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运动给后腰赘肉做大扫除

发布时间 : 2019-11-08
健身锻炼后腰 给自己的健身计划 健身肌肉长得慢

专家们认为,“爱肌”上堆积的赘肉一半是遗传造成的。职业的营养保健师Nancy Clark 建议,想让“爱肌”看起来更完美,首先要去查看家族史。她说:“如果你已经开始坚持有规律的运动,每天吃高营养、低脂肪食物,但还觉得腰部赘肉多,那就要翻翻家里的照片了。有时,也许是自己过于追求完美,而忽视了现实。”

现代人每天坐在办公桌前,上下班开车,上下楼坐电梯,很少运动却常常暴饮暴食的生活方式,也使得“爱肌”更趋于年轻化。当你全面减肥时,腰围也会缩小。对于女人来说,体内脂肪含量在20%左右时,“爱肌”就开始消失了。

想减掉“爱肌”的多余脂肪最有效的方法是坚持做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坚持每周3-4次以上,每次30-45分钟的有氧锻炼。想在休息的时候也会燃烧更多的卡路里,那么一周2次的全身力量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整体运动的基础上,也可以通过每周2次的局部训练来改善腰部曲线。锻炼你的背部肌肉,包括背阔肌(穿越你背部中间最大的扇型肌肉)。健壮的背阔肌让你的后背看上去是一个好看的“V”型,并且让你的腰变得纤细。

另外,自由泳、太极拳、芭蕾舞、拳击运动、武术、竞走、山地自行车、划船等运动不但能够很有效的燃烧你身体的热量,减少“爱肌”,还能够让腹部的斜肌和直肌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些肌肉都在“游泳圈”下面。

如果不做有氧运动和力量练习,只是做简单的仰卧起坐、单纯的腹部或背部运动,并不会对你的“爱肌”有任何帮助。

下面的动作可以更好的锻炼的“爱肌”,你只要每周做两次,每次做8-15组,保持比较缓慢的动作,就会让你的“爱肌”变得结实起来。

1.锻炼直肠肌与骨盆以上胸部以下的平滑肌

平躺在地板上,两腿并拢伸直,双手放于脑后,十指不用交叉,肘部向内弯曲。下巴向胸部翘起,收缩腹部肌肉。当头部、颈部、肩膀向上弯曲离开地板时呼气,头部、颈部、肩膀到达最高时,保持不动一会,然后缓慢躺下时吸气。

2.锻炼直肠肌与两侧腰部的斜肌

保持上面的姿势不变,将头部、颈部、肩膀向左上方弯曲,向上时用嘴呼气。当头部、颈部、肩膀到达最高时,保持不动一会,然后缓慢躺下,重复以上动作向右上方弯曲。交叉重复整套动作为一组。

注意:不要只摆动肘部,要真正做到以腰部为中心扭动。

3.锻炼腹部肌肉(包括腹部底部的横向肌肉和下方背部)

平躺在地板上,两臂平伸,左腿不动, 抬起右腿,并弯曲膝盖,大腿与地板垂直,活动脚踝。举起双臂到胸部上,十指交叉。缓慢降低脚踝和双臂到地板上,脚踝快接触地板时再缓慢将腿和双臂抬起,恢复到开始状态。重复4次后换左腿。

注意:不要让背部离开地板。脚踝和双臂离地板越近,动作难度越大。

4.锻炼腹部肌肉和肩关节

平躺在地板上,两腿并笼,弯曲膝盖,脚掌平放在地面上。两手握住一个网球,手臂放至头的上方,与身体平行,缓慢抬起头,肩部微离地面,将双臂伸向右腿外侧,尽量够到小腿,缓慢向下,恢复到开始状态,重复上面动作伸向左腿外侧。

注意:控制躯干,不要转动身体。

jss999.COM扩展阅读

老人更要“慢运动”


安全性是老人运动的重要前提。因此,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康复系运动医学教研室教授陆一帆推荐,一些强度较小、节奏较慢的休闲活动项目,如太极拳、健身操、散步、慢跑等,更适合老年人,陆一帆说,“我们姑且称这些项目为‘慢运动’。”

慢运动包括某些舒缓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健身操等;有一定强度的家务劳动,如做饭、拖地等;以及运动量很小,但有益身心的体育娱乐项目,如钓鱼、下棋等。

这类项目最大的优势是安全性高。老人的身体素质本就比不了年轻人,若参加剧烈的运动,极易造成身体损伤:强度太大,心肺受不了;对抗性太强,关节、肌肉撑不住。而慢运动的直接对抗性小,受伤几率低,强度不大,更适合老人的身体状态。

慢运动的第二个优势是容易坚持。一般来说,剧烈运动一次后,可能需要一周的时间恢复;慢运动则完全没有这种担忧。不仅如此,很多慢运动都融入了生活,早上的晨练,晚间的散步,平时的遛狗、买菜、做饭、拖地……当所有这些都成为生活习惯,长期坚持就不成问题了。

慢运动还有益于心理调节。锻炼健身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身体健康,还应兼顾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诸如下棋、钓鱼等休闲活动,就是典型的兼顾身心健康的体育娱乐项目;瑜伽等舒缓的运动也能起到缓解心理压力的效果。除锻炼心肺、体格外,反应力、平衡性、柔韧性、控制力的练习也不能忽略,因此,老人应坚持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虽然慢运动适合老人,但不能以“慢运动”彻底代替其他运动。比如老人还应进行一些力量训练,老年女性做做哑铃操,老年男性练练拉力器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户外活动,一定要避开空气污染严重的时段和地段,否则就可能锻炼不成反受害。”陆一帆最后提醒。

怎样避免运动后腰酸腿痛


热身运动

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就像是低强度的有氧运动,或低负荷的重量训练,将能使肌肉活动部位的关节放松,加速血液循环,并要适当地伸展活动肌群。

循序渐进

运动的负荷、运动的时间要采用渐进式的方式逐渐增加,不要超过个人的能力范围。

避免离心性收缩

从事不熟悉或不常从事的运动型态,特别是从事反复离心肌肉收缩运动时,更容易发生肌肉酸痛的现象,所以应该避免离心性收缩的运动。

避免陌生运动

中老年人对于不熟悉的运动项目,应尽量避免参与,除非有教练指导,否则易出现肌肉酸痛或运动伤害。

避免过度运动

不少人平时很少运动,偶尔运动一次,要把自己累得不行才觉得“过瘾”,这样难免第二天腰酸腿疼,所以不常运动的人要注意运动时适可而止。因为一次大量运动不但不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反而对身体有害。

放松运动

从事激烈运动后的放松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配合活动部位的伸展,可促进循环,可有助于减缓甚至避免肌肉酸痛的发生。

规律性运动

运动贵在长期坚持,且有规律性,如此不仅能锻炼身体,还可以提高身体耐受性,减少肌肉酸痛的发生。

相关链接

肌肉工作方式肌肉的收缩有三种工作形式:

·向心收缩—肌肉收缩力度大于外力,肌纤维缩短,牵拉关节向心运动,如端起重物等;

·离心收缩—肌肉收缩力度小于外力,肌纤维被拉长,关节离心对抗运动,如慢慢放下重物等;

·等长收缩—肌肉收缩力度等于外力,肌肉长度不变,关节不运动,如武术站桩等。

慢生活慢运动 上班族的潮流健身


现代职场人士的生活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始终处于快节奏中,而这也正是造成身心压力的根源之一。针对这一情况,国外已经流行起“慢生活”理念,并且衍生出“慢运动”。不是说快节奏的运动不好,只是对于工作压力较大的上班族来说,更应该享受慢运动带来的放松心情。

快节奏降低生活质量

身与心的和谐是健康的基础,而情绪活动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较大、作用最强的一部分。长期快节奏导致的疲劳看似不起眼,若不注意,轻则降低工作效率、生活质量,重则导致多种身心疾病。心理学家指出,压力会导致人体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它们通过动脉传遍全身,使感官、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肌肉等都出现紧张反应。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失眠、健忘、噩梦频繁、焦虑、工作中失误增多等现象。

“每天那么忙,哪儿慢得下来啊!”似乎现实无法给大家一个“慢”下来的机会。但许多正处于事业旺盛期的欧美中年人正逐渐从紧张的生活中脱离出来,努力地让生活“慢”下来。德国的时间研究专家塞维特在评价“慢生活”时说,与其说这是一场运动,不如说是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快节奏的生活就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们不断向前,没办法慢下来。而“慢生活”有点物极必反的道理,其本质是对健康、对生活的珍视。

“慢”下来更健康

所谓“慢生活”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坚持慢,能让身体的运转更正常。很多平常忙碌的人在度假的时候病倒;有些人工作时没事,退休之后反而突发心肌梗死。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中,身体就会习惯于这种状态。一旦紧张因素消失,对身体来说就是一种反常现象,肾上腺素大量减少,使器官失控,导致各种疾病。“慢一族”则倡导在生活中有机会就慢下来,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改善生活、促进健康。一旦慢下来,带来的是压力的降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恢复,同时还能避免体能的过分消耗。人在放松的时候,新陈代谢相对较慢,这就意味着身体生成的自由基也较少,而这种不稳定的氧分子正是加速人机体衰老的罪魁祸首。

运动同样如此。德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发现:生命并不在于拼命运动,而是要放慢节奏。有时候我们片面地理解了运动的本质,将它等同于密集又高强度的训练。运动的真正目标不是为了更疲惫,而是更健康。适当的运动有利健康,能够延年益寿。过量的运动不但不能减压,反而对身体有害。

由形到心感受慢运动

休闲体育无疑是慢运动的一种形式,通常是一些强度较小、节奏较慢的项目。比如瑜珈,舒缓的节奏、流畅的动作,不仅能消除身体上的疲劳,还能抚慰疲惫的心灵,缓解心理上的压力。还有太极拳、散步、台球、钓鱼、健身气功等,这些都是适宜长期练习的慢运动。

(责任编辑:陈韶鹏 实习编辑:李紫嫣)

让“慢运动”走进生活


现代职场人士的生活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始终处于快节奏中,而这也正是造成身心压力的根源之一。针对这一情况,国外已经流行起“慢生活”理念,并且衍生出“慢运动”。不是说快节奏的运动不好,只是对于工作压力较大的上班族来说,更应该享受慢运动带来的放松心情。

快节奏降低生活质量

身与心的和谐是健康的基础,而情绪活动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较大、作用最强的一部分。长期快节奏导致的疲劳看似不起眼,若不注意,轻则降低工作效率、生活质量,重则导致多种身心疾病。心理学家指出,压力会导致人体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它们通过动脉传遍全身,使感官、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肌肉等都出现紧张反应。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失眠、健忘、噩梦频繁、焦虑、工作中失误增多等现象。

“每天那么忙,哪儿慢得下来啊!”似乎现实无法给大家一个“慢”下来的机会。但许多正处于事业旺盛期的欧美中年人正逐渐从紧张的生活中脱离出来,努力地让生活“慢”下来。德国的时间研究专家塞维特在评价“慢生活”时说,与其说这是一场运动,不如说是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快节奏的生活就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们不断向前,没办法慢下来。而“慢生活”有点物极必反的道理,其本质是对健康、对生活的珍视。

“慢”下来更健康

所谓“慢生活”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坚持慢,能让身体的运转更正常。很多平常忙碌的人在度假的时候病倒;有些人工作时没事,退休之后反而突发心肌梗死。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中,身体就会习惯于这种状态。一旦紧张因素消失,对身体来说就是一种反常现象,肾上腺素大量减少,使器官失控,导致各种疾病。“慢一族”则倡导在生活中有机会就慢下来,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改善生活、促进健康。一旦慢下来,带来的是压力的降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恢复,同时还能避免体能的过分消耗。人在放松的时候,新陈代谢相对较慢,这就意味着身体生成的自由基也较少,而这种不稳定的氧分子正是加速人机体衰老的罪魁祸首。

运动同样如此。德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发现:生命并不在于拼命运动,而是要放慢节奏。有时候我们片面地理解了运动的本质,将它等同于密集又高强度的训练。运动的真正目标不是为了更疲惫,而是更健康。适当的运动有利健康,能够延年益寿。过量的运动不但不能减压,反而对身体有害。

由形到心感受慢运动

休闲体育无疑是慢运动的一种形式,通常是一些强度较小、节奏较慢的项目。比如瑜珈,舒缓的节奏、流畅的动作,不仅能消除身体上的疲劳,还能抚慰疲惫的心灵,缓解心理上的压力。还有太极拳、散步、台球、钓鱼、健身气功等,这些都是适宜长期练习的慢运动。

秋季运动谨防“老慢支”


秋季气候转凉,易发慢性支气管炎。合理的运动有助提高机体的抵抗力,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秋季又是养肺的时节,更需要注重呼吸系统的保健。

运动能缓解不良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病,尤以老年人居多,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粉尘、大气污染、刺激性烟雾、长期吸烟的慢性刺激是主要病因;气候寒冷、过敏因素也是发病的诱因;机体抵抗力减弱,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则是引发慢性支气管炎的内因。其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喘息或气短,尤以清晨或夜间为重,痰量增多。当并发肺气肿时,除有咳、痰、喘等症状外,还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运动疗法对肺功能的改善大有帮助,且适合各种不同程度的慢性支气管炎。通过运动疗法,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改善新陈代谢,增进机体对体力活动的适应性。在控制炎症和痉挛的基础上,减轻呼吸道阻塞的程度,可以有效地改善肺通气量及血液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从而缓解气短、气促症状。同时,运动还能消除或减少引起支气管刺激的原因,促进气管内痰液的排出,减轻支气管炎症,增强心肺功能。

学会正确的呼吸方式

首先应纠正不合理的呼吸方式。肺气肿时横膈被压低且活动受限,胸廓亦处于相对的吸气状态,为了弥补呼吸量的不足,患者常在吸气时动用辅助呼吸肌,甚至错误地在吸气时收缩呼气肌──腹肌。结果是呼吸变得浅而快,特别费力,气体的交换又不充分,因而进一步加重了气短症状。

呼吸操锻炼能使患者学会放松紧张的呼吸肌,着重改善呼气过程和肺通气量。

腹式呼吸(也称横膈呼吸) 这种呼吸方式是指在呼吸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改变腹部肌肉的张力和腹腔内压力,来延长呼气时间。即吸气时腹肌放松,腹部向外隆起,使膈肌下沉,扩大胸腔容积;呼气时,腹肌收缩,腹部向内凹陷,使膈肌上抬,挤压肺脏,排出肺里空气。

缩嘴呼吸 用鼻吸气,空气经鼻腔的吸附、过滤、湿润、加温,可以减少对气管的刺激。将嘴唇收缩成吹笛状,使气体通过缩窄口形徐徐呼出,可以延缓支气管壁的闭塞。

全身性呼吸体操 在腹式呼吸练习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全身性的呼吸体操,即呼吸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结合在一起,按腹式呼吸的要点进行锻炼。

辅助疗法选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能有效地改善心肺功能。一般来说,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病人肺功能基本正常,在疾病的稳定期对运动的耐受性较好,对运动方式的选择自由度较大,包括游泳、球类运动等都可进行,主要以个人的主观症状来调节运动量。喘息性支气管炎病人存在某种程度的肺功能受损,对剧烈活动的耐受性较差。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锻炼方式,运动量由小到大,运动时间由短到长,保证运动后无明显的气喘发作,心率—般不超过(170—年龄)次/分钟。

体质较弱的患者推荐步行。步行是一项全身运动,两腿迈动能促进腹部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双臂的摆动能增加肺通气量,改善肺功能。

太极 慢运动调整身心


太极动作慢,但慢得有道理。有研究指出,太极与缓步跑同样对心脏好,但前者消耗体力较少,适合任何人——包括病人——练习。练太极要集中精神,过程中练习的人必须调整心态,放下压力。

关键是,何时愿意踏出第一步。

不少本地及外国的医学研究证实,温和的太极拳,能提升平衡力,改善关节炎病征,减慢骨质流失,加强心肺功能,还为都市人减去压力的魔咒。太极消耗体力较少,不适合如跑步等剧烈运动的长期病患者,都可练习,这也是它的优点之一。

轻柔带动血液循环

移民澳洲多年的杨家太极第六代传人傅清泉表示,太极与跑步一样,可以带动血液循环。只是,跑步给膝关节的损害是步行的4倍,加重膝关节劳损的机会。太极的动作及速度均匀,又有舒展大方及刚柔相济的优点,起码对关节的负担少得多。

再者,太极藉关节的活动带动肌肉,进而提升全身血液循环,相比其他运动主要藉刺激心脏来带动循环,给心脏的负荷较少,心脏病人也可以练。外国曾有研究指出,除了游泳外,太极就是另一种不会增加心脏负荷的运动。据上海同济大学1977至1978年的研究,没有患病的人练太极拳也得益。参加者练杨式太极拳1年,平均血压由134.1/84.5mmHg,下降至124.9/79.8mmHg。

虚实步法 交替作用

太极的动作有阴有阳,有虚有实,指的是双腿的动作。呈“实步”(或称阳步)时,重心在前;“虚步”(或称阴步)时,重心在后。中医观点里,说人有3个“心脏”,除了天生的1个外,其中一个就是大腿肌。练太极拳的过程中,虚步实步不断交换,重心不断交替,无形中起像心脏泵血的作用,有助全身血液循环。而且动作一定要慢,才有此效果。

那要慢至怎样的程度?傅清泉称,大概是社交舞“慢四”的速度,差不多等于人呼吸的节奏。

放松肩肘 放下压力

太极的慢,亦对心理健康有益。太极拳其中一个要点,是“沉肩坠肘”,意即肩膊及手肘要放松,不要夹紧肩膊,也不要翘起手肘。要做到“沉肩坠肘”,心理上不能太紧张,心胸要广阔。“这个说易做难。”他说,想把太极练得好,还须先调整心态;亦有人反过来,藉太极缓慢的速度去影响心态,令自己集中精神,学习放下压力。

太极的图案,讲求的是阴阳平衡。急促的步伐,正需要太极的慢与柔去调和。

(责任编辑:陈韶鹏 实习编辑:李紫嫣)

慢运动正流行 让生活喘口气


现代职场人士的生活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始终处于快节奏中,而这也正是造成身心压力的根源之一。针对这一情况,国外已经流行起“慢生活”理念,并且衍生出“慢运动”。不是说快节奏的运动不好,只是对于工作压力较大的上班族来说,更应该享受慢运动带来的放松心情。

快节奏降低生活质量

身与心的和谐是健康的基础,而情绪活动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较大、作用最强的一部分。长期快节奏导致的疲劳看似不起眼,若不注意,轻则降低工作效率、生活质量,重则导致多种身心疾病。心理学家指出,压力会导致人体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它们通过动脉传遍全身,使感官、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肌肉等都出现紧张反应。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失眠、健忘、噩梦频繁、焦虑、工作中失误增多等现象。

“每天那么忙,哪儿慢得下来啊!”似乎现实无法给大家一个“慢”下来的机会。但许多正处于事业旺盛期的欧美中年人正逐渐从紧张的生活中脱离出来,努力地让生活“慢”下来。德国的时间研究专家塞维特在评价“慢生活”时说,与其说这是一场运动,不如说是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快节奏的生活就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们不断向前,没办法慢下来。而“慢生活”有点物极必反的道理,其本质是对健康、对生活的珍视。

“慢”下来更健康

所谓“慢生活”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坚持慢,能让身体的运转更正常。很多平常忙碌的人在度假的时候病倒;有些人工作时没事,退休之后反而突发心肌梗死。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中,身体就会习惯于这种状态。一旦紧张因素消失,对身体来说就是一种反常现象,肾上腺素大量减少,使器官失控,导致各种疾病。“慢一族”则倡导在生活中有机会就慢下来,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改善生活、促进健康。一旦慢下来,带来的是压力的降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恢复,同时还能避免体能的过分消耗。人在放松的时候,新陈代谢相对较慢,这就意味着身体生成的自由基也较少,而这种不稳定的氧分子正是加速人机体衰老的罪魁祸首。

运动同样如此。德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发现:生命并不在于拼命运动,而是要放慢节奏。有时候我们片面地理解了运动的本质,将它等同于密集又高强度的训练。运动的真正目标不是为了更疲惫,而是更健康。适当的运动有利健康,能够延年益寿。过量的运动不但不能减压,反而对身体有害。

由形到心感受慢运动

休闲体育无疑是慢运动的一种形式,通常是一些强度较小、节奏较慢的项目。比如瑜珈,舒缓的节奏、流畅的动作,不仅能消除身体上的疲劳,还能抚慰疲惫的心灵,缓解心理上的压力。还有太极拳、散步、台球、钓鱼、健身气功等,这些都是适宜长期练习的慢运动。

用慢运动应对快生活


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繁忙的工作压力,使得很多职场人士身心疲惫,长此以往,心悸、失眠、贫血、头晕、焦虑等现象随之而来。

但是想做一个成功人士,要在大都市里立足,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很难改变;而要以最佳的状态去面对工作,适当的运动又是必不可少的。当我们每周抽不出充足的时间、没有就近的锻炼场所、约不上合适的好友共同去锻炼时,不如放慢脚步,用“慢运动”来应对快生活,调整身心平衡。

#hzh_bj { display: none; }

慢运动由慢速度、慢动作组合而成,具体形式通常是一些强度较小、节奏较慢的适宜长期练习的休闲体育项目,比如瑜伽、太极拳、散步、台球、钓鱼、健身气功等。慢运动在欧美国家开展得相对早一些,现在宣称自己是“慢活族”的人口已达三分之一以上。

专家表示,“慢运动”与竞技体育有区别,以健身、娱乐、修身养性为目的,以低强度、持续性为特征。它是物质生活达到小康乃至富裕生活后的休闲理念,衡量的标准不仅是更健康,而且包括更快乐。

推荐慢运动之五大理由

1.慢运动适合现代人偶尔运动

从周一至周五,很多职场人士的工作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的,只有周末才能约上好友在运动场上一展雄姿,享受运动后大汗淋漓的快感。这种情况反而可能打破已形成的生理和机体平衡,其后果比不运动更差,更易造成运动伤害。如果不能每周锻炼3~5次,那么选择慢运动就比较适宜。

2.慢运动容易坚持

慢运动的地点可在办公室、回家路上、家中及运动场所,时间上更为灵活,只要条件容许,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锻炼,所以选择慢运动健身更容易坚持。

日常家务劳动比如洗衣、做饭、拖地等可以说是居家慢运动,散步、遛狗、买菜、社区健身、舞蹈等是社区慢运动,旅游、打高尔夫球以及练气功、打太极拳等是户外慢运动,电脑前伸伸腰、踢踢腿、扭扭脖子等是办公室慢运动。

3.慢运动同样有较好的锻炼效果

慢运动比较缓和,可并不代表它运动强度小,例如慢跑同样牵动全身各个部位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可以达到锻炼心肺功能的目的,同时能消耗一定的体力,促使一部分储存的能量分解转化。普拉提看起来慢悠悠,但练习5分钟就能使身体发热、冒汗,所以慢运动同样有较好的锻炼效果。

4.慢运动对抗少,受伤几率小

剧烈运动很容易对我们造成运动伤害,特别是篮球、排球、足球三大球类运动,由于对抗性强,造成运动伤害的最多。很多运动发烧友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在运动中易造成手指、腕关节、腰、膝关节、踝关节、腰肌等部位受伤。加上多数人运动后不做放松练习,极易引起迟发性肌肉酸痛。剧烈运动一次后需要一个星期时间来恢复,这样让我们很难享受到运动的快感,而慢运动直接对抗少,受伤几率小,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更值得推广。

5.慢运动能有效调节心理状态

慢运动通常节奏较慢,比如普拉提、瑜伽,舒缓的动作不仅能消除疲劳,还能抚慰疲惫的心灵,缓解心理上的压力。另外,这些运动对形体的塑造有较好的作用,还能减轻长期伏案者因姿势不良而引起的背部疼痛。

推荐几种流行的慢运动

1.慢跑

慢跑最容易,对场地要求较低,慢跑的时速也没有固定要求,每小时5~10公里都可以。还可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地形,采用变速方式来增加跑步的趣味性。

2.太极拳

太极拳动作缓慢,呼吸深长,能加速血液循环,增强内脏功能,也能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性。不要被太极那些复杂的拳路吓退,如果能真正掌握白鹤亮翅、单边、斜形等几个动作,同样能达到锻炼身体、缓解压力的作用。

3.瑜伽

瑜伽被公认为是最安全、最富成效的健身方式之一。瑜伽是将身体和精神集于一体的伸展运动,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按摩体内器官。练习瑜伽还能达到身体和心灵的放松,让人学会呼吸,学会思考。

4.普拉提

普拉提是一种肌肉的深层练习,通过一些速度缓慢的动作,使人较长时间地控制肌肉,但是锻炼效果几乎可说是全方位的,它能提升人的精神面貌和活力,提高平衡性与协调力,减少关节的疼痛僵硬。

另外,健步走、打台球、钓鱼、慢骑自行车、健身舞、打高尔夫、泡温泉等等都是较好的慢运动方式。

运动前,给脚热身


有数据显示,跑步时下肢的负重相当于走路时的2—3倍。因此很多人跑步之后都会有脚疼的感觉,虽然这不是病,也没有受伤,但仍会带来不适。美国国家关节肌肉皮肤协会(NIAMS)教您,怎样避免这一问题。

首先,要选好鞋子。鞋子不合适,可能会导致足部或踝关节得不到足够的支撑,这不仅容易脚疼,还可能造成扭伤。如果穿的是旧鞋,那要注意脚底和跟部接触地面时,冲力不能太大,以及鞋底的摩擦力够不够。鞋不能穿得太紧,这容易压迫足部神经,进而引发疼痛。

其次,不在硬的路面上运动。在水泥或柏油马路上跑步,地面非常硬,容易产生足部不适。如果生活区附近有草地、树林,可以考虑从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跑步锻炼的路线。最好是在操场上锻炼,橡胶地面最适合跑步。

再次,运动前脚也要热身。众所周知,跑步前要热身慢慢进入状态,但不要忽略了脚部的热身。可以先步行或慢跑启动,此外也可做些热身活动操进入状态,比如拉伸脚底及腿部的肌肉。腿部肌肉活动开了,也有利于保护足部不受伤。

最后,运动要量力而为。通常来说,有痛感往往是身体向你发出的某种信号。如果跑步后感到脚疼,应当分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果硬撑着继续锻炼,反而可能造成进一步损伤的危险。如果打算延长跑步锻炼的距离,应该逐渐增加,切忌一下子提升,要让身体慢慢适应更长的距离和更大的运动量。

此外,平时也要多注意足部保养,比如每天在泡脚水中加入一些剩茶叶等。▲

如何做大腿肌肉的训练


大腿肌肉是人体力量最强、体积最大的肌群之一,不但对一个人的全身力量至关重要,而且对身体的代谢率也有很大影响。大腿肌肉包括前面的股四头肌、后面的股二头肌。两侧的内收与外展肌,其中最主要的是股四头肌与股二头肌。

如果你的训练目标是发展大腿力量与肌肉体积,使用杠铃与哑铃做练习就是首选。其他器械可以起辅助作用,但是不能完全代替自由重量。

训练安排的要点是有效性。全面性与安全性。

由于大腿肌肉属于大肌肉群,根据训练原则,应该给予优先地位,也就是安排在一次训练的开始进行,而不是在练完其他部位之后。

训练前的热身最好包括5分钟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让心血管系统做好准备。然后用轻重量做2~3组,每组10次左右热身,这时肌肉与关节应该已经活动开,可以增加重量了。

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大腿每周练习1次,或者按照练3天休息1天的循环,每5~7天练1次就够了。每次可做2~3个练习动作,每个练习4~5组(包括热身1组),每组6~8次.注意平衡股四头肌与股二头肌的练习比例。为了给予肌肉足够的新鲜刺激并检验训练效果,每个月可以在体力好的时候上一次强度,也就是把重量加到最大力量的90%~95%,每组只能做2~3次的程度。

所有的力量练习有一个统一的基本姿势,就是挺胸收腹、抬头、肩向后展、腰收紧。做各种下蹲的一个原则是膝关节弯曲的时候永远不要超过脚尖的垂直线,而且膝关节与脚尖始终保持指向同一方向。在蹬直腿时尽量避免锁定膝关节,因为锁定关节不但对关节有害,而且破坏了肌肉的持续用力。这些都是保证训练效果,防止受伤必须遵守的技术要求。

练习后放松与热身一样重要。有不少专家认为,力量练习之前的柔韧性练习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对于减少受伤作用不大。但是训练后的放松抻拉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防止肌肉的弹性下降,提高柔韧性,并减轻可能出现的肌肉酸痛。抻拉并不需要很长时间或很复杂的动作,主要针对股四头肌与股二头肌各做几组静力抻拉,每组持续30~40秒时间即可。

以下4个练习可以自由组合,每次做其中的2~3个动作。由于是大肌肉群双关节动作,组间的休息时间根据强度从60秒到90秒比较合适。

1.宽、窄站距下蹲

如果你对普通的下蹲有些厌倦了,不妨改变一下两脚之间的距离,给肌肉带来一点新的刺激。

宽站距——宽站距下蹲指两脚的距离大于肩,脚尖分开的角度大约是“1点58分”(钟表指针的位置)。杠铃要舒服地落在斜方肌中部,而不是在颈后,这样更有利于减少腰肌的负荷。下蹲的动作就像要坐在板凳上,身体向后下方降低。下蹲的深度比普通下蹲略浅,大腿刚刚低于与地面平行线即可。

这个下蹲方式通常为力量举运动员所采用,经过练习能够使用很大重量。在动作中大腿内收肌也能得到较好的锻炼。

窄站距——也被称为“SissySquat”。站距稍窄于肩,脚尖向前。如果你的踝关节柔韧性不是很好,在蹲下时有抬起脚跟的倾向,可以穿专用的举重鞋或者在脚跟下垫一个1~2厘米厚的木条或杠铃片。注意不能垫太高,因为脚跟太高会破坏动作的稳定性,在下蹲时身体容易前倾。

窄站距下蹲可以下蹲得比较深,低至大腿接近小腿,但千万不要依靠反弹完成动作,那样对膝关节有害,并且难以保持腰部收紧。由于两脚距离较近,稳定性稍差,所以窄蹲的重量会小于普通下蹲,但是对股四头肌的刺激会有增加。

这两种下蹲可与普通下蹲轮流使用,让肌肉得到不同的刺激。

2.斜蹲

斜蹲的特点是腰部承受的压力比下蹲减少了,你可以更放心地练腿。而且通过调整两脚的摆放位置,你可以有针对性地把练习重点放在股四头肌(脚稍靠后),或者股二头肌上(脚靠前)。斜蹲的深度也是过了90度即可,不用降得过低,尤其注意不能让重力的惯性把大小腿折叠在一起,因为这样非常容易把臀部拉离靠垫,造成严重的骶骨损伤。

3.罗马尼亚硬拉

硬拉通常是针对下腰部肌肉的,但是如果你把腿伸直一些,股二头肌与臀肌将承担大部分工作。这个练习对发展股二头肌的作用超过了各种腿弯举。

罗马尼亚硬拉与普通硬拉的最大不同之处,是你把杠铃从架上提起,先通过等长用力把它缓慢下放置膝关节的高度,再挺身蹬腿直立还原。注意提出杠铃后要把挺胸。收腹.收腰、肩向后展的动作做好,双膝始终保持微屈。下降杠铃时,从髋关节做体前屈,不能弯腰.这个练习是从直腿硬拉发展而来的,它避免了锁定膝关节的可能伤害以及对股二头肌的过分抻拉,但又保持了对发展大腿后部肌肉的作用。

4.农夫行走

这个练习实际上是连续的弓箭步下蹲。它对于大腿内侧肌肉,股四头肌与臀肌的发展很有效。动作的关键是平衡与规范,使用重量由轻到重,行走距离可以是每组10~20步,每次2~3组。注意,在双手握哑铃悬于体侧之后,上身要始终保持正直,让重心垂直向下。身体不能后仰或前倾。迈出一步后身体下降,屈腿下蹲,前腿膝关节不能超过脚尖,后腿膝关节指向地面,脚跟抬起。下降至前大腿与地面平行就可以蹬起,后腿借力后蹬,向前迈出下一步。

(实习编辑:陈兴娣)

一生钟爱运动,老得慢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一项最新研究表明,骑自行车有助于延缓男性衰老速度、减缓更年期到来,并可提升其免疫系统功能。

英国伯明翰大学和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招募了125名骑龄平均为26年的55~79岁的业余骑行爱好者,他们均能够在6个半小时内骑行100公里。结果发现,一生经常骑行的男性受试者,即使到79岁高龄,他们体内的睾酮水平也与中年男性相差无几,肌肉和体脂水平甚至和20多岁的男性近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可能还未到更年期。另外,一般说来能够产生免疫细胞的胸腺在20岁之后便会收缩,但在骑行爱好者身上却并非如此。骑自行车使他们的免疫系统更加强壮,不容易受到流感或肺炎的侵袭。

伯明翰大学炎症和衰老研究所所长珍妮特·罗德说:“有证据表明,终生保持规律运动是保持健康的可行之道。”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人类和航空航天生理科学中心主任史蒂芬·哈利吉说:“研究参与者们一生中钟爱运动,因此他们没有遇到更年期问题,衰老的速度也很缓慢。”▲

上班族 来点“慢运动”吧


现代职场人士的生活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始终处于快节奏中,而这也正是造成身心压力的根源之一。

快节奏降低生活质量

身与心的和谐是健康的基础,而情绪活动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较大、作用最强的一部分。长期快节奏导致的疲劳看似不起眼,若不注意,轻则降低工作效率、生活质量,重则导致多种身心疾病。心理学家指出,压力会导致人体产生大量的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它们通过动脉传遍全身,使感官、神经系统、免疫系统、肌肉等都出现紧张反应。时间一长,就会出现失眠、健忘、噩梦频繁、焦虑、工作中失误增多等现象。

“每天那么忙,哪儿慢得下来啊!”似乎现实无法给大家一个“慢”下来的机会。但许多正处于事业旺盛期的欧美中年人正逐渐从紧张的生活中脱离出来,努力地让生活“慢”下来。德国的时间研究专家塞维特在评价“慢生活”时说,与其说这是一场运动,不如说是人们对现代生活的反思。快节奏的生活就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们不断向前,没办法慢下来。而“慢生活”有点物极必反的道理,其本质是对健康、对生活的珍视。

“慢”下来更健康

所谓“慢生活”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也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

坚持慢,能让身体的运转更正常。很多平常忙碌的人在度假的时候病倒;有些人工作时没事,退休之后反而突发心肌梗死。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紧张中,身体就会习惯于这种状态。一旦紧张因素消失,对身体来说就是一种反常现象,肾上腺素大量减少,使器官失控,导致各种疾病。“慢一族”则倡导在生活中有机会就慢下来,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改善生活、促进健康。一旦慢下来,带来的是压力的降低、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恢复,同时还能避免体能的过分消耗。人在放松的时候,新陈代谢相对较慢,这就意味着身体生成的自由基也较少,而这种不稳定的氧分子正是加速人机体衰老的罪魁祸首。

运动同样如此。德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发现:生命并不在于拼命运动,而是要放慢节奏。有时候我们片面地理解了运动的本质,将它等同于密集又高强度的训练。运动的真正目标不是为了更疲惫,而是更健康。适当的运动有利健康,能够延年益寿。过量的运动不但不能减压,反而对身体有害。

由形到心感受慢运动

休闲体育无疑是慢运动的一种形式,通常是一些强度较小、节奏较慢的项目。比如瑜珈,舒缓的节奏、流畅的动作,不仅能消除身体上的疲劳,还能抚慰疲惫的心灵,缓解心理上的压力。还有太极拳、散步、台球、钓鱼、健身气功等,这些都是适宜长期练习的慢运动。

>>>裸体运动好处多 减肥功效增3倍(图)

>>>谁应该对男人的大肚负责?

>>>全球令人喷血的五种裸体运动

>>>超级宅男到肌肉男的神奇进化(图)

>>>好身材 看看这绝美健身法

>>>白领男人如何迅速锻炼出大胸肌