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常识之五大错误观念

发布时间 : 2019-11-09
徒手健身五大经典动作 健身有哪五大部位 空腹瑜伽

很多人对瑜伽都会有一些片面的理解,认为这样做才是对,那样做是错,然而瑜伽是不是你想象中的这样,一起看看瑜伽的常见五大误区,帮你纠正错误观点。

第一个误解:哪个老师教的对?

喜欢到处跑教室练瑜珈的朋友应该会发现,一些常见的动作,每个老师练起来却有细微的不同,要求也不太一样,甚至教学很久的老师自己也会改来改去,让以前的学生跟后来的学生学到的会有差别,连闻名全世界的印度Iyengar大师都有这样的情况,何况是一般老师。

其实不管到哪里练,每个老师讲的答案都对,认真的老师讲的是他认真的发现,不认真老师讲的是他从他老师那里copy来的心得,不管是哪一种,学瑜珈的人都不要执著,你应该要有一个心态:"身体每个地方都要练到",因为"不同的要求可以练到不同的身体部位",所以不用担心其中有没有矛盾啦。

第二个误解:努力练就会进步?

相信十个练瑜珈的人里头,一定至少有一个想真的把瑜珈练得很厉害的,但未必一百个人里头就会出现十个瑜珈高手,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受伤还有累积很多挫折感而退出了。

道理很简单,这个身体不能过劳的。当您想特定加强身体某些部位时,就有可能增加该部位劳损的机会,这样迟早要受伤练出问题的。时常听到人家说受伤是家常便饭,我很不以为然,我们的身体养护得来不易,要让它受伤却不难,每次一受伤就要痛苦好几个星期,不但修养时不能继续练习,而且只能恢复原来的七八成,所以一堆人放弃练瑜珈就是如此。

其实身体各部位都会互相影响,不需要特别操某个部位,有时在别的部位火候到了,一样可以让紧的地方改善。再来身上的韧带就属背部与腿部的最粗最厚,所以不容易锻炼,花个三五年都不觉得奇怪。只要每次用心的练而不是用力的练,就不必担心效果不彰。柔软不一定靠拉筋,像我自己拉筋效果就不好,时常都是做体位法时心够静够沉,偶尔心里忽有所悟,平时最硬紧的地方顿时就松软了。

所以与其每次努力的练习,不如把练习次数增加,但每次练时抱著无所求的心态去练,把心放空,身体才会柔软。

第三个误解:日新月异的体位法就是酷?

有些人学习瑜珈,把体位法认为是瑜珈的全部,所以以收集各种体位法为乐,甚至喜欢自创或者修改体位法。我还听过某些老师上课时惜教体位法,不愿意教太多,怕把自己知道的体位法教完了学生就不来练了,所以这种老师每堂课暖身就花掉半小时,练几次拜日式,再复习一下之前教的,这样一堂课只要教一两招新的就时间到了,真的很匪夷所思。

胜王瑜珈(Raja Yoga)的八步功法里头,体位法只占其一,现代人难以学习到摸不著边的心灵课程,所以便把八分之一的体位法认为是全部的瑜珈,这是错误的观念。这个关键也在老师的功力,并不必要去创新动作,目前知道的体位法已经太多了,根本练不完。如果老师自己没有体会到各个层次的心得,那能教出来的当然有限。

好的教学是看教练对体位法的了解程度,而且最好教的都是外面书籍影片可以看到的招式,这样学生才方便复习记忆,而且更容易发现不同教练之间对动作要求的差异,这样更能体会每个教练的用心。

第四个误解:练瑜珈就是要把身体拉得很柔软?

台湾练瑜珈的人很重视柔软度,国外的瑜珈体位法则讲求均衡发展。我相信,正确的练习,身体一定柔软,但也会有力气,不过这个力气不是把肌肉练的很大一块的肌力,练得好的瑜珈士反而应该是像古人讲的一样仙风鹤骨,身体看起来瘦弱轻飘飘的。

有些人身体气血不足,筋肉强度不够,一拉就容易受伤,或者先天身体就硬,这些人进步的慢,强调拉筋只会让他们失去信心,如果因此放弃不练就更可惜。

或者把筋拉松了,看起来好像很柔软,其实身体不见得跟著变强壮,韧带是支撑身体进行各种姿势、站立、运动的重要组织,把它拉松了,怕不牢固而又去加强肌力,这恐怕不是强调身心合一的瑜珈练习,而是锻炼身体而已。

要如何让身体柔软?我时常认为,柔软度跟关节韧带没有绝对关系,人体有七成是液体,所以练柔软度不要从仅有三成的固体下手,这样成功率才会提高。许多体位法可以导引运动到内脏,刺激大小脑分泌出各种有益身心的脑内啡。这种互动练的够、体会的好,身体自然会柔软了,加上放松,身心自然转变健康,就算筋没拉开也是好处多多。

人体有一个特性,就是会左右X状交叉对称,也与左右脑有关连。我们的身体是被用的,以什么方式用它,时间久了它就会有固定的惯性出现。只要以耐心继续练习,不把它当作一回事,也不要妥协就会克服。如果心里把身体僵硬当作烦恼,采取对抗的心态,它就会更作怪不听话。只要继续练下去,并且真的体验到放松与宁静,那么这个烦恼就会慢慢降低。其过程跟克服心理问题几乎是一样的。

回过头来,也不要以为身体柔软瑜珈就练的好,应该要把身体健康当作成就,这样才对。

第五个误解:瑜珈要跟大师学?

瑜珈盛行之后出现了许多大师级人物,所谓的大师就是各种困难的动作作的轻松又漂亮,加上出书上媒体受欢迎。这些大师既然自己练的好,当然也可以教的好,可是去跟她们学的学员可不见得都可以学到独门绝活,因为这些大师弟子众多,您去了运气好可以排在前面让大师指点一下,运气不好的离大师远一点就只能看到大师的背影了。受欢迎的大师通常课排的比较多,或者活动外务也多,所以上起课来不一定有精神,有的可能只拿出三分力就觉得足以应付了,主要也是来学的人以看热闹的为多,真正的练家子是比较少出现的。加上大师通常学费也贵,上一堂课如果得不到东西,失落感也特别重,这样患得患失的心态又跟瑜珈精神相违背了。

其实练瑜珈固然要老师教的好,学员自己的慧根也很重要,慧根就是身心的敏锐度高,这种人一点就通,还可以举一反三,甚至闻一知十。遇到比较钝根的学员,有时明明讲的都是中文,可是他还是听不懂,那就算是大师也只能鼓励他好好练下去而已了。

那说来是否不需要找大师学瑜珈?这里建议初学瑜珈的人不用刻意挑老师,先找几家交通方便学费可以负担的教室去试上几堂课,挑你最满意的一家留下来好好练就可以了。等上了一两年之后,自己应该都知道瑜珈是怎么一回事了,届时便可以出外寻师访友,没这企图心的就不必多事,继续保持练习依然可以强身长寿。还没练出心得或者一定程度的人,就算遇到大师你也不一定受益的,因为所谓大师都是因材施教的好手,如果你还没成材,大师能作的也只有安慰你,耍一下幽默让你开心一点,这样就功德无量了。

有的人瑜珈练的不错,也想像大师一样作出各种困难的动作,于是常在这里出现挫折感。我不觉得每招都一定要练成,困难的动作是可以唬人,但不一定内含什么了不起的功效,喜爱练身的人可以将其当作自我挑战,但不必因为作不起来而觉得气馁,反而简单的招式既好作又有效,那才应该是主流,多练简单的招式,困难的动作慢慢也就可以作起来啦。

扩展阅读

选择瑜伽班的五大秘诀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认识程度越来越高,选择自己喜欢的锻炼方式来提高身体的体质。然而,面对众多层次不齐的健身中心,我们如何选择真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

选择瑜伽试试,您会在这种运动中,感受到其他运动所感受不到的东西,带给您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锻炼,这种以心与身相结合的健身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以后,您会发现自己变得比以前更美丽,更快乐了。下面我就提供五个让您轻松选择瑜伽班的秘诀,将帮助您开启美好的瑜伽之旅!

一、教练的素质一个好的教练,当然也会有好的学员,目前国内瑜伽班很多,瑜伽教练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容易造成一般人在选择时的困惑,建议先认清自己练习瑜伽的目的,与指导老师互动,再决定合适的瑜伽教练,相信可以大大减少您花冤枉钱和失望的比例。

二、教学对象瑜伽会馆课程设计越来越多元化,各种年龄层,各类病症与不同体质状况和对象都包含其中。科雯。瑜伽主要对女性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设计了种类繁多的各式课程。

三、课程设计为了适应不同练习群体需求,瑜伽会馆尽可能安排多样化的课程,不论是针对女性群体,上班族,瘦身人群等都有一系列的详细课程设计。向学瑜伽的朋友可以针对自身条件,选择不同的瑜伽训练内容,从而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

四、功效瑜伽形体总的来说有四大功能,即调理、排毒、减脂和美感。瑜伽的身体姿势能伸展全身的肌肉,韧带,塑造优美的身体线条,保持苗条柔韧的身材,同时由于注重呼吸的方式与调节,也就具有了非常好的医疗健身功效。

五、价位每家瑜伽会馆所需要的费用都是不一样的,有的瑜伽会馆每天都有排课,有的则是只有晚上或是周六,周日才有课,这就在费用上会有一些区别,这是您就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经济状况)自行选择了!

练习瑜伽五观念不可取


很多人对瑜伽都会有一些片面的理解,认为这样做才是对,那样做是错,然而瑜伽是不是你想象中的这样,一起看看瑜伽的常见五大误区,帮你纠正错误观点。

第一个误解:哪个老师教的对?

喜欢到处跑教室练瑜珈的朋友应该会发现,一些常见的动作,每个老师练起来却有细微的不同,要求也不太一样,甚至教学很久的老师自己也会改来改去,让以前的学生跟后来的学生学到的会有差别,连闻名全世界的印度Iyengar大师都有这样的情况,何况是一般老师。

其实不管到哪里练,每个老师讲的答案都对,认真的老师讲的是他认真的发现,不认真老师讲的是他从他老师那里copy来的心得,不管是哪一种,学瑜珈的人都不要执著,你应该要有一个心态:"身体每个地方都要练到",因为"不同的要求可以练到不同的身体部位",所以不用担心其中有没有矛盾啦。

第二个误解:努力练就会进步?

相信十个练瑜珈的人里头,一定至少有一个想真的把瑜珈练得很厉害的,但未必一百个人里头就会出现十个瑜珈高手,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受伤还有累积很多挫折感而退出了。

道理很简单,这个身体不能过劳的。当您想特定加强身体某些部位时,就有可能增加该部位劳损的机会,这样迟早要受伤练出问题的。时常听到人家说受伤是家常便饭,我很不以为然,我们的身体养护得来不易,要让它受伤却不难,每次一受伤就要痛苦好几个星期,不但修养时不能继续练习,而且只能恢复原来的七八成,所以一堆人放弃练瑜珈就是如此。

其实身体各部位都会互相影响,不需要特别操某个部位,有时在别的部位火候到了,一样可以让紧的地方改善。再来身上的韧带就属背部与腿部的最粗最厚,所以不容易锻炼,花个三五年都不觉得奇怪。只要每次用心的练而不是用力的练,就不必担心效果不彰。柔软不一定*拉筋,像我自己拉筋效果就不好,时常都是做体位法时心够静够沉,偶尔心里忽有所悟,平时最硬紧的地方顿时就松软了。

所以与其每次努力的练习,不如把练习次数增加,但每次练时抱著无所求的心态去练,把心放空,身体才会柔软。

第三个误解:日新月异的体位法就是酷?

有些人学习瑜珈,把体位法认为是瑜珈的全部,所以以收集各种体位法为乐,甚至喜欢自创或者修改体位法。我还听过某些老师上课时惜教体位法,不愿意教太多,怕把自己知道的体位法教完了学生就不来练了,所以这种老师每堂课暖身就花掉半小时,练几次拜日式,再复习一下之前教的,这样一堂课只要教一两招新的就时间到了,真的很匪夷所思。

胜王瑜珈(Raja Yoga)的八步功法里头,体位法只占其一,现代人难以学习到摸不著边的心灵课程,所以便把八分之一的体位法认为是全部的瑜珈,这是错误的观念。这个关键也在老师的功力,并不必要去创新动作,目前知道的体位法已经太多了,根本练不完。如果老师自己没有体会到各个层次的心得,那能教出来的当然有限。

好的教学是看教练对体位法的了解程度,而且最好教的都是外面书籍影片可以看到的招式,这样学生才方便复习记忆,而且更容易发现不同教练之间对动作要求的差异,这样更能体会每个教练的用心。

第四个误解:练瑜珈就是要把身体拉得很柔软?

台湾练瑜珈的人很重视柔软度,国外的瑜珈体位法则讲求均衡发展。我相信,正确的练习,身体一定柔软,但也会有力气,不过这个力气不是把肌肉练的很大一块的肌力,练得好的瑜珈士反而应该是像古人讲的一样仙风鹤骨,身体看起来瘦弱轻飘飘的。

有些人身体气血不足,筋肉强度不够,一拉就容易受伤,或者先天身体就硬,这些人进步的慢,强调拉筋只会让他们失去信心,如果因此放弃不练就更可惜。

或者把筋拉松了,看起来好像很柔软,其实身体不见得跟著变强壮,韧带是支撑身体进行各种姿势、站立、运动的重要组织,把它拉松了,怕不牢固而又去加强肌力,这恐怕不是强调身心合一的瑜珈练习,而是锻炼身体而已。

要如何让身体柔软?我时常认为,柔软度跟关节韧带没有绝对关系,人体有七成是液体,所以练柔软度不要从仅有三成的固体下手,这样成功率才会提高。许多体位法可以导引运动到内脏,刺激大小脑分泌出各种有益身心的脑内啡。这种互动练的够、体会的好,身体自然会柔软了,加上放松,身心自然转变健康,就算筋没拉开也是好处多多。

人体有一个特性,就是会左右X状交*对称,也与左右脑有关连。我们的身体是被用的,以什么方式用它,时间久了它就会有固定的惯性出现。只要以耐心继续练习,不把它当作一回事,也不要妥协就会克服。如果心里把身体僵硬当作烦恼,采取对抗的心态,它就会更作怪不听话。只要继续练下去,并且真的体验到放松与宁静,那么这个烦恼就会慢慢降低。其过程跟克服心理问题几乎是一样的。

回过头来,也不要以为身体柔软瑜珈就练的好,应该要把身体健康当作成就,这样才对。

第五个误解:瑜珈要跟大师学?

瑜珈盛行之后出现了许多大师级人物,所谓的大师就是各种困难的动作作的轻松又漂亮,加上出书上媒体受欢迎。这些大师既然自己练的好,当然也可以教的好,可是去跟她们学的学员可不见得都可以学到独门绝活,因为这些大师**众多,您去了运气好可以排在前面让大师指点一下,运气不好的离大师远一点就只能看到大师的背影了。受欢迎的大师通常课排的比较多,或者活动外务也多,所以上起课来不一定有精神,有的可能只拿出三分力就觉得足以应付了,主要也是来学的人以看热闹的为多,真正的练家子是比较少出现的。加上大师通常学费也贵,上一堂课如果得不到东西,失落感也特别重,这样患得患失的心态又跟瑜珈精神相违背了。

其实练瑜珈固然要老师教的好,学员自己的慧根也很重要,慧根就是身心的敏锐度高,这种人一点就通,还可以举一反三,甚至闻一知十。遇到比较钝根的学员,有时明明讲的都是中文,可是他还是听不懂,那就算是大师也只能鼓励他好好练下去而已了。

那说来是否不需要找大师学瑜珈?这里建议初学瑜珈的人不用刻意挑老师,先找几家交通方便学费可以负担的教室去试上几堂课,挑你最满意的一家留下来好好练就可以了。等上了一两年之后,自己应该都知道瑜珈是怎么一回事了,届时便可以出外寻师访友,没这企图心的就不必多事,继续保持练习依然可以强身长寿。还没练出心得或者一定程度的人,就算遇到大师你也不一定受益的,因为所谓大师都是因材施教的好手,如果你还没成材,大师能作的也只有安慰你,耍一下幽默让你开心一点,这样就功德无量了。

有的人瑜珈练的不错,也想像大师一样作出各种困难的动作,于是常在这里出现挫折感。我不觉得每招都一定要练成,困难的动作是可以唬人,但不一定内含什么了不起的功效,喜爱练身的人可以将其当作自我挑战,但不必因为作不起来而觉得气馁,反而简单的招式既好作又有效,那才应该是主流,多练简单的招式,困难的动作慢慢也就可以作起来啦。

不要神话瑜伽 小心五大认识误区


随着健康观念的普及,健身成为时下都市人普遍的一种生活方式。其中“瑜伽”倍受健身人士,尤其是女性的追捧。减肥美容、改善身心、治疗疾病、激发潜能……,种种美丽传说,给瑜伽罩上神乎其神的魅力光环,让它从最开始的少数派运动,站到时尚的最前沿。

瑜伽无疑是内外兼修的一种运动方式。然而过度神话瑜伽,结果却可能适得其反,轻者徒劳无功,重者更可能对身心造成伤害。有关专家提醒,规避认识误区,纠正不当的方式方法,才能体验到瑜伽给身体带来的有益帮助和深层惊喜。

认识误区一:人人都可以练瑜伽

当瑜伽成为一种时尚,自然吸引大量健身爱好者盲目跟风,健身场馆自然也乐于笑纳,缺少对练习者的筛选和警示。事实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练习瑜伽,这种运动对人体的柔韧度和身体健康要求都比较高,有某些疾患的特殊人群不适宜练习。

健身生理学家指出,骨质疏松患者、有神经疾病的患者、患有椎间盘突出的病人,以及关节组织有问题的患者很容易遭到“瑜伽伤害”,不适宜练习瑜伽;有颈动脉硬化、严重高或低血压、视网膜松脱或青光眼者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后定夺;而高温瑜伽容易导致心跳加速,身体大量流失水分,不适合患高血压或心脏病、糖尿病、癫症、肾病、严重肝病、孕妇、小童或长者。

认识误区二:瑜伽能迅速减肥

传说中,练习瑜伽可以帮助人快速减肥。因此不少人抱着功利性的心态练习瑜伽,目的就是为了减肥。这不但和瑜伽调整身、心、灵的宗旨背道而驰,在客观上对减肥也没有太大帮助。

美国健身委员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一般的瑜伽训练增加的心跳速度和燃烧的热量甚至不如慢走,即使动作式瑜伽也不如轻量的有氧健身运动更有效果。专家表示,瑜伽属于柔韧性运动,除了能改善脊椎的柔软度,还能刺激神经和肌肉系统,收紧身体各部位的赘肉,使身材线条更美好,并对保持减肥成果,防止反弹很有效,但练习瑜伽并不能明显减少身体重量。练习者只有配合其他瘦身运动,才能有效减肥。

认识误区三:瑜伽能治疗疾病

有些健身场馆、瑜伽会所为了吸引会员,会刻意夸大瑜伽的作用,称其能够减轻或者治疗多种疾病,甚至将其形容为能“包治百病”,这也是造成瑜伽被神话的重要原因。

专家指出,瑜伽侧重于健身减压,练习瑜伽可以起到放松身体、调节内分泌、缓解压力、舒缓筋骨,缓解一些官能性综合症的作用,但练习者应该明白,它可以帮助缓解某些疾病的病情,但并不能完全治愈疾病,而且瑜伽也不是对所有病都有效,甚至对有些疾病会产生反效果,比如有腰间盘突出症的中老年人,练习瑜伽不仅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而且过度的弯腰用力等动作反而会加重病情。所以,有病仍然应该看医生,而不应寄望于瑜伽的神奇疗效。

认识误区四:动作难度越大越好

瑜伽教练常常能做出不可思议的高难度动作,因此吸引不少练习者的艳羡,并认定动作难度越大越好,不断挑战自己的柔韧极限。但事实上,瑜伽不是练杂技,练习瑜伽适度即可。练习的目的是帮助呼吸和体位系统的循序渐进,进而达到身心合一,只要练习者尽力而为便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专家提醒,瑜伽很多动作都是身体的极致伸展,一切过度的,要求达到极限的拉伸、扭转、弯曲的练习皆对身体有害,只能适度地做。如果练习者过度追求高难度,极易超越身体柔韧度的极限,易致身体伤害,也容易让关节、肌肉和神经受损。临床发现,因练瑜伽不当,导致肌肉损伤、关节损伤、脊椎损伤、韧带拉伤、神经痛的病人越来越多。专家告诫,练习瑜伽一定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柔韧、平衡和力量素质,遵循量力而行的运动原则,切忌急于求成。个人只有在长期的练习后,让身体的柔韧性得到改善之后才适合挑战高难度动作。

认识误区五:教练说的都是对的

很多练习者,尤其是初学者,由于基础薄弱,对教练的指导言听计从,即使不适合自己的动作和呼吸、冥想方式也照单全收。但教练水平有高低,练习者个体情况也有差异,如果对教练的话不加辨识,很可能给自身带来伤害。

专家提醒,不要过于神话教练的能力。目前瑜伽导师缺乏统一的资格认证,素质良莠不齐,而且即使是资深的教练也可能存在知识盲区。加之大多数瑜伽教练,都是面向群体而非个人教学,缺乏对个体的合理分析,因此教练的建议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全盘接受。为了提高自身的辨识能力,练习者可以在平时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选购辅导书籍、光盘提高自身对瑜伽的认识水平。

瑜珈远非只是一套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除了认清误区,更需要深入地理解,不断地发现,坚持不懈地练习,才能达到身体、心灵与精神的契合,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五大热问让你认识瑜伽


瑜伽是不是人人都适合练?练习瑜伽有哪些禁忌?练习瑜伽前需要注意些什么地方?这些都是初学瑜伽者必须知道的瑜伽常识。今天一起看看小编为你细数的几个瑜伽入门知识吧。

雕塑身姿好帮手

瑜伽绝对可以减轻体重,它用两种方法达到这个目的。

第一,一些体位能刺激松弛的腺体增加释放荷尔蒙。甲状腺由于与身体的新陈代谢有直接的关系,所以能影响体重。包括肩立与鱼跃龙门在内的几种体位特别适合调整甲状腺。脂肪代谢也因瑜伽而增加,所以脂肪会转换为肌肉与能量。这意味着在减少脂肪的同时,你也能得到较好的肌肉质地与较高的活力水平。

其次,瑜伽的深呼吸运动能增加体内细胞的氧气吸收量,包括了脂肪细胞,使得氧化作用增加而燃烧更多的脂肪细胞。

如果你并未超重,你的体重将会维持原状。如果你体重不足,就会增加体重,增加的是健康坚实的身体组织,而非脂肪。也就是说,瑜伽能创造理想的体重,它是雕塑身姿的好帮手。

你问我答

Q:瑜伽与一般的运动有什么不一样?

A:瑜伽是一种和缓的运动,几乎适合每个年龄层。它是一种全身性的、平衡的运动,不像一般运动只用到单方面的力量,长时间下来,容易因运动的不协调而造成身体的偏差。所以要使身心都能平衡,瑜伽是最好的运动。

Q:筋骨僵硬的人也可以学习瑜伽吗?

A:筋骨僵硬的人一般血液循环都不太好,更需要练习瑜伽来帮助你训练肌肉与筋骨的弹性。

Q:练习瑜伽有年龄限制吗?年纪较大的人该如何学练瑜伽?

A:除了刚出生的婴儿较不适合练习瑜伽外,基本上瑜伽可称得上无年龄限制,由于其温和的特性,亦非常适合年纪大的人练习。练习瑜伽前应做好暖身,再由基础呼吸法、简单的体位法开始学习。

Q:练习瑜伽有何禁忌?

A:除了前述注意事项外,还有初学者不要轻易尝试“倒立”动作。生理期女性亦不适合做倒立;而有心脏病、高血压的人,最好不要练习后弯动作。

Q:运动前为什么一定要做柔软体操?

A:因为透过全身的伸展及活动,可增加体温,促进血液循环,并可加强关节、肌肉的弹性与韧性,如此便能预防运动伤害的发生。

瑜伽可纠正影响胸部发育三大错误坐姿


在讨论怎么防止胸部下垂之前,我们有必要稍微了解一下这两朵蓓蕾的结构:乳房主要是由乳腺组织和脂肪组成的,下面垫有韧带和肌肉。一般胸部的高度是由乳头的位置来衡量的,所以,让脂肪形成漂亮的承托形状是重点。很显然,乳腺和脂肪都是软塌塌的,一旦长成,很难改变位置;韧带和肌肉可以在整体上有所垫高,但并没有局部填充的效果。

对于长期面对电脑的女性来说,要防止胸下垂,最主要是注意谨防三大错误坐姿,并相应配合一些运动。具体来说:

错误坐姿1:靠在桌前

有些女孩为了更清楚地看到电脑屏幕,喜欢往前靠在办公桌上,觉得这样省力。但这个姿势正好压迫到胸部,会把脂肪挤压到两边腋下;失去下半球的内容,结果可想而知。

对策:离开桌面!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正确的坐姿是胸部离桌边一拳,如果你太容易忘,不如戴个夸张的立体塑料项链来提醒自己。

错误坐姿2:歪斜倚坐

很少有人的姿势是完全对称的,不是向左倚就是往右靠。轻微的不平衡当然是可以的,但由于我们每天在电脑前要呆很长时间,几个小时朝一个方向扭,会使肌肉“记住”这个姿势,把脊椎也拉出侧面的S形,造成高低肩,那乳房自然也会有高低,视觉上造成一侧的胸部下垂。

对策:运动松解

扭曲的肌肉不仅影响体型,有时还会带来酸痛不适。我们需要常常放松紧张的肌肉。修炼瑜伽中的“树式”姿势是很有帮助的,它能够帮助我们控制两侧肌肉维持平衡,向上延伸的动作还能让身体修长。要注意:觉得不好完成的那一侧,正是肌肉薄弱的那边,更要多加练习。除此之外,专业的按摩也有松解肌肉的理疗效果。

错误坐姿3:驼背

驼背和下垂有什么关系?关系大了。驼背的人重心向前,上身是窝起来的,胸部就被“笼罩”在这个曲线中。而且,驼背往往伴随着“圆肩”,双肩向前松懈,等于松弛了胸部皮肤,更不能抵抗重力了。

对策:加强背肌

对背部的肌肉进行一些锻炼,不但可以拥有美背曲线,更好穿露背礼服;同时也能使人自然挺胸扩肩,提升胸线,成为一个漂亮的“衣服架子”。推荐攀岩运动,它入门容易,对肩背训练和手臂曲线非常有效,而且动作以伸展为主,不会练出过于粗壮的肌肉块;运动过程中基本都是抬头的,还顺便保养了颈椎。

正确坐姿关键词:抬头挺胸

瑜伽冥想前五大调整步骤


静坐又称是瑜伽冥想修行的第一方法,对于身心健康,十分有益。印度文献记载:“修者静坐,可减少身痛、心乱、麻痹等疾;修者静坐久,可减少妄念,禅之静定生智,减少烦恼或愚昧。

瑜伽冥想或修禅坐在此前需要经历五个步骤的调整:

一、调饮食

人身与饮食有着十分重要的关联活动,饮食若调整不好,容易影响身安心静;当我们进食时,通过食物咀嚼,进入胃中调和消化,并转入为对身体的滋养,各类营养精华化于血液,以供全身使用,因此说饮食与生命之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然而食物不可过多,即不要吃的过饱,饱食者令胃肠不宜消化,往往增加了肠胃功能的机能疲劳,不易吸收精华,反而排泄于体外,此类人叫身贪,见饮食无法自制,饮食美味令感官细胞兴奋过度,往往在饱食后身体懒散,松懈;这正是增加胃肠加倍工作所产生的疲劳,这种疲劳的结果是气机虚满身体,气满浮躁上行,造成身体火大,令静坐不得安宁;但饮食太少,营养不够,则造成体弱力衰,静坐难以有成效。因此,我们说调整饮食结构时,饮食适度最为佳.

二、调睡眠

人生活与工作,行做身心体力,离不开休息时间,睡眠的目的是为了恢复人体的体力与精神,因此休息好亦至关重要。平常睡眠我们都知道,以八小时为适度,古人说:"久卧伤神,少卧神伤",睡的过多则精神困昧,不利于静坐;睡过少则体力不能恢复,精神恍惚,也不宜静坐。因此睡眠要保持节制有度,当我们神志清明,精神气爽时,安身静坐,效果丰厚。

三、调身

静坐前,在我们的行住坐卧四仪规中,要常保持宁静安详的心态,时刻牢记瑜伽八支分法的第一条:道德尊范.不可有粗暴与不安的举动,粗暴与不安的举动对自己不利外,与环境也不相应,境相气粗,心意轻浮,必难人定。人静坐时,须宽衣解带, (坐垫须后高一二寸)从容人坐,腿或双盘、或单盘,自行选择,然后安置两手,把右掌的背叠在左掌上面{男士,女士相反},贴近腹部,轻放腿根上;然后把腿左右摇动四五次,以做放松调和,然后端正身形,脊骨勿挺勿曲,轻盈自然、颈正端庄、不低不昂;鼻子与脐轮{腹部}如垂直线相对;开始呼吸吐纳腹中积气三到七次,把舌头抵上额,由鼻徐徐吸人清气,轻闭两眼,坐久或觉身有俯仰斜曲,随时矫正之(坐之时间根据自身的能力)。

四、调息

鼻中气体出入名为呼吸,一呼一吸完成名为调息。静坐人手最重要工夫在调息。呼吸有四种:

1、喉轮呼吸:即侯头呼吸,此呼吸最浅短,仅在喉头出入,不能尽肺叶张缩的力量,因此达不到吸氧吐碳{二氧化碳}功用,血液循环不能优良,如此呼吸是属于不良作用,因此要改变。

2、胸式呼吸:此较喉轮稍好,气体能达胸部,充满肺部,通常广播体操的呼吸活动,女性也常采用此呼吸,能做此呼吸,仍不算调息。

3、腹式呼吸:一呼一吸,气体能到达腹部{脐轮部位},在吸气时空气人肺充满遍体,肺底舒畅扩张,把膈肌压下,这时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又呼气时腹部紧缩,膈肌被推而上,紧抵肺部,使肺中浊气尽量外散,这方算是静坐的调息,此调息能有效调整身体的放松。学修者还要注意:呼吸丝毫不可刻意或用力,鼻息轻细深长,自然达到腹部,连自己的耳朵也不闻出入息声,方是调息相;呼吸经历由粗到细,细到微细,微细到悬吸最终入体息阶段。

4、体呼吸:此呼吸为静坐功深者能够作到,呼吸细微的无法再细致,出入不知,如无呼吸,虽有器官作用,但无觉用,而气息仿佛从全身毛孔出入,至此既是达到调息之极至,可人深定

五、调心

心有真心与妄心,真心是心的本体,妄心是心的虚妄作用。我们自有生以来,迷昧真心,都在妄心用事,念念不停,眼,耳,鼻,舌,身,意,组成妄心身用,犹如意马心猿,难调难伏。

我们静坐,可有两种心象:一是心中散乱,支持不定;二是心中昏昧,容易瞌睡。治散乱病,要把心中一切放下,看透身体也是外物,置之不睬,专心一念嗡字音轮于小腹间,自可人定。治昏沉病,要把心提起,注意鼻端,使精神振作;或起而径行再坐;或修数息观,从一到十,数到不乱,心息相依,绵绵密密,昏散两除。

通常来说心经历的由染而净要经五个层次:第一、散乱心,随着外境心念纷飞。第二、昏沈心,痴钝朦胧,陷于昏睡。第三、不定心,散乱多于安定。第四、一心,心能凝住于一境。第五、定心,心状澄静。后二者便是修行瑜伽所得的现象。

以上五种境地调整好了,就安身静气的进入你的专一冥想或者禅修事态中.

最不可取的五个瑜伽观念


很多人对瑜伽都会有一些片面的理解,认为这样做才是对,那样做是错,然而瑜伽是不是你想象中的这样,一起看看瑜伽的常见五大误区,帮你纠正错误观点。

第一个误解:哪个老师教的对?

喜欢到处跑教室练瑜珈的朋友应该会发现,一些常见的动作,每个老师练起来却有细微的不同,要求也不太一样,甚至教学很久的老师自己也会改来改去,让以前的学生跟后来的学生学到的会有差别,连闻名全世界的印度Iyengar大师都有这样的情况,何况是一般老师。

其实不管到哪里练,每个老师讲的答案都对,认真的老师讲的是他认真的发现,不认真老师讲的是他从他老师那里copy来的心得,不管是哪一种,学瑜珈的人都不要执著,你应该要有一个心态:"身体每个地方都要练到",因为"不同的要求可以练到不同的身体部位",所以不用担心其中有没有矛盾啦。

第二个误解:努力练就会进步?

相信十个练瑜珈的人里头,一定至少有一个想真的把瑜珈练得很厉害的,但未必一百个人里头就会出现十个瑜珈高手,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的人都受伤还有累积很多挫折感而退出了。

道理很简单,这个身体不能过劳的。当您想特定加强身体某些部位时,就有可能增加该部位劳损的机会,这样迟早要受伤练出问题的。时常听到人家说受伤是家常便饭,我很不以为然,我们的身体养护得来不易,要让它受伤却不难,每次一受伤就要痛苦好几个星期,不但修养时不能继续练习,而且只能恢复原来的七八成,所以一堆人放弃练瑜珈就是如此。

其实身体各部位都会互相影响,不需要特别操某个部位,有时在别的部位火候到了,一样可以让紧的地方改善。再来身上的韧带就属背部与腿部的最粗最厚,所以不容易锻炼,花个三五年都不觉得奇怪。只要每次用心的练而不是用力的练,就不必担心效果不彰。柔软不一定靠拉筋,像我自己拉筋效果就不好,时常都是做体位法时心够静够沉,偶尔心里忽有所悟,平时最硬紧的地方顿时就松软了。

所以与其每次努力的练习,不如把练习次数增加,但每次练时抱著无所求的心态去练,把心放空,身体才会柔软。

第三个误解:日新月异的体位法就是酷?

有些人学习瑜珈,把体位法认为是瑜珈的全部,所以以收集各种体位法为乐,甚至喜欢自创或者修改体位法。我还听过某些老师上课时惜教体位法,不愿意教太多,怕把自己知道的体位法教完了学生就不来练了,所以这种老师每堂课暖身就花掉半小时,练几次拜日式,再复习一下之前教的,这样一堂课只要教一两招新的就时间到了,真的很匪夷所思。

胜王瑜珈(Raja Yoga)的八步功法里头,体位法只占其一,现代人难以学习到摸不著边的心灵课程,所以便把八分之一的体位法认为是全部的瑜珈,这是错误的观念。这个关键也在老师的功力,并不必要去创新动作,目前知道的体位法已经太多了,根本练不完。如果老师自己没有体会到各个层次的心得,那能教出来的当然有限。

好的教学是看教练对体位法的了解程度,而且最好教的都是外面书籍影片可以看到的招式,这样学生才方便复习记忆,而且更容易发现不同教练之间对动作要求的差异,这样更能体会每个教练的用心。

第四个误解:练瑜珈就是要把身体拉得很柔软?

台湾练瑜珈的人很重视柔软度,国外的瑜珈体位法则讲求均衡发展。我相信,正确的练习,身体一定柔软,但也会有力气,不过这个力气不是把肌肉练的很大一块的肌力,练得好的瑜珈士反而应该是像古人讲的一样仙风鹤骨,身体看起来瘦弱轻飘飘的。

有些人身体气血不足,筋肉强度不够,一拉就容易受伤,或者先天身体就硬,这些人进步的慢,强调拉筋只会让他们失去信心,如果因此放弃不练就更可惜。

或者把筋拉松了,看起来好像很柔软,其实身体不见得跟著变强壮,韧带是支撑身体进行各种姿势、站立、运动的重要组织,把它拉松了,怕不牢固而又去加强肌力,这恐怕不是强调身心合一的瑜珈练习,而是锻炼身体而已。

要如何让身体柔软?我时常认为,柔软度跟关节韧带没有绝对关系,人体有七成是液体,所以练柔软度不要从仅有三成的固体下手,这样成功率才会提高。许多体位法可以导引运动到内脏,刺激大小脑分泌出各种有益身心的脑内啡。这种互动练的够、体会的好,身体自然会柔软了,加上放松,身心自然转变健康,就算筋没拉开也是好处多多。

人体有一个特性,就是会左右X状交叉对称,也与左右脑有关连。我们的身体是被用的,以什么方式用它,时间久了它就会有固定的惯性出现。只要以耐心继续练习,不把它当作一回事,也不要妥协就会克服。如果心里把身体僵硬当作烦恼,采取对抗的心态,它就会更作怪不听话。只要继续练下去,并且真的体验到放松与宁静,那么这个烦恼就会慢慢降低。其过程跟克服心理问题几乎是一样的。

回过头来,也不要以为身体柔软瑜珈就练的好,应该要把身体健康当作成就,这样才对。

第五个误解:瑜珈要跟大师学?

瑜珈盛行之后出现了许多大师级人物,所谓的大师就是各种困难的动作作的轻松又漂亮,加上出书上媒体受欢迎。这些大师既然自己练的好,当然也可以教的好,可是去跟她们学的学员可不见得都可以学到独门绝活,因为这些大师弟子众多,您去了运气好可以排在前面让大师指点一下,运气不好的离大师远一点就只能看到大师的背影了。受欢迎的大师通常课排的比较多,或者活动外务也多,所以上起课来不一定有精神,有的可能只拿出三分力就觉得足以应付了,主要也是来学的人以看热闹的为多,真正的练家子是比较少出现的。加上大师通常学费也贵,上一堂课如果得不到东西,失落感也特别重,这样患得患失的心态又跟瑜珈精神相违背了。

其实练瑜珈固然要老师教的好,学员自己的慧根也很重要,慧根就是身心的敏锐度高,这种人一点就通,还可以举一反三,甚至闻一知十。遇到比较钝根的学员,有时明明讲的都是中文,可是他还是听不懂,那就算是大师也只能鼓励他好好练下去而已了。

那说来是否不需要找大师学瑜珈?这里建议初学瑜珈的人不用刻意挑老师,先找几家交通方便学费可以负担的教室去试上几堂课,挑你最满意的一家留下来好好练就可以了。等上了一两年之后,自己应该都知道瑜珈是怎么一回事了,届时便可以出外寻师访友,没这企图心的就不必多事,继续保持练习依然可以强身长寿。还没练出心得或者一定程度的人,就算遇到大师你也不一定受益的,因为所谓大师都是因材施教的好手,如果你还没成材,大师能作的也只有安慰你,耍一下幽默让你开心一点,这样就功德无量了。

有的人瑜珈练的不错,也想像大师一样作出各种困难的动作,于是常在这里出现挫折感。我不觉得每招都一定要练成,困难的动作是可以唬人,但不一定内含什么了不起的功效,喜爱练身的人可以将其当作自我挑战,但不必因为作不起来而觉得气馁,反而简单的招式既好作又有效,那才应该是主流,多练简单的招式,困难的动作慢慢也就可以作起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