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健身防锻炼过度,健身过度的10个警告信号

发布时间 : 2020-12-21
过度健身的危害 过度健身对身体的危害 健身过度的表现失眠

纽约健身专家马库斯博士表示,如果在健身过程中身体出现任何疼痛症状,不论是急性疼痛、还是隐隐作痛,都需要马上停下来,“疼痛是身体受到伤害时试图保护你的表现,也是一种危险信号”。

健身是把双刃剑,健身中常伴有渴、乏、胀、痛等现象。如果健身过度,就会感到恶心、胸闷、气短、心慌、非常疲劳。对此,体育科研机构人士提醒,健身中千万不能忽视身体发出的这些警告信号。

1、口渴恶心。运动后常感到口渴,这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喝水多,仍不止渴,小便过多,就不是正常现象了,是运动过度的先兆,应停止运动,同时检查胰腺功能。

2、饥饿难耐。激烈运动后,暂不想吃饭,休息后食欲好,是正常现象。如果长时间不想吃饭而且厌食则不是正常现象了。应检查消化功能。运动后食欲增加,属正常现象。但若食量骤增且持续,应检查胰腺分泌功能。

3、头晕目眩。在健身活动中,除开始练习某些旋转动作外,都不应出现头晕的感觉。若发生持久或短暂的头晕、恶心,是脑供血不足的信号,要及时进行脑血管系统和颈椎方面检查。

4、头痛心慌。在一切体育活动中或活动后都不应有头痛感。出现头痛时,应停止活动,侧重于神经、心脑血管系统检查。

5、精神疲惫。是肾虚的表现,同时要考虑肝脏是否受损。因此肝病患者应减少运动量,如减轻活动量仍感持久疲乏,应检查肝脏和循环系统。

6、四肢无力。健身活动后没有力气是正常现象,一般活动后休息15分钟左右应有所恢复,如果持续数日不能恢复,则是脾受损的信号,因为脾主四肢肌肉,如伴有胃胀不食就更应减少运动量。

7、喘息气粗。喘在运动中是一种正常现象,随着运动的不同强度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喘,经休息可恢复正常,这属正常现象。如轻微活动就喘,且休息时间很长还不能恢复,这可能是肺受损的信号,肺受损则气粗,肺气虚则喘息无制。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停止活动。

8、胸部大汗。运动一般会出汗,如果运动过度,前胸大汗,同时伴有气短,则可能是心脏受到影响的信号,因为汗为心之液,此时应立即停止剧烈运动。

9、关节疼痛。若发生在关节或关节附近疼痛并有关节功能障碍,应考虑韧带是否拉伤。此外,由于女性力量较弱,进行运动时很容易发生膝关节半月板受伤。也可能是筋骨出现疲劳性骨折或骨膜炎。

10、肌肉酸痛。刚开始活动的人、长久停止活动又恢复活动的人或变换新的活动内容的人,都会引起某部位肌肉酸痛,属正常现象。如果肌肉持续酸痛不止,则要检查肌肉软组织是否受损。

jss999.com精选阅读

女人健身过度的三个危害


过度健身可能导致女性阴部受损。如果女性在做一些过于剧烈的运动,如跳高、跳远、鞍马、举重、自行车赛等运动项目,如果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阴部摩擦受损,引起外阴充血,肿胀,严重的可能会伤及阴道、尿道,引发盆腔炎症,如果受到外力的碰撞后,可能会引起血管破裂,引起出血形成血肿。因此,女性在日常运动中,要注意尽量避免做可能引发阴部碰撞的剧烈运动,以免受伤。如果一旦发生碰撞引发阴部血肿,可自行局部加压止血,进行受损部位的冷敷,如果血肿不见消退,要尽快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救治。

过度健身可能导致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爱好运动的女性朋友们,特别要注意尽量避免在月经来临期间做剧烈的体力运动,这是因为,如果在月经期依旧如同平日里一样毫无节制的做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经血从子宫逆流到女性的盆腔内,而随着经血一同内流的子宫内膜碎屑就可能攀附在卵巢周围,随着积累的量越来越多,最终形成囊肿,也即是我们平常说的卵巢巧克力囊肿。如果女性因此患上子宫内膜异位症,常会出现渐进性的剧烈的痛经,甚至会引起女性不孕的发生。因此,女性在月经来潮期间要注意尽量减少超负荷的剧烈运动,尽量缩短运动的时间。此外,尽量不做跨跳、俯卧撑、仰卧起坐、跳高、跳远等剧烈的运动。

过度健身可能导致女性子宫下垂。如果女性在日常运动中,经常做一些如抓举重物、单杠、双杠、投篮、跳高、跳远等下体需要承受重负的运动,由于长时间的腹部挤压及身体重心的长时间下移,可能会导致子宫的暂时性下降,进而随着时间的积累,运动负荷的增强,腹压的日渐加剧,最终可能引发女性子宫出现脱垂,影响正常的生活。

因此,建议女性朋友们在选择运动项目时,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酌情选择,不要错误的认为,运动量越大越有益于身体的健康,健身还需适可而止。不要让健身变成伤害女性健康的事情,要注意适当的健身,不要过量。

有这10种情形你可能健身过度了


头晕虚弱 健身过程中频繁出现头昏或头痛,同时还有脸色苍白、气喘、恶心、呕吐、肌肉抽筋等症状,这是机体呼器官功能水平不能适应激烈运动产生的反应。运动专家斯达克曼教授表示,这些头晕的症状很有可能在提醒你,运动量超过身体负荷了,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了。

随着气温飙升衣着日渐清凉,健身、瘦身又成了热议的话题,不少人赶紧走进健身房打卡,还有人忙着在跑步软件上刷公里数……这种突击健身的毅力和精神固然可嘉,也别忘了凡事都讲究有个度,“一口吃个胖子”的效果可能不尽如人意。美国“商业内幕”(BusinessInsider)网站就综合了几位健身专家的意见,梳理了10种健身过度引起的不适症状,如果你也有以下情况,就要当心了,不舒服时千万别勉强自己,否则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身体疼痛

健身达人圈总是流行用“nopains,nogains”来激励自己,翻译成中文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英文原句中“pains”也引出了一些小误会。这个单词原意为“伤痛”,所以如果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要收获就得有伤痛”,这样就有点误入歧途了。

纽约健身专家马库斯博士表示,如果在健身过程中身体出现任何疼痛症状,不论是急性疼痛、还是隐隐作痛,都需要马上停下来,“疼痛是身体受到伤害时试图保护你的表现,也是一种危险信号”。

运动健身之后乳酸堆积,肌肉的疼痛是正常现象,但如果疼痛持续3至4个月仍没有明显缓解,那就要适度降低运动强度了。如果严重的话应该立刻停止运动,同时做些按摩、理疗等缓解疼痛。

这种情况下,如果可以在健身房找到其他避免身体疼痛部位发作的健身形式,也可以继续换个方式锻炼,比如说肩膀一直疼痛,就换换下肢力量练习。即使换项目了也别掉以轻心,依然持续疼痛就需要咨询医生了。

备感煎熬

如果每次健身,你仅仅是为了面子而勉强坚持下来,内心其实是一百万个拒绝,还得搭上超透支的体力付出,这种情形下,你的健身计划很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马库斯教授表示,“如果你打心底里讨厌这个健身计划,那就没必要跟它死磕了,关键是,你要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形式,这样既不会觉得累,还能更好地坚持下来。”比如说你讨厌单一机械的运动又想进行重力练习,那可以尝试一下力量型的健身操课,或者你打心底里抗拒跑步,那不如换骑自行车。

当然,即使你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健身方法,也不需要每天都做,就算是专业运动员也会给自己定期的休息时间,给肌肉一个修复和适应的阶段。

心率波动

如果你在离开健身房之后挺长时间小心脏还突突突地跳个不停,那也有可能是你对自己太“狠”了。相关专家奥斯特勒表示,“如果你是健身圈的新人,那在适应目前的健身节奏之前可能心跳还不能很好地得到控制,但如果你已经是一个平时没少锻炼的人,那这样‘突突突’的心跳反应可能是在告诉你,健身过度了。”

恶心想吐

训练完后觉得恶心想吐,感觉身体被掏空,有过这种经历的人可能不止你一个。但是如果每次都觉得很恶心,那真的要引起注意了。

加拿大多伦多骨科运动专家斯达克曼教授表示,当一个人运动量较大时,大脑会自动将能量和资源分配给运动系统和肌肉,而把与运动无关的系统减慢或停止,比如消化系统。所以,假设你的胃里有东西,而运动量又非常大,胃里的东西会被大脑认作是负担,然后通过刺激胃神经帮你排出体外。有时运动过度后会拉肚子也是同理。

华盛顿健身专家切尔西教授表示,“过度运动时身体的免疫系统也被抑制,会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风险,这都是长期超负荷运动缺乏休息导致的结果。

睡不好觉

另一个运动过度的症状就是晚上睡不好觉。按照美国睡眠基金会的建议,合理运动是可以助眠的,尤其是早起先运动的人,晚上的睡眠状况一般都不会差。但是,切尔西教授也表示,“失眠是交感神经系统障碍的表现,可能与过度运动有关,尤其是日间进行了例如冲刺跑、举重等无氧运动,如果做得太拼命,可能会导致交感神经异常活跃,躺在床上还是兴奋得久久不能入睡。”

那如何避免过度运动导致的失眠呢?切尔西教授建议,一是运动要趁早,越早运动产生的干扰对晚上睡眠影响越小。另外,如果失眠严重,就得考虑去掉那些运动量过急过猛的项目了。

疲惫不堪

如果每次从健身房出来的你,不是觉得充满电般元气满满,而是疲惫不堪地拖着残躯,回家就瘫倒在床,那可能要适度削减你的运动计划了。过度运动可能使血小板的聚集能力明显下降,使外周循环技能出现异常,造成组织缺血缺氧,从而出现抗疲劳能力下降的问题。

另外对于女性健身者,还可能是缺铁性贫血导致的浑身疲倦。专家解释称,铁在身体里起负责运输氧气到各个器官组织的作用,如果缺乏铁,肌肉和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气,也就无法将营养转换为能量,这样就会导致越锻炼越累了。

不知道饿

一般来说,在增加了运动量后,由于体内耗能增加,人们会胃口大开,感觉怎么吃都吃不饱,但如果恰恰相反,出现了厌食、没胃口等症状,也要引起注意了。

美国著名健身网站“iFit”的签约饮食专家奥斯特勒表示,很多健身者认为运动后的饮食按照自己的胃口来补充就可以了,但实际上,胃口很多时候是会骗人的。比如自身运动量过大时,造成身体受到刺激,由内而外地抑制了想吃饭的念头,就会没有饥饿感,这个时候可不能当作是减肥好时机,过量的运动消耗必须配以充足的营养补给。所以,大量运动过后,即使自己没胃口,也要注意饮食搭配和营养补充。

郁闷易怒

身体锻炼和心情有着直接联系,定期的运动计划对大脑和心理健康都有帮助。当身体出汗时会释放一种“快乐因子”内啡肽,它是人体的自然抗抑郁药物,能让人感到愉悦,也可以成为抗抑郁的一种方式。但是如果运动过量,就会适得其反,焦躁和抑郁的心情不仅不能缓解,还会被变相扩大化。

专家奥斯特勒解释,“我们知道过量运动又没休息好的话会导致交感神经过于兴奋,而另一方面,过多的有氧运动也会让副交感神经超载,这就会引起疲惫、抑郁等症状。”

2013年的一项研究表明,过度训练的运动员除了体内皮质醇升高增加了抑郁风险之外,还会出现肾功能障碍的问题,严重者甚至会演变成自杀倾向。

头晕虚弱

健身过程中频繁出现头昏或头痛,同时还有脸色苍白、气喘、恶心、呕吐、肌肉抽筋等症状,这是机体呼器官功能水平不能适应激烈运动产生的反应。呼吸节律不好,使体内出现供氧不足,也会发生头晕。运动专家斯达克曼教授表示,这些头晕的症状很有可能在提醒你,运动量超过身体负荷了,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下了。

有时生病后过早参加激烈运动,疲劳或睡眠不足情况下依然进行运动比赛,都可引起昏、头晕、头痛等一系列症状。

如果头昏、头晕等症状发生在锻炼一段时间后,或者在锻炼接近结束时,尤其是外界温度过高或过冷,其原因可能与体内热量不足、血糖含量降低有关。在饥饿状态下参加长时间锻炼容易发生头晕、无力、出汗等症状也是这个道理。

身上发痒

中医有种说法是,气血冲击阻塞的经络会产生发痒的感觉。跑步锻炼时血液循环加速,身体开始发汗,但是一些人有些部位的皮下毛细血管因为窄小,皮肤毛孔紧缩,毛细血管无法接受血液加速带来的压力,毛孔也无法将汗排出,就会产生脸上、腿上等部位发痒的感觉。如果这种症状持续发生,那就需要反思下是不是给身体过多的负荷让其无法适应了。如果频繁地超量运动,又不能给皮肤充足的时间修复,长期下去还可能引起荨麻疹等一些皮肤病。

健身过度属于自残


即便是对减压特别有益的瑜伽课也并不总是能够减压。美国洛杉矶一家著名的瑜伽俱乐部老板艾尔肯说,当别人都陷入冥想的时候,时不时有些练瑜伽的人慌慌张张闯入,把垫子往地上一扔,发出响声。

疲于奔命去运动

想想这个场景吧:在办公室紧张地工作了一天,下班后你飞速驱车赶往体育馆,恰逢交通高峰期,一路上停停走走,到了体育馆还得忙着找停车的地方,然后,一头扎进体育馆,却发现你最喜欢的健身机已经有人在用了。至于没车的你,更得忍受搭乘公交车的不便,匆忙赶往健身地。这些都足够使你心情急躁。

即便是对减压特别有益的瑜伽课也并不总是能够减压。美国洛杉矶一家著名的瑜伽俱乐部老板艾尔肯说,当别人都陷入冥想的时候,时不时有些练瑜伽的人慌慌张张闯入,把垫子往地上一扔,发出响声。艾尔肯表示,这些人根本就没有进入状态,还没有从刚才寻找车位的慌张中解脱出来。

不再把健身看做休闲

一位健身教练说,由于时间紧张和周围环境的原因,原本把健身看做休闲的观念已经变化。他说:“现在的社会不允许了,如果你在体育馆呆一个小时,说不定会错过一个重要的电话,或者错过其他什么东西……本来健身是减少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反倒让人为此增加了不少压力。”

有些新式健身器还允许人们一边锻炼一边查收电子邮件。那位教练说,这样的环境让人根本无法脱离生活中的烦扰。

现代社会包围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多,许多人在锻炼的时候都在担心失去工作或者担心无法完成上级交给自己的任务等。哈佛大学医学教授赫伯特?本森介绍说,做了母亲的现代职业妇女,平日就被工作、孩子、家庭琐事搅得焦头烂额,在健身馆里还是逃脱不了这些烦恼,仍然要遭受电话等的连番轰炸。

去健身馆先放松

一位医学专家建议,如果健身馆里太嘈杂或者健身路上经常堵车,可以考虑换个健身时间甚至换个体育馆。不过,这位专家依然建议,锻炼仍然是减压的最好方法之一,不管到达健身馆时是否有压力,都应当试着锻炼下去,慢慢压力就会缓解。

还有一些人在健身时力求快速达到健身效果,反倒令心情无法平静。另有健身者诉求称,无法完成别人都可以完成的健身动作,会让自己觉得难堪,感到压力剧增。

过度训练有何症状及防预措施?


过度训练的主要原因是锻炼的方法不当。比如:训练的频率过多,训练的强度过大,身体状态不佳时或是病后身体没有完全恢复就进行锻炼,身体很难适应生活习惯遭到很大改变的状态,劳逸结合不当,体能状况没有完全恢复就进行锻炼。

其主要的症状表现为:

1.轻微表现:表现出逐渐失去锻炼的兴趣、睡眠不好、食欲减退、头昏、无力、记忆力减退、运动能力降低和运动表现水平下降等情况。少数人还可能有心情烦躁和容易激动的情况。

2.后期表现:表现出失眠、头疼、运动时很容易疲劳和多汗等症状。

防预措施:

1.早期:调整训练计划,减少运动量,改变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多休息,增加睡眠。

2.后期:必要时停止训练,重新安排生活制度,进行温水浴,恢复按摩,甚至进行康复理疗。

3.愈后:恢复训练时,要遵照身体的感觉逐步增加训练量。

健身一定要合理安排训练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一般情况每个月使身体下降1-2kg是最安全的。减肥一定要在健康保证的前提下进行。否则,运动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一口吃不成大胖子,健身要有度。

过度训练名词解释-过度训练的原因


前一篇文章我们介绍了:一般适应综合征

人体具有适应性,不管经历任极冷、极热、巨大的心理压力、身体的经疲力竭等等艰难的环境后,身体会因应这些环境压力而给予适当的反馈,当身体面对压力后得到适度的休息与恢复,将可以在下次压力来临前得到超补偿,接着会提高我们抵抗压力的能力(提升运动表现)。这也叫做一般适应综合症(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

一般适应综合征和我们运动训练息息相关!不管我们从事任何运动,都是一个面对压力然后再适应的过程,但是有时候压力过大或过多,没有得到及时恢复和调整,那就很容易引起过度训练!

过度训练

身体对于过度训练反应来自于无法得到适当的休息后引起的超补偿,并且又再次接收超量的压力施加在人体后的现象。

当面临压力而且无法得到适度的恢复时,而且再次面临同样或更大的压力,将会引发身体的保护机制(ProtectiveResponses)使身体的工作机能降低(Shutyourbodydown),是为了让身体不再勉强接收这些无法负荷的压力,接着可能会产生无精打采、免疫力下降、发炎反应提高、容易生病、更多或更少对食物的需求、睡眠受影响、需要大量的睡眠,以运动来说,就是表现降低。

训练后身体没有得到适度的睡眠和工作中面对裁员所给予的压力,这两者之间身体会给予极度相似的生理反应(所分泌的贺尔蒙变化),反应的结果可以是让身体具有提升效益的,也可是造成状况低落的。很多时候考量监控过度训练时,却忽略了追踪生活中所会面对的压力(学校压力、感情压力、工作压力),这些因素往往是造成我们训练计划失败或运动表现下降,甚至造成过度训练、运动损伤的主因之一。

根据统计加拿大与德国是研究过度训练最多的国家,而过度训练是人在面对过大的压力时启动的保护机制,而这些保护机制又会反应再生活中的生理变化,所以当你在增加训练量或强度时,要时时刻刻的注意这些身体变化的小细节。来自在加拿大非常有名的体能教练CharlesR.Poliquin简单地的复杂的研究中归纳出两个结论。

1.过度训练是被训练量(Volume)所引起的

当过度训练是被训练量所引起时,代表可能给予运动员过度的重复次数跟组数(Reps、Sets)。这类的运动员会跟你说,我感觉自己永远的睡不饱,除非每天除了晚上的睡眠时间外(7-8小时),再另外再拨出一段小睡片刻的时间(1-2小时),才有办法得到适度的恢复。所以很简单,当你接收了超量的训练量时,足够的的睡眠品质与时间,并且给予额外睡眠时间就是预防过度训练的好方法。长时间感到睡眠不足也是过度训练的警讯(当然不包括你常常熬夜玩游戏、喝酒等等本来就晚睡、乱睡的习惯)。同时,当训练量引起过度训练时食慾会增加,因为训练量引起的过度训练大部分是好发在肌肉组织,这时候身体会需要更多的睡眠、更多的食物、热量来恢复。

2.过度训练是被强度(Intensity)所引起的

当过度训练是被过大的训练强度所引起时,睡眠品质会相当程度的受影响,变得非常浅眠,食欲降低。而且此类的过度训练也会影响大脑传递讯号的品质,进而降低移动(运动)能力,换句话来说,大脑神经传递讯号的品质受影响,譬如说需要速度、敏捷、爆发力的运动(跳高、冲刺、投掷)的运动表现会大打折扣,在肌力训练时会很明显地看到,例如深蹲大肌力或是抓举的速度跟重量受影响。

以上是几点非常简单观察过度训练跟预防的方式,要知道过度训练并不是一天造成的,而是经过长时间过大的压力、不足的恢复所综合累积起来的结果。发生过度训练会造成身体免疫系统的下降,发炎反应的上升,所以有些过度训练的人也会出现无精打采,而且容易感冒的症状。从另外的角度思考,既然过度训练不是短时间造成的,所以也是可以很好的被追踪跟发现的。(提早发现,提早预防)

健身千万别过度


人们选择健身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缓解压力,然而,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职业压力剧增,由于赶时间、带着工作压力锻炼以及锻炼太急于求成等种种因素,有时锻炼不仅起不到减压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导致健身前或健身过程中精神紧张,让人压力更大了。

人们选择健身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缓解压力,然而,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职业压力剧增,由于赶时间、带着工作压力锻炼以及锻炼太急于求成等种种因素,有时锻炼不仅起不到减压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导致健身前或健身过程中精神紧张,让人压力更大了。

疲于奔命去运动

想想这个场景吧:在办公室紧张地工作了一天,下班后你飞速驱车赶往体育馆,恰逢交通高峰期,一路上停停走走,到了体育馆还得忙着找停车的地方,然后,一头扎进体育馆,却发现你最喜欢的健身机已经有人在用了。至于没车的你,更得忍受搭乘公交车的不便,匆忙赶往健身地。这些都足够使你心情急躁。

即便是对减压特别有益的瑜伽课也并不总是能够减压。美国洛杉矶一家著名的瑜伽俱乐部老板艾尔肯说,当别人都陷入冥想的时候,时不时有些练瑜伽的人慌慌张张闯入,把垫子往地上一扔,发出响声。艾尔肯表示,这些人根本就没有进入状态,还没有从刚才寻找车位的慌张中解脱出来。

不再把健身看做休闲

一位健身教练说,由于时间紧张和周围环境的原因,原本把健身看做休闲的观念已经变化。他说:“现在的社会不允许了,如果你在体育馆呆一个小时,说不定会错过一个重要的电话,或者错过其他什么东西……本来健身是减少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反倒让人为此增加了不少压力。”

有些新式健身器还允许人们一边锻炼一边查收电子邮件。那位教练说,这样的环境让人根本无法脱离生活中的烦扰。

现代社会包围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多,许多人在锻炼的时候都在担心失去工作或者担心无法完成上级交给自己的任务等。哈佛大学医学教授赫伯特?本森介绍说,做了母亲的现代职业妇女,平日就被工作、孩子、家庭琐事搅得焦头烂额,在健身馆里还是逃脱不了这些烦恼,仍然要遭受电话等的连番轰炸。

去健身馆先放松

一位医学专家建议,如果健身馆里太嘈杂或者健身路上经常堵车,可以考虑换个健身时间甚至换个体育馆。不过,这位专家依然建议,锻炼仍然是减压的最好方法之一,不管到达健身馆时是否有压力,都应当试着锻炼下去,慢慢压力就会缓解。

还有一些人在健身时力求快速达到健身效果,反倒令心情无法平静。另有健身者诉求称,无法完成别人都可以完成的健身动作,会让自己觉得难堪,感到压力剧增。

男人过度锻炼 小心萎缩


如果不是职业需要,男人锻炼还是要适度,因为伊朗医学专家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过度锻炼会对男性生殖能力造成负面效果。

加强锻炼能助性

加强锻炼能助性,这是不争的事实。体育锻炼对勃起功能障碍改善有好处,因为运动能有效地预防焦虑、抑郁和精神紧张的发生,而且运动能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水平,对于增加血液供应很有好处,对ED的改善也就有益。

运动过度会败性

运动过度会败性,也值得引起注意。过度训练也称为运动疲劳综合征,它是一种最为常见的运动性疾病。过量锻炼容易导致性欲降低,甚至可发生暂时性阳痿。据国外报道,一些常年进行马拉松跑的人会出现阴茎萎缩。

此外,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从对女性的吸引力来看,“适度强壮”比肌肉男更讨女人欢心,因为她们认为太强壮的人脾气会很暴躁,控制欲太强。 男人锻炼 适可而止

因此,内外因素加起来,男人锻炼还是需要适可而止。喜欢上健身房练习器械的男性,要适当调整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同时训练后应加强天然蛋白质的补充,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加强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的补充,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还可根据条件,进行按摩、桑拿浴和心理放松等,以加速疲劳消除,促进身体恢复。

男人锻炼练什么?

20岁练肌肉此时通过肌肉强化锻炼取得的“常规体力”,在锻炼终止后也不会消失。同时心脏通过耐力锻炼可提高输血量。总之,20岁的人能为今后的身体健康储备“资源”。这个阶段一定要注意坚持锻炼,以保持体重,否则30岁以后再去减肥就很吃力了。锻炼可隔天进行一次,如星期一、二、五,每次进行大约30分钟增强体力的锻炼,方法是:试举重物,负荷量为极限肌力的60%,一直练到肌肉觉得疲劳为止(每次做10~12次)。如多次练习并不觉得累,可以加大器械重量10%,必须使主要肌群(胸肌、肩肌、背肌、二头肌、三头肌、腹肌、腿肌)都得到锻炼。20分钟的心血管系统锻炼,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30岁练柔韧此时身体的关节常会发出一些响声,这是关节病的先兆。为了使关节保持较高的柔韧性,应多做伸展运动锻炼。仍是隔天进行一次,每次进行5~30分钟的心血管系统锻炼(慢跑或游泳),强度不要像20岁时那样大。20分钟增强体力的锻炼,与20岁时相比,试举的重量要轻一些,但做的次数可多一些。5~10分钟的伸展运动,重点是背部和腿部肌肉。久坐办公室的人更要注意伸展运动。方法是:仰卧,尽量将两膝提拉到胸部,坚持30秒钟;仰卧,两腿分别上举,尽量举高,保持30秒钟。这个年龄段的人仍可进行各种体育锻炼。若间断一段时间,重新进行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35岁以上的人锻炼前最好先做心电图检查。

40岁保体形超过40岁的人选择运动项目不仅应有利于保持良好的体形,而且能预防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锻炼每星期一、五进行两次,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可进行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

50岁以上的人保健康可以做10~15分钟的器械练习,器械重量要比30岁时的轻一些,太重会损害健康,但次数不妨多些。为防止意外,最好不使用哑铃,而用健身器;5~10分钟的伸展运动,尤其要注意活动各关节和那些易于萎缩的肌肉;周三加做一次45分钟增强体力的锻炼,可做俯卧撑、半下蹲等,重复多组,每组约20次。推荐运动项目:网球、长距离滑雪、游泳、慢跑、高尔夫球、跳舞、散步等。

健身训练过度的征兆


过度训练Overtraining

指训练过程中不正常地增加负荷量,且未提供足够的调整或休息。

进步是慢慢的一点点累计的!而疲劳也一样在累计!过度训练不是一天造成的,通常是由训练过程中慢慢累积、越来越严重。

治疗过度训练,需要更多的时间让身体复原,并渐进式地回到原本的训练中。

黄金法则就是让肌肉依其步调休息并回春,千万不要自行施加太大的压力,或狂热地训练自己,否则将承受可怕后果。务必将训练维持在可负担的范围内,等到对自身能力更有自信时,再提升程度。

当以下症状出现时,就表示你可能已经过度训练了,记得提醒自己多注意:

●昏睡

●失眠

●缺乏食欲

●精神耗弱

●情绪低落

●心律不整

●全身酸痛

●头痛与头晕

●对训练丧失热情

●预期外的体重下降

●训练前后感受到极度疲惫

●训练后的复原时间拉长

假使你发现自己有符合任何以上症状,则你可能已经、或快要过度训练。不过,如果你幸运地早一步发现,便可防止它恶化。

如何治疗过度训练

首先你需要的,是大量复原。过度训练持续越久,你的身体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复原。如果,你觉得自己只是轻微过度训练,那麽只需休息几天就好。但是,如果你是慢性过度训练患者,你便需要一到三周长时间的休息。在这段休息的时间里,你可以选择大大地减低里程数或交叉训练。黄金法则就是让肌肉依其步调休息并回春。千万不要自行施加太大的压力,或狂热地训练自己,否则,将会承受可怕的後果。

回到训练中

当你感受到你已经完全复原时,记得要慢慢地、渐进式地回到你原本的训练中,重新以一个初学者的心境开始练习。一开始,用普通的配速跑一点点就好,再慢慢增加强度与长度。同时,身体就是你最好的教练,记得去聆听它对你发出的警讯,可以继续或需要休息时,自然会告诉你。

经验法则告诉你,你应该按照自己的程度来训练。大部份因跑步造成的运动伤害都是因为跑太多和太快。因此,务必将训练维持在体适能可以负担的范围内,等到对自身能力更有自信时,再提升程度。

健身疲劳期与过度训练的区别


身体状态停滞不前,甚至逐渐下滑是遇到健身疲劳期还是自己训练过度了?很多人在健身一段时间后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下面,小编将告诉你疲劳期与过度训练的区别,带你走出健身“阴霾”。

过分努力

一个众所周知的训练原则是“肌肉超量恢复原理及运用超量恢复”,就是想取得进步就必须挑战自己目前的体能极限。在举重室里每次用相同的重量举同样的次数与组数是收效甚微的,你必须循序渐进地举得更重,次数更多才行。在体验到疲劳与暂时的体力下降之后,如果身体获得足够的休息与恢复,能力就会比之前更进一步,这就是“超量恢复”。力量练习中,助力组、超级组、退让用力等都是获得超量恢复的手段,目的就是突破健身者的力量极限。

挑战极限往往会造成过分努力,如果不及时注意到并加以纠正,过度训练就会出现。超量恢复与过度训练的差别只差一个“运动量”,但结果却是一正一反。超量恢复是一个正面的适应过程,把握合适的运动负荷而不引起训练过度的关键,是在挑战体能之后要给予身体充分的营养与休息时间。而过度训练往往是运动量过大或者休息不足导致的,它表现为疲劳、成绩下降,以及情绪的变化与不稳定。

疲劳与过度训练

怎样区分正常的疲劳与过度训练呢?一旦训练量超过了健身者的承受极限,并且没有及时调整与休息,运动表现会下降得很明显,这时再恢复就需要更多时间了。此时情绪的变化是常见的,有人还会出现伤病,比如感冒之类的炎症。这种现象就是“过分努力”发展到“过度训练”造成的。如果健身者能够及时减少运动量、降低强度、增加休息,炎症会消失并且不遗留后患。但是如果对于身体发出的信号没有重视,不及时做出调整,这样就会真正过度训练了。

过度训练与适度疲劳的一个重要区别是情绪的变化,明显的情绪不稳定是过度训练的特征。除此之外,科学文献至今没有一个区分适度疲劳与过度训练的标准。

多少是太多?

搞清楚过分努力与过度训练之后,我们该怎样避免出现这些情况呢?最基本的方法是看运动表现。你必须记录下身体每天的状况才能发现体能下降是何时开始的。因此,健身者都应该坚持做训练计划与记录,这样你会发现自己是否在进步、何时出现停滞不前以及什么是最合适的训练量与恢复时间。

掌握了自己的运动表现之后,就可以监控训练量与恢复时间了。总运动量是由强度与时间组成的。一次20组的练习肯定比12组量大,但如果后者的强度平均在75%,而前者是60%,那么12组也许比20组更有挑战性。大多数人每个身体部位每周练1-2次,以便让肌肉在两次训练之间得到恢复。那些每天练相同内容的人很快会出现肌肉酸痛、韧带僵硬、力量下降的情况。

建议健身者训练时遵循如下的周期原则,即周一至周三大运动量训练,之后调整一周。这样的循环有助于健身者波浪式进步。

营养建议:

除了对训练与休息进行监控,营养摄入也需要加以重视,尤其是在恢复过程明显滞后,运动表现退步的情况下。

糖原是碳水化合物在肌肉与肝脏中的储备形式,是力量练习时肌肉的主要能量来源。一些流行的低碳甚至无碳减肥饮料或食品,不利于下一次训练前身体的恢复。训练后及时摄入含有乳清蛋白与葡萄糖的功能饮料能保证肌糖原及时得到补充。

谷氨酰胺对于肌肉代谢与免疫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氨基酸,它能储存在肝脏中,能及时对血糖进行补充。出现过度训练的运动员通常都会出现血糖水平下降,因此,在高强度训练期间补充谷氨酰胺可以预防这种现象的发生。

维生素E与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保护身体免受由于大运动量引起的自由基过多而带来的侵害。

肌酸是力量练习者很熟悉的一种营养补剂,它能防止高强度训练引起的肌肉力量下降,并有助于肌肉体积的增长。

健身噩梦:你过度训练了吗?


过度训练会怎么样?

好累好不想动~好想一直睡觉....你是否也有这种感觉?

很多人认为,训练的效果应该要是

第1个"直接上升式"

举例来说:这一周卧推50公斤,下周55公斤,下下周60公斤...一年后....想想就激动!

大家认同吗?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逆天了。所以第1个图是不太会发生的!

第2个"阶梯上升式":这个方式也很难发生,人生总是会起起落落,所以这个阶梯也无法当成我们进步的蓝图

第3个"波浪状上升式":在前人的研究中,发现波浪状上升式似乎是效果最好的一种方式。

一般来说,运动训练时会加以一个过度的负荷(overload),打破细胞生理反应的恒定性,此时成绩表现会暂时下降,正常的反应下,人体会重建这个恒定性,以达到对训练的适应,并进而产生超补偿(supercompensation),成绩表现比在训练前要好,因此我们可以说一个理想的训练,是一种过度负荷与超补偿重复出现的组合。

超负荷太多会造成什么情形?

在训练前、后都感受到极度疲惫

缺乏食欲

不在预期内的体重下降

昏睡

头痛与头晕

对训练丧失热情

全身酸痛

失眠

精神耗弱

情绪低落、烦躁不安

心律不整

训练后的复原时间拉长

轻度下肢酸胀,一般疼痛

运动表现下降

免疫力下降

受伤率增加

假使你发现自己有符合任何以上症状,则你可能已经、或快要过度训练。不过,如果你幸运地早一步发现,便可防止它恶化。

你不可能奢望自己永远都在进步,但要怎么知道自己的状况呢。

有个很简单的方式就是,早上起床测量安静心跳,当然你需要长期的记录下你的心跳数据(相关推荐:健身如何判断恢复够了吗?静止心率)

留意一下在高强度训练后两到三天的安静心跳,对比之前的平均值,如果是每分钟上升了七下或更多,代表你的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

身体没有完全恢复就继续高强度训练只会让疲劳累计,越练越累。导致训练效果低下,迟迟不能进步,反而会退步

身体是非常聪明的,你必须去判断自己到底今天可不可以做高强度的训练,过与不及都不好

预防过度训练步骤

1.采用周期化训练,其中包括下列:

a.安排一些过度努力及密集负荷的训练阶段

b.为了有效的恢复,安排一些阶段,作为训练减量期和恢复期!

过度运动适得其反


为防止能量进一步消耗,就会出现机能抑制,这时就会感觉极度疲劳、浑身无力、大脑反应迟钝。如果长期进行过量运动,机体的“保护性抑制”机能敏感性会下降,使大脑机能受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症状,长此以往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生活中,人们常常觉得剧烈运动后不仅身体的反应迟钝了,而且脑子也有短暂的“跟不上”现象。

运动虽然对大脑有益,但也应该适量。应该避免过多、过量或充满爆发力的剧烈运动,如50或100米的短跑,因为这类运动会使肌肉的需氧量急速增加,从而减少大脑血流,使大脑处于相对缺氧的状态,影响其正常功能。

过量运动时,人体会消耗大量的能量。为防止能量进一步消耗,就会出现机能抑制,这时就会感觉极度疲劳、浑身无力、大脑反应迟钝。如果长期进行过量运动,机体的“保护性抑制”机能敏感性会下降,使大脑机能受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症状,长此以往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伤害。生活中,人们常常觉得剧烈运动后不仅身体的反应迟钝了,而且脑子也有短暂的“跟不上”现象。

警告:10个健身坏习惯让你白做工!


10个健身坏习惯让你白做工!

习惯在健身中是很重要的,一些好习惯可以让你的健身之路走的更轻松,也会让你更容易成功,健身会帮助你养成许多好习惯,让你更健康更快乐

但事情总有两面!有好的也有坏的!坏的健身习惯将会让你的汗水白流,让你丢失信心!到健身房运动时,你有发现别人什么坏习惯吗?

不要让坏习惯偷走你努力的果实!健身房的这些坏习惯!你中招了吗?

1.不做热身

任何优良的训练师会告诉你,在运动或训练前,充足而有效率的暖身是必要的,让你在正确的动作模式下进行。不进行暖身,不仅减少运动的效果,也增加受伤的风险。推荐阅读:热身六部曲(一)软组织品质

2.热量摄取不足

你吃进身体的食物(能量)将主宰你训练的反应。例如,你想要建构肌肉,身体需要更多的燃料。而若要减重的话,你也需要摄取足够,正确的燃料。身体没有燃料可以燃烧时,身体则会开始燃烧最容易取得的肌肉蛋白(MuscleProtein)。减肥健身:少吃不一定会瘦!

3.没有训练反向动作

许多训练师建议你要进行反向动作,比方说,你做卧推(BenchPress),需要搭配反向的动作划船(Row)。忽略反向动作会导致肌肉失衡(背部、大腿后侧及臀肌)。肌肉失衡导致增加受伤风险还会让你的体态歪斜

4.在有限范围下进行训练

在健美社群中十分常见到刻意在限定的活动范围下进行训练,导致出现限定范围下的肌力及活动度。当我们要在超出平常习惯的活动范围下举起重负荷时,受伤的风险就会大幅提高。若你习惯进行局部深度的深蹲时,而不是进行全范围深蹲,他们在进行其它动作时,就不会习惯使用他们的膝盖来稳定身体。

5.训练时间太长

训练会出现一些常见的生理反应,释放特定的荷尔蒙激素到血液中,像是睾丸酮(Testosterone)及快乐因子多巴胺(Dopamine)。每次经过45~55分钟的训练之后,身体会处于负面的荷尔蒙状态。更何况哪些真正在健身房好几个小时的人,课程一个接着一个上,然后进行举重训练或是跑步,试图尽可能要燃料更多卡路里。你可能意味着出现长度的过度训练、肾上腺疲劳及表现下降。

6.训练太频繁

你可以每周训练7天,一天训练30分钟,但仍然看不到你想要的结果。身体调适(改变)是发生在休息恢复的阶段。而不是不断的进行锻炼。你需要让身体恢复,恢复到体内平衡/身体恒定性(Homeostasis),因此它才能有效的建构肌肉、燃烧你不想要的脂肪。

7.不睡觉

我们都知道不会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完成每件事情,但睡眠是必不可少的。某些荷尔蒙,其中包括最重的生长激素及IGF-1(有助于建构肌肉及燃料脂肪),这些荷尔蒙在你睡觉时才会活跃,当你醒着时,它们不会活跃。除非你睡觉,否则你不会长大(肌肉)。

8.滑手机

请把你的手机留在更衣室。如果你真得要使用它,比方说听音乐,请把它开成飞航模式。玩手机会导致你花更长的时间在休息,降低注意力,这也意味着,你的神经系统没准备好要举起更高的重量。若在没有保护者(Spotter)在旁的情况下,这会是有风险的。而且,你每组能进行的次数可能会减少,所带给身体的影响也就降低。若你不改掉这个习惯,你的身体是不会有改变的。

9.太爱说话

你在健身房是要改变身体及生活,还是交朋友呢?训练中聊天,可能会增加休息时间、身体降温、减慢新陈代谢,甚至不专心时,动作模式改变或变形,甚至导致严重的受伤发生。

10.复制别人的训练方式

有一句谚语有样学样(MonkeySee,MonkeyDo)。有些动作做起来很酷、很帅,但并不表示你身体已经准备好可以这样做,反而是在伤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