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瑜伽练习中的困难

发布时间 : 2019-11-09
空腹练习瑜伽 瑜伽怎样练习 空腹瑜伽

大多数人认为瑜伽练习很困难,其实最影响我们练习的障碍,往往都是很容易克服的,只要我们的观念正确,并且坚持,每个人都可以获益匪浅。

一、过量饮食

食物不但要有营养,还要好吸收才可,这样你的消化系统才会容易接纳。最好是四分之一的胃是空着的,这样肚子才有空间也让水和空气流动。印度的哲学家从博爱的观点来看食物,主张不机械性地吃食物,不要一边吃一边聊天, 每一口放到嘴里的食物,你都应该用心去享受它的美味,用一颗平静的心来享受你的食物,这是一个瑜伽练习者的理想饮食方式。不过量,你永远不会增加体重,能够保持苗条,适度消化你的食物,脸上还会有光泽,让你看上去很美丽。

二、过度习练

任何事物过度都不好。所以,不管这个事物对你帮助会有多大,你还是应该用正确的方法来使用它,不要跟自己抗争,顺其自然就好。冥相也是一样。冥想的对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内心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说在这个冥想当中有什么斗争的话,冥想是会失败的。不要强迫着去做,冥想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如果你坐在那儿,紧闭着双眼,努力跟你的思想斗争的话,那你是不会成功的。要知道潜意识中是充满了你的过去。冥想对象必须要从你的意识中,浮现在你的冥想中,所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强迫自己。体位也是如此, 每个人的身体素质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去和别人比较,让自己达到怎样的效果,这样只会伤害身体和健康。每次练习在自己的极限边缘温和伸展即可,听从身体的反应,一点一点的突破极限,每天进步一些就可以了。

三、说话太多

一边练习还要一边接听电话。当你练习的时候就要与瑜伽同在,不要让自己分心,否则就会产生二元分裂。在一些不必要的谈话中,你浪费了很多精力。

四、老师的限制

规则是用来让人跟事物更加自由自在,而不是限制让它更加困难的。有的时候我们太在意规定,当你执着于规则的时候,你就忘记你当初设立这个规则的目的了。目标比做任何事更重要!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记的目标。 作为一个修习瑜伽的人,你的生命应该是充满生气的,你必须先了解你的目的是什么,其它事情就不那么重要了。

五、没时间

作为瑜伽的学生,你必须跟自己约定时间,朋友不是坏事,但是朋友过多让你自己没有时间跟自己相处就是坏事了。找一点时间跟自己独处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成长,才能自我反思,这种自反思能够为你的内在带来光明。

六、烦躁不安

头脑始终搅扰你,它会带负面的东西。试着不要让它跟你在一起。当你在练习的时候,你应该跟自己在一起,试着不要把头脑带进来,不要听它的话,要发展自己内在的力量。

因为瑜伽存在于我们完整的人格当中,而不是那短短的一个小时。所以对于瑜伽的学生来讲,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在你那一个小时练习当中所产生的特质,应该带到生活的另外二十三个小时当中。因此,瑜伽的特点就是调息“调身”最后达到调心的效果。长期习练瑜伽,不但能够给身体带来益处,更能调整你的心态,使它处于平和的态度,心态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你的健康,所以要保持一个乐观的心境,自信'勇敢的去面对生活,活出自己的精彩!

扩展阅读

原始瑜伽练习中的反应


刚开始行原始瑜伽基础训练,姿势正确的话,人会很晕,很困;这时有条件的话可以放开去睡一觉,醒后就会神清气爽,精神百倍。因为行功过程能量力度是很大的,人体承受不住,是故有眩晕,困倦的感觉,以睡养神可以完成身心对能量的消化……

原始瑜伽练习中的反应

1、刚开始行原始瑜伽基础训练,姿势正确的话,人会很晕,很困;这时有条件的话可以放开去睡一觉,醒后就会神清气爽,精神百倍。因为行功过程能量力度是很大的,人体承受不住,是故有眩晕,困倦的感觉,以睡养神可以完成身心对能量的消化……

2、随着行功的加深,很有可能见光,闻到瑞香,见到异景,哈欠连天,流泪,打嗝,干呕,一些隐患也会被激发出来,这都是正常反应。应以平常心对待:物来则映,物去则空。不追不求,顺其自然

身体方面的反应是身体改造过程的自然体现。病激发出来了该看医生还是要去,不要把瑜伽当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列宁说,真理再向前一步就会变成荒谬!

见光是海底轮的能量开始光化上提至眉心轮——无数次的光化上提,能量会收敛凝聚成一个夺目的光团,这就是修行者梦寐以求的明星,摩尼珠。但这与修心有关:心一散乱,摩尼珠会得而复失。所以关键不是摩尼珠能不能修出来的问题,而是修者的心态能不能静下来与之相应以使摩尼珠能稳定存在的问题

哈欠连天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相应的表象。所谓“世人四处拜神仙,谁知哈欠连着天。” 一种是,调动的能量太足,身体适应不了,故以哈欠的形式将多余的能量排出或向身体深层分布。

打嗝,干呕一般是排除胃肠部位的病灶,废气;更深一层也与相应有关。这有待于行者本人做好记录,自己去总结。

流泪,一般也是一种排毒的形式,但也与相应有关:“心弦动,泪泉涌”,心弦谁能动?心心相印,当然是相应心去拨动!

至于瑞香,异景等殊胜境界不要去追求,一着相则偏。《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当它是幻觉好了。如果经常出现,可以以旁观者的心态将之记录下来,作为原始资料,以便以后研究。

什么是旁观者的心态?一个人亲人死了悲伤欲绝,你站在旁边无动于衷。为什么?因为与你无关!

3、讲义中的口令词都很简洁,因为原始瑜伽在乎那种“得意忘形”的境界,那么手高一点低一点,脚前一点后一点都是无关大局的可以忽略的问题。另外简洁的口令也可以给行者预留一个个性化行功的空间。只要修习中紧紧扣住了脊柱(中脉),那么提高生活质量也好,健身健美修行也好,乃至修行都是可以轻松达成目标的。

4、这些基础训练以提高人的自身能量为目的,没有任何宗教色彩。涉及到一些宗教人物,宗教经典,只是为说明问题。瑜伽本身只是一种运动!不过人可以利用瑜伽体现的神奇魅力去建立宗教!所以说宗教是诞生于瑜伽运动之后的——也就证明了瑜伽跟宗教不是等同关系。例如:佛在世时只是一个修行的团体,并没有建立什么佛教;同样老子留下一部《道德经》西出涵谷关也没建立什么道教。道教的建立已是老子走后几百年的事了。

有人论及功法正邪的问题。功法本身没有正邪,犹如钱财没有好坏一样。关键是人心有分别,有不同的价值观取向。比如,这五套基础训练,你可以利用这些训练建立的良好的身体素质去干事业,挣大钱,或做坏事,你也可以以此为基础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还可以用此旺盛的精力去和谐夫妻生活……是人的问题而不是功法本身的问题!

所以练习这种瑜伽没有任何禁忌:你完全可以按你平常的习惯去工作,生活,学习……功法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人服务于功法。

练习瑜伽中易受伤的动作


鸽子式

练习时侧腰和髋部容易受伤,应根据身体情况逐步完成,如果转体时腰眼位置感到剧烈疼痛,应立即放松以避免受伤。

侧支撑式

练习时因手腕和肘关节承受压力较大而容易受伤,有腱鞘炎的练习者最好不要做此动作。

肩倒立式

相对来说这是发生危险时对身体危害较大的动作,因为主要的承重部位是颈椎和腰椎,所以有颈椎病和腰脱的练习者最好不要做此动作。初学者不要模仿这个动作,尤其在没有教练保护的情况下。

三角伸展式

练习时只要掌握身体各个部位保持一条直线、不前倾的要点,一般不会发生危险。练习者大部分都是因为支撑不住倒地时,磕碰造成的外伤。

鸽王式

此动作能缓解腰肌劳损,对腰椎很有帮助。练习时应避免用力过大,导致腰椎和颈椎受伤。一般建议初学者采取眼镜蛇式来完成此动作,即双腿放平不抬起,这样可以减轻对腰椎的压力。

瑜伽作为一种时尚健身运动,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尤其是不少白领女性更是将其作为解压减负的首选。但也有人练习瑜伽后身体有不适的感觉,甚至还有人因练习瑜伽方法不当受了伤。

教练特别提示:

1、练习瑜伽时衣着要宽松,身上佩戴的物件越少越好,像手表一类可造成伤害的物品一定要取下。

2、不要超越身体极限,要学会听从身体的暗示,在有异常不舒适的感觉时,应立即放松。

3、应从最初级的动作开始练习,不要急于模仿高难度动作,这类动作最好在教练的指导下完成。

4、练习之前要进行暖身,预热肌肉、放松关节,结束后要有休息。

5、瑜伽练习要遵守“相应放松”原则,也就是说做了一个向左的动作,就一定要做一个同样的向右的动作放松,即所谓“有左必有右,有前必有后”。完成一整套动作的时候,每个动作之间也要有放松,时间约为5—10秒。

谈防止瑜伽练习中的损伤


我们经常看到因瑜伽锻炼不当造成的造成肌肉、韧带拉伤、关节错位,严重者还损伤到脊柱神经。不少人以此为据认为瑜伽对身体伤害非常大,这是个“美丽的谎言”。

就我本人在瑜伽练习近4年的经验中,自身体会和耳闻目睹一些人因为过度追求体位的难度,尤其是过量练习后屈体位,才会引起损伤。因此出现的损伤不在瑜伽本身,是人们不正确的练习方法和不科学的教授方法造就了这些损伤的频频出现。

瑜伽是梵文“YOGA”译音,有“结合”、“连接”的意思,它的含义是把思想和肉体结合至最佳状态,把生命和大自然结合到最完美的境界。通俗地讲,瑜伽是从体位着手,通过对身体稳定性、一致性的调整,打开呼吸能量的通道,进入呼吸控制的过程,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身、心、灵统一结合,最终进入冥想的状态做好准备。瑜伽在5000多年的传播历史中,先人通过自我的苦修达到身、心、灵上统一,顺应了人的自然生理结构,与当今西医的生理解剖学和运动解剖学不谋而合,发展到如今,瑜伽更注重将练习与前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瑜伽运动更安全,有效地达到身心平衡的目的。

瑜伽产生损伤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

第一是关节的损伤

在目前的瑜伽练习当中,很多人不注意热身练习,直接做超出自身能力的高难动作,大幅度活动每个关节,这样做的结果会加速关节的退行性老化,造成关节的磨损和疼痛。所以通过瑜伽体位,练习训练包裹在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和耐受力才更为重要。减少磨损最好的方法是激活关节周围的肌肉,让肌肉带动关节运动,而不是关节本身的运动。动作越缓慢和细微,这个时候才越能感受到关节周围那些很少用到的肌群的变化。

第二是肌肉和韧带的拉伤

社会上另一误区是认为瑜伽是锻炼柔韧性的练习,让身体变得柔软,能完成难度很高的体位成了他们练习追求的目的。其实高难度动作极易导致肌肉和韧带损伤,因为从肌肉的特性来说,肌纤维的长度和宽度是一定的,肌肉的伸展应该来自于伸和展两个方面,只有伸和展这两个方面平衡,才可以体现肌肉即具有力量又具有弹性的特点。但是一味的追求拉长,结果就如拉橡皮筋一样,拉长到一定程度,橡皮筋就会断裂,这就是产生肌肉和韧带拉伤的直接原因。

从教练本身来看,无论是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或优秀的运动员,他们本身学过一些运动知识,可以说他们是很好的瑜伽锻炼者,但并不一定是很好的瑜伽教练。而速成的瑜珈教练,自己本身就没有按瑜伽的理念顺应自然,而是硬把自己强拉成柔软状,她们是害人害己。目前瑜伽教练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是,他们自身可以完成一定难度的动作,在教授过程中就自然而然地认为“我能做,你也能做”,但实际上每个人的营养状态、身体素质等都不一样。这也就很容易产生问题。对于瑜伽运动,我们看到的、接触到的其实很多是“表演”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瑜伽,其中很多高难度的动作大多数人是没法达到的,瑜伽大师能做高难动作,他们都是自小练习瑜伽,有很好的基础,在动作中他们能做到身心平衡。而我们平常人在瑜伽锻炼过程中,过度使用关节、非正常用力等等都极有可能造成肌肉和韧带的拉伤。

后屈的体式一定要建立腿部稳固的向脊柱方向向上支撑的基础上,这样可以激活脊柱两侧的肌肉群,然后通过不断地提升胸腔,最大限度地打开双肩形成的后屈动作才会安全。这样可以将后屈时对脊柱椎间产生压力有效的分散,否则很容易让椎间压力过大,积压椎盘,造成伤害。比如瑜伽中的骆驼式就是后屈体位,如果过度锻炼骆驼式,会引起环韧带往里打折,进而损伤到颈椎,在医学上叫过伸性损伤。经常看见年纪较大或没有运动史的人,不顾自身的条件,硬盘双莲花式,使膝、髋关节及周围肌肉产生过渡拉伸,对髋关节和膝关节损伤很大。

又如过度的前屈弯腰容易造成腰椎间盘突出,前屈体位是调整腿部和躯干作为一个整体的伸展性。人的身体有正面、背面和侧面,判断前屈体位是否做得正确的条件就是身体的正面、背面和侧面都能均衡的伸展。如果仅仅是后侧的伸展,就会过渡拉伸后侧的肌肉,造成肌肉劳损。再有做肩倒立,颈肩成90度,这时人整个身体的重量对颈椎的压力很大,容易造成颈椎关节错位,甚至颈椎间盘突出。

那我们如何避免这些损伤呢?

首先是瑜伽教练应“因材施教”,其次是每个瑜伽练习者在进行瑜伽之前,应当有适当的热身运动,不强求做高难度的动作,量力而为。因为人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都不一样,所能达到动作难度也大不相同,锻炼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练,用现代医学理论解读瑜伽。中医学讲“筋”要好,而瑜伽在运动过程中就可以锻炼一个人的伸展性、伸缩能力。对于特殊的锻炼者,如年龄较大、本身关节有问题的人,更需要注意,不可急功近利。

在练习体位之前先要做调息,让大脑和全身安静、平和下来。大脑放松,全身也就容易放松了。再做热身,目的是使全身的肌肉、筋腱、关节打开,不使身体受伤,尤其是早上,经过一晚上睡眠,全身很僵硬,这时马上做体位,最容易被拉伤。体位之后是放松休息术,不要低于15分钟。放松休息术是瑜伽中最简单也是最难的体位,因为身体容易放松而大脑不易放松,一定不要轻视它,放松休息术是将之前做体位接受的能量和元气平缓地输送到四肢及神经未梢。做好15分钟放松休息术,等于2-3个小时的深度睡眠。

时刻记住:“瑜伽不是表演,不是竞技。”瑜伽是对内求,是去找真正的自我,掌握这些之后,你就不会去求外在的体位漂亮,不去注重音乐,不会去刻意地求结果,你会去享受练习的过程。就不会伤害你自己!

瑜伽练习中的“软度”与“韧性”


人们在练习过瑜伽姿势之后,身体自然会变得柔软、所以只要能持之以恒地练习瑜伽,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改善身体的柔软度,因此,千万不要在上完第一节瑜伽课后就对自己失去信心。

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人们只看到了瑜伽的“软度”,而忽略了瑜伽的“强度”。瑜伽的姿势练习有强化身体机能,平衡身体各个系统的功能。它主要靠身体的抻、拉、扭、挤等方式来有效地按摩身体内脏、刺激身体各大腺体来达到健康身体的作用。而人们在练习过瑜伽姿势之后,身体自然会变得柔软、所以只要能持之以恒地练习瑜伽,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改善身体的柔软度,因此,千万不要在上完第一节瑜伽课后就对自己失去信心。刚开始时,身体各部位的僵硬感是非常自然的,这只是对你发出的一个小“警告”——要彻底维修一下身体这部机器了。

其实,瑜伽练习绝对不是只在乎人体的柔软度,它也十分注重“韧性”,也就是强度的练习。随着瑜伽的发展,现代瑜伽师们也在不断探索适合现代人练习的方式,在不脱离瑜伽练习原则的基础上,力量(Power)瑜伽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和认可,力量瑜伽在关注身体软度的同时加入了大量肌肉能力的训练。

在我见过的众多瑜伽师的瑜伽体系中,Kamal先生创立的Kryoga体系(节奏瑜伽)较为完善地把瑜伽的柔度和强度结合在一起。他的体系课程因此在印度、中国、香港、泰国、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受到极大的欢迎,他也因此受到新加坡总理的接见。在Kryoga的课程里,Kamal先生设置了包括呼吸、姿势、冥想、治疗等不同的几十种课程,让人觉得新意不断,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瑜伽师和爱好者,在他的课堂中也因此有大批的男性练习者。而在香港的Kamal瑜伽馆里,都是清一色地来自印度的男教练,他们都拥有非常优美的肌肉线条和令人惊叹的柔韧性。

瑜伽的柔度和强度都应配合瑜伽呼吸来达到,身体的关节。肌肉都应用不同方式来练习柔度和强度,这样身体才能练就十分协调的力量和柔韧性,同时,当然也需要练习者循序渐进地坚持练习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很多女性有着非常好的柔韧性,却缺乏力量;而男性有很强的力量,却没有很好的柔韧性。

从瑜伽的角度看,这也是身体机能不平衡的表现。因此,不要一味地只做力量性的练习或者只做柔韧性的动作,这样对身体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如力量太差或者柔韧性不好都容易导致身体关节、肌肉拉伤或者扭伤。练习瑜伽时,学员和教练都应很好地选择课程和调节课堂的节奏,进行强度和柔度的交叉练习方式,让自己拥有真正健康、完美的瑜伽身体。

怎样避免瑜伽练习中岔气


虽然练瑜伽有很多好处,可是在练习中没有注意一些安全细节,也是有危险的。瑜珈看似轻松、低强度,其实,它有上万个动作,包括弯、叠、折、俯、扭、抑、屈、伸、提、压等,不正确的练习会损害健康。有时,动作做大了,等你觉得劳累时,已经受伤。所以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现在,告诉您一个常见情况:我们在做瑜珈之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否则很容易会“岔气”。

据调查,有超过1/4的瑜珈练习者在练习中受过伤。其中岔气占了60%以上。练习瑜珈要求呼吸配合身体的伸展,这也正是容易产生“岔气”的原因之一。发生“岔气”主要是因为活动时呼吸没有节奏或呼吸频率太快,深度不够。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瑜珈练习中出现岔气呢?

我们最好在专业的瑜伽教练的指导下练习。另外,再给大家提供一些练习瑜珈时的注意事项:

1、饮食避免油腻、辛辣。练习前至少3小时内不能进食,练习后1小时进食比较科学。

2、练习前需尽量解完大、小便。

3、在练习瑜珈后至少15分钟再沐浴。

4、不要在烈日下做瑜珈。

5、习练瑜珈要尽可能穿着简单、宽松。练习时最好光着脚。

6、练习时空气流通,对于调息练习很重要。

有些人从书本或录像中学习瑜珈。练习者务必确保不要做得过火,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不过最好还是去好点的瑜伽学院练习,那里有专业的瑜伽教练,可以给你很好的指导和建议,出现什么状况靠他们的经验也可以帮助你处理。

瑜伽练习中何时吸气,何时呼气?


瑜伽入门者最常遇到的困扰之一,就是常搞不清什么时候要吸气?什么时候该吐气?常随老师口令又要注意动作是否做错,又要留意呼吸对不对,弄得自己手忙脚乱。

体位法的呼吸一开始也困扰我好一阵子,常会怀疑“一定要照老师的方法吸气吐气吗?”直到我看了一本书后,长期的疑问终于得到解答。瑜伽智者认为,体位法中的呼吸,就和我们一般时候的吸吐一样,是非常自然的,非但不要憋气,更因种种状况不同,长度也会调整。

吸、吐的原则

原则1:展开的动作请吸气,收缩、扭转时请吐气。以前弯来说,两手向上拉长时就配合着吸气,当身体对折弯下地面时就吐气。

原则2:强调某个部位体位法,姿势停留时,配合着数个深呼吸。如在做下犬式时,把臀部推高到顶点,两手两脚撑在地面,从侧面看这个姿势像个三角形。此时在此处深呼吸四次,加强拉伸背部和腿部的肌肉线条。

原则3:困难的动作呼吸可较快,强调平衡的姿势呼吸较深沉。如果拿肩立式和树式相比,当然是肩立式的呼吸会较急促,树式呼吸可较平缓。

依自己的状况呼吸

对初学者来说,单是记住体位法的重点已属不易,若能注意到随着换气,已属不错。但若您是有经验的瑜伽人,请务必注重每个体位法中的呼吸,尤其最好每个动作都能配合腹式呼吸法。因为在深且慢的呼吸中,可以吸入更大量的氧气,让身体更放松,面对愈难的体位法,就请以深呼吸来挑战。

请记住,瑜伽中的柔软度有一部份是天生的,但有更大的部分是“身体、心理和呼吸的组合”。柔软度固然不是瑜伽中最重要的,但却是不可或缺的练习。而呼吸是瑜伽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请随时随地练习它,自己慢慢摸索就能体会它的强大妙用了。

妙!在瑜伽练习中耍太极


在太极体系中,太极拳架练习与瑜伽体式练习一样,都是“炼形”,是通向最终精神家园的初阶。通过太极拳架练习本身,就可能达到如《授秘歌》中所说的“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忘物自然,西山悬磬”的境界。也就是说,太极修炼在一开始的“炼形”阶段即被赋予终极意义,在拳架练习中提出了一些贯穿修炼始终的指导原则。这些原则,在瑜伽的体式练习中尽管许多未被明确提出,事实上也是一直存在的。太极拳架中的练习原则,颇代表初阶练习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可供不同流派瑜伽体式练习的借鉴。

太极拳架的练习原则,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身形姿式的原则,主静,二是身体运动的原则,主动。然而,二者又相互融合,动中要保持静中的要求,静中暗含动中的原则。

一、身形姿式原则

身形姿式的最高原则乃是“中正”。其本质在佛教修炼中称为“身直则脉直,脉直则心直”。对于瑜伽练习来说,要保持左中右三条人体主脉道的畅通和气机的流畅,以唤醒和导引昆达里尼,在体式中保持身形中正十分重要。

在古拳谱中,对于身法的要求十分概要,如“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等。由于太极的真技多由师傅亲自口传身授,少有文字记载。进入近代以后,由于太极拳的普及,其身形要求才逐渐于文字上细化、明晰。

“头正项竖,虚领顶劲”

中医认为,“头为至高清虚之地”,头是百脉的总汇聚地,五脏的所有精华之气,六腑的清阳之气,都汇聚于此。因此,练功时注意头部姿势的正确,不仅是周身中正的关键,而且是诱导气血上升以养脑荣神,使神主宰全部生命活动的机能加强的重要方法。对于调理身形来说,头部姿势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

头正,指头部自然垂直,不可前俯后仰左右歪斜。项竖,则脑后二大筋自然竖直,脑后二大筋是中气上下流通之路,若颈项不直,则经络气血运行会受阻,影响全身运动。

瑜伽体式练习过程中若头倾失悬则精神易萎靡不振,身体难以达到平衡。练习中出现身体前倾后仰或左右歪斜的平衡失调现象时,即可通过悬顶来纠正。如树式,除了将视线集中在一个固定点上之外,还可以用意念感觉头顶正上方向上延伸。但要注意,虚者,虚虚领起,惟意到而已,不可用力太过,用力则项强,气血亦不能流通。

瑜伽的经典体式站立山式(Tadasana),作为所有站立体式的基础,也提出同样要求:Tada是山,sama意为垂直不动,顾名思义,即指站立要像山一样地矗立,上下贯穿,屹立不动。

在呼吸控制法中,也有类似的要求,面朝前方,后背立直。许多人在习练过程当中不知不觉弓背,殊不知这样影响了气脉的流通。

“胸空腹实,上虚下实”

胸空包括“含胸”与“开胸”两个要求。含胸指胸骨与乳头间的三角地带稍稍内含,含胸的正确做法,是将胸部放松,使前述三角地带呈现自然的内含状态。

开胸指胸部向两侧处放松展开,但不是用力向外扩开。开胸与含胸相辅而成胸空。

中医认为,心肺并居胸中,心主血,是一身气血运行的动力,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而胸部又为阴经交汇之所,其膻中也是人体大穴,也有称上丹田的,瑜伽中为心轮所在。胸空可以使五脏阴经气血交换顺畅,即在不增加呼吸频率的情况下加强呼吸的强度,以减除运动中的气喘现象。

以山式站立为例,要保持身体在一条线上。胸腔要扩展,肩的肌肉要向后并向下沉。在肩关节放松的配合下,胸腔上下径放长,横膈升降舒展,不仅使重心下降,身形更加稳定,而且减少了心脏的压力,并按摩锻炼了腹腔。

胸空自然腹实,再借助腹式呼吸或逆腹式呼吸,可促进丹田之气内敛,加强腹内压,在动作中不仅完成筋、骨、肉的锻炼,更按摩运动了脾、胃、肝、肾、大肠、小肠、膀胱等脏腑。

“塌腰敛臀,脊柱竖直”

这里的“塌腰”不是平日里所说的腰部塌陷,而是指松腰,即拉长下背部。

太极练习中特别讲求腰的锻炼,故有“太极腰”之称。腰是一身运动的主宰,上下体的枢纽。腰要松而后能塌。松腰是指腰椎及其韧带和腰部两侧肌肉都放松,从而改变其自然弯曲状态。松之后,自然能有沉之感,有上顶和拔长之意。伸直不是硬挺,而是上下牵拉,好似各脊椎骨如浮图般轻轻重叠在一起,“形如九曲珠”。

塌腰要配合以敛臀。臀部的生理构造是微向外后突起,但过于外突,必有弯腰、低头之病。敛臀要求练习中,注意臀部的向内吸进。其目的,一是使气更沉于丹田,二是使脊柱竖直,保持躯干的中正安舒。敛臀要配合以提会阴。即于海底轮下会阴处,虚虚上提。会阴部是任、督、冲脉的起始部位,提会阴可防前后二阴漏气。

由于太极拳运动多在屈膝坐胯的基础上进行,其“塌腰敛臀”的要求是与这一步法相对应的。对于瑜伽练习而言,也是如此。在直立体式中,要注意脊柱竖直,不可过分凸臀挺胸,否则气逆行而上,不能归于丹田,站立不稳,容易倾倒。而且胸腹之气不能交汇,心肾不交、神气不合。阴阳不合则万法不至。

从现实意义上来说,体式中,经常强调“尾闾向下沉,向内收”,这样,腰椎被拉长,腰椎的压力被分散、减轻,下背部的肌肉也不会变得僵硬,对于腰肌劳损有着积极意义,对于孕妇更是需要注意。

以上三点皆为中正之法。然而,考虑到太极与瑜伽练习的不同要求,在瑜伽体式练习中尤须强调中正的更深含义。中正不偏其实并非完全指身体板直、僵直,其内涵,还包括斜中寓正和神气中正。所谓中正,全在“以心中浩然之气,运于全体,虽有时形体斜倚,而斜倚之中自然中正之气以宰之”,因此,其“非形迹之谓,乃神自然得中之谓也”。在太极诸形中,如“击地锤”等,即是如此。在瑜伽体式中,如三角伸展等式中,也要保持神气之中正不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