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修和静坐

发布时间 : 2019-11-09

禅修的巴利文意思是“心灵的培育”,就是把心灵中的良好状态培育出来。禅修是一门艺术,通过持续的对心的训练,以唤醒自我清澈的心灵,让身心放松,保持警觉,能够在即使噪杂的环境中都能自由安住,并以慈悲之心面对我们的生活!

瑜伽经典认为:人的肉体是有局限性的,由于有衣食住行的需求,有欲望,自然就有痛苦,有烦恼,这样就会使我们内心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一种纯粹的小我状态。

而心的根却在“静”,唯有静,方能生发智慧,方能健康快乐!

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心不造作,就是自然喜悦,这就好像水如果不加搅动,本性是透明清澈的。”

在禅修当中,静坐是很重要的训练方法!一位上师把禅坐形容为 “把心悬挂在虚空中,毫无所著”。 这就好像把禅坐中的心比喻为一罐泥水:人们愈不理会或搅乱它,杂质就愈会沉淀到罐底,水的自然明净的本性也就会呈现出来。心的本性也是如此。任其自然,不加改变,它就可以找到喜悦和清明的真性。

由坐生静,由静生定,这是修行的共法!

在静坐中,呼吸维系着每一个人的生命,有意识的观察自己的呼吸,不需要分别和研究,只是产生觉知,仔细体验而已!

久坐时,身体的任何疼痛、酸麻或温热都是体验,仅仅是关照着自己的内心,而尝试不受身体的影响。

练习时,最好是选择莲花坐姿(盘坐),也可单盘或简易坐,双手交叠于丹田下或置于双膝。后背保持自然的生理曲度,双眼微闭,舌抵上腭。初学者可持续的关注呼吸的进和出。

相信持续的内心训练,我们的禅定力定会增强,内心安乐自在,逐渐地我们将生起一个时常感到快乐的平衡心态,心不再象钟摆一样在患得患失的两极之间来回摆动。

编辑推荐

瑜伽自修“体式”与“禅”


如何正确的开始呢?

一,静下心来,找一个视野开阔、空气流通,尽量免受干扰的安静环境,关掉所有的音乐,拿走所有的镜子,让自己的心开始向内感知。

二,经过上大班课跟老师练习一段时间后,必需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体位练习流程,然后,独自一人地,静静地,持续地练习。每一个人的指纹都独一无二,那么各人身体的惯性、习气、起点当然不同,瑜伽就是在练习的过程中感知身体、感知内在,独一无二的你必需在独自的练习中才能够真正地认知自己。

三,只要努力去做,每一个体位是否做到位并不重要,而必需知道每一个体位应该如何正确地做是避免身体受伤与形成暗病的关键。静静地做,慢慢地感知,大多数动作需要停留持续五次呼吸。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你静下心来,放下执著,默默而持续地练习,人天感应便会自然发生,你的身心开始自发地调理,各方面越来越均衡,人与自然逐渐地和谐为一。而自然是最美的。

瑜伽练习要取得明显的效果与蜕变所需要的时间是因人而异的。肉身方面,只要练习得法,一般三个月下来即可感觉到较明显的塑身美体效果,体态越发挺拔、端正而优美,身形越来越协调、匀称,皱纹减轻,皮肤越发光泽,时光仿佛停滞或倒流;心灵方面,对于本质存在的源泉有了基本认知,较清楚地体验到身体、头脑与自我的生灭、无常与易逝,自我中心主义开始淡化,同体大悲心与大爱逐渐产生。

“体式”与“禅”两项内容

“体式”的练习不需要天天进行,因为身体必须动静、劳逸相协调,内在腺体的调理也需要一些安静的时间来达成,所以每周2-3次即可,而“禅”则需要天天持续地进行。在古代,“禅”一般多表现为打坐,古代人内心较纯朴,头脑资讯较少,对宇宙自然的敬畏心较强,所以坐下来后较容易安静入定。但现时代已经是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而且到处有勾心斗角,人人怀自我野心,贸然坐下来后不但不能入静,各种欲望、杂念反而更加丛生,结果入不了定反而产生了负面的挫折感,事实上是有害的。所以,印度奥修大师(1931-1990)的“动态禅”(也译作“动态静心”)则是为现代人量身定做的无价之宝。目前最流行的“动态禅”为“动态静心”与“康达里尼静心”两种,它们是持续1小时,伴随专门的配套音乐,分4-5个步骤,运用物极必反、动静互转的法则,根据现代人的身心因素精心设计出的修行程序。

什么是“禅”?

“禅”就是头脑思想停止,无念忘我,一滴水溶入大海,达到永恒彼岸的过程。禅境是一切灵感、优雅、能量的源泉,每个人在睡眠中有短暂的片刻无意识地进入禅境,才为每日的生命运转吸取到了能量。如果每天有觉知地主动地进入禅境,我们的人生将发生惊人的蜕变,潜力被激发,极限被打破,圆满的人生一步一步地实现。

静坐--瑜伽的精髓


对一个瑜伽修行者来说,最重要的修练应是静坐。许多人以为所谓就是指用头顶立地,或是把身体改变成许多不同的姿势的运动。还有些人,以为瑜伽是一种运动或表演,如走过炽热的炭火,或吞火,或卧在钉床上,或埋在地下,能活上几星期。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实际上,瑜伽动作的操练只是瑜伽的一部分,最重要的部分应是静坐,每一个瑜伽动作,只是帮助修练者能静坐得更完美。

谁都可以也应该习练静坐,认识自己、开发潜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没有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宗教之分,人类到目前为止只用到自我潜能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就是说,我们仍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潜能尚待开发。正因现代人太忙,更该静坐,静坐没有特定方向,地点的限制。忙碌的上班族们甚至可以利用坐公车的时间静坐。从最实际的利益说,静坐可使我们的工作、学业、生活、更有效率,这其中的科学原理是涣散、浮动的心灵一旦集中于正确目标,就会象阳光下的放大镜,聚集阳光的热力,而使纸张燃烧生热。生活在今日五光十色、动荡纷扰的社会环境里,若是能每天练习静坐,就可以更认识自己、更自信。找到自己生命真正的价值,对生活会有不可思议的助益。

换句话说,静坐是你与内在的自己交朋友,使你最终走向完美。几乎很少人能一开始,就可以用双盘坐很久,这是很正常的,大部分的人只要有规律地练习,慢慢地,自然就会血气通畅,筋骨柔软,只要是规规矩矩按老师指点的去做,都能很快的享受到静坐的喜悦。如果平时实在很忙,可以每天早晚各练习一次,每次可由20分钟开始练习。这样的时间,非但不会影响日常作息,反而使平常的工作更有效率,千万别小看每天两次,每次20分钟的静坐功效。逐渐地,当你更能掌握内在心灵的世界,你的生命已在潜移默化的开展,渐次绽放光明。静坐并不是宗教行为,它是一门有数千年历史以上的心灵科学。人们可透过静坐,探索自己内在的无限宝藏,而不是让自己束缚于外在的有限事物,因此静坐可使心灵扩展、包容万物。

瑜伽静坐:养生妙招


静坐,是我国传统养生学中的宝贵遗产。通过静坐,可使人体阴阳平衡,经络疏通,气血顺畅,从而达到益寿延年之目的。如今,这古老的东方文化被注入了新的活力,一个强身健体的静坐养生热正在风靡全球。

印度裔美籍物理学家玛哈里希把印度古代的瑜伽(相当于我国的静坐)与现代物理学中的统一场理论结合起来,创编了自我调整身心的新方法-超觉静坐,颇受世人青睐。他说:“人学会进入超觉意识状态,内心会变得平静,思想会变得富有成效,并能对环境发出轻快与协调的波。”科学家对此方法进行过实验研究,结果发现人体在超觉静坐时,全身肌肉放松,心率、呼吸及大脑电波缓慢,高度有序,耗氧量减少,基本代谢率降低,免疫功能增强,全身小血管舒张,血中肾上腺素与其他紧张激素下降、大脑皮层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皮层功能同步化增强,神经功能协调统一等一系列生物生理变化,对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及延缓衰老均相当有利。

练习静坐,当推我国文坛巨匠郭沫若。郭老1914年留学日本,由于学习紧张,用脑过度,得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彻夜不眠,整天没精打采,多方医治无效、1915年一次偶然机会在旧书店中购得我国明代理学家《王阳明全集》,内有“静坐”一章,郭老便每天照本练习,两周后便出现奇迹:整夜酣然入睡,头昏心悸消失,记忆力恢复正常,顽疾竟获痊愈。于是,年轻的郭老便对静坐作了一翻考证研究,追溯历史,他认为静坐来源于东方两大文明古国-中国与印度。

我国自古以来,凡导引、打坐、吐纳、行气、按跷、气功等,都离不开静坐,其鼻祖很可能是远古时代的著名养生家彭祖,以后传入儒家。据《列仙传》载述:“彭祖,殿大夫也。历夏至殷末,八百余岁,常食桂芝,善导引、行气。”800多岁当然是极为夸张的传说,但他肯定是位高龄老寿星,这是无疑的。

印度的静坐功瑜伽,是印度古代哲学的一个学派,也是闭目端坐,全身放松,控制呼吸,达到人静状态,我国的坐忘异曲同功。

郭沫若在其《静坐的功夫》一文中指出:“静坐这项功夫,在宋、明时代,儒家是很注重的,论者多以为是从禅而来,但我觉得,当溯源于孔子的弟子颜回,因为《庄子》上有颜回坐忘(即静坐)之说。”

事实确是如此。不光是佛家与道家主张静坐,以求顿悟,古代儒家也重视静坐,认为“静能生慧。”并把静坐定为理学的必修课,甚至要求弟子们通过半日读书,半日静坐以明理。如宋代大儒朱熹告诫弟子说:“当静坐涵养时,主要体察思绎道理。”

实践证明,静坐对脑力劳动者防治神经官能症、头痛、失眠、高血压、冠心病及排除心理障碍等,均有良好的作用。近来有人提出,静坐还有增强消化功能、耐寒能力及润泽肌肤的美容功效。

静坐的具体做法:端坐椅子上、床卜或沙发上,大腿平放,小腿要直,两脚分开,放松腰带,头颈正直,下颔微收,背伸直,两肩下垂,全身放松,闭目闭口,舌抵上腭,两手交叉放于腹部,两拇指按于肚脐上,手掌捂于脐下,然后排除杂念(初练时难以排除,以后杂念会逐渐消失,切忌操之过急),主动调整用腹式呼吸,要尽量慢慢地鼓起下腹作深吸气,再慢慢地呼气使腹部恢复正常。同时,将意识集中在脐下手掌捂处(丹田穴上),如此便可达到调身、调心、调息的“三结合”境地,进入一种似有似无、如睡非睡的忘我虚无状态,这就是所谓“入静”,会使你感到全身非常轻松舒适。一般的每日早晚做2次,一次做30分钟。结束后,两手搓热,按摩面颊双眼以活动气血,此时、顿感神清气爽,身体轻盈,如同人体内在功能被启动而迸发出来,这样就能起到强身祛病的作用。

静坐是养生方法之一,作用是静以养心,还需与其他运动结合,发挥动以养身的作用,达到动静交替进行,养身养心的目的。而不是饱食终日,坐着不动,无所事事。让我还是以郭老的一段话来做本文的结束语:“静坐于修养上是真有功效,我很赞成朋友们静坐。我们是以静坐为手段,不以静坐为目的,是与进取主义不相违背的。”

静坐是瑜伽之关键


静坐是瑜伽之关键

谁都可以也应该习练静坐,认识自己、开发潜能,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没有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宗教之分,人类到目前为止只用到自我潜能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就是说,我们仍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潜能尚待开发。正因现代人太忙,更该静坐,静坐没有特定方向,地点的限制。忙碌的上班族们甚至可以利用坐公车的时间静坐。从最实际的利益说,静坐可使我们的工作、学业、生活、更有效率,这其中的科学原理是涣散、浮动的心灵一旦集中于正确目标,就会象阳光下的放大镜,聚集阳光的热力,而使纸张燃烧生热。生活在今日五光十色、动荡纷扰的社会环境里,若是能每天练习静坐,就可以更认识自己、更自信。找到自己生命真正的价值,对生活会有不可思议的助益。

换句话说,静坐是你与内在的自己交朋友,使你最终走向完美。几乎很少人能一开始,就可以用双盘坐很久,这是很正常的,大部分的人只要有规律地练习,慢慢地,自然就会血气通畅,筋骨柔软,只要是规规矩矩按老师指点的去做,都能很快的享受到静坐的喜悦。如果平时实在很忙,可以每天早晚各练习一次,每次可由20分钟开始练习。这样的时间,非但不会影响日常作息,反而使平常的工作更有效率,千万别小看每天两次,每次20分钟的静坐功效。逐渐地,当你更能掌握内在心灵的世界,你的生命已在潜移默化的开展,渐次绽放光明。静坐并不是宗教行为,它是一门有数千年历史以上的心灵科学。人们可透过静坐,探索自己内在的无限宝藏,而不是让自己束缚于外在的有限事物,因此静坐可使心灵扩展、包容万物。

这里介绍关于静坐的一种棗莲花座的基本方法。

右腿内屈右足放在左腔上,再将左腿弯曲置于右腿上,左足置于右腔上,叠掌平放在脐前,背脊挺直。放松,两眼微闭,视鼻尖,意在一呼一吸,鼻吸嘴吐,深吸缓呼。每次保持这种状态20分钟。久而久之你将体会得越深。

莲花座是静坐最好的姿势,它能平静和控制整个神经系统。在英国及印度有许多医生及科学家,以用此种坐姿的人,做了许多试验,发现甚至不需参禅,而仅只用这种坐姿,便几乎能立刻平静脑波。因此很明显地这个姿势在静坐中很能帮助我们集中精神。如果您是个完美主义者,莲花座会是您趋向完美的最好助手。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光看不练是永远无法成功的。有心于此者不妨一试。

瑜伽静坐与冥想不同


以英文来说,不论静坐或是想,都是Meditation。但中文就有不同意义,也代表不同境界。基本上,静坐与冥想的目标相同,都是透过练习,让我们的身体与心灵都静下来,达到什么都不想,无我的状态。到达那个状态,可以说是‘三摩地’,也就是瑜伽的最高境界,是心中水波不兴,完全静止的情况。

但是,这种无我的状态非常难到达,除了不断的练习之外,加上一些帮忙会好一点。静坐(有人叫禅坐,它们两者非常接近)和冥想就是帮助我们达到无我的最高境界的过程。不过,这两者有过程上的差异。

静坐,望文生义,就是坐在那边尽量什么都不想。冥想则相反,我们在冥想中是有主题的,思想尽量围着它绕。

冥想想什么?

您在静坐与冥想之间,可以同时并行(早上练冥想,晚上练静坐;或前一段是冥想,接下来是静坐时间),也可先选择每天练习冥想。

那么,冥想想什呢?有几个方向可想:想颜色、想画面、想声音…。这些在冥想中的主题,千万不要和现实生活中有紧密的连结。请不想在冥想中想工作、家庭、子女、财务等您每天都在困扰的事。相反的,您要想的是可以让自己集中去想且能放松,但又不会在过程中睡着的主题。

想颜色怎么想呢?您可以以一周一个颜色来进行,若是能配合着脉轮的颜色来冥想更好。比如:海底轮的红色、生殖轮的澄色、脐轮的黄色、心轮的绿色、喉轮的蓝色、眉心轮的靛色或是顶轮的紫色(或白色)。在冥想中一方面想着颜色,可一方面观想它相对应的位置。

或是您可以在心中想象一个美丽的风景,如蓝天、碧海…。,在把自己放在这个美景中,很舒服的冥想并观察自己呼吸与身体的变化。或着您可借着先盯着一幅图画(有宗教信仰者可以看上师或宗教符号),在看得很专心后,慢慢的闭上双眼,静静的观想着之前的图案。

有另一种可以帮助自己静下来的方法,是用声音。也可以用它来冥想。您可在心中默念OM。或是在吸气时默念SO,吐气默念HUM,就这样SO~HUM~SO~HUM~在心中反复地念。

静坐观想何处?

至于静坐时,放掉冥想所想的主题,要进入什的不想,会比冥想还难。随时有杂念浮现是很正常的事,我们不能控制不起杂念,但可以做到的是不去‘寻思’。也就是当杂念出现时,不要跟着它一直想下去,而是让它轻轻的离开。就像我们仰望天空的白云,它怎么来,也怎么走,在脑海中不留痕迹。

但是,单这样还不容易做到,您可以试着把您的专注力放在身上的某个位置。可以是眉心,可以是前额,也可以是鼻尖,也有人放在肚脐。当您把意念放在那个位置时,就集中精神注意那个部位的变化,把其它感官的知觉与想法,逐渐降到最低。

要注意的是,静坐与冥想时,是有意识,专注在您想的事物上或是观想的部位上,不要让自己坐着坐着跌入睡梦中,这样不但失去堋坐或冥想的意义,坐睡浪费时间不如径自休息去;时常在静坐中睡去,还可能养成一练就睡的习惯喔!

瑜伽:如何静坐冥想


冥想一般是连续10分钟至2--3个小时的打坐。其首要注意的是坐姿正确,初试者可坐在一个约8厘米高的座垫边沿,将注意力放在3尺外的地方,或者什么也不想,只关注呼吸的运动。冥想时要学会用肚腹呼吸,吸气时腹部胀起,呼气时腹部收缩。

冥想时的着装也有讲究,最好穿着松软的衫裤,因为任何紧束的服饰都会令你在冥想时感到不适。静坐时,以自我暗示的方式令自己全身放松。每放松一个部在,便幻想扔掉了心里的不安和焦虑。如此静坐10来分钟后,身体便不会再感绷紧和压力。若能多加练习,一段时间后,便可使心灵经常处子平静状态,思维会更清晰,分析能力也会得到提高。

经常冥想静坐能减轻生活的压力,增强身体抵御疾病的能力,缓解精神紧张,并对呼吸道、头痛、胃痛、神经系统等疾病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静坐冥想不难学会,你既无须念念有词,也无须意守丹田或者打莲花坐。其实,假如你曾不断祈祷,或曾长时间凝视某种东西(例如篝火或大海),你大概已经懂得静坐冥想的窍门了。

如果你想正式地练习,要领很简单:

1、以舒服的姿势坐定,传统的姿势是席地盘腿而坐,在臀下放一个圆形小软垫。假如觉得这样坐不舒服,还有许多其他姿势,比如仰卧,坐在自己的腿肚子上或直背椅子上等。

2、挺直脊背,可以想象自己的头给一根绑在天花板上的绳子吊着。

3、用鼻子深呼吸,让肺部充满空气,腹部和整个胸腔因而扩张。然后用鼻子或嘴缓缓呼气,到接近呼完就把腹肌收缩,将腹部所有气体排空。

4、选一样东西注视,比如烛光,花或图画。或者(这时候可以借鉴瑜伽休息术中老师教过的,吸气的时候缓缓默念“欧……艾……欧……”呼气的时候轻声缓缓念“欧……艾……欧……”)或者在每次呼气吸气的时候数数目,借此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缓缓吸气,数五下;在缓缓呼气,数五下,假如发觉自己开始分心,要慢慢地将心思拉回来,重新集中于呼吸或你正在注视的物体上。

静坐与冥想的异同


瑜伽修习者们都知道,瑜伽练习动作中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有两个,一个是冥想,一个是静坐,乍一看他们似乎是同一概念,但其实不然,静坐与冥想作为瑜伽练习中的基础动作,两者之间即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冥想与静坐的相同之于在于其修习目标是相同的,都是透过练习,让我们的身体与心灵都静下来,达到什么都不想,无我的状态。到达那个状态,可以说是「三摩地」,也就是瑜伽的最高境界,是心中水波不兴,完全静止的情况。

冥想与静坐的区别在于这两者的过程是不同的, 静坐,望文生义,就是坐在那边尽量什么都不想。冥想则相反,我们在冥想中是有主题的,思想尽量围着它绕。

冥想想什么呢?

有几个方向可想:想颜色、想画面、想声音…。这些在冥想中的主题,千万不要和现实生活中有紧密的连结。请不想在冥想中想工作、家庭、子女、财务等您每天都在困扰的事。相反,要想的是可以让自己集中去想且能放松,但又不会在过程中睡着的主题。想颜色怎么想呢?可以以一周一个颜色来进行,若是能配合着脉轮的颜色来冥想更好。比如:海底轮的红色、生殖轮的澄色、脐轮的黄色、心轮的绿色、喉轮的蓝色、眉心轮的靛色或是顶轮的紫色(或白色)。在冥想中一方面想着颜色,可一方面观想它相对应的位置。或是可以在心中想象一个美丽的风景,如蓝天、碧海…。,在把自己放在这个美景中,很舒服的冥想并观察自己呼吸与身体的变化。或着可借着先盯着一幅图画,在看得很专心后,慢慢的闭上双眼,静静的观想着之前的图案。

静坐观想何处呢?

至于静坐时,放掉冥想所想的主题,要进入什的不想,会比冥想还难。随时有杂念浮现是很正常的事,我们不能控制不起杂念,但可以做到的是不去「寻思」。也就是当杂念出现时,不要跟着它一直想下去,而是让它轻轻的离开。就像我们仰望天空的白云,它怎么来,也怎么走,在脑海中不留痕迹。但是,单这样还不容易做到,可以试着把您的专注力放在身上的某个位置。可以是眉心,可以是前额,也可以是鼻尖,也有人放在肚脐。当您把意念放在那个位置时,就集中精神注意那个部位的变化,把其它感官的知觉与想法,逐渐降到最低。

以上说明是对静坐与冥想对比最浅的解释与分析,修习者在具体的练习的过程中可慢慢体会,并将领悟告之教练,由教练点拨再深入研究,以参透其中异同奥妙,领会瑜伽的美妙及享受瑜伽所带给我们的美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