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建健身俱乐部易犯的十大错误

发布时间 : 2021-04-21
健身的十大好处和十大坏处 十大健身项目 十大健身运动

错误一“在确定俱乐部面积的时候单纯靠感觉”

有很多投资健身俱乐部的老板在开办一家新俱乐部之前,由于个人信心、资金、地区环境等各方面的原因,在选择俱乐部面积问题上非常困扰。并且对投资金额、市场环境、竞争对手、费用开支、会员容积率、回收成本周期、人员培训管理等问题也没有太明确的了解。所以当你问及这些投资者为什么会这样考虑的时候,大多也只能听到“我感觉、我认为、大概是这样、我没太大把握”等等诸如此类含糊不清的回答。

开办俱乐部面积的大小,通常应该从以下几个条件去判断:

1、目标地址周边五公里以内是否没有俱乐部,或是有几家什么样类型的俱乐部。你开的俱乐部卖点在什么地方。

2、你的投资资金适合去开办多大规模,或是什么档次的俱乐部。

3、房租的价格以及免租期是否谈的合理,包括付款周期及房租的价格成本核算。

4、周边可开发健身人群数量调查判断是否能满足你俱乐部的经营需要。

5、消费能力判断及当地人群的消费方式如何,决定了你俱乐部内部设计规划的面积和分区需求。

6、俱乐部会员到场量与俱乐部面积、训练时舒适度的关系及会员保有量的关系。

判断一个俱乐部开办地点和面积的时候通常要经历以上几个问题的思考。及实际操作过俱乐部运营者对以上几个问题在实际工作当中所遇到的真实案例和情况判断后。才能去决定俱乐部定位在面积上的问题。

错误二“俱乐部店内装修设计以及功能区分上太盲目”

有的俱乐部设计上让人感到很奇怪,前厅接待区,力量区,单车区,尤其是更衣区划分得都很别扭。功能分区图在设计的时候一定不要马虎,更有甚者为了节约一点点设计费竟然亲自上阵自己画图稿设计,做出的效果毫无目的性,并且大大降低了会员的舒适度,这点会影响到新会员的办卡率。

据观察分析多家俱乐部后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靠凭空想象做出来的设计和装修的俱乐部,通常空间合理利用率会降低10%,装修选用错误的材料会使装修成本增加20%-30%,而这些杰作大多出自那些自以为是的老板之手。某地俱乐部老板开办了一家3000平米的俱乐部,开业后根据会员量及每天到场的会员量,发现其更衣区过大,操房面积不够,休闲区水吧设计太过简单、不舒适而且过于吵闹,力量设备及有氧设备又太低端与装修风格不符该俱乐部实际装修花费数字也很是惊人。装修时的监理及装修材料单的审核都是经营者自己一手操办,其目的就是为了控制成本。结果其浪费在装修上的费用有30多万。如果前期有专业人员控制成本并挑选合适的材料和工作方案的话,那么在整个装修的成本节约上会很大的。其实很多俱乐部的老板什么帐都算清楚了。就是这个帐没有算清楚。

错误三“选用健身设备时不重视专业和质量”

在南方某地一家俱乐部开业前非常坚定地选定了某进口品牌的跑步机,单台价格就在四万多元。并且款式豪华,功能先进。然而四万块钱的跑步机和一万八的跑步机有多大的区别呢?除了款式好看,某些电脑功能多一些之外也别无它样,况且人们在健身房里训练,基本上就是使用变速跑步的功能了。

国产一线商用品牌跑步机和进口牌的跑步机在功能,质量,价格和售后方面的问题对比,改选国产品牌跑步机。仅此一项使该投资者在选定的20台跑步机上一下节约了四十多万的设备费用。其实进口设备自然有进口设备的好处,但是会所定位、自身实力、投资回收周期、会员认知水平、会员卡价定位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权衡好了再去决定选用哪类的设备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某地一家俱乐部经营者为了节约成本,购置了某品牌一款价格便宜的低端力量设备。购置的那批力量设备在训练角度上设计很不科学。经常有会员报怨训练时不舒服,一些会员不愿意续卡,都转会到其他地方去训练了。其他俱乐部的设备选用明显要比他的好。该经营者很后悔,想换设备,但是二手的设备又卖不了好价钱,而自己目前又无力再投入更多的新设备购置款。现在陷入两难境地。

其实在他身上发生的情况在健身行业中很常见。俱乐部经营的前期就像栽树一样,从一开始就要选对树苗,选对山头,从一开始就栽对了、栽直了。后期树才能长的高大,并抵抗风险能力强!目前的很多经营者都是只管先把树栽上。不去研究树苗好不好,以后能长成什么样子。也不考虑这棵树以后在面对大风大雨时是否会倒掉。

管理成软肋?

据了解,中体产业控股子公司中体倍力健身旗下拥有多家健身场所,倒闭的也有很多家。而三环健身旗下两家店均已停业。其中,建外SOHO店在去年9月份就已关停,关停后,有的会员被转到阳光100店,结果好景不长,“转会”没多久就遇到了同样的命运。

据中体倍力2010年年报显示,从事健身服务、咨询、连锁服务的北京中体健身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占100%股权)在报告期内实现净利润-3084.98万元。而2009年,其贡献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也仅为276.22万元。

而对于业绩的下滑,中体倍力的回应是,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在2010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主要原因是,市场大环境上还不具备大发展的条件,市场准入门槛低、限制少。因此如何掌控健身俱乐部的投资力度和发展速度,是保证健身俱乐部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管理不到位,不论是连锁体系的管理,还是单店的管理都存在管理不精细、不到位的地方,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缺少自律

两家店的关闭,暴露了中体倍力在管理上的缺陷。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控股的唯一一家上市公司,中体产业旗下健身店关门,也引发大众对整个健身行业创富能力和品牌加盟的种种质疑。

尽管中体倍力总部声称,阳光店暂停营业暂未对北京其他门店产生影响。然而,武汉、广州等地的消费者已经对去中体倍力健身表示担忧。

知名学者石述思说,中体倍力已经不是第一个关闭门店的连锁品牌了,这暴露出一些企业在搞这些新型连锁体育健身经营的过程中,缺少自律精神,缺少足够的道德约束力、盲目扩展,这表面上是商人缺德,本质上是我们的制度和监管出现了巨大的真空。

连锁品牌运营专家刘根基日前公开表示,国外连锁品牌特别重视加盟商的选择和后期的协助,因为加盟商经营困难又得不到协助,最后失败了肯定会对连锁品牌产生影响。然而,我国一些连锁品牌在做特许经营、加盟连锁时,双方都急功近利,短期行为严重,缺乏诚信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企业盲目扩张特许经营,短期内加盟商盈利无望,企业经营难以为继,势必导致“一夜蒸发”、“携款而逃”、“砸牌毁誉”的现象发生。

刘根基指出,在特许经营基本条件不具备的条件下,特许方为了“抢占地盘”,甚至以降低加盟要求、降低加盟商风险抵押费用的方式“招兵买马”,必将埋下隐患。加盟双方都缺乏必要的考察了解,选择合作伙伴时出现严重失误、失察,结果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加盟双方都失信、失利。

向下扩张

商业健身房在国外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当今欧美国家,健身已经不仅仅是追求时尚,更重要的是获得健康,它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健身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据美国商务部统计,在2002年底,美国的健身房已接近2万家,也就是说在美国平均1万人就拥有一家健身房。2000年,高档商业健身房进入中国。但目前我国健身房数量、质量都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据统计,目前我国平均100万人还不到一家健身房。而据国家体育总局的统计,我国18岁到50岁之间对运动相关产品和服务有需求的消费者人数已经超过4亿,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市场前景最大的商业健身体育市场。

国内健身房大规模的兴起大概是在2000年前后,国内大型俱乐部的诞生和国外大型连锁健身俱乐部的进驻,让我们开始认识“宝力豪”、“青鸟”、“英派斯”、“一兆韦德”等知名健身俱乐部品牌。

通过加盟形式,浩沙健身俱乐部在全国的店面一度超过60家,成为当时国内店面最多的健身俱乐部,“浩沙”品牌也一度声名鹊起。“健身俱乐部的最终落脚点应该在社区,所以随着中高端健身房市场日趋饱和,健身房的发展方向应该继续向下扩张,最终为老百姓着想。”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只一次提到。而事实上,出于市场布局的需求,健身房老板从未停止加盟店的建设。

增加了解和热爱

在过去,品牌曾经是投资专家口中倍加推崇的加盟优势。而现在,接二连三出现的“关门”事件却在消磨品牌这一最具加盟价值的优势。但不容忽略的是,健身行业的市场价值还在继续吸引持币观望有健身加盟产业的投资者。

如何识别陷阱或规避风险,是这些投资人最为关注的话题。

有业内人士提出,失败的案例或许源自投资者最初对该行业的认识不足。

该人士声称,健身行业在国内已经进入“微利”时代。如果投资商有奖金实力,但是缺乏对健身加盟的了解和热爱的话,也不会成功的。做纯粹的生意,很容易退出这个行业。

这就是说,一些理念上、素质方面的东西被很多加盟商忽略了,其实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的加盟商加盟的时候,有这样一种想法:自己创业挺难的,若加盟一个体系,不就可以坐享其成了吗?

业内人士提示,加盟一个好的品牌,这只是第一步。品牌会给你带来客户,但客户能不能留住,还得全靠自己。要想成功,还是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北京青鸟健身加盟俱乐部总经理说:“我在选择加盟商的时候,首先对他说,想赚大钱不要加盟青鸟,健身加盟产业是个微利产业,我们不能有任何的欺骗在其中。现在的很多企业,主要还是缺乏一个规范的游戏规则,但如果诚信问题不能得到解决,本来是一个利益共同体的品牌和加盟者,很可能就变成了一对矛盾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