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量健身 过量伤身

发布时间 : 2019-11-08
健身减肥 徒手健身 健身方法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是,对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大多数人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或者是说片面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我们把运动的好处看得多一些,而对它的负面作用看得少一些。实际上,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就运动来说,无论什么项目的运动,正面的作用是促进人的新陈代谢,帮助你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对人体一部分器官的功能有增强的作用。而反面呢?就是消耗体力精力,对人体器官有损伤的作用。以长跑和各种球类等剧烈运动为例,正面作用是大量地消耗体力,使体内的脂肪等垃圾迅速地大量地消耗掉,能增强你的饥饿感,让你更好地补充食物,对肌肉的增长有促进作用等等。但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体力消耗大,如果营养物质补充不及时、不充分,会导致身体损伤,而且对腿腰关节特别是心脏有比较大的损害。因为这些运动的重力基本上都在腰和腿上,心跳加速比较明显。所以一些运动员年老的时候,不是腿不好,就是腰不好,要么就是心脏不好。

运动本身不产生能量和增加能量,它是一种消耗。但运动为什么又能对人体产生积极的影响呢?主要是运动能帮助人体新陈代谢能更顺畅的进行,通过失与得的交换,也就是说通过运动时的体内消耗和运动后食物的补充,让人体的废物排除掉并产生新的能量。

人体的新陈代谢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在不间断进行着的,只是有时快些,有时慢些而已。我们不需要也不必要给它增加更大的压力。人体内部本身像汽车一样在工作了,我们不需要也不必要再用力去推着它去跑,只需要给它加点“机油”,也就是说进行适当的运动就可以了。运动好比汽车里的冷却液和机油,是用来保护人体器官的。不运动,人体内的器官就会生锈,就会僵化,久而久之就转不动了。适量地运动,可以让人体各种器官保持润滑状态,工作起来就更顺畅更有力。

人体对运动需求的规律,可以用八个字概括:适量健身,过量伤身。

什么叫适量健身呢?就是根据你的身体状况、年龄大小,选择一种或几种运动项目,适当地加以锻炼,就有益于你的身体。运动实际上是给人体加润滑剂,是为了让人体新陈代谢更顺畅地进行,而不是改变和破坏它的正常运行。适量运动不会改变和破坏人体正常运行,它只会让人体运行得更好。而过量运动就是适得其反。

什么叫适量运动?就是运动的量不太大,却能有效地促进人体的内部运动,也就是新陈代谢。如穴位按摩、练气功、练瑜珈、打太极拳等轻柔的项目就是最好的适量运动。这些运动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它不会使心跳和血压发生很大变化,是健身的首选。

何时运动更合适?

一般人都喜欢做晨运,或者晚上有闲工夫了去做运动。实际上这两个时间段都不是很好。特别是打球、跑步等剧烈运动更不好。因为人早晨刚起床时,身体内各种器官刚刚开始工作,你就加大马力让它工作,很容易受伤。而晚上为什么不好呢?原因是你白天已经工作劳动一天了,本来就很疲倦很困乏了,你还要去做运动,那不是雪上加霜,更伤害身体。所以,一些运动专家经过研究认为,运动最佳的时间应该是下午4点钟左右。那时,人体新陈代谢处于最高峰,人体内各种器官都处于最佳运行状态。这时锻炼精神体力都最好,不会轻易伤及身体。

(实习编辑:童文冲)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jss999.com精选阅读

集中的过量运动会伤身


很多健身俱乐部推出了健身“包年卡”“季卡”“会员卡”,这充分满足了人们的健身需求,但是很多人却容易被卡片牵着鼻子走,采取集中过量的运动,这对身体没有好处。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张大妈也赶了一回时髦,办了一张香山公园的“年卡”。可自从有了“年卡”之后,照旧整天忙着做饭、照看小外孙,转眼到了年底,她才想起来卡,再不抓紧锻炼“年卡”就过期了。为了将“年卡”价值“最大化”,张大妈这半个月几乎天天去爬山。“卡再不用就到期了,得抓紧时间多练练。”她说话时气喘吁吁,天天爬山已使她不堪重负。

其实,专家早就此呼吁人们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和健身观,运动不能像吃饭那样吃一顿饿一顿。长期不运动会伤害身体,而集中的过量运动无异于暴饮暴食,也会伤害身体。如果一年中有9个月在办公室里坐着,基本没有运动,实际上身体已经适应了这种状态。后3个月突然腾出很多时间集中锻炼,就会打破已经形成的生理和机体平衡,其后果比不运动更差。

另外,这种不规律的运动方式还会导致体内维生素a消耗过多,视力下降,关节磨损加剧,并使体力和脑力消耗过多而影响健康。一些女性甚至出现皮肤粗糙、长胡子等男性化特征。过量的运动还会造成热量的大量损失及乳酸等代谢物在血液中沉积过多,从而导致心律不齐,影响心肺功能。

因此,科学有效的做法是每周锻炼3~5次,平时工作忙没时间锻炼,至少也应在茶余饭后活动一下身体。运动还是要讲究细水长流。

针对人们的健身误区,专家也提了不错的建议,可以买套健美操、街舞之类的教学光盘,回家之后跟着做,既经济又实惠。

运动健身 怎样才是适量


今天运动量适量么?运动量如密码学一样,总让健身爱好者困惑。合适的运动量如何评定呢?以下的数字告诉你如何把握科学的运动量。

1、130下心跳

运动什么时候正适合?不专业不要紧,请记得每分钟心跳至少达到130下。当你热身完进入主运动时,摸摸自己的脉搏,每10秒有无超过21下,这样才算是做了有氧运动,燃脂效果最好。

2、10分钟静坐

每天10分钟的静坐,就能让你解除沉重压力,恢复活力。选一个安静的角落,试着让自己安静下来,只专注你的呼吸,慢慢地吸气,用10-15秒的时间将气吸进丹田(小腹下方),再以同样的速度,慢慢将气完全吐出,尽量排除杂念。

3、15-20分钟一次小伸展

长时间坐办公室用脑过度的人,会觉得特别容易疲倦犯困。改善这种慢性疲倦,可以每15-20分钟做15-30秒的小伸展。可以站起来转转腰,做几个扩胸动作,或者让眼睛离开电脑,全身放松,看着远处做几个深呼吸也很好。

4、3+1走+跳

如果只有短短的15分钟用来健走,如何增加燃脂效率?不妨试试3分钟健走后加上1分钟跳绳(不带绳子就可选择原地跳跃)。

5、25分钟散步

如果在家健身,那散步、上下楼梯时加快点速度,并连续不间断运动25分钟,也算是有氧运动。25分钟后再放慢速度保持5到10分钟即可,中间不要停止。而仰卧起坐、俯卧撑等都可以锻炼肌肉。但无论做什么运动,都应该先有氧,再做局部训练,这样才有效果。但一定要注意姿势的准确性。

6、22点停止锻炼

在进行有规律的运动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锻炼放在22点之后。科学证明,人的黄金睡眠时间是22点到第二天凌晨2点,把锻炼放在22点之后引起神经兴奋,会影响睡眠和第二天的精神状态。

秋冬健身需“适量运动”


进入秋季,气候适宜,许多人加入了健身运动的行列。秋季是人体的精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加之经历了漫长的夏季,人体精气已大量消耗,此时,运动量与运动强度应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遵循“适量运动”原则。

运动量的大小因人而异,运动时间在30分钟左右,运动后机体感到轻松舒适,谓之适量运动。相反,运动后体力透支,机体感到疲劳,胸闷、心悸,休息后仍然感到不适,那么运动量就有些过大了,要尽快调整。

选择运动项目时,中老年人适宜健身走、慢跑、打太极拳、跳健身舞、练健身球等;中青年人适宜健身跑、球类运动、健身操、健身舞、瑜伽、爬山、游泳、高尔夫等。无论哪种运动项目,只要坚持适量运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一定能够达到良好的保健效果。

健身提示

- 做好热身运动预防损伤 秋季气温开始下降,人体的肌肉和韧带容易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清晨和傍晚时分,在室外进行健身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可以通过慢跑、徒手操以及一些关节练习,使身体微微发热,避免机体损伤。除了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外,运动的幅度、强度都不宜过大,不可勉强做较高难度的动作。

-注意着装防止感冒 一般来说运动时出汗较多,运动后应及时更换被汗浸湿的衣服,防止受凉感冒。尤其是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早晚在户外运动时及时增加衣服,防止冷空气侵袭。但不要穿得太多,捂得太严,以免一穿一脱受凉感冒。

-及时补水防止秋燥 进入秋季,气候干燥起来,温度也逐渐降低,空气中湿度减少,容易引起咽喉干燥、嘴唇干裂、鼻出血、便秘。再加上运动时机体损失的水分会加重人体缺水的感觉,所以运动后一段时间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还可以多吃些水果和新鲜蔬菜来缓解秋燥。

冬季怎样健身不伤身


很多人喜欢天气暖和的时候做运动,天气冷了,就躲在家里“冬眠”。其实,入冬天气忽冷忽热,最容易感冒,要想预防感冒,就要坚持运动,只有身体健康了,才少感冒。那么冬天运动,你知道要注意什么吗?

六大高危人群

冬天健身,有五类人群尤其要注意循序渐进。

高危人群之1:长期不运动的人。有的人长期不运动,但是会觉得,我来健身馆如果不加大运动量,就没有意义。其实这是错的,这样做很可能会给身体造成损伤,要量力而行。

高危人群之2:长期坐办公室的人。长期坐办公室的人,肌肉处于一种僵硬状态,颈椎腰椎和膝关节都容易出现肌肉劳损的问题,有的还有经脉粘连的问题。此外,这些人的关节力量也普遍较差,所以不建议开始就做大重量的力量练习,大运动量只是雪上加霜。

高危人群之3:长期开车的人。现在有车一族越来越多,长期开车的人膝关节和踝关节都比较僵硬,如果拉伸运动做得不够,就可能会拉伤或抽筋。比如有一位做司机的会员,因为长期开车,一只脚已经腿部肌肉萎缩,所以一些运动就不适合他做。

高危人群之4:身体某些关节出现了炎症的人。

比如关节炎,即使已经痊愈了,在冬天做运动也是要特别注意的,一些大重量的力量练习就不合适。

上楼健身 下楼伤身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膝盖有陈旧性损伤的人,尽可能不要进行爬楼梯的锻炼。同时,要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下楼时,为了防止膝关节承受压力增大,应前脚掌先着地,再过渡到全脚掌着地,以缓冲膝关节的压力。爬楼梯后可对膝关节局部按摩,平时最好常做下蹲、起立及静力半蹲等练习,使膝关节得到充分的运动,防止其僵硬强直。

时下,爬楼梯以其简单易行成为很多人选择的健身方式。但由于下楼梯时,一条腿要担负平时承重的两倍,重复同一动作,对膝关节等关节压力也增大。因此,有“上楼健身,下楼伤身”的说法。那么,爬楼梯锻炼应注意些什么?

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赵纪生副教授介绍,爬楼梯锻炼时,对膝关节的压力和磨损是存在的,但不要因噎废食,过分担心。

爬楼梯锻炼,首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中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某些身体过于肥胖的人,对膝关节的压力更大。因此,这些人一定要掌握好速度与持续时间的关系。开始时,应采取慢速,坚持一段时间,可以逐步加快速度或延长时间,但是不能过于剧烈,否则会增加心肺负担。在爬楼梯的过程中发现不适,应立即停止锻炼。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膝盖有陈旧性损伤的人,尽可能不要进行爬楼梯的锻炼。同时,要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下楼时,为了防止膝关节承受压力增大,应前脚掌先着地,再过渡到全脚掌着地,以缓冲膝关节的压力。爬楼梯后可对膝关节局部按摩,平时最好常做下蹲、起立及静力半蹲等练习,使膝关节得到充分的运动,防止其僵硬强直。

上楼健身 下楼伤身?


专家解释,下楼梯时,下肢的承重加大,反复重复这一动作,对膝、踝等关节直接作用力也增大。因此,民间有“上楼健身,下楼伤身”的说法。其实,爬楼梯锻炼时,对关节软骨及半月板的压力和磨损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要因噎废食,科学锻炼确实能使腿脚越来越活络。那么,爬楼梯锻炼应注意些什么?

爬楼梯锻炼,首先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中老年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特别是那些身体较肥胖伴有心、肺疾病,整体活动不很协调的人,上下楼对关节的作用力更大,更易发生意外情况。因此,这些人一定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急于求快,一开始就采用大运动量。

锻炼开始时,应采取慢速锻炼原则。坚持锻炼一段时间后(一般至少以2~3个月左右为宜),可以逐步加快速度或延长时间,但是不能过于剧烈,否则会增加心、肺负担。在锻炼的过程中若出现胸闷、心悸伴大汗淋漓及关节酸痛加重,甚至出现关节肿胀不适的症状,应立即停止锻炼。

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双下肢、髋、膝、踝等关节有陈旧性损伤(例如:两年内发生过骨折及主要韧带断裂)的人,应谨慎进行爬楼梯的锻炼,更要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因为,此时双下肢肌肉的力量及协调性均会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一旦摔倒、滚落或是发生扭伤,往往再次损伤后果较为严重,这在骨科临床上屡见不鲜。

下楼时,为了防止摔倒,应前脚掌先着地,再过渡到全脚掌着地,以缓冲膝关节的压力。锻炼活动前应针对膝、踝关节先进行热身活动,避免出现关节活动不协调的现象发生。平时最好经常做做下蹲、起立等练习,使关节得到充分的运动,防止其锻炼开始时出现僵硬强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只要您注意这些原则,爬楼梯锻炼的确是中老年人一种非常好的健身方法。

偶尔健身更伤身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的死亡率为偶尔参加体力活动的人的一半。对于那些不能长期坚持运动的人们来说,偶尔运动一下,将会加重生命器官的磨损、组织功能的丧失而致寿命缩短。30岁后,人的各项生理机能以每年0.75%至1%的速度下降,而偶尔运动的人和坐着工作的人,生理机能退化的速度是经常锻炼者的2倍。运动和不运动者,同是35岁,其衰老程度可相差8年,到45岁可相差20年,以后每过10年,差距递增2年。

周末集中健身者大多是一星期前5天在办公室里坐着,基本没有运动,身体实际上已经适应了这种状态。周末突然拿出许多时间集中锻炼,反而打破已经形成的生理和机体平衡,其后果比不运动更差。经常进行适度的而不是偶尔的健身锻炼可以延长寿命,且对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作用。专家认为,健身效果主要是锻炼痕迹不断积累的结果。所谓锻炼痕迹,即运动后留在健身者机体上的良性刺激。若健身时间间隔过长,在锻炼痕迹消失后才又进行锻炼,每一次锻炼都等于从头开始。

因此,科学有效的做法是每周锻炼3至5次。周末健身族由于时间限制,平时虽不能像周末有充裕的时间,但完全可以选择适宜的项目,茶余饭后就地、就近进行适度锻炼,这样,锻炼才能真正获得提高体能、增进健康的效果。

(实习编辑:童文冲)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如何知道自己每次健身是否过量?


如果我们对健身强度和健身量有一个很好的把控,知道自己身体的一个限度,每次训练的时候都不会去超过那个限度,而且还达到了一个恰好的强度,我们的训练就会事半功倍了。

以下几点中,如果你有一项符合,那就说明你很有可能健身过量了,并且我们需要好好的休息了。

一、精神状态

如果我们训练时的健身强度是比较合适的,那我们在健身时和健身后应该是精神饱满的,就算身体会有一些疲累,但精神还是很兴奋的。相反,如果我们在进行了因此训练后,我们的精神就因此感到疲惫,甚至休息了一个晚上到了第二天,我们还是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并且第二天的时候已经丧失了去健身的动力,这就说明我们训练时的健身强度和量已经超过了自己的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我们的精神状态很大程度是取决于身体的状态,如果我们的身体消耗过大、承受得过多,就会引起我们大脑也就是精神的反映,从而让我们感到精疲力尽。所以,如果我们在健身以后以及健身后的第二天出现了精神萎靡不振的情况,我们就要多加注意自己的训练强度了。

二、排汗量

如果我们的身体是比较健康的,没什么特殊的疾病的话,在很合适的训练强度下,我们一般的排汗量一般都在微汗到中等出汗的情况下。但如果我们的训练强度比较大了,或者已经超出了我们身体能够承受的训练强度,我们的身体就会过于疲劳,进而就会出现满头大汗或是大汗淋漓的状况。当然,排汗量和很多其他因素也是有关系的,比如环境温度和身体含水量等等有关。但只要我们在训练的时候,去保持一种中等出汗的训练就可以了,就很好的避免了身体因为过大强度的训练而让身体过于疲劳。

三、心情好坏

心情好坏也被称为情绪,这对我们每个人都是个很重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想有一个好心情,好情绪。一个好清晰、好心情不仅能让我我们的身体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还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一个很大的影响。同时,人的心情也可以用来检测人体所能承受负荷的限度。一般而言,我们人体像需要吃东西一样,需要运动,所以我们的身体有一个运动的需要,当这种需要被一定的满足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分泌多巴胺,从而让我们的心情变好起来。相反,如果我们的心情在训练中不是变好,而是变坏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停下来去休息一段时间去调整好自己的身体以及情绪,然后再去进行一些训练。

四、吃和睡

这里的吃指的是我们的食欲,睡则指的是睡眠状态。我们在正常的可以接受的训练强度下健身后,我们的身体是消耗了大量的能量的,所以这时候身体需要迫切的补充能量,所以我们的食欲就会大增,吃的自然就会多一点。然后就是训练完,我们在晚上睡觉的时候也会睡得很沉、很安稳,第二天早上一起来感到精力充沛。相反,如果我们进行了训练强度过大的健身,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就会感到没什么食欲,在睡觉的时候不能安稳的入睡。

警惕集中健身反伤身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喜欢参加体育运动的人的死亡率为偶尔参加体力活动的人的一半。对于那些不能长期坚持运动的人们来说,偶尔运动一下,将会加重生命器官的磨损、组织功能的丧失而致寿命缩短。30岁后,人的各项生理机能以每年0.75%至1%的速率下降,而偶尔运动的人和坐着工作的人,生理机能退化的速率是经常锻炼者的两倍。运动和不运动者,同是35岁,其衰老程度可相差8年;到45岁彼此可相差20年,以后每过10年,差距递增两年。

周末集中健身者大多是一星期前5天在办公室里坐着,基本没有运动,身体实际上已经适应了这种状态。周末突然拿出许多时间集中锻炼,反而打破已经形成的生理和机体平衡,其后果比不运动更差。经常进行适度的而不是偶尔的健身锻炼可以延长寿命,且对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作用。专家认为,健身效果主要是锻炼痕迹不断积累的结果。所谓锻炼痕迹,即运动后留在健身者机体上的良性刺激。若健身时间间隔过长,在锻炼痕迹消失后才又进行锻炼,每一次锻炼都等于从头开始。

因此,科学有效的做法是每周锻炼3至5次。周末健身族由于时间限制,平时虽不能像周末有充裕的时间,但完全可以选择适宜的项目,茶余饭后就地、就近进行适度的锻炼,就能使锻炼痕迹像链条一样连接起来。这样,锻炼才能真正获得提高体能、增进健康的效果。

点击浏览更多精彩内容

注意盲目健身可能“伤身”


近几年,健身成了越来越多市民的一门“必修课”。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走进健身馆并非走近了健康,如果不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盲目健身,可能就会变成“伤身”了。

据市民陈女士讲,她从事办公室工作,天天对着电脑,时间长了,脖子就发酸。

去年秋天,朋友告诉她练瑜伽可缓解颈部、腰部疲劳,于是,她便在我市某健身馆办了一张年卡,坚持天天做瑜伽,但脖子发酸的毛病还一直困扰着她,而且头往后仰时感到有点困难。前不久,她的脖颈突然剧烈疼痛,不能转动。

去医院拍片后,医生告诉她,她的颈椎骨节微微向前弯曲。这是因为她的颈椎天生倾斜度不够,不适宜长期做剧烈运动,否则很容易造成骨节错位,引发颈椎的病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足够的睡眠和休息。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经常健身的市民,发现确实有一部分人是花钱买罪受。市民邓女士说,健身时,腰疼、腿疼是常事儿。有时候练完觉得很难受、很疲惫,可想到健身对身体有好处,就咬牙坚持下来了。

还有一些上班族健身就像赶集一样,下了班急急忙忙赶课程,根本来不及做任何热身运动就上健身课,下了课汗水来不及擦,就去洗澡。市民刘女士就是如此,结果时间一长,感觉腰部、膝关节疼痛,医生诊断她已经患上了风湿。

健身教练张铁告诉记者,健身并非多多益善,每个人身体承受力、耐力不同,如果超过了极限就会受伤,但大多数人很难把握好这个尺度。有的人争强好胜,看到别人能做到,认为自己也必须做到。

另外,健身项目并非适合所有人,比如骨质疏松病人不适合高强度运动,哮喘病人不适合干燥环境等。而且,健身前必须做热身运动,把全身都舒展开,这样运动才有效果。运动后起码要休息10~20分钟才可以洗澡。

训练原则:健身不伤身


天气渐渐转热了,许多读者开始穿上自己的运动服准备和过年期间的肥肉大战一场,开工之前人人也是纷纷计划着自己的【魔鬼瘦身计划】,希望能借助高强度、秘籍的健身方式快速减重!但健身吧专业的健身教练提醒,运动的强度需要依靠循环渐进的方式进行,如果想速成用力过猛,容易造成运动伤害、还会导致减重计划因此中断。

有效甩肉不受伤四个要素为:训练、训练前后的热身伸展运动、足够的休息、均衡饮食。其中训练的部份需根据每个人适合的运动强度开始、让身体习惯训练的内容后,再慢慢的加强重量、次数或是难度,透过渐进式的强度增加,才是最有效率的运动方式,若为求速成每天进行超过身体负荷的高强度训练,反而容易导致肌肉酸痛、甚至运动伤害。

而训练前后的热身伸展运动就是我们今天需要讲的重点,很多人太过急躁,热身动作过于简单还没开始就结束了!这类人受伤的几率是最大的,还有就是不会热身,随便踢踢腿,甩甩手臂,这也是一类。要知道适当的热身伸展减少运动伤害发生几率,减轻训练后的疼痛,甚至在健身过程中还能提升你的运动表现!今天就来分享教练整理的运动前后的热身于伸展。

健身前的热身:

健身后的伸展:

1.头颈:右手举过头顶,将头部向右侧拉动,复位,反复几次,换左手重复动作。

2.肩部:左手将伸直的右手托起平举,向左拉伸,换手重复动作。

3.胸部:双手平举,做扩胸运动。

4.二头肌:侧平举,手抓住墙角或者任何够高的支撑物,转动上身,坚持1015秒。

5.三头肌:用一只手抓住另外一肘关节,轻推且越过身体,直到手触摸到后背。

6.臀肌:左腿放在右腿上,保持弯曲。使左腿触碰胸腔,向左扭转身体看左肩。

7.大腿外侧:被拉伸侧大腿向斜后方伸出,小腿与足外侧面着地,另一侧大腿前弓步膝关节屈曲,双手扶地支撑,拉伸时身体重心移向被伸拉一侧。

8.腿筋:平躺,单腿向上蹬,另一条腿弯曲并保持脚掌着地。用一条毛巾套着挺直的脚,向下轻拉毛巾,同时脚掌上推毛巾。

9.四头肌:单脚站立,身体保持直立。一手扶墙保持平衡。另一只手向上拉同侧脚尖。

10.小腿:一条腿向前跨一大步,另一条腿不动,身体前压。

11.上背:直立,双手抓住与腹部齐高的扶手,后背反复弓起、下压。

12.下腰:仰卧,双腿弯曲,双手抱起小腿,尽量向胸部拉伸。重复10次,每次30秒。(为什么拉伸要在训练后呢?推荐阅读:赛前拉伸导致肌肉无力这些你知道吗?)

正确运动 莫让健身成伤身


健身运动中出现身体受伤是很常见的事情,或者是没有热身,或者运动的时间不对。大部分健身的人都缺乏专业人士指导,运动中出现损伤在所难免。因此我们因该提高健身常识,莫让健身成伤身。

运动损伤须及时就医

“运动是一把双刃剑,多运动一定多损伤。”关节就好像一台机器,使用频率高了,机器的磨损自然也加快了。“很多病人认为,运动中‘扭伤’了,休息一两个星期会自然痊愈,这是一个严重的认识误区。”专家表示,有的病人因为运动过度,造成半月板损伤,需要手术;有的病人交叉韧带断裂,需要专门治疗;还有很多肩、腰的损伤需要康复训练。因此,在锻炼后如果感到关节、肌肉、韧带不适,应尽快就医。

健身损伤对号入座

网球肘炎患者会感到手肘外侧疼痛,手握力减小及用力较差,打反手球时显得非常困难,主要是因肌肉肌腱点处发炎所致。不单是网球运动可引发网球肘,打羽毛球、乒乓球亦可致病。

肩周肌腱劳损典型病症是打球后出现肩局部肌肉肿痛现象以及将手臂慢慢抬高时感到痛楚甚至困难,如肌腱撕裂会感到软弱无力。

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扭伤及运动中碰撞易引起韧带撕裂,出现关节不稳、活动后肿痛等症状。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后如未及时发现,继续活动时极易反复受伤,引起创伤性滑膜炎、关节软骨磨损,导致关节提早退化。

肌肉痉挛抽筋是肌肉遇寒冷刺激、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过度劳累所引起的过度收缩所致,在一些长时间的运动或游泳中最为常见,热身运动没有准备充分的时候也会出现,处理不当时会造成肌肉损伤。

腹部刺痛侧腹痛主要发生在停止运动一段时间,重新开始接受运动训练的初期,或偶尔参加身体活动的人。侧腹痛是因为呼吸肌在运动时血流不足而形成的缺氧性疼痛。饭后马上剧烈运动或是肠内积气也可能造成侧腹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