,轻则降低工作效率、生活质量,重则导致多种身心疾病。心理学家指出,压力会导致人体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它们通过动脉传遍全身,使感官、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肌肉等都出现紧张反应。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失眠、健忘、噩梦频繁、焦虑、工作中失误增多等现象。

“每天那么忙,哪儿慢得下来啊!”似乎现实无法给大家一个“慢”下来的机会。但许多正处于事业旺盛期的欧美中年人正逐渐从紧张的生活中脱离出来,努力地让生活“慢”下来。德国的时间研究专家塞维特在评价“慢生活”时说,与其说这是一场运动,不如说是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快节奏的生活就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们不断向前,没办法慢下来。而“慢生活”有点物极必反的道理,其本质是对健康、对生活的珍视。

“慢”下来更健康

所谓“慢生活”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坚持慢,能让身体的运转更正常。很多平常忙碌的人在度假的时候病倒;有些人工作时没事,退休之后反而突发心肌梗死。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中,身体就会习惯于这种状态。一旦紧张因素消失,对身体来说就是一种反常现象,肾上腺素大量减少,使器官失控,导致各种疾病。“慢一族”则倡导在生活中有机会就慢下来,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改善生活、促进健康。一旦慢下来,带来的是压力的降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恢复,同时还能避免体能的过分消耗。人在放松的时候,新陈代谢相对较慢,这就意味着身体生成的自由基也较少,而这种不稳定的氧分子正是加速人机体衰老的罪魁祸首。

运动同样如此。德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发现:生命并不在于拼命运动,而是要放慢节奏。有时候我们片面地理解了运动的本质,将它等同于密集又高强度的训练。运动的真正目标不是为了更疲惫,而是更健康。适当的运动有利健康,能够延年益寿。过量的运动不但不能减压,反而对身体有害。

由形到心感受慢运动

休闲体育无疑是慢运动的一种形式,通常是一些强度较小、节奏较慢的项目。比如瑜珈,舒缓的节奏、流畅的动作,不仅能消除身体上的疲劳,还能抚慰疲惫的心灵,缓解心理上的压力。还有太极拳、散步、台球、钓鱼、健身气功等,这些都是适宜长期练习的慢运动。

秋季运动谨防“老慢支”


秋季气候转凉,易发慢性支气管炎。合理的运动有助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秋季又是养肺的时节,更需要注重呼吸系统的保健。

运动能缓解不良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尤以老年人居多,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粉尘、大气污染、刺激性烟雾、长期吸烟的慢性刺激是主要病因;气候寒冷、过敏因素也是发病的诱因;机体抵抗力减弱,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则是引发慢性支气管炎的内因。其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喘息或气短,尤以清晨或夜间为重,痰量增多。当并发肺气肿时,除有咳、痰、喘等症状外,还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运动疗法对肺功能的改善大有帮助,且适合各种不同程度的慢性支气管炎。通过运动疗法,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改善新陈代谢,增进机体对体力活动的适应性。在控制炎症和痉挛的基础上,减轻呼吸道阻塞的程度,可以有效地改善肺通气量及血液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从而缓解气短、气促症状。同时,运动还能消除或减少引起支气管刺激的原因,促进气管内痰液的排出,减轻支气管炎症,增强心肺功能。

学会正确的呼吸方式

首先应纠正不合理的呼吸方式。肺气肿时横膈被压低且活动受限,胸廓亦处于相对的吸气状态,为了弥补呼吸量的不足,患者常在吸气时动用辅助呼吸肌,甚至错误地在吸气时收缩呼气肌──腹肌。结果是呼吸变得浅而快,特别费力,气体的交换又不充分,因而进一步加重了气短症状。

呼吸操锻炼能使患者学会放松紧张的呼吸肌,着重改善呼气过程和肺通气量。

腹式呼吸(也称横膈呼吸) 这种呼吸方式是指在呼吸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改变腹部肌肉的张力和腹腔内压力,来延长呼气时间。即吸气时腹肌放松,腹部向外隆起,使膈肌下沉,扩大胸腔容积;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向内凹陷,使膈肌上抬,挤压肺脏,排出肺里空气。

缩嘴呼吸 用鼻吸气,空气经鼻腔的吸附、过滤、湿润、加温,可以减少对气管的刺激。将嘴唇收缩成吹笛状,使气体通过缩窄口形徐徐呼出,可以延缓支气管壁的闭塞。

全身性呼吸体操 在腹式呼吸练习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全身性的呼吸体操,即呼吸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按腹式呼吸的要点进行锻炼。

辅助疗法选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能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一般来说,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肺功能基本正常,在疾病的稳定期对运动的耐受性较好,对运动方式的选择自由度较大,包括游泳、球类运动等都可进行,主要以个人的主观症状来调节运动量。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人存在某种程度的肺功能受损,对剧烈活动的耐受性较差。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锻炼方式,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时间由短到长,保证运动后无明显的气喘发作,心率—般不超过(170—年龄)次/分钟。

体质较弱的患者推荐步行。步行是一项全身运动,两腿迈动能促进腹部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双臂的摆动能增加肺通气量,改善肺功能。

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处方


散步:到户外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有利于防治高血压,是简单、易行和有效的运动方法。进行较长时间的步行后,舒张压可明显下降,症状也可随之改善。散步可在早晨、黄昏或临睡前进行,时间一般为15~50分钟,每天1~2次,速度可按每人身体状况而定。

慢跑或长跑:适用于轻症患者。患者慢跑时的最高心率每分钟可达120~140次,血压略有上升,但运动终止后血压及心率会回落。跑步时间可由少逐渐增多,以15~30分钟为宜。患有冠心病则不宜长跑,以免发生意外。在室内,借助跑步机锻炼也是不错的选择。

太极拳:它对防治高血压有明显作用。第一,它动作柔和,能使全身肌肉和血管放松;第二,它用意念引导动作,有助于消除精神紧张因素对人体的刺激;第三,它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动作的平衡性和协调性。

高血压患者运动注意事项

不过专家告诫,即使患中低程度高血压的患者,不论进行何种程度体育锻炼,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应记住以下几点:

A.不要做过分低头、弯腰的动作。

B.不要做大幅度的快速动作;在运动中若出现任何不适,均应停止运功。

C.不要轻易停止药物治疗,运动治疗只是原发性高血压的辅助方法。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运动训练的降压效果具有可逆性。如果停止锻炼,训练效果可能在两周内完全消失。因此,运动锻炼必须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实习编辑:童文冲)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太极 慢运动调整身心


太极动作慢,但慢得有道理。有研究指出,太极与缓步跑同样对心脏好,但前者消耗体力较少,适合任何人——包括病人——练习。练太极要集中精神,过程中练习的人必须调整心态,放下压力。

关键是,何时愿意踏出第一步。

不少本地及外国的医学研究证实,温和的太极拳,能提升平衡力,改善关节炎病征,减慢骨质流失,加强心肺功能,还为都市人减去压力的魔咒。太极消耗体力较少,不适合如跑步等剧烈运动的长期病患者,都可练习,这也是它的优点之一。

轻柔带动血液循环

移民澳洲多年的杨家太极第六代传人傅清泉表示,太极与跑步一样,可以带动血液循环。只是,跑步给膝关节的损害是步行的4倍,加重膝关节劳损的机会。太极的动作及速度均匀,又有舒展大方及刚柔相济的优点,起码对关节的负担少得多。

再者,太极藉关节的活动带动肌肉,进而提升全身血液循环,相比其他运动主要藉刺激心脏来带动循环,给心脏的负荷较少,心脏病人也可以练。外国曾有研究指出,除了游泳外,太极就是另一种不会增加心脏负荷的运动。据上海同济大学1977至1978年的研究,没有患病的人练太极拳也得益。参加者练杨式太极拳1年,平均血压由134.1/84.5mmHg,下降至124.9/79.8mmHg。

虚实步法 交替作用

太极的动作有阴有阳,有虚有实,指的是双腿的动作。呈“实步”(或称阳步)时,重心在前;“虚步”(或称阴步)时,重心在后。中医观点里,说人有3个“心脏”,除了天生的1个外,其中一个就是大腿肌。练太极拳的过程中,虚步实步不断交换,重心不断交替,无形中起像心脏泵血的作用,有助全身血液循环。而且动作一定要慢,才有此效果。

那要慢至怎样的程度?傅清泉称,大概是社交舞“慢四”的速度,差不多等于人呼吸的节奏。

放松肩肘 放下压力

太极的慢,亦对心理健康有益。太极拳其中一个要点,是“沉肩坠肘”,意即肩膊及手肘要放松,不要夹紧肩膊,也不要翘起手肘。要做到“沉肩坠肘”,心理上不能太紧张,心胸要广阔。“这个说易做难。”他说,想把太极练得好,还须先调整心态;亦有人反过来,藉太极缓慢的速度去影响心态,令自己集中精神,学习放下压力。

太极的图案,讲求的是阴阳平衡。急促的步伐,正需要太极的慢与柔去调和。

(责任编辑:陈韶鹏 实习编辑:李紫嫣)

慢运动正流行 让生活喘口气


现代职场人士的生活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始终处于快节奏中,而这也正是造成身心压力的根源之一。针对这一情况,国外已经流行起“慢生活”理念,并且衍生出“慢运动”。不是说快节奏的运动不好,只是对于工作压力较大的上班族来说,更应该享受慢运动带来的放松心情。

快节奏降低生活质量

身与心的和谐是健康的基础,而情绪活动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较大、作用最强的一部分。长期快节奏导致的疲劳看似不起眼,若不注意,轻则降低工作效率、生活质量,重则导致多种身心疾病。心理学家指出,压力会导致人体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它们通过动脉传遍全身,使感官、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肌肉等都出现紧张反应。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失眠、健忘、噩梦频繁、焦虑、工作中失误增多等现象。

“每天那么忙,哪儿慢得下来啊!”似乎现实无法给大家一个“慢”下来的机会。但许多正处于事业旺盛期的欧美中年人正逐渐从紧张的生活中脱离出来,努力地让生活“慢”下来。德国的时间研究专家塞维特在评价“慢生活”时说,与其说这是一场运动,不如说是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快节奏的生活就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们不断向前,没办法慢下来。而“慢生活”有点物极必反的道理,其本质是对健康、对生活的珍视。

“慢”下来更健康

所谓“慢生活”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坚持慢,能让身体的运转更正常。很多平常忙碌的人在度假的时候病倒;有些人工作时没事,退休之后反而突发心肌梗死。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中,身体就会习惯于这种状态。一旦紧张因素消失,对身体来说就是一种反常现象,肾上腺素大量减少,使器官失控,导致各种疾病。“慢一族”则倡导在生活中有机会就慢下来,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改善生活、促进健康。一旦慢下来,带来的是压力的降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恢复,同时还能避免体能的过分消耗。人在放松的时候,新陈代谢相对较慢,这就意味着身体生成的自由基也较少,而这种不稳定的氧分子正是加速人机体衰老的罪魁祸首。

运动同样如此。德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发现:生命并不在于拼命运动,而是要放慢节奏。有时候我们片面地理解了运动的本质,将它等同于密集又高强度的训练。运动的真正目标不是为了更疲惫,而是更健康。适当的运动有利健康,能够延年益寿。过量的运动不但不能减压,反而对身体有害。

由形到心感受慢运动

休闲体育无疑是慢运动的一种形式,通常是一些强度较小、节奏较慢的项目。比如瑜珈,舒缓的节奏、流畅的动作,不仅能消除身体上的疲劳,还能抚慰疲惫的心灵,缓解心理上的压力。还有太极拳、散步、台球、钓鱼、健身气功等,这些都是适宜长期练习的慢运动。

用慢运动应对快生活


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繁忙的工作压力,使得很多职场人士身心疲惫,长此以往,心悸、失眠、贫血、头晕、焦虑等现象随之而来。

但是想做一个成功人士,要在大都市里立足,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很难改变;而要以最佳的状态去面对工作,适当的运动又是必不可少的。当我们每周抽不出充足的时间、没有就近的锻炼场所、约不上合适的好友共同去锻炼时,不如放慢脚步,用“慢运动”来应对快生活,调整身心平衡。

#hzh_bj { display: none; }

慢运动由慢速度、慢动作组合而成,具体形式通常是一些强度较小、节奏较慢的适宜长期练习的休闲体育项目,比如瑜伽、太极拳、散步、台球、钓鱼、健身气功等。慢运动在欧美国家开展得相对早一些,现在宣称自己是“慢活族”的人口已达三分之一以上。

专家表示,“慢运动”与竞技体育有区别,以健身、娱乐、修身养性为目的,以低强度、持续性为特征。它是物质生活达到小康乃至富裕生活后的休闲理念,衡量的标准不仅是更健康,而且包括更快乐。

推荐慢运动之五大理由

1.慢运动适合现代人偶尔运动

从周一至周五,很多职场人士的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只有周末才能约上好友在运动场上一展雄姿,享受运动后大汗淋漓的快感。这种情况反而可能打破已形成的生理和机体平衡,其后果比不运动更差,更易造成运动伤害。如果不能每周锻炼3~5次,那么选择慢运动就比较适宜。

2.慢运动容易坚持

慢运动的地点可在办公室、回家路上、家中及运动场所,时间上更为灵活,只要条件容许,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锻炼,所以选择慢运动健身更容易坚持。

日常家务劳动比如洗衣、做饭、拖地等可以说是居家慢运动,散步、遛狗、买菜、社区健身、舞蹈等是社区慢运动,旅游、打高尔夫球以及练气功、打太极拳等是户外慢运动,电脑前伸伸腰、踢踢腿、扭扭脖子等是办公室慢运动。

3.慢运动同样有较好的锻炼效果

慢运动比较缓和,可并不代表它运动强度小,例如慢跑同样牵动全身各个部位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可以达到锻炼心肺功能的目的,同时能消耗一定的体力,促使一部分储存的能量分解转化。普拉提看起来慢悠悠,但练习5分钟就能使身体发热、冒汗,所以慢运动同样有较好的锻炼效果。

4.慢运动对抗少,受伤几率小

剧烈运动很容易对我们造成运动伤害,特别是篮球、排球、足球三大球类运动,由于对抗性强,造成运动伤害的最多。很多运动发烧友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在运动中易造成手指、腕关节、腰、膝关节、踝关节、腰肌等部位受伤。加上多数人运动后不做放松练习,极易引起迟发性肌肉酸痛。剧烈运动一次后需要一个星期时间来恢复,这样让我们很难享受到运动的快感,而慢运动直接对抗少,受伤几率小,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更值得推广。

5.慢运动能有效调节心理状态

慢运动通常节奏较慢,比如普拉提、瑜伽,舒缓的动作不仅能消除疲劳,还能抚慰疲惫的心灵,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另外,这些运动对形体的塑造有较好的作用,还能减轻长期伏案者因姿势不良而引起的背部疼痛。

推荐几种流行的慢运动

1.慢跑

慢跑最容易,对场地要求较低,慢跑的时速也没有固定要求,每小时5~10公里都可以。还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地形,采用变速方式来增加跑步的趣味性。

2.太极拳

太极拳动作缓慢,呼吸深长,能加速血液循环,增强内脏功能,也能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不要被太极那些复杂的拳路吓退,如果能真正掌握白鹤亮翅、单边、斜形等几个动作,同样能达到锻炼身体、缓解压力的作用。

3.瑜伽

瑜伽被公认为是最安全、最富成效的健身方式之一。瑜伽是将身体和精神集于一体的伸展运动,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按摩体内器官。练习瑜伽还能达到身体和心灵的放松,让人学会呼吸,学会思考。

4.普拉提

普拉提是一种肌肉的深层练习,通过一些速度缓慢的动作,使人较长时间地控制肌肉,但是锻炼效果几乎可说是全方位的,它能提升人的精神面貌和活力,提高平衡性与协调力,减少关节的疼痛僵硬。

另外,健步走、打台球、钓鱼、慢骑自行车、健身舞、打高尔夫、泡温泉等等都是较好的慢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